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70783)
- 作品数:21 被引量:78H指数:5
- 相关作者:莫雷伍丽梅冷英王瑞明金花更多>>
- 相关机构:华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南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 文本阅读中协调性整合的发生机制被引量:14
- 2008年
- 采用移动窗口技术和自我报告法探讨了文本阅读中协调性整合发生的具体机制。被试为华南师范大学本科生114名。实验1通过分析不同条件下目标句的阅读时间,探讨当前信息跟先前信息只有语义相关上的局部不一致但没有事件相关时能否发生协调性整合。实验2通过分析不同条件下探测词的反应时间探讨文本阅读过程中单纯语义相关没有事件相关时,目标句阅读是否会自动激活跟其有关的背景信息。实验3通过分析不同条件下目标句的阅读时间和被试的自我报告指标,探讨协调性整合是否是一种自动化的过程,即探讨被试在文本阅读过程中能否意识到这种信息整合方式。总的实验结果表明,文本阅读中当前信息跟先前信息有语义相关时可以引发信息激活,但只有当前信息跟先前信息有事件相关时才会发生信息整合;另外,协调性整合是一种自动化的过程,读者在文本阅读过程中不能意识到这种信息整合方式的发生。
- 王瑞明莫雷李利金花
- 关键词:文本阅读信息加工
- 功能性核磁共振实验事件相关设计的双阶段优化法被引量:1
- 2013年
- 在使用事件相关设计的功能性核磁共振实验中,为了对实验设计的事件时间序列进行优化以得到最佳的实验结果,目前学术界提出了两种方法:第一种是概率分配法,即通过使不同长度的事件间隔比例服从某个已知的概率分布提高实验效率。这种方法优点是在实现优化的同时保证不同实验条件之间以及不同扫描阶段之间事件间隔长度分布的一致性,但不能稳定地得到最优化的效果。第二种是启发式搜索法,即通过计算机科学中的遗传算法搜索效率最高的事件时间序列。这种方法优点在于可以稳定地获得最优化的效果,但不能保证不同实验条件下以及不同扫描阶段之间事件间隔长度概率分布的一致性,因此在较多的实验研究中是不适合使用的。本文提出基于概率分布和启发式搜索相结合的"双阶段优化法":第一阶段,根据选定的概率分布确定各长度事件间隔的比例,并据此生成大量初始事件时间序列。第二阶段,对前面生成的序列中进行启发式搜索,求出最优解。为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本研究模拟100组fMRI研究的实验设计数据,分别用三种优化方法进行优化并比较优化效果。结果表明,双阶段优化法的实验设计优化效果显著优于概率分配法,且接近于启发式搜索法。据此,本文提出,在事件相关设计中,如果事件间隔长度概率分布的差异对实验结果影响较小,可以采用启发式搜索法;但是,在多数情况下,建议采用双阶段优化法,在确保控制不同实验条件事件间隔长度概率分布这一无关因素的效应的前提下实现设计的最优化。
- 莫测
- 关键词:功能性核磁共振概率分布函数遗传算法
- 文本阅读中数量比较信息整合的过程与内容
- 2011年
- 引入数量比较信息,采用移动窗口阅读技术对文本阅读中推理的过程与内容进行研究。实验1探讨当文本阅读中存在数量比较信息时,是否能够进行即时整合,实验2和实验3分别探讨了数量比较信息即时整合的过程与内容。结果发现:当文本阅读中存在数量比较信息时,读者能够进行即时的信息整合,这种整合是自下而上的,支持记忆基础文本加工理论,如果时间足够,这种整合能够达到量化程度。
- 曾庆冷英
- 文本阅读中焦点信息与非焦点信息的激活被引量:3
- 2009年
- 探讨文本阅读中长时记忆里的焦点与非焦点信息的激活机制。采用移动窗口和探测词技术,实验1探讨焦点信息的激活是否是自动实现的,结果支持自动激活假设。实验2探讨非焦点信息的激活机制,结果说明非焦点信息是被动激活的。实验结果总的表明,焦点信息和非焦点信息的激活机制是不同的,单纯用记忆基础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不能说明文本阅读中信息加工的完整过程。
