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2008B030301292)
- 作品数:6 被引量:23H指数:3
- 相关作者:张均倡熊倩李国焕李金菊李野平更多>>
- 相关机构:广东省中医院广州金域医学检验中心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不同时期肝硬化患者中医证候与肝脏纤维增生程度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研究不同时期肝硬化中医证候与肝脏纤维增生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将肝硬化患者按肝脏代偿情况分为临床前代偿期、临床代偿期、失代偿期3组,利用腹腔镜或开腹手术直视观察肝脏大体形态学改变,获取肝组织并制成玻片,运用体视学软件测定肝纤维组织占比,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对其与肝硬化各中医证型之间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1)各组患者肝纤维组织占比依次从临床失代偿期组(26.23±18.14)、临床代偿期组(17.96±11.38)、临床前代偿期组(17.64±10.26)逐渐减少,临床失代偿期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不同证型的肝硬化患者肝纤维占比依次减少:脾肾阳虚证(42.23±00.00)>肝肾阴虚证(36.71±0.18)>湿热蕴结证(26.17±10.82)>瘀血内阻证(19.20±10.63)>肝气郁结证(15.23±8.18)>水湿内阻证(6.81±4.47),组问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1)肝纤维占比可作为肝纤维化程度的量化指标;(2)肝硬化的中医证候与肝脏纤维增生程度有一定内在联系。
- 胡淑文郭建斌张均倡
- 关键词:中医证候
- 临床前代偿期肝硬化中医证候要素及其与肝组织分级分期评分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究按临床诊断标准尚不够条件但根据肝硬化诊断的"金标准"可以确诊为肝硬化患者的中医证候要素及其与肝组织分级分期评分的相关性,以充实肝硬化的中医证候理论。方法:通过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25例研究对象的中医证候要素及其与肝脏大体形态学改变(腹腔镜或开腹手术直视下观察)、肝组织分级分期评分的相关性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①肝脏大体形态改变在各证候要素中具体分布为:瘀(76.0%)>郁(72.0%)>脾虚(60.0%)>湿(48.0%)>热(36.0%)>阴虚(4.0%)>阳虚(0%)=其他证候要素(0%)=无证可辨(0%);②肝脏组织炎症程度分级多分布在G1、G2,瘀以G1、G2为主(G1占52.6%,G2占31.6%),郁以G1为主(占61.1%);③肝脏纤维化程度分期主要为S4,部分未达到S4(即组织学诊断尚不能确立肝硬化);在证候要素瘀中S4占78.9%,在证候要素郁中S4占72.2%;④此期患者肝脏大体形态学改变80.0%为小结节。结论:本研究中,①临床前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中医证候要素分布以瘀、郁为主,G1、G2为其主要的肝脏炎症程度分级评分,S4为其主要肝脏纤维化程度分期评分,亦见部分未达到S4,小结节为其主要大体形态改变;②此组患者肝组织学活检诊断肝硬化存在一定的漏诊率(28.0%)。
- 王岭李野平张均倡王新华熊倩李国焕李金菊俞家福张志魁付新录
- 关键词:肝硬化中医证候组织病理
- 以肝脏大体形态学联合组织学变化探讨中西医治疗乙肝肝硬化的效果被引量:10
- 2013年
- 目的从肝脏大体形态学及组织学变化探讨中西医治疗乙肝肝硬化的效果,为分析疗效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对7例中西医治疗前后行二次肝脏大体形态学和组织学检查的乙肝肝硬化患者,采用描述性方法分析中药(4例)、西药(1例)及中西药结合(2例)治疗对肝脏大体形态学及组织学的变化的影响。结果与治疗前相比,①肝脏大体形态学改变方面:1例小结节肝脏表面结节基本消失,6例结节形态未见明显变化;②在组织学改变方面:肝脏纤维化程度改变方面,中西药结合治疗后纤维化程度减轻最明显,其次为中药,西药治疗无变化;在反映肝脏受损的炎症程度及范围方面,中西药结合治疗可见减轻,中药、西药治疗未见明显变化;在肝脏受损的坏死程度方面,西药治疗后坏死程度减轻最明显,其次为中药、中西药结合治疗。结论①经过积极适当的治疗,肝硬化患者的肝脏大体结节形态可争取不变化或延缓进展,甚至部分可以有逆转;②三种治疗方法对乙肝肝硬化的治疗均具有一定的疗效,各有所长:中西药结合治疗在抗纤维化和抗炎方面效果较单用中药或西药治疗为优,西药治疗在抗炎方面可能较中药治疗效果为好,而中药治疗的抗肝纤维化效果较明显。
