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2CB721105)

作品数:11 被引量:26H指数:3
相关作者:陶勇刘伟丰许杨卢文玉元英进更多>>
相关机构:天津大学中国科学院南昌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生物学
  • 2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酵母
  • 3篇杆菌
  • 3篇大肠杆菌
  • 2篇蛋白
  • 2篇蛋白质
  • 2篇酿酒
  • 2篇酿酒酵母
  • 2篇化合物
  • 2篇基因
  • 2篇合成生物学
  • 2篇白质
  • 1篇代谢
  • 1篇代谢组学
  • 1篇多功能干细胞
  • 1篇多能干细胞
  • 1篇药物
  • 1篇药物筛选
  • 1篇异戊二烯
  • 1篇异源
  • 1篇诱导多功能干...

机构

  • 5篇天津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南昌大学

作者

  • 3篇刘伟丰
  • 3篇陶勇
  • 2篇许杨
  • 2篇丁明珠
  • 2篇闫慧芳
  • 2篇元英进
  • 2篇卢文玉
  • 1篇林白雪
  • 1篇张艳
  • 1篇冯凡
  • 1篇赵广荣
  • 1篇林春燕
  • 1篇王瑶
  • 1篇陈楠
  • 1篇徐欣怡
  • 1篇郭婧
  • 1篇李大帅
  • 1篇张强

