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9CJL045)

作品数:15 被引量:291H指数:9
相关作者:唐常春覃事娅樊杰黄梅陈建宏更多>>
相关机构:长沙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经济管理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水利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5篇长株潭
  • 4篇土地利用
  • 4篇主体功能区
  • 4篇功能区
  • 4篇长江
  • 4篇长江流域
  • 3篇耕地
  • 2篇生态
  • 2篇适宜性
  • 2篇主体功能区建...
  • 2篇功能区建设
  • 2篇公路
  • 2篇公路交通
  • 2篇光伏
  • 2篇光伏产业
  • 2篇长株潭城市
  • 2篇长株潭城市群
  • 2篇城市
  • 2篇城市群
  • 1篇地价

机构

  • 15篇长沙理工大学
  • 7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南大学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中南林业科技...
  • 1篇国土资源部土...
  • 1篇湖南财政经济...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13篇唐常春
  • 3篇樊杰
  • 3篇覃事娅
  • 2篇黄梅
  • 2篇陈建宏
  • 1篇周舟
  • 1篇尹惠斌
  • 1篇朱道林
  • 1篇陈红宇
  • 1篇刘建聪
  • 1篇孙威
  • 1篇杨立
  • 1篇汤怀志
  • 1篇甘德欣
  • 1篇陈东
  • 1篇陈小良
  • 1篇熊鹰
  • 1篇胡望舒
  • 1篇郧文聚
  • 1篇刘华丹

