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0451064101005160)
- 作品数:9 被引量:76H指数:5
- 相关作者:苏健裕李琳陈建平石磊陈玲更多>>
- 相关机构:华南理工大学第四军医大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 右旋龙脑-β-环糊精包合物稳定性和溶出度的研究被引量:8
- 2012年
- 目的:对右旋龙脑-β-环糊精包合物的稳定性和溶出速率进行考察。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以右旋龙脑含量测定为指标,分别对右旋龙脑-β-环糊精包合物和混合物进行挥发性试验、热稳定性试验、抗光解试验和溶出度试验。结果:在光和热的影响下,包合物中右旋龙脑的挥发速率要明显小于混合物。溶出度实验表明,包合物的溶出速率明显快于混合物。结论:右旋龙脑被包合后,其稳定性明显优于单纯的右旋龙脑,便于长久贮存而不改变疗效。并且右旋龙被包合后,其体外溶出速率有显著的提高,便于发挥其药效。
- 苏健裕陈建平李冰李琳
- 关键词:Β-环糊精包合物稳定性溶出度
- 梅片树叶挥发油和天然右旋龙脑的抑菌性能研究被引量:11
- 2012年
- 目的:研究梅片树叶挥发油、天然右旋龙脑的体外抗菌性能。方法:采用K-B纸片琼脂扩散法测定梅片树叶挥发油、天然右旋龙脑和合成龙脑对细菌、植物病原真菌和动物源真菌的抑菌圈大小,并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其最小抑菌浓度(MIC值)。结果:梅片树叶挥发油、天然右旋龙脑和合成龙脑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天然右旋龙脑和合成龙脑抑菌作用相似,梅片树叶挥发油的抑菌效果比较明显。结论:梅片树叶挥发油和天然右旋龙脑均有一定的抑菌活性,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
- 吴少云苏健裕石磊李琳
- 关键词:抑菌性能
- 超声提取白芍中芍药苷工艺研究被引量:7
- 2011年
- 采用超声波辅助技术提高白芍中芍药苷的提取率。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考察了料液比、超声温度、超声时间、溶剂浓度、超声功率对芍药苷提取得率的影响,以确定最佳提取工艺参数条件。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为1:15(g/mL),超声温度为60℃,超声时间为20min,乙醇浓度为60%,超声功率为75W,在该提取工艺条件下芍药苷提取率为0.296%。
- 陈建平苏健裕陈玲
- 关键词:白芍芍药苷超声波紫外分光光度法
- 聚合酶链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在口腔微生物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分析健康人的口腔菌群及其菌种组成的多样性。方法抽取8名健康人唾液样本,分别提取唾液细菌总DNA,PCR扩增16SrDNA并进行DGGE和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 8名健康人唾液样本的DGGE指纹图谱条带差异性较大,仅有65%相似性,表明采用PCR-DGGE对口腔微生物多样性的检测是可行的。结论 PCR-DGGE技术可较灵敏、直观地反映口腔微生物多样性情况。
- 沈会平苏健裕彭帅朱啸石磊
- 关键词:微生物多样性口腔微生态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 右旋龙脑-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及其结构表征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研究右旋龙脑-β-环糊精最佳包合工艺,并对其进行结构表征。方法分别采用饱和水溶液法、超声法、研磨法对右旋龙脑进行包合,以综合评分为指标,筛选最佳包合方法。采用L9(3 4)正交试验设计,筛选超声法制备包合物的最佳工艺参数。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傅里叶红外光谱(FIIR)法、X射线粉末衍射(XRD)法对包合物进行结构表征。结果制备包合物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右旋龙脑与β-环糊精投料比为1:6,超声温度为40℃,超声时间为60min。在该制备工艺条件下包合物的得率高于88.59%,包合率高于95.98%。经过TLC、FIIR和XRD确证其包合物已形成。结论本工艺具有较好的包合率和得率,右旋龙脑被β-环糊精包合后呈现新的物相特征。
- 陈建平苏健裕陈玲李琳
- 关键词:Β-环糊精包合物
- 梅片树叶挥发油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 [目的]对梅片树叶挥发油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方法]通过分光光度法来测定挥发油对DPPH的清除能力和对OH的清除能力,从而来判定挥发油的抗氧化活性.[结果]不同浓度的挥发油对DPPH的清除率不同,相同浓度的挥发油对D...