传媒

  • 3篇生物工程学报
  • 1篇化学工业与工...
  • 1篇化工学报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化工进展
  • 1篇中国生物工程...
  • 1篇Journa...
  • 1篇Scienc...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诱导型和组成型启动子对酿酒酵母合成紫杉二烯的影响被引量:3
2013年
近年来利用合成生物学手段生产萜类化合物逐渐成为一种趋势。诱导型和组成型启动子调控萜类的生产各有利弊,而启动子类型的选择需要根据特定体系和产物来进行具体分析。本工作针对紫杉醇关键前体紫杉二烯的合成,分别研究了酵母细胞中诱导型启动子和组成型启动子的调控。首先通过过表达酵母内源截短的羟甲戊二酰辅酶A基因(thmgr)和法尼基焦磷酸合酶基因(erg20),实现了对酵母内源模块的调控。随后向改造后的底盘细胞中整合入诱导性启动子调控的外源紫杉二烯合成模块,得到了紫杉二烯产量为5.2mg·L-1的人工酵母。而换用组成型启动子tdh3p调控时,产量达到11.5mg·L-1,说明对于这个体系组成型启动子更为适合。通过简单的发酵条件优化,该菌株产量提升了70%,达到19.5mg·L-1。组成型启动子调控的菌株可以利用葡萄糖作为碳源,因而更利于后续大规模发酵。
闫慧芳丁明珠元英进
关键词:功能模块诱导型启动子组成型启动子
蛋白质预算:合成生物学的成本标尺被引量:4
2013年
合成生物学以创建人工生命体系为目的。实践中人们希望人工生命体系具有更强的生产能力、转化能力、环境适应与监测能力,从而获得更优质的生产方式。生命体系的优化涉及到多层次的调控网络,而根本上还是对细胞中蛋白质的含量、定位、活性的控制。在蛋白质表达水平上进行控制是合成生物学元件设计、模块组装以及适配性研究最核心的手段。类似于工厂中的成本计算,合成生物学创建的人工生命体系(人工细胞工厂)以蛋白质预算为依据。优化蛋白质预算的研究策略已经成功应用于合成生物学研究实践中。
刘伟丰陶勇
关键词:合成生物学
大肠杆菌异源合成三萜化合物研究进展和前景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三萜化合物具有可观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但是目前的生产过程复杂、产量低,利用微生物异源合成三萜化合物已成为当前研究趋势,大肠杆菌作为常用萜类合成底盘细胞具有异源合成三萜化合物及其前体的天然优势和研究前景。对三萜化合物微生物异源合成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从三萜化合物合成代谢途径、关键酶的特点及大肠杆菌三萜表达模块和底盘细胞适配三个方面对该途径进行了阐述和分析,针对实现大肠杆菌高效合成三萜类化合物所需要解决的基础问题进行讨论,为扩展大肠杆菌作为三萜化合物合成底盘细胞提供建议和前景分析。
张强李大帅卢文玉
关键词:三萜化合物合成生物学大肠杆菌
提高大肠杆菌通过MVA途径合成异戊二烯被引量:5
2015年
异戊二烯是橡胶合成的重要前体物质。为了提高菌株的异戊二烯产量,本实验室在研究中构建了一株异戊二烯产气的菌株BW-01,基于蛋白质预算理论的指导,理性设计通过改变质粒拷贝数、增加稀有密码子等合成生物学手段调控关键限速酶编码基因表达,从而提高大肠杆菌外源MVA代谢途径的异戊二烯产量。摇瓶发酵实验中我们构建的新产气菌株BW-07比原有的产气菌株BW-01的产量提高了73%,达到了761.1 mg/L。为后续菌株改造及进行发酵罐实验奠定了基础。
冯凡许杨陶勇刘伟丰林白雪
关键词:异戊二烯大肠杆菌
Molecular Simulation and Catalytic Active Sites Identification of Dammarenediol-Ⅱ Synthase
2017年
Squalene and oxidosqualene cyclizations are regarded as the most complex chemical reactions in the nature,which can achieve protonation,deprotonation,a sequence of hydride and methyl migration. Dammarenediol-Ⅱ synthase( DS),as a kind of 2,3-oxidosqualene-triterpene cyclase,catalyses2,3-oxidosqualene to form dammarenediol-Ⅱ. To assess the three-dimensional( 3 D) structure and catalytic active sites of dammarenediol-Ⅱ synthase,utilizing the homology modeling method,3 D models of DS were established in the Modeller9 v14 software and I-TASSER server. With the highest sequence identity with DS,human oxidosqualene cyclase 3 D models( PDB: 1 W6K and 1 W6J) were chosen as templates. Through further evaluation and optimization,an optimal DS model was obtained consequently. Then several putative catalytic active sites were found through the molecular docking simulation between DS model and product dammarenediol-Ⅱ by using Autodock 4. 2. Finally,site-directed mutants of DS were expressed in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a significant decrease of the yield of dammarenediol-Ⅱ is achieved,which verifie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se putative active sites.
Ting LiuXiangmei ZhangFanglong ZhaoWenyu Lu
关键词:MUTATION
利用iPS技术建立丙戊酸肝毒理模型及药物筛选
2015年
Alpers一Huttenlocher syndrome(AHS)是线粒体DNA聚合酶POLG突变导致的严重遗传性神经代谢疾病,临床常有难治性癫痫等症状.丙戊酸是广谱抗癫痫药物,约1/3AHS病人使用丙戊酸治疗癫痫后发生急性肝衰竭,造成这一临床现象的机制仍未阐明.该研究利用iPS技术,首次将病人成纤维细胞重编程为诱导多能干细胞,并分化为肝样细胞.研究人员发现病人来源的肝样细胞线粒体存在严重缺陷,使用丙戊酸处理后,与正常人来源的肝样细胞比,更容易凋亡.这种凋亡敏感性与线粒体通透性孔道mPTP相关,病人细胞mPTP的异常开放频率导致“超氧炫”的发生,使用mPTP特异性抑制剂环孢菌素A可减少丙戊酸导致的病人细胞的凋亡.此外,还筛选出另外两种药物:肉毒碱和N乙酰半胱氨酸,也能减少病人细胞的凋亡.这是首次利用iPS技术建立遗传特异的毒理学模型,阐明丙戊酸诱发的AHS肝毒性机理,并建立相应的候选药物筛选策略.
