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72768)

作品数:17 被引量:36H指数:3
相关作者:黄瑞吴淑燕李嫄渊储元元李琼更多>>
相关机构:苏州大学蚌埠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1篇沙门菌
  • 9篇伤寒沙门菌
  • 8篇自噬
  • 6篇细胞
  • 5篇鼠伤寒
  • 5篇鼠伤寒沙门菌
  • 5篇巨噬细胞
  • 4篇质粒
  • 4篇伤寒
  • 2篇凋亡
  • 2篇动物
  • 2篇动物模型
  • 2篇生物膜
  • 2篇基因
  • 2篇病原
  • 2篇病原菌
  • 1篇毒力
  • 1篇毒力基因
  • 1篇增殖
  • 1篇增殖作用

机构

  • 15篇苏州大学
  • 1篇蚌埠医学院

作者

  • 15篇黄瑞
  • 13篇吴淑燕
  • 6篇李嫄渊
  • 4篇储元元
  • 3篇李琼
  • 3篇廖莉
  • 2篇王贝贝
  • 2篇杨燕茹
  • 2篇邱桥成
  • 2篇叶颖
  • 1篇王虎
  • 1篇吕杰
  • 1篇王响英
  • 1篇李苏安
  • 1篇李金玲
  • 1篇刘秋晨
  • 1篇秦正红
  • 1篇张驰
  • 1篇阙凤霞
  • 1篇韩玲