- 陈建平苏健裕陈玲李琳
- 关键词:挥发油抗氧化性
- 龙脑樟鲜叶挥发油成分及其抗菌活性的研究被引量:26
- 2012年
- 目的:研究龙脑樟鲜叶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和抗菌活性。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龙脑樟叶中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挥发油化学成分;采用K-B纸片琼脂扩散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分别测其对细菌、酵母菌和霉菌的抑菌圈直径和最小抑菌浓度(MIC值),以评估挥发油的抑菌性能。结果:GC-MS结果表明该挥发油有27种组成成分,占整个挥发油的98.14%,其中以右旋龙脑(81.58%)、樟脑油(2.96%)和α-蒎烯(2.03%)为主要成分;该挥发油及其主要成分右旋龙脑对实验所选的细菌、酵母菌和霉菌三类微生物均表现出一定的抗菌效果。其中,挥发油对所测菌的抑菌直径范围为(9.21±0.6)~(22.12±1.30)mm,而右旋龙脑组分对所测菌的抑菌直径范围为(7.32±0.5)~(20.42±1.40)mm;对应两种物质对所测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值)范围分别为(31.25~125)μg/mL和(62.5~125)μg/mL。结论:该研究为龙脑樟叶的综合利用及天然右旋龙脑药用资源的研究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 丁雄苏健裕石磊李琳
- 关键词:龙脑樟挥发油抗菌性能
- 氟苯尼考-β-环糊精包合物的结构表征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利用超声波法制备氟苯尼考-β-环糊精包合物,并对其结构进行表征。方法:以β-环糊精为包合剂,采用超声法制备氟苯尼考包合物,工艺参数为氟苯尼考与β-环糊精投料比1:1(mol/mol),超声温度60℃,超声时间5h。然后分别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法(FIIR)、X-射线粉末衍射法(XRD)对包合物进行结构表征。结果:在该制备工艺条件下包合物的得率为93.52%,包合率为38.09%;且经过FIIR和XRD确证其包合物已形成。结论:采用本实验工艺具有较好的得率,氟苯尼考被β-环糊精包合后呈现出新的物相特征。
- 赵玲苏健裕陈建平胡松青李琳
- 关键词:氟苯尼考Β-环糊精包合物
- 大豆11S球蛋白用作新型免疫原载体的可行性
- 2011年
- 为探讨大豆11S球蛋白代替牛血清白蛋白(BSA)作为酶联免疫检测的新型免疫原载体的可行性,分别采用不同方法将磺胺二甲氧嘧啶(SDM)同大豆11S球蛋白、大豆7S球蛋白和BSA交联起来作为免疫原,得到抗SDM-大豆11S球蛋白、SDM-大豆7S球蛋白和SDM-BSA的多克隆抗体;然后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3种抗血清的效价及纯化所得抗体的特异性,建立SDM对3种抗体的标准抑制曲线.结果表明,同SDM-BSA相比,SDM-11S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和特异性,抗SDM-11S的多克隆抗体对其他磺胺类物质的交叉反应性良好,均低于0.01%.因此,在免疫检测中,大豆11S球蛋白可以尝试替代牛血清白蛋白(BSA)作为一种新型的免疫原载体.
- 陈蕾李琳何小维苏健裕刘晓云
- 关键词:磺胺二甲氧嘧啶牛血清白蛋白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 梅片树叶挥发油的抗氧化活性研究被引量:17
- 2012年
- 目的:对梅片树叶挥发油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得到挥发油,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挥发油对羟基(OH)自由基、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以及挥发油的还原能力,并与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BHT)比较。同时,对影响其抗氧化活性的物质进行分析。结果:挥发油对羟基自由基具有较好的清除能力,且清除效果要强于BHT;而挥发油对DPPH.的清除率和还原能力要明显弱于BHT,梅片树叶挥发油中高含量的总多酚和总黄酮可能是其抗氧化活性的主要物质来源。结论:挥发油在某些抗氧化活性方面有较好的抗氧化效果,具有作为天然抗氧化剂的巨大潜力。
- 陈建平苏健裕陈玲李琳李冰李晓玺
- 关键词:挥发油抗氧化水蒸气蒸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