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卫生行业科研专项(201002019)

作品数:7 被引量:52H指数:4
相关作者:王宁利张烨刘文茹孙兰萍范肃洁更多>>
相关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邯郸市眼科医院温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卫生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青光
  • 3篇青光眼
  • 3篇闭角
  • 3篇闭角型
  • 3篇闭角型青光眼
  • 2篇眼压
  • 2篇原发性
  • 2篇原发性闭角型
  • 2篇原发性闭角型...
  • 2篇网膜
  • 2篇房角
  • 2篇超声
  • 1篇断层扫描
  • 1篇眼前节
  • 1篇眼外肌
  • 1篇一致性
  • 1篇植入
  • 1篇植入术
  • 1篇渗出
  • 1篇渗出性

机构

  • 6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东南大学
  • 1篇武警总医院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天津市眼科医...
  • 1篇北京市眼科研...
  • 1篇温州医科大学
  • 1篇邯郸市眼科医...
  • 1篇天津市宝坻区...

作者

  • 3篇王宁利
  • 2篇张烨
  • 1篇汪东生
  • 1篇范肃洁
  • 1篇陈霞
  • 1篇吴志鸿
  • 1篇赵堪兴
  • 1篇王雪
  • 1篇唐炘
  • 1篇李思珍
  • 1篇孙兰萍
  • 1篇刘文茹
  • 1篇马慧芝
  • 1篇贾红艳
  • 1篇王雪
  • 1篇刘艳丽
  • 1篇杨庆松
  • 1篇王芳
  • 1篇刘艳丽
  • 1篇张伟

传媒

  • 3篇中华实验眼科...
  • 2篇眼科
  • 2篇中华眼科医学...

