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2007031093-2)

作品数:6 被引量:46H指数:4
相关作者:王瑞英黄淑田杨婷王蕊张艳艳更多>>
相关机构: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山西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血压
  • 5篇高血压
  • 3篇动脉
  • 3篇颈动脉
  • 3篇反应蛋白
  • 3篇高敏
  • 3篇高敏C反应蛋...
  • 2篇血清
  • 2篇血清脂联素
  • 2篇脂联素
  • 2篇肿瘤坏死因子
  • 2篇坏死因子
  • 2篇高血压病
  • 1篇动脉内
  • 1篇动脉内膜
  • 1篇动脉硬化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心房
  • 1篇心房颤动
  • 1篇心功能

机构

  • 5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作者

  • 6篇王瑞英
  • 2篇张艳艳
  • 2篇杨婷
  • 2篇王蕊
  • 2篇黄淑田
  • 1篇张竹林
  • 1篇孙宇婷
  • 1篇郭琼
  • 1篇李涛涛
  • 1篇冯品
  • 1篇杨娴
  • 1篇许志红
  • 1篇杨凡

传媒

  • 3篇中国心血管病...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中国药物与临...
  • 1篇中国医药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09
  • 1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高血压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及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被引量:10
2008年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血清脂联素(APN)水平及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0例为高血压组,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2组进行比较。颈动脉硬化程度选择颈动脉超声作为评估方法,并依据颈动脉内膜平均厚度将90例患者分为3组:内膜增厚组、斑块形成组和管腔狭窄组。血清APN水平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结果高血压组APN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且APN降低程度与颈动脉硬化程度相关,管腔狭窄组APN降低尤为明显。结论APN参与高血压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且伴随颈动脉硬化程度增加其水平逐渐降低,提示血清APN水平可作为一个反映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硬化程度的易测量指标。
杨婷王瑞英
关键词:高血压病脂联素颈动脉硬化
高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与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0
2012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初发未经降压治疗的EH患者128例作为高血压组,检测血压、身高、体重、体质量指数(BMI)及生化指标,采用胶乳免疫比浊定量法测hs—CRP,循环酶法测Hcy水平。按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标准将EH患者分为高血压1级组(43例)、高血压2级组(46例)和高血压3级组(39例),并对EH患者依据颈动脉超声结果将其分为无病变组(48例)、内膜增厚组(42例)和斑块组(38例)三个亚组。以40名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高血压组hs—CRP、Hcy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血压患者不同血压级别组间hs—CRP、Hcy水平比较,hs—CRP水平在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Hey水平在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高血压合并不同程度颈动脉硬化组间hs—CRP、Hey水平比较,hs—CRP、Hcy水平斑块组和内膜增厚组高于无病变组,斑块组又明显高于内膜增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一步相关分析显示,IMT除与年龄、BMI、收缩压、舒张压、脉压、LDL呈正相关(P〈0.05或P〈0.01)外,同时与hs—CRP、Hcy呈正相关(r=0.610和r=0.571,P〈0.01)。结论ha—CRP、Hey与EH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发生发展有关,提示早期干预炎症反应及高Hcy血症可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杨凡王瑞英李涛涛孙宇婷黄淑田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高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
高血压前期合并糖耐量异常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及心脏左室重构的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 探讨高血压前期合并糖耐量异常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及心脏左心室结构、功能改变情况,并分别对两者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300例患者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61例、单纯高血压前期组(PH组)83例、单纯糖耐量异常组(IGT组)91例、高血压前期合并糖耐量异常组(PH+ IGT组)65例,超声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心脏彩超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室壁中层缩短率(mFS)、舒张早晚期充盈速度比值(E/A).