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02015)

作品数:17 被引量:48H指数:4
相关作者:李海军戴成萍朱泓李伟王娜更多>>
相关机构:中央民族大学中国科学院吉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支持中央在京高校共建项目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生物学
  • 4篇医药卫生
  • 2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2篇下颌
  • 8篇颌骨
  • 8篇下颌骨
  • 4篇代人
  • 4篇现代人
  • 4篇磨耗
  • 4篇磨牙
  • 3篇全新世
  • 3篇臼齿
  • 2篇新石器
  • 2篇新石器时代
  • 2篇性状
  • 2篇中国北方人
  • 2篇中国北方人群
  • 2篇石器
  • 2篇石器时代
  • 2篇体质特征
  • 2篇解剖学
  • 2篇化石
  • 1篇底面积

机构

  • 13篇中央民族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 3篇吉林大学
  • 2篇云南农业大学

作者

  • 13篇李海军
  • 6篇戴成萍
  • 2篇周亚威
  • 2篇王娜
  • 2篇朱泓
  • 2篇李伟
  • 1篇徐晓娜
  • 1篇贺乐天
  • 1篇张全超
  • 1篇张秉洁
  • 1篇李劲松

传媒

  • 5篇解剖学报
  • 4篇解剖学杂志
  • 3篇人类学学报
  • 2篇科学通报
  • 1篇华夏考古
  • 1篇Scienc...
  • 1篇边疆考古研究

