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03075)

作品数:14 被引量:191H指数:9
相关作者:钟流举沈劲岳玎利张涛周炎更多>>
相关机构: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9篇污染
  • 5篇污染特性
  • 5篇颗粒物
  • 4篇珠三角
  • 3篇日变
  • 3篇日变化
  • 3篇PM2.5
  • 3篇臭氧
  • 2篇新粒子
  • 2篇数浓度
  • 2篇酸雨
  • 2篇气象
  • 2篇自由基
  • 2篇污染物
  • 2篇空气污染
  • 2篇空气质量
  • 2篇光解
  • 2篇非均相
  • 2篇非均相反应
  • 2篇OH自由基

机构

  • 17篇广东省环境监...
  • 7篇北京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暨南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作者

  • 13篇岳玎利
  • 13篇钟流举
  • 13篇沈劲
  • 7篇周炎
  • 7篇张涛
  • 6篇陈多宏
  • 6篇谢敏
  • 5篇江明
  • 4篇袁鸾
  • 4篇曾立民
  • 3篇叶斯琪
  • 2篇陈皓
  • 2篇董华斌
  • 2篇温丽蓉
  • 2篇张莹
  • 1篇张莹
  • 1篇区宇波
  • 1篇何芳芳
  • 1篇李云鹏

传媒

  • 3篇环境污染与防...
  • 3篇环境科学与技...
  • 3篇中国科技论文
  • 2篇中国环境监测
  • 1篇安全与环境工...
  • 1篇环境科学导刊
  • 1篇环境监控与预...

