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SCX2-EW-Z-4)

作品数:5 被引量:34H指数:4
相关作者:蒋志刚李春旺游章强蔡平徐爱春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青海省林业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大熊猫
  • 1篇大熊猫种群
  • 1篇代用品
  • 1篇动物
  • 1篇野生动物
  • 1篇野生动物贸易
  • 1篇赛加羚羊
  • 1篇生境
  • 1篇食性
  • 1篇暖季
  • 1篇普氏原羚
  • 1篇栖息
  • 1篇栖息地
  • 1篇青藏
  • 1篇青藏高原
  • 1篇种群
  • 1篇棕熊
  • 1篇围栏
  • 1篇消费心理
  • 1篇历史时期

机构

  • 5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绵阳师范学院
  • 1篇中国计量学院
  • 1篇河西学院
  • 1篇青海省林业局

作者

  • 4篇蒋志刚
  • 2篇李春旺
  • 1篇胡义波
  • 1篇刘钊
  • 1篇徐爱春
  • 1篇魏辅文
  • 1篇张泽钧
  • 1篇朱立峰
  • 1篇蔡平
  • 1篇游章强
  • 1篇刘钊
  • 1篇陈静

传媒

  • 2篇科学通报
  • 1篇Zoolog...
  • 1篇中国现代中药
  • 1篇野生动物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3
  • 1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历史时期人类侵蚀对大熊猫种群的影响被引量:3
2013年
人为因素影响生物多样性,并已导致世界各地许多动物种群的缩小与灭绝.本文通过对近300年来人口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人口爆发期间(18~19世纪)大熊猫分布区发生了快速收缩.同时,在大熊猫历史分布区,由于政府农业政策和引进新作物的推动,土地利用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历史时期的社会发展导致了大熊猫栖息地的急剧丧失和破碎化.本研究结果将有助于制定有效的大熊猫保护策略,即应积极保护和增加这个标志性物种的栖息地,尤其是已确定为高人类压力的分布区.
朱立峰胡义波张泽钧魏辅文
草原围栏对普氏原羚行为和栖息地面积的影响被引量:9
2013年
在欧亚草原区,建设草原围栏将草原围成家畜放牧场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然而草原围栏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却鲜为人知.仅分布在青藏高原东部青海湖流域草原上的普氏原羚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物种生存委员会列为濒危级物种.为了探索草原围栏对其行为和栖息地面积的影响,笔者开展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1)在建有围栏的区域内,普氏原羚昼间活动距离平均值为5081±1187m(湖东-克图分布区)和4110±912m(元者分布区),远远低于无围栏分布区中普氏原羚的昼间活动距离7223±546m(快尔玛分布区);(2)在建有围栏区域内的普氏原羚采食周期比无围栏生境中的短;(3)普氏原羚沿围栏行走的频次比例达81%;跳越围栏的行为频次比例为1.2%,从围栏底部钻过围栏的频次为17.8%;(4)建立围栏后,湖东-克图和元者分布区内普氏原羚的活动范围分别缩小为建立围栏前的20%和6%;(5)围栏降低了普氏原羚逃离天敌的能力.在元者和湖东-克图,直接被围栏挂住死亡的比例为5%,或因围栏限制了逃避天敌的能力而导致普氏原羚被狼捕食的比例为15%~20%.由此可见,草原围栏不利于普氏原羚生存,建议加强草原生物多样性保护,对家畜牧场进行综合管理.
游章强蒋志刚李春旺MALLON David
关键词:普氏原羚生境家畜牧场管理
青藏高原可可西里地区藏棕熊暖季食性及采食行为模式被引量:9
2010年
藏棕熊(Ursus arctos pruinosus)是青藏高原特有的棕熊亚种,作者曾对该地区藏棕熊夏季食性进行了初步报道(Xu et al,2006),然而,藏棕熊的采食行为模式一直未见报道。2009年7-8月,作者又对可可西里地区藏棕熊食性及采食行为模式做了补充调查研究,对两次考察所获得的数据进行了整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藏棕熊主要以动物性食物为主,其中,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的相对频次为37.3%和干物质量为44.7%,下同);野牦牛(Bos grunniens)分别为18.7%和30.2%;藏羚(Pantholops hodgsoni)分别为15.0%和16.2%。藏棕熊在可可西里地区有两种采食行为模式:主动捕食高原鼠兔和采食藏羚、藏原羚和野牦牛尸体。观察期间藏棕熊约用10%的时间挖掘高原鼠兔的洞穴捕捉高原鼠兔,但未见藏棕熊主动捕食大型哺乳动物。粪样分析结果发现,藏棕熊主动捕食的高原鼠兔和喜马拉雅旱獭(Marmota himalayana)和通过食腐方式获得的藏羚、藏原羚和野牦牛的生物量基本相等。
徐爱春蒋志刚李春旺蔡平
关键词:食性
野生动物消费行为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7年
很多研究表明,野生动物非法贸易是威胁野生动物生存和导致物种灭绝的原因之一。野生生物资源的消费与野生动植物保护息息相关,对野生动物的过度利用直接导致野生动物濒危。因此,有必要结合消费者行为学,研究影响野生动物消费行为和导致野生动物非法贸易的心理和社会因素,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保护策略。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述了影响野生动物贸易、野生动物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的因素,明确了消费者行为的改变策略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刘钊刘钊杨爱芳
关键词:野生动物野生动物贸易消费心理
利用COI基因序列鉴别赛加羚羊角与其代用品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用COI序列作为分子标记鉴定赛加羚羊角与其代用品山羊Capra hircus、绵羊Ovis aries、藏原羚Procapra picticaudata、蒙原羚P. gutturosa、鹅喉羚Gazella subgutturosa和藏羚Pantholops hodgsonii的角,为监管羚羊角市场贸易和控制赛加羚羊角走私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从3种不同类型的赛加羚羊角以及藏原羚、蒙原羚、鹅喉羚样品中提取基因组DNA,设计巢式PCR体系,扩增349 bp COI片段,结合从GenBank中下载的序列构建赛加羚羊及其代用品的系统发育树。结果:保存期1~2年的新鲜赛加羚羊角中提取出的基因组DNA浓度比陈旧羚羊角、羚羊角片的高,而陈旧羚羊角不同位置提取出的基因组DNA浓度差别较小。NJ树上,7个物种分别单独聚群,形成独立的分枝,支持率都达到了99%以上。结论:DNA分子鉴定技术结合针对低浓度基因组DNA模板的巢式PCR反应体系客观准确地区分了赛加羚羊角和其易混代用品。本研究不仅为赛加羚羊角的分子鉴定技术建立了操作方法,而且提供了参考序列,简化了实际应用中的鉴定流程,对赛加羚羊贸易监管以及走私监控具有实践参考意义。
陈静蒋志刚
关键词:羚羊角代用品基因组DNACOI分子鉴定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