年份

  • 4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NDP基因新突变G113D导致X连锁隐性遗传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2013年
目的对一个X连锁隐性遗传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FEVR)家系进行致病基因的突变筛查研究。设计基因研究。研究对象一个中国北方FEVR家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sanger测序法对FEVR的致病候选基因LRP5、FZD4、TSPAN12和NDP的全部外显子进行突变筛查,将测序结果与Genebank数据库的正常序列进行比对,将所发现的候选基因碱基改变在50个无关正常对照人群中进行PCR和测序验证。主要指标基因序列。结果在NDP基因的外显子3发现一个半合子错义突变G113D与家系男性先证者共分离,先证者母亲显示为G113D的杂合携带者,该突变在家系其他成员及正常人群中没有检测到。结论该家系的FEVR系由NDP基因外显子3的一个新的错义突变G113D导致。(眼科,2013,22:389-392)
贾红艳杨庆松王宁利
关键词: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错义突变
基本型间歇性外斜视手术成功率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探索基本型间歇性外斜视达到功能治愈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系列病例观察研究设计。纳入2015年8月至2016年3月在天津市眼科医院行斜视矫正术治疗的基本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132例,进行术前Newcastle评分、远近Worth 4点灯,术前、术后1 d和术后6个月眼位,术前和术后6个月视功能分析仪(FVA)远立体视、Frisby Davis Distance(FD2)远立体视和Titmus立体视觉检查图近立体视检查,分析术后6个月眼位成功和立体视重建的影响因素和最佳手术时机的截断点。结果132例患者术后6个月眼位正位者84例,手术成功率为63.6%;欠矫者44例,欠矫率为33.3%;过矫者4例,过矫率为3.0%。术后6个月眼位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第1天视远斜视角和术前33 cm Worth 4点灯与术后6个月眼位有关(系数b=-0.093,P=0.037;系数b=0.725,P=0.017),术前33 cm Worth 4点灯和术后6个月眼位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ROC曲线下面积为0.645,说明术前33 cm Worth 4点灯结果对术后6个月眼位分析诊断价值较低;术后第1天眼位在0^+10 PD的72例患者术后6个月眼位均获得成功。术后眼位矫正成功和失败患者FVA远立体视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36,P=0.04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病年龄和术前6 m FD2远立体视与术后FVA远立体视均相关(系数b=-0.213,P=0.023;系数b=0.021,P=0.036)。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发病年龄、术前6 m FD2测量的远立体视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257和0.752,前者无诊断价值,后者诊断价值中等,最佳截断点是22.5″。结论术后第1天眼位影响术后眼位成功率;术后第1天的理想眼位是0^+10 PD;术后远立体视可明显改善,6 m FD2远立体视下降至22.5″之前行手术治疗可提高术后功能治愈率。
刘艳丽刘艳丽张伟张伟陈霞
关键词:双眼视立体视
单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疗效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2
2019年
目的观察单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8月至2015年1月武警总医院眼科收治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48例(60只眼)进行研究。其中,男性20例(28只眼),女性28例(32只眼)。年龄在57~82岁,平均年龄为(69. 20±7. 32)岁。按照起病缓急,将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者32例(34只眼)分为A_1组;将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者16例(26只眼)分为A_2组。按照前房角粘连范围,将<180°者22例(28只眼)分为B_1组;将≥180°者26例(32只眼)分为B_2组。按照两种局部降压药物是否能控制眼压在正常范围,将控制良好者18例(21只眼)分为C_1组;将控制不佳者30例(39只眼)分为C_2组。所有患者均行单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3个月对受试者进行随访,记录眼压、最佳矫正视力、中央前房深度、前房角开放距离、前房角开放度数、前房角粘连范围、术中术后并发症及药物使用情况。对所得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A_1组和A_2组术前眼压分别为(30. 52±8. 29) mm Hg(1 mm Hg=0. 133 k Pa)和(23. 91±8. 12) mm Hg,术后3个月眼压分别为(12. 3±4. 21) mm Hg和(17. 7±4. 13) mm Hg,经独立样本t检验,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 09,4. 96; P <0. 05); B_1组和B_2组术前眼压分别为(20. 8±4. 45) mm Hg和(32. 59±8. 16)mm Hg,术后3个月眼压分别为(14. 04±3. 19) mm Hg和(16. 38±4. 80) mm Hg,经独立样本t检验,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 81,2. 19; P <0. 05); C_1组和C_2组术前眼压分别为(19. 8±1. 05) mm Hg和(34. 59±7. 26) mm Hg,术后3个月眼压分别为(12. 04±2. 19) mm Hg和(18. 98±2. 65) mm Hg,经独立样本t检验,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 25,-10. 25; P <0. 05);所有受试者,术前中央前房深度、前房角开放距离、前房角开放度数分别为(2. 01±0. 31) mm、(0. 14±0. 05) mm及(15. 6±5. 36) mm;�
王芳王雪吴志鸿汪东生
关键词: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白内障眼压
磁共振成像在测量视神经周围蛛网膜下腔宽度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研究磁共振成像(MRI)的T_2加权序列测量健康人、正常眼压性青光眼(NTG)、高眼压性青光眼(HTG)及高眼压症(OHT)患者视神经周围蛛网膜下腔宽度(ONSASW)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13年5月至2014年12月武警总医院眼科就诊的NTG患者15例(30只眼)。男性11例(22只眼),女性4例(8只眼),平均年龄(50. 1±5. 1)岁; HTG患者27例(54只眼),男性19例(38只眼),女性8例(16只眼),平均年龄(51. 4±6. 2)岁; OHT患者12例(24只眼),男性9例(18只眼),女性3例(6只眼),平均年龄(48. 5±4. 8)岁;健康人32例(64只眼),男性17例(34只眼),女性15例(30只眼),平均年龄(48. 3±6. 8)岁。全部患者行眶内段视神经MRI检查,测量球后3 mm、9 mm及15 mm处视神经直径及视神经鞘直径。对各组眶内段视神经、视神经鞘和ONSASW,采用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进行组间和组内比较。结果 NTG组、HTG组和OHT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及平均动脉血压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 31; F=1. 43,0. 64,0. 