年份

  • 3篇2016
  • 11篇2015
  • 3篇2014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珠三角地区大气新粒子增长-缩小过程特征被引量:8
2016年
广东大气超级监测站新粒子生成事件中,在新粒子快速增长后观测到明显的颗粒物缩小过程(即新粒子增长-缩小过程)。结合3~1 000nm颗粒物数谱分布、颗粒物化学组成和重要气态污染物的变化,具体分析这类新粒子生成事件出现颗粒物缩小过程的特性和成因。结果表明,秋季新粒子生成事件发生频率和新粒子增长-缩小过程出现频率均较高。新粒子增长速率为3.0~12.0nm/h,颗粒物缩小速率为2.2~10.9nm/h。新粒子增长过程中,颗粒有机物对PM_(2.5)浓度贡献最大;颗粒物缩小过程中,SO_4^(2-)对PM_(2.5)浓度贡献最大,且SO_4^(2-)、NH_4^+和元素碳对PM_(2.5)浓度的贡献有所提高;NO_3^-和颗粒有机物对PM_(2.5)浓度的贡献下降,且颗粒有机物中二次有机颗粒物对PM_(2.5)浓度贡献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颗粒有机物对PM_(2.5)浓度贡献的下降幅度。经分析,固态NH4NO3分解和低挥发性有机物挥发是颗粒物缩小的重要直接原因,扩散条件改善和大气氧化性减弱可能是推动新粒子增长转为颗粒物缩小过程的重要条件。
岳玎利钟流举沈劲张涛袁鸾周炎曾立民
粤东部分地区空气污染成因分析被引量:14
2015年
珠三角地区是广东省传统的空气污染区,随着空气质量新标准在全省范围的实施,发现粤东部分地区空气污染也较严重。通过对粤东地区的揭阳市及其邻近地区空气污染物浓度及相关气象因子的分析,并结合后向轨迹聚类分析等手段,对该地区空气污染成因及其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温、高湿、少雨和弱东南风等不利气象条件是揭阳市空气高污染多发的主要因素,来自长三角的污染气团进一步加剧了揭阳市O3污染,来自台湾海峡等地的气团轨迹短、湿度大且风速低,加速了PM2.5二次成分快速生成与积累;通过典型污染过程的分析发现,大陆性气团出海后气体被氧化成气溶胶并折返大陆是导致揭阳市等粤东地区PM2.5污染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
沈劲钟流举陈多宏岳玎利谢敏江明
关键词:空气污染O3PM2.5
珠三角干湿季大气污染特性被引量:17
2015年
为更好地掌握珠三角地区大气污染特性,使用2013年国控城市站点空气污染物质量浓度与广东省酸雨监测网降水数据,分析了珠三角各市常规大气污染物质量浓度干湿季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受气象条件影响,珠三角各市干季污染物质量浓度普遍高于湿季,但最大臭氧8h质量浓度干湿季节差异不大;SO2、PM10与PM2.5的质量浓度呈现中西部城市较高,惠州、深圳与珠海较低的分布格局;佛山、广州、东莞与中山的NO2质量浓度较高;深圳湿季最大臭氧8h质量浓度相对较低,而珠三角其他城市差异不大;PM2.5与PM10质量浓度比干季高于湿季,广州和中山干湿季PM2.5与PM10质量浓度比均高于0.7,表明这些城市二次污染相对较严重;佛山酸雨污染最严重,对应较高SO2、NO2和颗粒物质量浓度;硫氧化物与颗粒物有较强同源性,湿季SO2+NO2与颗粒物相关性降低;干湿季臭氧源汇存在较大差异。
沈劲钟流举叶斯琪陈多宏江明谢敏温丽蓉张莹岳玎利
关键词:大气污染酸雨PM2.5PM10
珠三角地区HNO2污染特性及对OH自由基生成的影响
大气中HNO和O光解是OH自由基的重要来源,对大气复合污染形成非常重要。本研究基于珠三角大气超级监测站2013年10月大气HNO、NOx和O浓度、相关光解速率常数及太阳辐射等参数的在线监测结果,分析了当地HNO变化规律与...
岳玎利钟流举沈劲张涛周炎曾立民董华斌
关键词:环境化学非均相反应光解OH自由基
文献传递
珠三角地区秋季HNO2污染特性及其对OH自由基的影响被引量:5
2016年
大气中HNO_2光解是OH自由基的重要来源,对大气光化学污染形成非常重要。该研究基于珠三角地区大气超级监测站2013年10月大气中HNO_2、NOx、O_3浓度、HNO_2光解速率常数及太阳辐射等相关参数的在线监测结果,分析了当地HNO_2变化规律与污染特性,并测算了通过HNO_2光解产生OH自由基的速率。观测期间,HNO_2小时浓度为0.48~9.92μg/m3,平均浓度为3.02μg/m3;HNO_2光解产生OH自由基的速率平均为1.53×107个/(cm^3·s)。HNO_2的日变化呈夜间高浓度、午后低浓度的特征,与其重要前体物NOx日变化规律类似。HNO_2浓度与NOx及颗粒物表面积浓度具有较好的正相关性;当相对湿度高于60%时,HNO_2与颗粒物表面积的线性相关性显著增加,意味着高湿度条件下颗粒物表面的非均相反应对HNO_2生成贡献显著。HNO_2光解速率常数主要受到太阳辐射的影响,其日变化规律与日照基本一致,在中午11时-13时出现高值;但随着太阳辐射增强,HNO_2光解速率常数增长速率有所减缓。HNO_2光解产生OH自由基的速率的平均日变化中,其日间高值持续时间较长,8时左右即开始出现,持续至下午臭氧高值时段。HNO_2日最大小时浓度、HNO_2光解产生OH自由基的日最大速率均与O_3日最大小时浓度具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体现了HNO_2在光化学污染中的重要作用。
