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级星火计划(2012GA651002)

作品数:7 被引量:31H指数:4
相关作者:常亚青王轶南宋坚丁君王姣姣更多>>
相关机构:大连海洋大学大连海宝渔业有限公司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级星火计划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刺参
  • 2篇幼苗
  • 2篇盘鲍
  • 2篇皱纹盘鲍
  • 1篇毒性
  • 1篇毒性研究
  • 1篇养殖
  • 1篇养殖池
  • 1篇养殖池塘
  • 1篇优势类群
  • 1篇幼鲍
  • 1篇制剂
  • 1篇溶血性
  • 1篇溶血性试验
  • 1篇扇贝
  • 1篇死亡率
  • 1篇体腔液
  • 1篇扑草净
  • 1篇群结构
  • 1篇外套膜

机构

  • 5篇大连海洋大学
  • 3篇大连海宝渔业...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作者

  • 5篇常亚青
  • 4篇王轶南
  • 2篇丁君
  • 2篇王姣姣
  • 2篇宋坚
  • 1篇王高学
  • 1篇于卓
  • 1篇刘小林
  • 1篇王俊杰
  • 1篇窦妍
  • 1篇封妮莎
  • 1篇穆晓虎
  • 1篇李丹
  • 1篇刘志敏
  • 1篇刘艳萍