刘兴国
关键词:丙戊酸诱导多功能干细胞MPTP环孢菌素A
在大肠杆菌中利用SCLM系统进行高效率λ-Red基因敲除/整合的新策略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传统采用的λ-Red体系在大肠杆菌染色体上进行基因敲除/整合操作时存在操作繁琐、假阳性率高、多基因连续敲除/整合不稳定等问题。本研究基于上述问题建立一种便于基因构建、高筛选效率(100%)、具有统一技术步骤的λ-Red敲除/整合系统,为提高基因功能研究和代谢工程改造工作效率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新的p SC101衍生复制起始位点消除假阳性;利用高拷贝数质粒和多克隆位点实现快速遗传构建操作;采用Cre/Lox P抗性消除位点便于多基因连续整合。选择一系列初级代谢重要基因靶点进行敲除/整合。【结果】构建了一套新型λ-Red质粒系统(SC101-Cre-Lox P-MCS,SCLM系统)。打靶片段经电转化受体细胞后在双抗性平板上筛选阳性克隆,基因敲除/整合的效率均可以达到100%。【结论】新建立的基因敲除与整合方法提高了基因重组效率,大幅度减少了相关操作的步骤,缩短了研究周期。该方法的建立为基因功能研究和构建新遗传特性的工程菌株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王瑶许杨陈楠徐欣怡刘伟丰陶勇
关键词:大肠杆菌
酿酒酵母细胞表达异源萜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4年
萜类化合物具有可观的经济价值,但是目前的生产过程复杂、产量低。酿酒酵母甲羟戊酸途径为萜类化合物的合成提供直接前体,因此酿酒酵母细胞具有合成异源萜类化合物的天然优势。对酿酒酵母甲羟戊酸途径的清晰认识是对其进行有效利用的基础,本文从代谢途径、关键酶的特点和全局调控机制3个方面对该途径进行了介绍。从代谢途径的构建和优化、模块与底盘细胞的适配、模块构建及组装方式的角度概述了酿酒酵母细胞异源合成单萜、倍半烯萜、二萜、三萜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指出实现酿酒酵母高效合成萜类化合物所需要解决的基础问题是对酿酒酵母甲羟戊酸途径进行更为全面了解和对萜类化合物的天然代谢途径进行明确解析;另外,合成生物学的进一步发展也将为此提供应用基础。
张艳卢文玉
关键词:酿酒酵母甲羟戊酸萜类
紫杉二烯人工酵母的代谢组学分析
2014年
为了更深入地从代谢角度研究萜类合成人工酵母的内在差异,以紫杉二烯人工酵母为例,利用代谢组学的方法对其发酵指数中期胞内代谢物的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与对照菌W303-1A相比,紫杉二烯的生产会对胞内糖酵解、三羧酸循环中间物及一些氨基酸的含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进而对其生长产生一定抑制作用。其中柠檬酸因紫杉二烯功能模块的引入下降明显,降幅达90%以上,因此可以作为后续功能酵母研究的标志性代谢物。紫杉二烯人工酵母细胞代谢组的研究可以为萜类化合物异源合成的优化提供更多的信息和帮助。
闫慧芳丁明珠元英进
关键词:代谢组学酵母氨基酸
Current approaches to reduce or eliminate mitochondrial DNA mutations被引量:3
2016年
Mitochondrial DNA (mtDNA) mutations have been impli- cated in a broad range of disorders which severely affect human health (Wallace, 1999). Some drugs have been developed to slow down pathological changes of mitochon- drial disorders. However, there is no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ith mtDNA mutations, mtDNA is less protected and has fewer repair mechanisms than nuclear DNA (nDNA). Such a reality results in a much higher mutation rate in mtDNA than that in nDNA. The mixture of mutated mtDNA versus wild-type mtDNA is known as hetero- plasmy. Mitochondrial threshold effect refers to the fact that mtDNA mutation must accumulate to high proportions (60%-90%) before respiratory activity is affected (Schon et al., 2012). It is feasible to selectively reduce the levels of mu- tated mtDNA while sparing wild-type mtDNA to skew this ratio back to a healthier range. Here, we describe the link between mtDNA mutation and mitochondrial diseases, and we summarize several newly developed approaches with regard to the reduction or elimination of mtDNA mutation in mammals. These methods include nuclear gene modula- tion, molecular approaches targeting mutated mtDNA, mtDNA replacement, and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 (iPSC) modeling. These various methods have their own advantages and limitations.
Liang YangTingfang MeiXiaobing LinHaite TangYi WuRui WangJinglei LiuZahir ShahXingguo Liu
关键词:线粒体DNA突变MTDNA突变线粒体疾病核DNA多能干细胞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