年份

  • 1篇2015
  • 7篇2014
  • 2篇2013
  • 7篇2012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青铜—铁器时代新疆人群下颌圆枕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一、序言下颌圆枕主要指出现于下颌骨舌侧面的骨质隆起结构。体质人类学研究中,下颌圆枕的大小常作为观察项目。中国古人类化石中周口店直立人、蓝田直立人都有下颌圆枕。对下颌圆枕的观察研究中,通常将其分类为,微弱、中等、显著。下颌圆枕有不同的形态特征,所以这种分类法难以标准化,不同学者可能有不同的理解。
李海军
关键词:古人类化石牙齿磨耗直立人
近7000年来中国北方人群下颌骨尺寸变化及意义被引量:8
2012年
通过对中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54例)、青铜铁器时代(184例)和现代(92例)成年男性下颌骨的23项测量项目的对比、分析,对中国全新世人群下颌骨测量性状的微观演化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近7000年来中国全新世人群的下颌骨仍在进化.从新石器时代经过青铜铁器时代到现代,下颌骨趋向于缩小.在不同的时代阶段,下颌骨各个性状的表现特点和变化幅度亦不相同.下颌体厚、高的变化主要发生在新石器时代至青铜铁器时代;下颌骨大体尺寸的变化,主要发生在青铜铁器时代至现代.下颌骨的演化主要是先变"瘦"(下颌体高度降低、厚度变薄)后变"小"(大体尺寸减小)的.与头骨演化特点的对比显示,头面部下部比上部随时代变窄的比例大.下颌骨缩小的原因可能与头骨演化、食物结构、气候、环境等的改变有一定的关系.
李海军张全超朱泓
关键词:全新世下颌骨
现代人下颌颏形的变异及与化石人类的比较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分析中国现代人群颏形的表现特点及时代变异。方法将颏形分为3种类型,方形、圆形、尖形,比较不同时代间(新石器时代54例,青铜铁器时代197例,近代113例)各个类型出现率的差异。结果新石器时代颏形主要为圆形和方形,青铜铁器时代圆形颏形占绝对优势,近代主要为圆形。中国晚期智人颏形为圆形和尖形。结论颏形不同时代间有差异,颏形的变化可能与下颌骨尺寸、下颌前部形态的时代变异有关。
戴成萍李海军
关键词:下颌骨解剖学现代人
中国全新世人群下颌骨几项观察性状的变异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中国现代人群(新石器时代56例,青铜铁器时代210例,近代113例)下颌骨几项观察性状的表现及时代变异特点。方法将下颌角外翻、咬肌粗隆、翼肌粗隆、颏棘等分为几个类型,统计各个类型在不同时代间的出现率并比较时代间的差异。结果青铜铁器时代下颌角外翻程度最大;咬肌粗隆、翼肌粗隆表现为显著的比例,在所比较的3个时代间都为新石器>青铜铁器>近代;颏棘的在不同时代间差异不明显。结论咬肌粗隆、翼肌粗隆在全新世随时代而变弱,可能反映了咬肌、翼肌在全新世期间减弱,支持"咀嚼压力在全新世期间减弱"的观点。
李海军戴成萍
关键词:下颌骨现代人
青海土族和藏族侧面部轮廓形状及其变异:基于标志点的几何形态测量分析被引量:10
2014年
运用几何形态测量方法分析现代中国人群的侧面轮廓形状及变异.采用基于标志点的几何形态学测量方法对青海互助土族自治县的土族、藏族侧面轮廓形状进行了分析.特征点集的分析显示,土族人群额部的形态变异较小,鼻部较大,唇部及颏部的形态变异最大;藏族人群额部的形态变异较小,鼻部的形态变异较大.土族、藏族眉间点附近变异都较大.平均图形的对比显示,土族、藏族发际点都表现为男性比女性更靠后,鼻下点至鼻尖点间的区域都表现为女性比男性稍上翘.藏族发际点比土族更加靠后,额部更后倾些.主成分分析中,散点图的分布特征在土族和藏族中体现出相似性,都可以根据纵轴将男女大致分开.男女分布范围坐标端点位置的差异显示,女性侧面轮廓呈鼻部不突出,鼻部与额部呈明显圆弧过渡,额部较陡直且与唇部、颏部几乎在同一垂直平面;男性鼻部较突出,额部较低平,鼻凹点凹陷明显,颏部较回缩.异速生长分析中,土族、藏族都表现为男性颏部随侧面尺寸的增大由较突出变为明显回缩;女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额部,尺寸值最大时,额部呈明显的圆弧形,而尺寸值最小时,额部相对较竖直.这些相似性可能反映了中国人群面部共同的形态特征表现.
李海军徐晓娜
关键词:土族藏族体质特征
中国近代与青铜铁器时代人群下颌磨牙磨耗的分析与比较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青铜铁器时代、近代人群下颌骨第1磨牙齿冠面4个区域的磨耗特点。方法将青铜铁器时代(大同、陇县共35例)、近代(云南、华北共195例)人群下颌骨第1磨牙齿冠面分为4个区域,根据磨耗程度进行分级,然后比较各个区域的磨耗级别,并对比近代人群与青铜铁器时代人群。结果青铜铁器时代磨牙4个区域的磨耗都大于近代人群,近代人群与青铜铁器时代人群下颌磨牙4个区域的磨耗都表现为区1最大,区2最小,左右侧结果一致。结论下颌磨牙4个区域的磨耗大小关系为:区1>区3>区4>区2,这种大小关系可能至少从青铜铁器时代就开始形成了。
王娜李伟
关键词:下颌磨牙磨耗
中国现代人群头骨、下颌骨的时代变异比较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对比分析中国新石器时代以来头骨、下颌骨尺寸的微观演化。方法:用直脚规、弯脚规对中国新石器时代、青铜铁器时代和近代共502例头骨/下颌骨标本进行测量,然后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头骨、下颌骨大体尺寸的变化都主要发生在青铜铁器近代。从新石器时代到近代,下颌骨表现为整齐的趋向于缩小,而头骨部分项目不变、部分增大、部分缩小,变化规律不如下颌骨那样整齐和明显,且头骨变化幅度和比例小于下颌骨。结论:近7000年来中国全新世人群的头骨、下颌骨都在进化,男女性变化基本一致。各种原因导致的头颅的变化在下颌骨上的表现更明显,头骨、下颌骨在全新世的体质特征演化不平衡,全新世头面部可能趋向于“瓜子脸”。
李海军
关键词:下颌骨头骨
7000年前河北姜家梁人群下颌臼齿磨耗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本文对距今约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姜家梁遗址人骨的下颌第一臼齿磨耗进行了研究。发现其磨耗度大于现代华北地区人类,提示这个时期食物可能较现代人坚硬。姜家梁第一臼齿磨耗度性别差异不显著,而狩猎-采集人群一般牙齿磨耗存在性别差异,由此推测姜家梁人群已经渡过狩猎-采集阶段,进入农业经济为主的生活。
戴成萍李海军
关键词:磨耗
全新世中国北方人群第一臼齿齿冠面积和齿尖相对面积的测量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通过对532枚中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人类上、下颌骨第一臼齿(M1和M1)齿冠面积和齿尖面积的测量和分析,得到以下关于中国北方近代人群牙齿尺寸的准确数据和变异情况的结果:两性M1和M1齿冠面积存在显著性差异,男性齿冠面积大于女性齿冠面积,齿尖相对面积不存在性别差异;从新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男性M1和M1分别缩小了1.16%和4.96%,女性分别缩小了5.68%和6.11%,青铜时代到铁器时代齿冠面积无明显变化;M1颊侧尖相对基底面积大于舌侧尖,形成齿尖大小差异的原因很可能是在人类演化过程中,齿冠面积整体缩小的趋势下,为使咬合面最大化使用,各齿尖朝着更利于扩大咬合面基底面积的方式进化的结果;世界各地区近代人群M1和M1各齿尖大小顺序基本一致,其中M1为原尖>前尖>后尖>次尖,M1下原尖最大,下次小尖最小,其他三个齿尖面积非常接近,不存在明显大小变化。
周亚威李海军朱泓
关键词:臼齿全新世
下颌骨观察性状的时代间比较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分析中国现代人群下颌骨几项观察性状的表现及时代变异特点.方法:下颌骨干骨379例,其中新石器时代56例,青铜铁器时代210例,近代113例,将髁突冠突高低,颏孔开口方向,舌骨沟桥,舌骨沟宽,舌骨沟深,下颌前翘,摇椅式下颌等分为几个类型,统计各个类型的主要形态表现、在不同时代间的出现率,比较时代间的差异.结果:冠突主要表现为不低于髁突(85.8%);颏孔的开口主要朝后上(70.9%);舌骨沟桥(明显)的出现率6.2%;舌骨沟宽大多为细(47%)和中(36.1%);下颌前翘的出现率为35.5%,摇椅式下颌的出现率很低(4.6%),以上观察性状无明显时代差异.舌骨沟宽的宽度在“中”以上的比例,在新石器时代、青铜铁器时代和近代,左侧分别为24%、45.8%、59.6%,右侧分别为36.7%、46.8%、55.6%.结论:舌骨沟宽随时代而增宽,可能反映了走行其中的神经、血管随时代而增粗.其他观察性状没有整齐规律性的时代变化.
戴成萍李海军
关键词:下颌骨现代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