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471053)

作品数:25 被引量:280H指数:10
相关作者:周旗郁耀闯罗增让张昕刘引鸽更多>>
相关机构:宝鸡文理学院西南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天文地球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灾害
  • 4篇村居
  • 3篇乡村
  • 3篇乡村居民
  • 3篇感知
  • 2篇地震
  • 2篇灾难
  • 2篇农村
  • 2篇黄土高原
  • 2篇降水
  • 2篇公众
  • 2篇创伤
  • 1篇地理分布
  • 1篇地貌
  • 1篇地貌类型
  • 1篇断层
  • 1篇新农村
  • 1篇新农村建设
  • 1篇心理重建
  • 1篇延怀盆地

机构

  • 21篇宝鸡文理学院
  • 1篇西安建筑科技...
  • 1篇西南大学

作者

  • 12篇周旗
  • 8篇郁耀闯
  • 3篇张昕
  • 3篇罗增让
  • 3篇刘引鸽
  • 2篇徐玉霞
  • 1篇马亚兰
  • 1篇文彦君
  • 1篇刘哲民
  • 1篇石辉
  • 1篇韩景卫
  • 1篇王长燕
  • 1篇石彦
  • 1篇葛永刚
  • 1篇甘卓亭
  • 1篇杨庆媛
  • 1篇徐春迪
  • 1篇王华斌

