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40504016)

作品数:10 被引量:53H指数:5
相关作者:赵俊龙江涛姚宝安聂浩周艳琴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农业大学长江大学荆州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生物学
  • 5篇农业科学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弓形虫
  • 8篇刚地弓形虫
  • 4篇克隆
  • 4篇基因
  • 4篇基因克隆
  • 3篇原核表达
  • 3篇核表达
  • 3篇TOXOPL...
  • 3篇GONDII
  • 2篇原核
  • 2篇细胞
  • 2篇免疫
  • 2篇克隆及原核表...
  • 2篇基因免疫
  • 2篇弓形虫病
  • 2篇虫病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质
  • 1篇亚单位疫苗
  • 1篇疫苗

机构

  • 10篇华中农业大学
  • 5篇长江大学
  • 2篇荆州职业技术...

作者

  • 10篇江涛
  • 10篇赵俊龙
  • 6篇姚宝安
  • 5篇聂浩
  • 4篇周艳琴
  • 3篇刘琴
  • 2篇方瑞
  • 2篇赵年彪
  • 1篇付媛
  • 1篇陈声国
  • 1篇马立安
  • 1篇张东林
  • 1篇韩有元
  • 1篇王金苹
  • 1篇陈芳

传媒

  • 2篇华中农业大学...
  • 2篇畜牧兽医学报
  • 2篇长江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兽医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湖北畜牧兽医
  • 1篇长江大学学报...