传媒

  • 6篇微生物与感染
  • 2篇微生物学通报
  • 2篇苏州大学学报...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微生物学报
  • 1篇现代免疫学
  • 1篇Cellul...
  • 1篇南通大学学报...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2篇2014
  • 2篇2013
  • 7篇2012
  • 1篇2011
  • 5篇2010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自噬对鼠伤寒沙门菌所致的巨噬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8
2010年
为探讨鼠伤寒沙门菌与巨噬细胞共作用时细胞自噬对凋亡的影响,用加入自噬诱导剂雷帕霉素(Rapamycin,RAPA)和未加RAPA的RPMI1640过夜培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J774A.1,以携带一分子量为100kb毒力质粒的鼠伤寒沙门菌标准毒株SR-11为受试菌。首先测定RAPA对菌量及细胞活性的影响,然后建立细胞感染模型,在细菌与细胞共作用后动态观察24h,不同时间点检测细胞超微结构变化、自噬泡的形成、Beclin-1和Bcl-2的表达、细胞存活率和胞内活菌计数以及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显示,RAPA单独作用于细菌或细胞时菌量及细胞活性均无变化;而对细胞感染模型而言,RAPA作用与否细胞内的细菌数及细胞存活率均有显著改变,RAPA可明显降低细胞内活菌数及其所致的巨噬细胞凋亡率(P<0.05);RAPA干预组在细菌与细胞共作用早期,部分细菌可被双层膜包裹形成自噬泡,细胞超微结构正常;Beclin-1的表达量增加,而Bcl-2的表达量降低;后期细胞破坏程度明显轻于未用RAPA组。以上结果提示,通过调控细胞自噬水平以减轻宿主细胞凋亡,可作为防治某些感染性疾病的新途径。
吴淑燕李琼储元元李嫄渊黄瑞秦正红
关键词:鼠伤寒沙门菌巨噬细胞自噬凋亡
巨噬细胞在沙门菌感染中作用的研究新进展被引量:6
2012年
巨噬细胞是机体重要的免疫细胞。当沙门菌侵袭时可迅速作出反应,通过多种杀伤机制杀灭病原菌;同时分泌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调控免疫应答,并募集活化更多的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发挥抗感染作用。此外,巨噬细胞在沙门菌侵袭过程中还具有特殊功能,作为兼性胞内菌的宿主细胞帮助其播散至全身,从而造成机体感染。本文就近年来巨噬细胞在沙门菌感染过程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王贝贝吴淑燕黄瑞
关键词:巨噬细胞沙门菌
鼠伤寒沙门菌动物模型活体成像技术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2年
鼠伤寒沙门菌的体内实验有利于开展食物中毒、胃肠炎、伤寒热等肠道传染病的防治。由于在活体内检测鼠伤寒沙门菌的动态变化存在瓶颈,使细菌致病机制的研究、疫苗及药物研发滞后。近年来应用小动物成像技术在活体中追踪转化了荧光素酶基因的鼠伤寒沙门菌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综述该技术的应用现状及缺憾之处。
杨燕茹吴淑燕黄瑞
关键词:鼠伤寒沙门菌活体成像生物发光
伤寒沙门菌质粒对巨噬细胞自噬过程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为研究伤寒沙门菌质粒pRST98对人巨噬细胞THP-1自噬过程的影响,以携带伤寒沙门菌质粒pRST98的野生株ST6、消除pRST98的突变株ST6-ΔpRST98和将pRST98经接合转移的回补株ST6-c-pRST98为受试菌,与THP-1共培养建立感染模型,并加入自噬作用阻断剂氯喹(CQ)进行干预。首先测定CQ单独作用对细胞及细菌的影响,确定CQ最适浓度;在细菌和细胞共作用后的不同时间点收集细胞,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WB)和mRFP-GFP-LC3质粒转染法检测细胞LC3Ⅱ蛋白、p62蛋白、自噬体及自噬溶酶体的变化。结果显示,30μmol/LCQ对细胞自噬的阻断效果明显,且细胞存活率超过50%,对细菌也无明显影响。WB结果显示,用该浓度CQ干预后,ST6-ΔpRST98感染组细胞的LC3Ⅱ及p62表达量上升程度显著高于野生株ST6组及回补株ST6-c-pRST98组;CQ干预组3株受试菌感染细胞LC3点状结构数量均高于未加CQ组,且ST6-ΔpRST98感染组细胞的点状结构数量明显增加。以上结果提示,伤寒沙门菌质粒pRST98在自噬前期发挥作用,早于溶酶体降解的过程。
王贝贝阙凤霞李嫄渊吴淑燕黄瑞
关键词:伤寒沙门菌质粒巨噬细胞自噬
斑马鱼用于病原菌感染与免疫及自噬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4年
斑马鱼作为一种脊椎动物模型,是研究病原菌感染与免疫的理想对象,目前已成功构建了多种细菌感染斑马鱼模型。由于其在通体透明的幼鱼阶段只有天然免疫系统发育完善,因此利用斑马鱼研究天然免疫具有许多优势,且能避免获得性免疫的干扰。自噬作为一种高度保守的胞内降解过程,是天然免疫的重要部分,可通过Toll样受体或黏膜免疫系统等参与对细菌的应答。目前,对斑马鱼自身发育需要及清除母体残留物所进行的自噬已进行了初步研究。最近细菌感染斑马鱼的体内自噬研究模型已成功构建,这对体内异源自噬机制的研究意义重大。本文就近年来利用斑马鱼模型研究病原菌感染与免疫及自噬的进展作一综述。
李金玲吴淑燕黄瑞
关键词:斑马鱼自噬
沙门菌基因突变株的构建方法研究
2012年
目的研究沙门菌基因突变株构建的方法,为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细菌进行遗传性状改造,深入研究沙门菌防治手段提供工具。方法选用不同感受态细菌培养时间、培养基、感受态细胞浓度和电击参数等条件,以小分子质粒pMDT-GFP电转化受试菌,通过计算转化效率确定优化的电转条件。在此基础上用大分子质粒pGBM151-spvB电转化受试菌,再以蔗糖诱导同源重组,筛选突变株。结果以含15 g/LNaCl的高渗LB培养基培养细菌至A600为0.3,制备浓度为1010cfu/ml的感受态细胞,在参数为2.5 kV、400Ω、50μF条件下,小质粒pMDT-GFP电转鼠伤寒沙门菌可获得高转化效率。以往难以转化的大质粒pGBM151-spvB在该条件下成功获得转化子,进而成功构建突变株。结论上述方法能用于高效构建沙门菌基因突变株。
叶颖邱桥成李嫄渊吴淑燕黄瑞
关键词:沙门菌基因突变
小鼠髓系树突状细胞的体外扩增和超微结构被引量:2
2010年
