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70774)
- 作品数:6 被引量:78H指数:4
- 相关作者:陈红孔繁昌张妍高笑陈敏燕更多>>
- 相关机构:西南大学绵阳师范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211”工程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 男性对女性面孔吸引力的认知偏好:来自ERP的证据被引量:37
- 2010年
- 运用事件相关电位(ERPs)技术,采用学习-再认实验任务,探讨了男性对有、无吸引力女性面孔图片进行判断和再认时脑内时程的动态变化。行为数据结果表明,男性对有吸引力女性面孔的反应时更长,再认正确率更高。ERP结果发现,有、无吸引力面孔诱发的ERP早成分和晚成分都存在显著差异,最强效应出现在大脑皮层的中前部。在判断任务和再认任务中,有吸引力的女性面孔都比无吸引力的女性面孔诱发出更大的ERP成分(分别为N300、P350~550ms和P160、N300~500ms、P500~700ms)。结果表明,男性对有吸引力的女性面孔的判断和再认存在偏好。
- 张妍孔繁昌陈红向燕辉高笑陈敏燕
- 关键词:ERP
- 中国人限制性饮食和食物渴求的认知神经机制
- 2021年
- 物质丰富的时代,如何抵御美味食物线索带来的食物渴求,并限制饮食从而保持健康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话题之一。近年来,国内学者为了探讨节食成功的原因,创建中国食物图片库,考察限制性饮食的认知神经机制,以及成功和失败限制性饮食者的脑机制差异;开展了特质食物渴求及中国特色的辣食渴求的认知神经研究。对推进饮食行为研究的理论发展,也为肥胖、饮食失调等健康干预工作提供重要支持。
- 陈红刘馨元
- 精神病态与反社会行为——研究述评
- 2012年
- 精神病态人格有史以来就充满了各种争议。对于精神病态,最开始的研究大多更注重其反社会行为。在过去近70年中(从1941年开始),精神病态的理论概念一直的改变。一些研究者强调人际关系和情绪情感的缺失在精神病态中的地位(Cleckley,1941)之后的研究者将人格特质和反社会行为都作为精神病态的诊断标准(Hare,1991/2003)。本文将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尤其是精神病态者的反社会行为与核心人格结构的关系。
- 王辽兵
- 关键词:反社会人格障碍暴力犯罪
- 胖负面身体自我女大学生对胖信息的注意偏好:注意警觉还是注意维持被引量:34
- 2010年
- 本研究对已有负面身体自我个体注意偏好研究采用的实验范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胖负面身体自我个体对胖相关信息的注意偏向存在的另一种可能,即胖负面身体自我个体对胖相关信息可能存在注意维持时间更长的假设。共设计了3个实验对假设进行验证。实验1a采用线索范式研究高胖负面身体自我个体对胖相关词语的注意警觉和注意维持,线索目标SOA为300ms,实验1b采用同样的实验范式,只是将实验材料变为更具直接意义的身体轮廓图。两个实验的结果均支持实验假设,但是未能排除反应准备和线索对目标产生掩蔽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实验2在身体和花瓶轮廓图周围呈现字母,要求被试对字母进行辨认,对被试的注意维持成分进行直接的测量。结果验证了高胖负面身体自我女大学生对胖身体轮廓图注意维持时间更长。综合几个实验的结果,得到以下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胖负面身体自我女大学生对胖身体信息的注意偏差成分是注意维持时间更长。
- 冯文锋罗文波廖渝陈红罗跃嘉
- 内隐还是外显记忆:对女性面孔吸引力记忆偏好的ERP研究被引量:7
- 2012年
- 运用事件相关电位(ERPs)技术,采用学习-再认的实验范式,考察38名大学生(21名男生和17名女生)对女性面孔吸引力再认记忆的认知神经机制。结果发现大学生对女性面孔吸引力的记忆偏好存在性别差异,再认任务中有吸引力的女性面孔诱发了男性更负的早期ERP成分(N90,N220和N300),而对女性的效应并不显著。这可能与两性在遗传基因、性激素、大脑结构与功能上的不同有关。进一步对男性的记忆特点进行分析发现,内隐记忆效应在N80和LPC(300~600 ms)上表现显著,其最强效应出现在中央区和顶区;外显记忆效应在P170和LPC(400~600 ms)上表现显著,其最强效应出现在前额区和额区。表明男性对有吸引力女性面孔的记忆偏好效应更大,且内隐和外显记忆的脑机制在单一的再认任务中产生了分离。
- 张妍孔繁昌郭英任俊陈红
- 关键词:ERP外显记忆内隐记忆
- 中国人身体自我及饮食行为研究:十年回顾被引量:6
- 2015年
- 最近十年,国内学者对中国人身体自我和饮食行为进行了理论和实证上的本土化探索,主要涉及对中国化身体自我和饮食行为测量工具的研制,身体自我的结构和特点;提出了"负面身体自我图式"概念和"负面身体图式指导负面身体自我者的认知加工"的重要观点,对该认知加工机制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研究;探讨了负面身体自我形成的影响因素、预测模型;探讨了限制性饮食者的认知加工偏好、饮食失调人群的特点和学生超重的干预模式;初步探讨了负面身体自我注意偏好、限制性饮食者及饮食失调亚群对食物线索加工的脑机制。
- 陈红
- 关键词:身体自我饮食行为信息加工脑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