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西教育厅资助项目(D200652)

作品数:6 被引量:20H指数:2
相关作者:张平刘绍忠梁正宇更多>>
相关机构: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广西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教育厅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语言文字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哲学宗教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2篇隐喻
  • 2篇文化
  • 1篇语用翻译
  • 1篇语用学
  • 1篇谈判
  • 1篇文化差异
  • 1篇民族
  • 1篇民族文化
  • 1篇民族性
  • 1篇模因
  • 1篇模因理论
  • 1篇模因学
  • 1篇交叉性
  • 1篇翻译
  • 1篇翻译原则

机构

  • 5篇桂林电子科技...
  • 1篇广西师范大学

作者

  • 5篇张平
  • 1篇梁正宇
  • 1篇刘绍忠

传媒

  • 2篇东北大学学报...
  • 1篇广西青年干部...
  • 1篇中国科教创新...
  • 1篇牡丹江教育学...

年份

  • 3篇2008
  • 2篇200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基于广西宣传材料的语用翻译原则研究设想被引量:1
2007年
本项目拟立足广西宣传材料,在语用学框架内对翻译原则进行探究。本项目的预期目的是结合调查材料,运用语用学的理论和知识,提出对翻译广西政治、经济、文化、旅游等宣传材料具有较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翻译原则。本项目研究可能会丰富语用学和翻译学理论,并为翻译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和借鉴。同时,它对构建"文化广西"具有一定的意义。
梁正宇张平
关键词:语用学翻译原则
基于模因理论的隐喻被引量:10
2008年
隐喻是从"始发域"向"目的域"的投射。它扩散了我们的感知体验,也加深了我们对目的域的理解和把握。喻体与本体的相似性是构成隐喻的基础,这为复制、模仿提供了条件。因此,我们可以运用模因学理论来理解隐喻现象及其机制。事实上,为了适应不同语境,某些隐喻成分不断进行复制(包括突变)和传播。确切地说,喻体模仿、复制了本体中的一些内容。作为语境的民族文化,可以成为隐喻性话语内涵的组成部分。在一定条件下,它能够被模仿、复制和传播。
张平
关键词:隐喻模因学民族文化
《语用学教程》述评
2008年
《语用学教程》是一本倡导和体现交叉性与连缘性的书籍,更是一本既"述"又"作","述""作"结合的专著。它还是一本由汉语界人士撰写的、有创见的教材,是语用学本土化尝试过程中的一座里程碑。
张平刘绍忠
隐喻的民族性及其认知阐释被引量:9
2007年
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段,它还是一种认知思维方式。隐喻承载了大量的民族文化内涵,所以各民族的隐喻方式不同。我们对于世界的感知和解释影响了特定的隐喻模式,特定的隐喻又以特定的模式影响我们对于世界的感知和解释。理解隐喻性话语的关键就是在隐喻性话语与认知语境之间寻求最佳关联。隐喻的民族性折射出其认知性特点,因而可以运用认知语言学知识进行深入阐释。
张平
关键词:隐喻民族性
关联理论视野中谈判的文化差异
2008年
谈判以协调各方的利益关系为宗旨。异质文化背景下,谈判双方的言行要彼此调适,以尽量减少不同文化特点所带来的摩擦。谈判具有与日俱增的研究价值,我们应在关联理论框架下,结合决策软件的研发,加强对谈判的研究,以便让谈判在现代化进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张平
关键词:谈判文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