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BE2008354)
- 作品数:2 被引量:27H指数:2
- 相关作者:江玲陈亮明万建民翟虎渠刘喜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控制水稻穗形相关性状的QTL定位被引量:24
- 2011年
- 穗是水稻产量的最终表达部位,穗部性状在产量构成因素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该研究采用以粳稻Asominori为遗传背景、籼稻IR24为染色体片段供体的染色体片段置换系(Chromosome segment substitution lines,CSSLs)群体,于2007年和2008年对水稻穗部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及其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的定位。结果表明:穗部性状与单株产量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并检测到影响5个相关性状的33个QTL,分布在第1、第3、第4、第6和第8条等染色体上,贡献率介于5.35%与37.59%之间,其中两年同时检测到的稳定表达QTL10个,约占30.3%;在第1染色体RM493和RM5496标记附近、第4染色体RM317标记附近、第6染色体RM217标记附近和第8染色体RM331及RM502标记位置均检测到能同时控制穗部多个性状的QTL,可能是因为基因的多效性或基因的紧密连锁所致。在育种中利用与这些QTL连锁的分子标记进行辅助选择,将有助于多个性状的协同改良。
- 王智权刘喜江玲刘世家陈亮明尹长斌翟虎渠万建民
- 关键词:水稻染色体片段置换系穗部性状
- 水稻粳型亲籼光温敏不育系509S的选育及其杂种优势被引量:3
- 2010年
- 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不育的主要原因在于育性位点上等位基因互作,因此,在籼粳交主要的育性位点上的片段置换,及把籼粳片段相互置换克服生殖障碍进行育种成为可能。本研究将籼稻轮回422S的光温敏不育基因以及籼稻249黄的黄叶形态标记通过回交方法导入到粳稻镇稻88中,同时在S5、S7、S8和S9育性位点上,分别利用4个与育性位点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RM276、RM455、RM141和RM185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最终成功选育出粳稻光温敏不育系509S。该不育系株叶形态表现为粳稻特征,与大量籼稻品种杂交结实率正常,与粳稻杂交结实率反而偏低。选用分布于水稻12条染色体上的SSR标记对509S的遗传背景进行鉴定,实验结果表明不育系509S遗传背景92%为粳稻遗传背景。不育系509S在4个置换的育性位点都为籼稻片段,正是这些籼稻片段的置换使不育系509S与籼稻杂交可育,而与粳稻杂交表现低育,且在不育系与籼稻配制的杂交组合中表现强大的籼粳交杂种优势。该实验结果为籼粳交杂种优势的育种实践利用提供了一条新的可行途径。
- 赵志刚陈亮明江玲万建民
- 关键词:水稻粳型亲籼系亚种间杂种优势分子标记辅助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