传媒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西北大学学报...
  • 2篇灾害学
  • 1篇地震地质
  • 1篇安徽农学通报
  • 1篇地理研究
  • 1篇教学与管理(...
  • 1篇陕西农业科学
  • 1篇西北地震学报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贵州师范大学...
  • 1篇山地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宝鸡文理学院...
  • 1篇宝鸡文理学院...
  • 1篇幼儿教育(教...
  • 1篇Chines...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 11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陕北黄土高原降水的变化趋势分析被引量:74
2007年
利用1951-2001年陕北黄土高原24个测站的降水资料,采用累计距平、线性趋势估计及Mann-Kendall检验等方法,分析了陕北黄土高原降水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陕北黄土高原地区年平均降水南多北少,近51年来降水总体上呈减少趋势。北部长城沿线降水减少,中部(延安以北)与南部(延安以南)降水略有减少,府谷和横山、子长、延长一带降水减少最显著。3个区域降水量的年内分配过程差异较大,中部的春季、北部的夏季及南部的冬季降水减少,其它区域及季节降水变化基本平稳,增减幅度不大。
刘引鸽
关键词:降水黄土高原
灾难后受创伤学生的心理重建被引量:3
2008年
当儿童跨进中学的校门时,从年龄上也进入了人生最为宝贵的青春期,生理和心理随之发生着显著的变化,其所面临的来自于外部社会与情境的挑战也越来越多,需要小心关注的风险因子也与日俱增。近年来,水灾、地震、空难、矿难、海啸、雪灾、滑坡、泥石流、战争、交通事故、校园危机等各种突发性重大事件频繁发生,这些灾难不管是自然发生的还是人为发生的,对人类和人类社会都会造成危害性后果。遭受灾难的中学生除受到物质层面与生理层面伤害外,更重要的是对心灵造成的严重创伤。
罗增让张昕
关键词:心理重建灾难创伤人类社会交通事故
关中地区公众气候变化感知的时空变异被引量:56
2009年
公众对气候变化的感知是制定有效适应策略的基础。通过问卷调查和实测数据对比的方式,揭示了关中地区居民对当地气温和降水变化的感知差异。结果表明:(1)从总体趋势上,居民对温度、降水的感知与实测数据相对一致。在温度、降水变率较大的时段,居民的感知差异也较大;(2)关中东、西部地区居民对当地温度的感知强度均随年龄变小而在波动中呈上升趋势,中部地区则相反;对当地降水的感知强度,中、西部在波动中呈下降趋势,东部地区则相反;(3)居民的感知变化与实测数据的变化具有偏差。与实测的数据对比,居民的温度变化感知一致率东、中、西部分别为37.5%、75%、37.5%,而对降水变化的感知的一致率均为50%。
周旗郁耀闯
关键词:气候变化
宝鸡渭北冰雹地理分布及减灾对策被引量:13
2006年
采用宝鸡渭北地区40年(1961~2000年)的冰雹资料,结合实际调查,分析了渭北冰雹的地理分布及其移动路径.结果表明:宝鸡渭北地区降雹的年、月、日变化比较显著,降雹强度与地理环境密切,北部山区降雹多于渭河川原,主要分布于泾河与千河之间的分水岭南侧及喇叭口形的谷地中,冰雹移动路径与河谷走向基本一致.根据当地情况,提出了加强预测预报、人工消雹,以及建造林带和改良土壤,从而改变下垫面条件的减轻冰雹灾害的对策.
刘引鸽韩景卫
关键词:冰雹地理分布减灾对策
山区乡村居民的自然灾害感知研究——以陕西省太白县咀头镇上白云村为例被引量:21
2008年
灾害感知研究对于深入理解人地关系,推动"有序人类活动"具有重要意义。乡村居民的灾害感知是居民灾害感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农村建设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上白云村位于秦岭南坡,是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区,以入户访谈的形式对该村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1.村民灾害感知程度较强,对灾害的认识与客观情况比较一致;2.目前自然灾害对上白云村种植业有较大影响,但对村民的正常生活影响却不大。从长远角度看自然灾害对上白云村村民生活的影响有加剧的趋势;3.在减灾过程中政府与村民配合不紧密,村民有独自面对灾害的倾向;4.居民灾后寻求帮助的对象多倾向于家人和邻居,基层政府次之,村民灾后寻求帮助的可能性随着社会距离(社会关系的疏远度)的增加呈现衰减趋势;5.村民多采用传统防灾措施应对灾害,对地震及科学技术含量较高的灾害防御知识了解不足。
周旗郁耀闯
影响区域粮食生产的相关因素分析——以宝鸡市为例被引量:1
2011年
利用统计资料,结合实地调查,在分析1996-2006年陕西省宝鸡市粮食生产变化轨迹的基础上,探讨近年来粮食总产量变化的原因。分析得出,近年来导致粮食减产的主要因素是耕地面积的减少和粮食作物种植比例的降低。通过统计学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在建立粮食生产模型的基础上,利用效果最佳的模型对宝鸡市2020年粮食产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如果宝鸡市耕地面积和粮食作物种植比例按照目前的态势继续减少,到2020年粮食总产量将是2.002×106t,人均粮食约334.78kg,人均粮食占有量水平较低。
徐玉霞
关键词:粮食产量耕地面积
宝鸡山区居民的旱灾认知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采用多级分层抽样、部分区域采取滚雪球抽样,并与重点目标调查相结合,主要从旱灾产生原因及影响的重视程度、抗旱防旱态度和行为趋向等方面入手,对宝鸡山区居民的旱灾感知进行了问卷和访谈调查。结果显示:(1)宝鸡山区的干旱是相对的,总体上当地居民对旱灾现状的感知程度相对较高,对减灾持积极态度,87%以上居民愿意通过个人和政府的努力减缓旱灾的发生;(2)居民对旱灾产生原因及影响的认识不够深入,相对于抗旱减灾态度,在减灾行为方面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在建设水利工程、引进抗旱作物及按规划开展减灾工作方面表现出心有余而力不足;(3)在防旱抗旱行为上,居民期望政府给予的指导和帮助与实际有较大差距。
郁耀闯周旗
普通民众认知与响应汶川M_S8.0地震特征分析--以陕西勉县为例被引量:16
2010年
为进一步了解普通民众对汶川MS8.0地震灾害的认知与响应程度,并为政府防震减灾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科学依据,根据地震灾害认知与响应结构体系设计了普通民众地震灾害认知与响应调查问卷,主要指标体系包括地震灾害知识、防震减灾技能、自救互救和震后信息传播等4个方面。基于权重和赋分,构建了指标体系各部分评价模型和地震灾害认知与响应总体评价模型,以此来计算普通民众地震灾害认知与响应的综合得分。测评结果表明:1)勉县灾区民众认知与响应地震灾害的综合水平与能力均处于不及格水平;2)在认知与响应地震灾害方面,民众的防震减灾技能最差,对地震灾害知识的了解水平次之,而震时及震后自救互救与震后信息传播2个层面稍好一些;3)普通民众对地震知识和观点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现象上,对复杂、抽象的地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特别是对地震知识掌握的准确性和深层次理解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4)从震后民众获取地震灾害信息的主渠道来看,加大政府关于地震灾害知识和防灾技能的宣传力度以及使地震信息公开透明化是降低地震灾害风险的有效途径之一。
郁耀闯周旗王长燕
关键词:汶川MS8.0地震普通民众
修复天使受伤的翅膀——浅谈灾难创伤后幼儿的心理复原被引量:2
2008年
水灾、地震、海啸、雪灾、滑坡、泥石流、坍塌、交通事故和战争,这些灾害不管是自然的还是人为的,对人类和人类社会都会造成危害性后果.灾害所造成的身体伤害可以在灾后得到有效救助,但心理创伤却极有可能对蒙受灾难的人产生永久性伤害.
张昕罗增让
关键词:天使受伤翅膀灾难创伤后幼儿
关中平原西部农村居民灾害感知现状浅析——以宝鸡市陈仓区为例被引量:7
2009年
通过问卷访谈调查,采用独立样本积分比较分析法,引用国民灾害感知研究指标体系,对宝鸡市陈仓区农村居民个体特征与灾害感知能力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①居民灾害感知能力与居住地特征和性别特征的相关性最为显著,其次相关性由强到弱依次为职业、受教育程度和年龄特征,其中受教育程度和年龄差异与灾害感知成线性相关的概率较小。②从居住地差异看,居民的灾害感知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山区居民、台塬区居民、平原区居民;从性别差异看,居民灾害感知能力农村男性居民强与女性;从职业差异看,居民灾害感知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学生、农民、自由业者;从年龄差异来看,居民灾害感知由强到弱的顺序为20~30岁、40~50岁、11~20岁、30~40岁、50~60岁、60岁以上;从受教育程度来看,居民灾害感知强度,由强到弱依次为小学以下、高中或中专、大学以上、初中。
郁耀闯周旗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