岳玎利钟流举沈劲张涛周炎曾立民董华斌
关键词:日变化非均相反应光解OH自由基
定量气象与源排放对PM_(10)浓度影响被引量:4
2014年
为了更好地区分污染物浓度变化中气象与源排放因素的影响,使用中尺度气象模型MM5与三维空气质量模型CMAQ,通过固定源清单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时期气象因素对PM10浓度变化的影响,结合实测的浓度变化,计算源排放因素对浓度的贡献。结果表明:相对于2011年2月,珠三角中西部地区2012—2014年同期PM10浓度下降主要是由于气象条件的改善,肇庆、佛山、顺德与江门因有利气象近三年2月PM10平均浓度分别下降23、15、27和15μg/m3。佛山因排放源变化导致的PM10浓度下降较大,在2014年2月甚至超过了有利气象的影响,表明佛山的减排措施较有效,其余三地源排放变化对PM10浓度变化贡献较少,甚至为正贡献,表明不利的源排放变化抵消了部分有利气象条件对PM10污染改善的作用,应加强对这些地方源排放的控制。
张铖麟沈劲陈多宏岳玎利李云鹏
关键词:气象源排放PM10
珠三角地区颗粒物数谱分布与新粒子生成特征
基于位于珠三角大气超级站不同季节3nm-10μm颗粒物数谱分布在线监测数据,系统分析不同季节颗粒物数谱分布日变化和新粒子生成事件重要参数规律,揭示了珠三角二次反应活跃地区颗粒物数谱分布与演变特征。冬季、春季和秋季珠三角大...
岳玎利钟流举沈劲张涛周炎袁鸾翟宇虹
关键词:大气颗粒物数浓度
文献传递
广东不同环境大气污染特性比较被引量:7
2015年
利用2014年广东南岭背景站、天湖郊区站、磨碟沙城区站和受体区域桃源站SO2、NO2、PM10、O3、PM2.5与CO自动监测数据,分析不同环境大气污染特性。结果表明,4个站点的SO2、NO2、PM10与CO整体平均年均值较低,分别为14,28,59μg/m3和0.7 mg/m3;PM2.5整体平均值为36μg/m3,O3日最大8 h第90百分位数平均值为172μg/m3,二者高于国家二级标准限值。磨碟沙城区站和桃源站的污染物日变化规律较为明显,NO2、PM10和PM2.5在早晚交通高峰或紧接其后的时段出现峰值区。南岭背景站PM2.5质量浓度日间略高于夜间;O3未呈典型单峰分布,而是维持在较平稳、较高浓度水平。周末与工作日O3平均值的相对高低多与NO2、PM10和PM2.5的情况相反。4个站点O3日最大8 h值第90百分位数均未达标;南岭背景站和天湖郊区站O3值尤高,除10月外,在1月或6月也易出现O3高值。区域性的O3污染控制亟须深化开展。
岳玎利钟流举谢敏袁鸾张莹江明
关键词:大气污染臭氧可吸入颗粒物
珠三角秋冬季节长时间灰霾污染特性与成因被引量:15
2014年
利用珠三角大气超级站2012年10月与2013年1月能见度、不同粒径颗粒物与BC质量浓度、气溶胶光散射系数、O3、相对湿度等在线监测数据,分析秋冬季节2次持续时间超过10 d的长时间灰霾过程污染特性与成因。结果表明,冬季灰霾过程中气溶胶吸光系数和光散射系数对大气总消光系数的贡献分别为13%和67%;PM2.5、PM1占PM10质量浓度分别为66%和39%;较高的PM2.5与BC日均浓度相关系数(R2=0.88)体现了一次排放对颗粒物质量浓度及能见度的显著影响。秋季灰霾过程中气溶胶吸光系数和光散射系数对大气总消光系数的贡献分别为11%和69%,由BC导致的吸光效应较冬季下降了约20%;PM2.5和PM1占PM10质量浓度比例分别为68%和45%,均高于冬季;O3浓度日最大小时值的平均值接近冬季的2倍;二次来源对PM2.5浓度升高和能见度下降起主导作用。来自不同方向的2种气团在珠三角僵持,大气扩散条件差是导致这2次灰霾过程的重要外在条件,应成为灰霾预报预警的重点关注对象。
区宇波岳玎利张涛周炎袁鸾谢敏
关键词:能见度消光系数
珠三角地区不同季节颗粒物数谱分布特性被引量:12
2015年
基于珠三角大气超级站不同季节3 nm^10μm颗粒物数谱分布在线监测数据,系统分析不同季节颗粒物数浓度、表面积浓度与体积浓度的水平与构成及数谱分布日变化规律,揭示了珠三角地区颗粒物数谱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冬季、春季和秋季珠三角大气超级站总颗粒物数浓度分别为2.17×104、1.97×104、2.24×104个/立方厘米,总颗粒物表面积浓度分别为2.98×103、2.28×103、2.78×103μm2/cm3,总颗粒物体积浓度分别为1.33×102、1.04×102、1.40×102μm3/cm3。颗粒物总数浓度中,爱根核模和积聚模态颗粒物是主要贡献者,在总数浓度的比例均达到40%以上;总颗粒物表面积浓度中,积聚模态颗粒物是主要贡献者,月平均比例高达88%以上;总颗粒物体积浓度中,积聚模态颗粒物也是主要贡献者,月平均贡献为65%~80%,其次为粗粒子模贡献较大,比例为20%~30%。积聚模态颗粒物的重要贡献较好地体现了超级站的区域性。冬季、春季和秋季颗粒物数浓度平均日变化趋势均为7:00~9:00和18:00~20:00存在较高的爱根核模态颗粒物数浓度,意味着机动车排放对细颗粒物污染的影响较显著。10月颗粒物数谱分布平均日变化中存在明显的颗粒物增长过程,体现了新粒子生成事件的重要影响。
岳玎利钟流举沈劲张涛周炎
关键词:颗粒物数浓度日变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