结果 (1)IMT在PH组、IGT组、PH+IGT组均高于NC组[(0.7±0.1)mm、(0.7±0.1)mm和(1.0 ±0.1)mm比(0.6 ±0.1)mm,P均<0.01],且PH+ IGT组较PH组、IGT组也表现出明显升高(P<0.01),但在PH组与IGT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血糖对其存在交互作用;回归分析示高敏C反应蛋白(hs-CRP)、餐后2h血糖(2 hPBG)、收缩压、舒张压与IMT正相关.(2)LVMI在PH组、PH+ IGT组高于NC组及IGT组[(97.0 ±3.3)g/m2、(97.1 ±2.8)g/m2比(87.0 ±2.0) g/m2、(87.9±1.5) g/m2,P均<0.01],mFS在PH组、PH+ IGT组低于NC组及IGT组[(14.0±0.8)%、(14.0±0.8)%比(18.3±1.0)%、(18.2±0.5)%,P<0.01],而LVMI、mFS在PH组与PH+ IGT组及NC组与IGT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回归分析LVMI与收缩压、舒张压呈正比,mFS则随收缩压、舒张压增加而减少.E/A值虽与收缩压呈反比,但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表学意义(均P >0.05).结论 高血压前期即存在血管损害及心脏重构和收缩功能减退.合并糖耐量异常会加重动脉粥样硬化,但对心脏结构及功能影响不明显.
王瑞英郭琼杨娴王蕊黄淑田
关键词:高血压糖耐量试验血管内膜心室重构
血清脂联素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变化及与心功能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探讨血清脂联素(APN)水平与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胰岛素抵抗(HOMA-IR)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心力衰竭患者100例,按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3组:Ⅱ级34例;Ⅲ级32例;Ⅳ级34例。健康对照组30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APN水平,免疫比浊法测定hsCRP,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TNF-α与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氧化酶法测定空腹血糖(FBG)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心力衰竭组APN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且随着心力衰竭程度加重,APN水平降低更加明显。APN与TNF-α、hsCRP、HOMA-IR呈负相关(r=-0.118,P<0.01;r=-0.578,P<0.01;r=-0.446,P<0.01)。结论心力衰竭患者血清APN水平明显降低,且随着心功能损害程度加重而降低更加明显。APN在心力衰竭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作为评价心力衰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易测指标。
王瑞英杨婷许志红张竹林
关键词:脂联素心力衰竭充血性肿瘤坏死因子Α
高敏C反应蛋白与高血压病心房颤动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在高血压心房颤动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胶乳免疫增强比浊法测定15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hs—CRP,其中阵发性房颤34例、持续性房颤37例、永久性房颤38例;单纯高血压48例作为对照组。结果心房颤动组和对照组的hs-CRP分别为(9.75±1.08)mg/L、(3.34±0.53)mg/L,左房内径分别为(43.5±8.5)mm、(31.6±4.3)mm,心房颤动组的hs—CRP和左房内径高于对照组(P〈0.01);持续性房颤组、永久性房颤组和阵发性房颤组的hs—CRP分别为(10.23±1.16)mg/L、(11.34±1.35)mg/L和(7.87±0.59)mg/L,左房内径分别为(45.7±8.9)mm、(47.1±9.7)mm和(37.2±5.8)mm,持续性房颤组和永久性房颤组的hs—CRP和左房内径均明显高于阵发性房颤组(P〈0.05);而持续性房颤组hs-CRP、左房内径与永久性房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房内径与hs—CRP水平呈正相关(r=0.58,P〈0.05)。结论心房颤动患者hs—CRP明显升高,提示炎症反应在高血压心房颤动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张艳艳王瑞英
关键词:心房颤动高血压病高敏C反应蛋白
老年高血压伴餐后高血糖患者炎症因子的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伴餐后高血糖患者炎症因子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采用胶乳免疫增强比浊法测定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对40例老年高血压伴餐后高血糖患者、45例老年高血压不伴餐后高血糖(高血压组)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老年高血压伴餐后高血糖组血清TNF—α、IL-6和hs—CRP水平分别为(30.25±6.49)pg/ml、(19.91±5.22)pg/ml和(9.96±0.69)mg/L;高血压组分别为(19.11±3.01)pg/ml、(12.31±3.57)pg/ml和(6.79±0.25)mg/L;正常对照组分别为(8.18±2.89)pg/ml、(2.55±1.67)pg/ml和(3.06±0.23)mg/L;高血压伴餐后高血糖组高于对照组,也高于高血压组(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伴餐后高血糖患者炎症反应较不伴餐后高血糖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严重,提示在降压的同时还应积极控制餐后高血糖以减轻炎症反应,延缓老年高血压患者病情进展。
王蕊王瑞英冯品张艳艳
关键词:高血压餐后高血糖高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