- 冷英张莉
- 关键词:焦点信息建构主义理论
- 预期推理在长时记忆中的表征形式
- 2011年
- 该研究采用移动窗口技术,通过两个实验研究探讨在高低不同竞争条件下预期推理结果在长时记忆中的表征形式。实验结果表明,预期推理在长时记忆中的表征形式依赖于文本中预期推理的引发语境,在不同竞争强度的预期语境中,预期推理的结果在长时记忆会以不同的形式进行表征。在低竞争条件下,预期推理的结果以确定的形式表征;只有在高竞争条件下,预期推理的结果才会以假定的形式进行表征。
- 朱朝霞莫雷李莹李倩雯
- 关键词:语境
- 知觉符号理论刍议被引量:14
- 2010年
- 认知科学研究中一个核心问题是知识在头脑中是如何表征的。其中占主流的理论一直是命题符号理论,受体验哲学和体验认知的推动以及知觉和认知的关系发生转变的影响,Barsalou针对命题符号理论的不足提出了知觉符号理论。知觉符号理论做为第二代认知科学的代表性理论之一,提出后获得了许多实验证据的支持。当然,该理论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于研究者进一步探讨。
- 王瑞明莫雷
- 关键词:知觉符号理论第二代认知科学
- 说明文阅读中局部连贯因果推理的产生被引量:8
- 2010年
- 探讨熟悉主题的说明文阅读过程中维持局部连贯的因果推理的产生问题。3个实验分别采用了不同的实验材料,实验1的文本提供明确的前提信息,实验2的材料提供隐含的前提信息,实验3的材料在前提信息与结论信息之间插入了其他信息。总的结果表明,熟悉主题的说明文阅读过程中,当文本提供的前提信息与结论信息一起呈现时,无论提供明确的还是隐含的前提信息,实现文本局部因果连贯的推理能够即时产生;当前提信息相隔2个句子后,虽然读者还是可以产生因果推理检测到与推理内容矛盾的信息,但是这种检测敏感度大有降低。基于本研究结果,结合相关研究,本文尝试提出关于文本阅读中推理产生的"认知代价"观,试图整合文本推理理论。
- 伍丽梅莫雷
- 关键词:说明文因果推理
- 说明文阅读中整体连贯因果推理的产生被引量:5
- 2012年
- 探讨熟悉主题的说明文阅读过程中维持整体连贯的因果推理的产生问题。两个实验分别采用了不同的实验材料,实验1采用一般文本考察前提信息与结论信息的文本距离对检测目标句中矛盾信息的影响,实验2的材料设置了问题焦点引导读者关注因果信息。总的结果表明,熟悉主题的说明文阅读过程中,当文本提供的前提信息被推进长时记忆后,读者无法恢复相关信息以即时进行实现文本整体因果连贯的推理;在问题焦点引导下,读者关注前提信息,在加工相关结论信息时能够即时搜索不在工作记忆中的前提信息,实现整体连贯因果推理。
- 伍丽梅莫雷
- 关键词:说明文因果推理
- 现实预期和意愿预期在文本阅读中的激活强度被引量:1
- 2009年
- 文本阅读中,读者往往对事件的后续发展进行预期推理。预期推理有两种倾向,要么是倾向于根据客观现实条件进行的现实预期,要么是倾向于根据主观个人意愿进行的意愿预期。两个实验探讨了文本阅读中读者产生的现实预期和意愿预期的激活强度。结果发现,现实预期和意愿预期都可以在阅读中即时产生,意愿预期强于现实预期;把读者分为"情感导向型"和"非情感导向型",发现"情感导向型"的读者,阅读过程中产生的意愿预期强于现实预期,而"非情感导向型"的读者则不是。
- 吕超莫雷伍丽梅
- 汉语动/名词词类歧义消解初探被引量:4
- 2010年
- 采用自控速度的移动窗口技术,在1个实验中考察由动/名词类歧义词引发的句法歧义的消解机制。阅读材料为含有双字词类歧义词的句子。结果表明:Gibson乘法模型和新再分析模型结合在一起比竞争模型和不受限竞赛模型能够更好地预测和解释由汉语动/名词类歧义词引发的句法歧义的消解。
- 韩迎春莫雷
- 关键词:句子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