传媒

  • 3篇经济地理
  • 1篇农业系统科学...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地理学报
  • 1篇地理研究
  • 1篇地域研究与开...
  • 1篇人文地理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长沙理工大学...
  • 1篇资源与产业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3
  • 5篇2012
  • 6篇2011
  • 2篇2010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重点产业环节选择理论与方法研究——水晶模型分析框架被引量:2
2010年
新时期重点产业环节选择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在对相关理论进行了梳理和重构的基础上,从我国主体功能区建设的时代要求出发,系统构建重点产业环节选择的水晶模型及分析框架,研究认为重点产业环节选择不同于主导产业选择,是一个复杂的"水晶"体系,主要包含八大主要影响要素,即主体功能区建设、市场需求、技术经济、生产要素供给、产业基础、产业关联、政府和全球化,并由此提出相应的的八大选择基准。最后以湖南省太阳能光伏产业重点环节选择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和理论检验。
唐常春
关键词:主体功能区光伏产业
嘉兴市耕地细碎化和空间集聚格局分析被引量:59
2012年
为了探索耕地细碎化与区域社会经济的空间格局耦合关系,该文基于土地利用现状数据,获得嘉兴市耕地细碎化指数及其空间分布。基于空间自相关性分析的耕地细碎化结果表明,嘉兴市3个耕地细碎化指数的空间聚集程度顺序是斑块面积指数>斑块分散指数>斑块形状指数;嘉兴市3个耕地细碎化指数的局部空间自相关集中在H-H型(高-高关联)和L-L型(低-低关联)的镇(街道)占到了80%以上。耕地斑块面积指数强势H-H型主要分布在嘉兴地区西部的桐乡市和海宁市,耕地斑块分散指数强势H-H型主要分布在嘉兴地区东部的平湖市、南湖区和海盐县,耕地斑块形状指数强势H-H型主要分布在嘉兴地区东部的平湖市和嘉善县。进行耕地细碎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空间耦合性分析表明,农村居民点分散度指标和斑块面积指数以及斑块分散指数的空间耦合性最好。分析嘉兴市耕地细碎化空间格局及其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能够为耕地保护在空间格局优化上提供参考和建议,对于农村土地整治和土地利用效率的提升具有指导意义。
陈红宇朱道林郧文聚杨立汤怀志唐常春
关键词:土地利用农用地耕地
基于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广西平果铝土矿区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以广西平果铝土矿区为研究对象,分析矿区的土地利用结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方案;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综合指数,并对矿区的耕地总量情况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矿区的耕地总量已从1995、2002年的极不平衡状态提高到了2008的不平衡状态。随后分析了影响矿区耕地总量变化的因素及矿区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可行性与潜力,最后提出了实现矿区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对策。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方案及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定量评价结果可为地方政府制定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实施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并有利于平果铝矿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表6,参22。
覃事娅陈建宏
关键词: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基于不同价值构成的耕地资源价值评估——以湖南省为例被引量:27
2012年
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估耕地资源的完全价值,对缓解征地补偿标准过低、土地收益分配不合理以及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等问题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基于耕地的不同价值构成,选用相应的评估方法对湖南省不同等级耕地的总价值进行了评估,评估结果为:1~5等耕地资源单位面积的总价值分别为547 248.13、481 610.77、430 745.34、385 860.49和336 190.93元/hm2;不同等级耕地上3种耕地价值的构成不一样,社会保障价值在所有不同等级耕地总价值中所占比重最大。这一研究结论对于显化耕地资源的完全价值以及抑制耕地资源的过度流失具有积极的作用。
覃事娅尹惠斌熊鹰
关键词:耕地价值生态服务价值
流域主体功能区划方法与指标体系构建——以长江流域为例被引量:22
2011年
在对国内外空间区划与流域规划研究成果评析、主体功能区划与流域规划关系梳理的基础上,针对目前自然单元主体功能区划不足与流域协调发展实践需要,以长江流域为例,开展流域主体功能区划理论与方法研究。阐述了流域主体功能区划的内涵与特征,提出其本质是主体功能区划与流域规划的有机结合体,进而构建区划逻辑思路与方法路线。基于科学性、系统性、流域特色、效率与公平兼顾等原则,运用Delphi与AHP集成方法,综合确定各级指标选取及权重系数,构建区划指标体系。基于开发适宜性与保护必要性2种导向和生态、农业与开发3个维度,将长江流域划分为8种主体功能区域类型。
唐常春
关键词:主体功能区流域指标体系
基于城乡统筹的公路交通建设问题分析与模式构建——以长株潭地区为例
加快公路交通建设是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环节。本文基于城乡统筹等视角,以典型案例长株潭地区为例,通过实地考察和深入调研,分析城乡公路交通发展的现状特征,揭示长株潭在城乡路网布局、农村路网建设、城乡结合部交通和公路养护管理...
唐常春樊杰王毓华
关键词:公路城乡统筹长株潭
文献传递
基于地域功能的土地利用协调研究——以长株潭生态绿心暮云镇为例被引量:10
2012年
论文以长株潭生态绿心暮云镇为例,基于地域功能及其格局视角,采用整体协调性(C1)和有效协调性(C2)等指标,分析土地利用现状态势与地域功能规划的数量协调性、空间协调性、主要协调问题及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暮云镇生态空间C1为54%,C2为69.81%,存在较大缺口,应新增面积高达802.95 hm2,绿心建设任重道远,需重点加强东北部—东部山林生态和北部绿带建设;农业空间C1为38.08%,C2为91.28%,转换潜力较大,但应加强区内土地整理和村庄整治,提升生产效能和生态服务功能;建设空间C1为36.11%,C2为82.94%,增长速度过快,威胁生态绿心功能定位及格局形成,扩展速度与空间布局亟需优化调整。研究区应实行功能空间三重保障、统筹城乡人口与用地、建设适度复合功能空间及构建区域协调长效机制,促进土地利用与地域功能协调发展。
唐常春樊杰陈小良
关键词:土地利用
广西壮族自治区平果铝土矿区待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被引量:8
2010年
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平果铝土矿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四层逐级分类指标划分待复垦土地评价单元类型,运用权重指数和法对矿区待复垦土地的适宜性进行预测性评价。评价结果表明,(1)无污染的4:1厚层顶板土+地表土平台的最佳适宜性用途为Ⅲ等旱地;(2)无污染的3:1厚层底板土+粉煤灰平台的最佳适宜性用途为Ⅱ等旱地;(3)无污染的4:1薄层顶板土+地表土斜坡的的最佳适宜性用途为Ⅰ等园地;(4)无污染的3:1薄层底板土+粉煤灰斜坡的最佳适宜性用途为3等林地。该预测结果可为矿山企业制定复垦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有利于矿山企业节约复垦成本及平果铝土矿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
覃事娅陈建宏唐常春
关键词:土地适宜性评价
长江流域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综合评价被引量:108
2012年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是国土开发格局优化与区域协调发展的科学基础,开展长江流域国土空间综合评价,可以加强和深化对流域国土空间合理开发的科学认知,指导流域治理与可持续发展实践。根据"3步骤4原则"首次界定长江流域覆盖的县级行政区域范围,从长江流域实际出发,采用Delphi与AHP方法,构建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以724个县级行政区为基本单元的长江流域综合数据库。在此基础上,结合专业知识与GIS空间聚类方法进行单因子分级评价,运用动态加权求和法建立测度模型开展综合评价,构建耦合差系数模型进行人口—经济空间耦合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全流域开发约束总体水平较高,高值区(V^VIII级)主要分布在上中游地区。开发强度和开发潜力的空间集中度高,区域发展差异呈继续扩大态势。综合评价分级高值区土地面积比重为22.95%,表明适宜开发区域仅占少部分流域国土面积;人口—GDP耦合差系数(D值)为8.70,流域人口与经济空间耦合度较低;上中下游开发适宜性存在显著差异,适宜性高值区主要包括长江三角洲、合肥与皖江沿线地区、武汉城市圈、荆州—宜昌长江沿线地区、襄阳—南阳地区、长株潭城市群、南昌—九江—新余地区、成渝城市群、贵阳—安顺地区、昆明市及大部分地级城市。
唐常春孙威
关键词:综合评价适宜性长江流域
行政边界区域土地利用与空间发展模式研究——以长株潭结合部为例被引量:9
2013年
以长株潭结合部暮云镇为例,主要采用2004与2010年土地利用数据,从动态变化与多维综合视角,对行政边界区域土地利用与空间发展的特征、机制及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归纳理论模式。研究表明:①暮云镇土地利用结构由农村型向城镇型快速转变,城镇用地比重年均约增加2个百分点,其中居住、教育科研、交通和工业等用地增加显著;②受主体功能定位、过境通道建设、周边城市辐射差异和规划管理制度变迁等因素影响,暮云镇空间格局与扩张模式快速演变,芙蓉大道沿线新增城镇用地占全镇82.78%,北、中、南区域开发强度分别上升20.95%、7.96%和1.58%,城镇用地平均图斑面积增长2.04倍。③研究区土地利用与空间发展存在诸多阶段性和结构性问题,应加强综合路网建设、公共设施用地供给、建设用地优化布局与集约利用以及生态环境保护。
唐常春樊杰陈东胡望舒
关键词:行政边界土地利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