年份

  • 8篇2007
  • 2篇2006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弓形虫SAGⅠ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被引量:2
2006年
利用PCR技术从弓形虫RH株基因组中扩增出SAGⅠ部分基因片段,亚克隆入表达载体pGEX-KG,将重组质粒转化入大肠杆菌BL21,IPTG诱导表达,SDS-PAGE电泳显示表达的重组蛋白的分子量为56ku。免疫印记分析显示此表达产物能被猪抗弓形虫阳性血清所识别,表明该重组蛋白具有免疫反应活性。为进一步进行弓形虫病的免疫预防和诊断研究奠定了基础。
王金苹赵俊龙江涛周艳琴刘琴付媛姚宝安
关键词:弓形虫基因表达基因克隆弓形虫病
弓形虫MIC3亚单位疫苗的免疫效果观察被引量:5
2007年
将重组的弓形虫微线体蛋白MIC3(rMIC3)25μg以皮下注射的方式,间隔2周3次免疫Balb/c小鼠,同时设相同剂量的谷胱甘肽转移酶(GST)和磷酸盐缓冲液(PBS)对照组。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试验小鼠血清特异性抗体,并在3免后腹腔接种弓形虫RH株速殖子1×103个/鼠,观察其免疫保护效果。结果表明,与GST和PBS对照组小鼠相比,rMIC3组试验小鼠在3免后的ELISA抗体水平极显著提高(P<0.01),免疫小鼠的生存时间明显延长(P<0.05)。上述结果为研制弓形虫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奠定了基础。
江涛赵年彪韩有元赵俊龙
关键词:亚单位疫苗
弓形虫微线体蛋白MIC3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被引量:16
2006年
根据编码MIC3的已知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一对引物,应用PCR技术从弓形虫RH株的基因组DNA中扩增编码MIC3的全长基因,克隆入pGEX-KG表达载体,转化入E.coliDH5α感受态细胞,经含氨苄青霉素琼脂平板筛选,小量抽提质粒进行酶切、PCR及DNA测序鉴定。然后阳性重组质粒转化入E.coliBL21-CodonPlus,IPTG诱导,表达产物经SDS-PAGE和Western-blot分析鉴定。结果显示,扩增的MIC3基因与GenBank中相应基因序列(AJ132530)的同源性达99.6%,表达的MIC3融合蛋白表观分子量约为66 ku,且可被兔抗弓形虫免疫血清识别。说明所获得的表达蛋白质具有一定的反应原性,为下一步利用重组蛋白建立弓形虫的诊断方法和研制弓形虫的亚单位疫苗奠定了基础。
江涛周艳琴刘琴聂浩姚宝安赵俊龙
关键词:龚地弓形虫基因克隆
弓形虫微线体蛋白MIC3基因的细胞免疫研究被引量:8
2007年
为了进行弓形虫微线体蛋白MIC3基因的细胞免疫研究。[方法]将弓形虫微线体蛋白MIC3的真核表达质粒pcMIC3以肌肉注射的方式间隔2周3次免疫Balb/c小鼠,同时设空载体pcDNA3.1和PBS对照组。在末次免疫后2周分别以MTT比色法和CTL法测定试验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应答和细胞毒性T细胞(CTL)毒活性。[结果]与pcDNA3.1和PBS对照组相比,pcMIC3组小鼠的脾淋巴细胞的增殖应答和CTL毒活性均极显著增强(P<0.01)。[结论]该研究为弓形虫DNA疫苗的进一步研制奠定了基础。
江涛陈芳聂浩方瑞姚宝安赵俊龙
关键词:刚地弓形虫基因免疫
弓形虫ROP2基因在大肠杆菌内高效表达条件的优化
2007年
采用SDS-PAGE方法检测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棒状体蛋白(Rhoptry protein)ROP2基因原核表达质粒在大肠杆菌BL21Codon Plus中的表达量。通过改变菌体密度、诱导剂浓度和诱导时间进行高效表达条件的优化。结果显示,在菌体密度D600nm为0·6、IPTG浓度为0·4mmol·L-1和诱导表达3.5h时,融合蛋白的表达量最大,达到159mg·L-1培养液。这为利用重组ROP2研究和制备弓形虫病的诊断抗原奠定基础。
江涛赵年彪赵俊龙
弓形虫ROP2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被引量:4
2007年
应用PCR技术从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RH株的基因组DNA中扩增编码棒状体蛋白ROP2(rhpotry protein 2)的部分基因,构建pGEX-KG-ROP2重组表达质粒,经酶切、PCR及DNA测序鉴定后,将阳性质粒转入E.coli BL21CodonPlus中,在IPTG诱导下表达,表达产物用SDS-PAGE和Western-blot分析鉴定。结果表明,扩增的ROP2基因与GenBank上发表的相应基因序列的同源性达99.9%,该基因可以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表达的ROP2融合蛋白表观相对分子质量约为64000,可被兔抗弓形虫免疫血清识别。
江涛周艳琴刘琴聂浩姚宝安赵俊龙
关键词:刚地弓形虫基因克隆原核表达
γ-干扰素对弓形虫MIC3的基因免疫效果研究被引量:5
2007年
将编码弓形虫微线蛋白3(MIC3)的真核表达质粒pcMIC3和编码γ-干扰素(IFN-γ)的真核表达质粒pcIFN-γ各100μg混合肌肉注射,间隔2周、3次免疫Balb/c小鼠,同时设相同剂量的pcMIC3、pcDNA和PBS免疫对照组。分别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四氮甲唑蓝(MTT)比色法和乳酸脱氢酶释放法(LDH)检测试验小鼠血清的特异性抗体、脾淋巴细胞的增殖应答和细胞毒性T细胞(CTL)活性,并观察腹腔接种弓形虫RH株速殖子后质粒的免疫保护效果。结果表明:与其它试验组相比,pcMIC3+pcIFN-γ组试验小鼠在免疫8周后的ELISA抗体水平、脾淋巴细胞的增殖应答和CTL活性显著或极显著提高,免疫小鼠45 d时的生存率为100%,能有效抵抗小剂量弓形虫强毒株的攻击。
江涛周艳琴聂浩陈声国方瑞姚宝安赵俊龙
关键词:刚地弓形虫Γ-干扰素基因免疫
弓形虫MIC3基因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在IBRS-2细胞内的表达被引量:13
2007年
采用PCR技术从弓形虫RH株的基因组DNA中扩增编码MIC3的基因,克隆入pMD18-T载体,转化至E.coliDH5α感受态细胞,经抗性平板筛选、小量抽提质粒进行酶切、PCR及DNA测序鉴定后,亚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然后筛选含有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并转染IBRS-2细胞,在G418压力下进行筛选,利用SDS-PAGE、Western blot和ELISA检测表达情况。结果显示,扩增的MIC3基因与GenBank上相应基因序列(AJ132530)的一致性达99.9%,构建的真核表达质粒pcMIC3能在转染的IBRS-2细胞中表达分子量约为39.2ku的MIC3,且表达的蛋白质具有良好的免疫活性,为进一步研究该质粒的动物免疫试验奠定了基础。
江涛张东林聂浩姚宝安赵俊龙
关键词:刚地弓形虫真核表达
人弓形虫病重组蛋白MIC3诊断抗原纯化方法的比较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人弓形虫病重组蛋白MIC3诊断抗原的纯化。方法:采用SDS-PAGE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GST亲和层析法与复性透析法对rMIC3纯化的影响。结果:2种方法纯化的rMIC3的SDS-PAGE分析显示,目的蛋白带明显,杂蛋白带少;2种方法纯化的rMIC3的ELISA检测结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大量纯化的弓形虫rMIC3为人弓形虫病诊断试剂的研制和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江涛刘锦宏赵俊龙
关键词:纯化方法
弓形虫MIC3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及B细胞抗原表位预测被引量:12
2007年
目的:预测弓形虫MIC3的二级结构和B细胞抗原表位。方法:采用PCR技术从弓形虫RH株的基因组DNA中扩增编码MIC3的全长基因,经酶切及DNA测序鉴定,推导出相应的氨基酸序列,并与GenBank上已知氨基酸序列(登录号CAB56644)进行比对。然后采用Garnier-Robson方法、Chou-Fas-man方法和Karplus-Schulz方法预测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按Hopp-Woods方案、Emini方案及Jameson-Wolf方案分别预测蛋白质的亲水性、表面可能性以及抗原性指数,并综合分析预测MIC3的B细胞抗原表位。结果:根据扩增基因推导MIC3的氨基酸序列与GenBank上相应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达99·7%,预测其结构中含有较多的α-螺旋、少量的β-折叠、非常丰富的β-转角和一定的不规则卷曲区段,在MIC3的N端第83~94、第136~141区段和第240~243区段内或其附近最有可能是B细胞抗原表位的优势区域。结论:预测MIC3的二级结构和B细胞表位,为人工合成优势肽段进行弓形虫病的疫苗研究提供依据。
江涛马立安赵俊龙
关键词:刚地弓形虫基因克隆B细胞抗原表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