背景:树突状细胞可激发初始型T细胞,是目前所知机体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递呈细胞,但对其超微结构的研究鲜见报道。目的:观察小鼠髓系树突状细胞不同发育阶段以及CD40配基化和肿瘤坏死因子α刺激后树突状细胞的超微结构特征。方法:无菌取小鼠骨髓前体细胞,采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白细胞介素4联合方案体外诱导获得未成熟树突状细胞,负载早期凋亡的肿瘤细胞后采用小鼠CD40L转基因CHO细胞和肿瘤坏死因子α刺激48h,按常规方法制备超薄切片,透射电镜观察树突状细胞的超微结构特征。结果与结论:前体细胞及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内有清晰可见的吞饮泡,未成熟树突状细胞的胞质内可见"C"形和环形溶酶体;凋亡肿瘤细胞负载的树突状细胞可见凋亡小体被吞噬或包裹的现象,小鼠CD40L转基因CHO细胞和肿瘤坏死因子α均可促进树突状细胞成熟,但肿瘤坏死因子α作用后,部分树突状细胞有自噬和凋亡改变。结果提示,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在不同分化发育阶段有其特殊的超微结构表现,肿瘤坏死因子α可介导树突状细胞发生自噬和凋亡。
吴淑燕王响英杨刚李苏安黄瑞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超微结构自噬凋亡小鼠
伤寒沙门菌动物模型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2年
目前伤寒沙门菌引起的人类伤寒仍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且近年来多重耐药伤寒沙门菌株频频出现,使伤寒的治疗更加棘手。由于该菌具有严格的宿主特异性,又缺乏理想的动物模型,其致病机制的研究、疫苗及药物的研发受制约。新近研究发现,免疫系统人源化小鼠模型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敲除小鼠模型可用于伤寒沙门菌的体内实验。本文就其应用现状及缺憾作一综述。
杨燕茹吴淑燕黄瑞
关键词:伤寒沙门菌动物模型
氯喹对鼠伤寒沙门菌诱导巨噬细胞自噬的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研究氯喹对鼠伤寒沙门菌诱导巨噬细胞(macrophage,MΦ)自噬的影响。方法:确定氯喹干预感染模型的工作浓度,应用该浓度下的氯喹分别干预携带毒力质粒的野生株χ3306和消除了毒力质粒的突变株χ3337与小鼠腹腔MΦJ774A.1的感染模型,探讨氯喹影响细菌与MΦJ774A.1自噬的机制。结果:20μmol/L氯喹单独作用6 h对细胞和细菌无显著影响;但干预感染模型后,却能阻断自噬。结论:鼠伤寒沙门菌毒力质粒参与了自噬早期过程。
刘秋晨张驰郑亚杰韩玲储元元吴淑燕黄瑞
关键词:鼠伤寒沙门菌巨噬细胞氯喹自噬
The influence of autophagy on mouse inflammatory responses caused by Salmonella enterica serovar Typhimurium with spv genes被引量:1
2011年
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effects of Salmonella plasmid virulence genes (spv) on autophagy, apoptosis, and inflammation was carried out in mice, using a strain of Salmonella enterica serovar Typhimurium (S. typhimurium) SR-11 carrying spv. Strain BRD509 without spv was used as a contro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xpression of autophagy protein Beclin-1 in the livers and spleens in the SR-11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BRD509 group, while the apoptosis protein, Caspase-3, was higher in the SR-11 group. Inflammatory cytokine levels [interleukin 12 (IL-12) and interferon γ (IFN-γ)] were higher in the SR-11 group compared with those in the BRD509 group since 4 d post-infection. In addition, we found an increase in severe pathological changes and larger viable bacterial amounts in livers and spleens in the SR-11 group. After intervention with autophagy agonist rapamycin (RAPA), Beclin-1 expression increased in both groups, while Caspase-3 expression was differ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Caspase-3 decreased in the SR-11 group but increased in the BRD509 group. Moreover, RAPA decreased cytokine levels, bacterial quantity and organ-related injury in the SR-11 group whereas RAPA increased cytokine levels and aggravated organ injury in the BRD509 group. Results from these studies suggest that S. typhimurium with spv genes may exacerbate infection by inhibiting autophagy and affecting the production of inflammatory cytokines. RAPA-enhanced autophagy may improve the secretion of cytokines in order to protect the host from damaging by Salmonella infection. Our study suggests that the regulation of cellular autophagy may play a role i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certain infectious diseases.
LI Yuan-Yuan WU Shu-Yan CHU Yuan-Yuan LIAO LI LI Qiong HUANG Rui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