传媒

  • 2篇大连海洋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技...
  • 1篇齐鲁渔业
  • 1篇海洋科学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水产学杂志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仿刺参体腔液中酚氧化酶活性的分析被引量:9
2013年
在(22±1)℃下抽取体质量为95.0~105.0 g的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as体腔液,制备体腔液及体腔细胞溶解上清液(CLS),分别测定其酚氧化酶(PO)活性,检测分析不同刺激物(CaCl2、MgCl2、LPS、SDS、Trypsin和甲醇)对酚氧化酶原(proPO)系统的激活效果,并比较了不同规格仿刺参体腔液的酚氧化酶活性。结果表明:仿刺参体腔液中的PO活性个体差异较大,平均为(146.90±55.60)U,体腔液与不同激活剂作用后PO活性均无明显变化;CLS中的PO活性为31.82 U,其在100 mmol/L MgCl2作用后PO活性大幅度提高,proPO比活为43.9 U,CLS与LPS、CaCl2和甲醇作用后PO活性无明显增加,与SDS和Trypsin作用后PO活性表现出一定的抑制。研究表明,仿刺参体腔液中的PO主要存在于体腔液中,CLS中的PO活性较低,proPO主要存在于体腔细胞中,可被Mg2+大幅度激活。52.4~68.5、20.7~24.4、4.9~5.6 g 3种规格的仿刺参体腔液中的PO活性分别为(42.18±7.62)、(34.10±9.28)、(33.29±7.42)U,表明不同规格仿刺参体腔液中的PO活性存在一定差异,总体呈现随规格的增大PO活性增强的趋势,其中100 g左右的仿刺参与3个较小规格的仿刺参体腔液中的PO活性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王轶南穆晓虎封妮莎宋坚常亚青
关键词:仿刺参体腔液酚氧化酶酚氧化酶原
希瓦氏菌制剂对皱纹盘鲍幼鲍存活和生长影响的现场试验被引量:1
2022年
通过2个投喂试验研究了希瓦氏菌制剂Shewanella sp.(WA64)和Shewanella sp.(WA65)对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 Ino)幼鲍存活和生长的益生作用。在水温(17±2)℃的饵料转换期,将壳长(0.35±0.09)cm的皱纹盘鲍幼鲍饲养在8 m(长)×1.3 m(宽)的培育池中,分别投喂人工饵料(A组,对照组)、添加低(B组,10^(7) cells/g饵料)、中(C组,10^(8) cells/g饵料)和高(D组,10^(9) cells/g饵料)剂量复合菌苔制剂的饵料,E组添加中剂量复合菌液制剂饵料。日流水量为4倍饲育水体,每日投饵一次,常规管理。饲养56 d时,统计各池中壳长0.9 cm以上幼鲍的数量。在水温15.8~23.2℃的高温期过后期,将壳长(2.13±0.22)cm、体质量1.24 g的皱纹盘鲍幼鲍饲养在上述规格培育池中,分别投喂人工饵料和添加WA64和WA65菌苔制剂人工饵料(10^(8) cells/g饵料)。日流水量为3~5倍饲育水体,每日投饵一次。饲养67 d,统计各池中鲍苗的产量、数量及壳长2.2 cm以上幼鲍数量和壳长。结果表明,饵料转换期,摄食添加希瓦氏菌饵料的壳长0.9 cm以上幼鲍的数量均多于未添加菌剂的对照组,其中添加10^(7) cells/g和10^(8) cells/g希瓦氏菌菌苔制剂组分别比对照组高33.5%和31.6%;各实验组间幼鲍的死亡率没有明显差异(P>0.05)。高温期过后时期,饵料中添加10^(8) cells/g菌苔组壳长2.2 cm以上幼鲍数量、成活率和壳长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结果表明,饵料中添加希瓦氏菌对饵料转换期和高温期过后时期皱纹盘鲍幼鲍具有益生作用。
冷晓飞
关键词:皱纹盘鲍死亡率
扑草净对皱纹盘鲍幼苗毒性研究
2015年
采用急性毒性试验方法,研究扑草净对皱纹盘鲍幼苗的毒性。在确定试验中扑草净浓度范围后,将3种规格皱纹盘鲍幼苗放人不同浓度的扑草净海水液中,于不同时刻观察皱纹盘鲍幼苗的中毒反应和存活情况。研究发现,扑草净对壳长1.13±O.19、0.72±0.12和O.67±0.12cm皱纹盘鲍幼苗24小时的LC50分别为19.7、19.0和16.9mg·L-1,48小时的LC。分别为17.5、15.9和13.9mg.L-1。结果表明,扑草净对皱纹盘鲍幼苗有较强毒性。
张喜昌刘明泰李旭光许淑芬冷晓飞张艳高洪涛李丹
关键词:皱纹盘鲍幼苗扑草净毒性
基于454焦磷酸测序分析虾夷扇贝外套膜菌群多样性被引量:10
2014年
运用454焦磷酸测序技术分析了健康虾夷扇贝和缺刻症状虾夷扇贝外套膜细菌多样性,分别从健康和缺刻虾夷扇贝样品中获得20872和16333条有效序列.结果表明:缺刻虾夷扇贝样品菌群丰度和多样性分别高于健康虾夷扇贝样品;两个样品中细菌可以分为8个门,即变形菌门、厚壁菌门、放线菌门、拟杆菌门、蓝细菌门、浮霉菌门、螺旋体门和柔膜菌门,其中前7个门类的细菌在健康和缺刻虾夷扇贝样品中均有分布;在健康虾夷扇贝样品中,变形菌门占绝对优势,占整个菌群的97.7%,次优势类群厚壁菌门占0.8%;缺刻虾夷扇贝样品中,优势类群为厚壁菌门,占整个菌群的52.2%,次优势类群变形菌门占47.7%.
丁君窦妍徐高蓉王轶南常亚青
关键词:优势类群
不同时期刺参养殖池塘海水菌群结构分析被引量:6
2015年
对辽宁省大连市瓦房店刺参养殖池塘海水菌群结构组成和变化情况进行分析,采集不同时期刺参养殖池塘海水,扩增细菌16S r DNA基因V3可变区序列,进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分析指纹图谱,并对主要条带进行切胶、回收和测序。结果表明,不同时期海水各样品的多样性指数在1.994 5~2.230 5之间,均匀度差异不大,样品的丰富度在42~48之间。不同时期海水中3月和9月的菌群结构最为相近(80%),6月与其他各时期聚类距离最大。对39个主要条带的测序结果表明,12个条带与未培养细菌相近,1个条带与放线菌纲(Actinobacteridae)的菌株相似,另外26个条带相似菌株分别归类为黄杆菌纲(Flavobacteria)、α-变形菌纲(Alpha proteobacteria)、γ-变形菌纲(Gamma proteobacteria)。黄杆菌纲、α-变形菌纲和γ-变形菌纲在各时期海水中均有出现,其中黄杆菌纲优势度最高,占23.8%~50.0%。不同时期养殖池塘海水菌群的结构相对稳定,但具体菌种存在差异。
王姣姣李丹宋坚刘艳萍常亚青王轶南
关键词:刺参PCR-DGGE
用16S rDNA克隆文库法分析患病刺参幼苗的菌群结构被引量:4
2014年
采用16S rDNA克隆文库法对某刺参养殖场患病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幼苗(体长为3~5 cm)表皮的菌群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化皮参苗病灶组织和未明显化皮参苗表皮菌群均由γ-变形菌纲、β-变形菌纲和α-变形菌纲组成,优势菌为γ-变形菌纲,主要包括志贺氏菌Shigella sp.、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sp.和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化皮参苗病灶组织中志贺氏菌、不动杆菌和假单胞菌比例分别为49%、17%和5%,未明显化皮参苗表皮中3类菌的比例分别为20%、26%、9%。将该养殖场育苗池海水作为对照并进行菌群结构分析,结果显示,水中菌群同样由γ-变形菌纲、β-变形菌纲和α-变形菌纲组成,优势菌也为γ-变形菌纲,主要包含弧菌Vibrio sp.(75%)与志贺氏菌(12%)。此外,对化皮参苗病灶处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得到一株优势菌,经16S rDNA初步鉴定为弧菌。研究表明,采用16S rDNA克隆文库法所得结果与传统的病原分离培养法存在差异。
王轶南王俊杰王姣姣刘志敏于卓丁君常亚青
关键词:刺参
刺参肠道微生物组成分析及产酶、溶血性试验被引量:2
2014年
对野生和人工养殖刺参的肠壁及内容物中的菌群数量、种类组成进行了研究;并结合产酶试验和溶血性试验,对刺参肠道益生菌做了初步的体外筛选。结果表明,野生刺参肠壁及内容物中的细菌数量分别为(3.30±0.41)×107 cfu/g、(6.39±0.32)×107 cfu/g,养殖刺参肠壁及内容物中的细菌数量分别为(2.83±0.31)×107 cfu/g、(5.67±0.53)×107 cfu/g。野生刺参肠道优势菌为弧菌属(Vibrio),次优势菌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养殖刺参肠道优势菌为弧菌属(Vibrio),次优势菌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在224株细菌中,共有160株细菌具有产酶能力,所占比例为71.43%,其中具产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能力菌株分别为114株、114株、108株,所占比例分别为50.89%、50.89%、48.21%。99株细菌中有23株具有溶血性,所占比例为23.23%。综合分析实验数据,确定6株细菌作为刺参肠道潜在益生菌,菌株代号分别为HS1(Pseudomonas)、HS5(Bacillus)、HS7(Shewanella)、HS8(Vibrio)、HS10(Vibrio)、HS11(Vibrio)。
张喜昌费世洲常亚青刘小林王高学
关键词:产酶溶血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