78,0. 82,0. 85;P> 0. 05)。球后3 mm、9 mm及15 mm处测量的平均视神经直径,NTG组分别为(3. 20±0. 23) mm、(2. 56±0. 18) mm及(2. 42±0. 18) mm; HTG组分别为(3. 29±0. 28) mm、(2. 52±0. 19) mm及(2. 26±0. 20) mm; OHT组分别为(3. 38±0. 21) mm、(2. 60±0. 15) mm及(2. 32±0. 15) mm;对照组分别为(3. 33±0. 17) mm、(2. 85±0. 12) mm及(2. 68±0. 87) mm。同组内3个测量位比较,距离球后越远,视神经直径越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 59,18. 57,17. 54,16. 51; P <0. 05)。在球后3 mm处,NTG组较OHT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 12,P <0. 05)。在球后9 mm处,HTG和NTG组均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 45,3. 12; P <0. 05)。在球后15 mm处,HTG组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 45,P <0. 05)。球后3 mm、9 mm及15 mm处测量的平均视神经鞘直径,NTG组分别为(4. 56±0. 26) mm、(3. 67±0. 32) mm及(3. 35±0. 21) mm; HTG组分别为(5. 11±0. 35) mm、(3. 90±0. 23) mm�
孙海华王雪吴志鸿董玉茹汪东生
关键词:眼压颅内压磁共振成像高眼压症
周边前房深度扫描分析仪对可关闭房角的筛查效能研究——邯郸眼病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背景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是中国人群青光眼患者中常见的类型,对存在房角关闭风险者进行筛查对于PACG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 探讨周边前房深度扫描分析仪(SPAC)在中国成人可关闭房角筛查中的效能,寻找最佳参数及其临界值.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于201 3年2-4月在邯郸眼病研究的5年随访调查中纳入年龄≥40岁、无影响房角观察的角膜或结膜病变、无眼部手术或外伤史的受试者180人,在接受视力、验光、裂隙灯显微镜等基本检查后,在暗室下对每位受试者随机选取一眼行SPAC测量和房角镜检查.以静态房角镜检查≥180°时看不到后部小梁网作为定义可关闭房角的标准,用SPAC测得的中央前房深度(ACD)指标和数字分级≤5或定性分级为S/P指标(联合指标)分别进行可关闭房角的筛查判断,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比较曲线下面积(AUC),对上述2种指标的筛查效能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 共检出可关闭房角者62人,房角开放者118人.与房角开放者相比较,可关闭房角者年龄更大(P<0.001),女性更多(P<0.05),视力更差(P<0.001),等效球镜度数更大(P<0.05),ACD值较低(P<0.001),眼轴长度较短(P<0.001).用ACD作为筛查指标时可关闭房角的AUC为0.832,ACD临界值为2.7 mm时,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5.48%和68.64%,ACD临界值为2.8 mm时,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0.32%和61.02%.联合指标筛查可关闭房角的AUC为0.768,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2.90%和90.68%. 结论 SPAC在中国成人可关闭房角的筛查中ACD≤2.8mm的敏感性最高.
张烨李思珍王宁利
根据超声生物显微镜和眼前节OCT图像对房角关闭机制进行分型的一致性研究被引量:6
2016年
背景 房角关闭是引起原发性房角关闭性疾病(PACD)的病理基础,了解不同类型的房角关闭机制对于PACD的危险因素评估、预防及诊治有重要意义.临床多采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对房角关闭机制进行分型,但该检查为接触性,在使用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眼前节OCT(AS-OCT)是一种非接触性的眼前节成像方法,能够对房角结构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估. 目的 探讨根据UBM图像和AS-OCT图像对中国PACD患者房角关闭机制进行分型的一致性.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纳入2013年9-10月在北京同仁医院就诊并接受UBM和AS-OCT检查的PACD患者.UBM检查采集每眼上方、下方、鼻侧和颞侧4个方位的眼前节图像,AS-OCT检查采取四线扫描模式(包括0°~ 180°、45°~225°、90°~ 270°和135°~315°)对眼前节进行成像.根据UBM图像和AS-OCT图像分别进行房角关闭机制分型,并分为瞳孔阻滞型、睫状体前位型和周边虹膜肥厚型.每例受检眼的4张UBM图像及4张AS-OCT图像中分别至少2张显示相同的房角关闭机制分型作为该眼的UBM及AS-OCT分型.纳入符合标准的患眼,若双眼均符合标准则纳入右眼.用Kappa系数评估AS-OCT和UBM 2种方法对房角关闭机制分型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最终纳入PACD患者40例40眼,其中右眼27眼,左眼13眼.根据UBM图像及房角关闭机制的分型标准,瞳孔阻滞型12眼,占30.0%;睫状体前位型23眼,占57.5%;周边虹膜肥厚型5眼,占12.5%.根据AS-OCT图像及房角关闭机制的分型标准,瞳孔阻滞型为12眼,占30.0%.睫状体前位型21眼,占52.5%;周边虹膜肥厚型7眼,占17.5%.两种房角关闭机制分型方法间的Kappa值为0.872,即高度一致. 结论 成功建立了根据AS-OCT图像对中国PACD患者房角关闭机制分型的标准,根据AS-OCT图像和UBM图像对房角关闭机制进行分型的判断结果高度一致.
张烨唐炘王宁利
关键词:超声生物显微镜一致性
周边虹膜前粘连范围对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效果的影响被引量:20
2019年
目的评价周边虹膜前粘连(peripheral anterior synechia,PAS)范围对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laser peripheral iridoplasty,LPIP)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效果的影响。设计前瞻性比较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邯郸市眼科医院就诊的急性发作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16例(116眼)。方法 84例接受LPIP治疗(LPIP组),32例接受降眼压药物治疗(药物组)。在治疗后1、2、6小时测量眼压。眼压控制后进行视力、房角镜、眼底、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检查。主要指标眼压、PAS范围。结果 LPIP组和药物组PAS范围与发作持续时间均具有较强相关性(r=0.579, 0.288,P<0.05)。LPIP组PAS与术后2 h、6 h眼压具有较强相关性(r=0.296,0.334,P<0.05)。PAS范围在发作持续时间≤24 h者(2.3±2.9个钟点)显著小于发作持续时间>24 h者(6.2±4.0个钟点)(P<0.001)。药物组PAS≤6个钟点者与PAS>6个钟点者治疗后各时间点眼压无显著性差异。LPIP组PAS≤6个钟点者术后1 h(28.4±15.1 mmHg)、2 h(22.0±13.1 mmHg)、6 h(17.9±8.52 mmHg)眼压均低于PAS>6个钟点者(35.5±15.5、29.6±11.4、24.9±10.4 mmHg)(P=0.066、0.020、0.003)。结论急性发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S范围≤6个钟点的病例采用LPIP治疗其效果优于PAS范围>6个钟点者。
李思珍梁远波王宁利孙霞范肃洁孙兰萍刘文茹SUCIJANTI
关键词: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