- 李野平王岭张均倡王新华谭志健何军明凌云彪李国焕李金菊熊倩俞家福张志魁付新录秦传英刘勇王超
- 关键词:组织学肝硬化
- 临床前代偿期肝硬化中医证候及其与肝组织分级分期评分的关系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通过分析经临床诊断标准尚不能诊断为肝硬化,但根据肝硬化诊断"金标准"可以确诊为肝硬化(即临床前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中医证候及其与肝组织分级分期评分的关系,以丰富肝硬化的中医证候理论。【方法】运用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25例临床前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中医诊断资料及其与肝脏大体形态学改变(腹腔镜或开腹手术直视下观察)、肝组织分级分期评分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1)各证候具体分布为:肝气郁结型10例(40.0%),湿热蕴结型8例(32.0%),标准外证型6例(24.0%),水湿内阻型1例(4.0%),无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瘀血阻络及无证可辨者。(2)肝脏组织炎症程度分级多分布在G1、G2(合计80.0%)。肝气郁结型中G1占70.0%,G2占20.0%,G3占10.0%,G4、G0各占0%;湿热蕴结型中G1占50.0%,G3为25.0%,G2、G4各占12.5%,G0为0%。(3)肝脏纤维化程度分期72.0%为S4,28.0%未达到S4(即组织形态学诊断尚不能确立肝硬化)。肝气郁结型中S4占80.0%,S3占20.0%;湿热蕴结型中S4占75.0%,S3占25.0%。(4)此期25例患者肝脏大体形态学改变80.0%为小结节。【结论】在本研究中,临床前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中医证候分布以肝气郁结、湿热蕴结为主,正虚尚不明显,相应的肝脏炎症程度分级多分布在G1、G2,肝脏纤维化程度分期评分主要为S4,部分未达到S4,大体形态改变以小结节为主;此组患者肝组织形态学活检诊断肝硬化存在一定的漏诊率(约占28.0%)。
- 张均倡王岭王新华李野平谭志健何军明凌云彪熊倩李国焕李金菊俞家福张志魁付新录
- 关键词:肝硬化中医证候病理学
- 23例临床前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Ishak组织学评分与其中医证候分布特点的相关性初步研究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23例经过肝脏大体形态学确诊的临床前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Ishak组织学评分与其中医证候分布特点的相关性。方法:通过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23例研究对象的肝组织Ishak组织学评分及与其中医诊断资料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①证候分布特点为:肝气郁结(60.87%),湿热蕴结(21.74%),水湿内阻(13.04%),瘀血阻络(4.35%)。②从Ishak炎症坏死的评分值(反映炎症坏死的情况)看,分级A、分级B评分值在湿热蕴结证候中最高,在瘀血阻络、肝气郁结证、水湿内阻证候中逐渐略微减低;分级C评分值在湿热蕴结证候中最高,在水湿内阻、肝气郁结、瘀血阻络证候中逐渐略微减低;分级D评分值在湿热蕴结证候中最高,在瘀血阻络、肝气郁结、水湿内阻证候中逐渐略微减低;分级总评分值在湿热蕴结证候中最高,在瘀血阻络、肝气郁结、水湿内阻证候中逐渐略微减低;③分期总评分值在瘀血阻络证候中最高,在水湿内阻、湿热蕴结、肝气郁结证候中逐渐略微减低,无脾肾阳虚、肝肾阴虚及无证可辨。结论:在该23例患者中,我们初步发现:①中医证候分布以肝气郁结、湿热蕴结为主,正虚尚不明显,相应的肝脏炎症程度评分较低,而湿热蕴结型的炎症程度评分相对偏高;②此组患者肝组织形态学活检诊断肝硬化存在一定的漏诊率。
- 李野平熊倩张均倡王新华王岭谭志健何军明凌云彪李国焕李金菊胡萌俞家福张志魁付新录
- 关键词:肝硬化中医证候评分系统
- 肝硬化中医证候与其窦周隙胶原纤维沉积程度的相关性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肝硬化中医证候与其肝脏窦周隙胶原纤维沉积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将肝硬化患者分为临床前代偿期、临床代偿期、失代偿期三组,并与慢性肝炎组、非肝病组进行对照,利用腹腔镜或开腹手术获取肝组织,在透射电镜下观察窦周隙胶原纤维沉积程度。结果肝硬化患者中均见窦周胶原纤维沉积表现(20/20,100.0%),其中重度者失代偿期中占71.4%(5/7)、代偿期中占33.3%(3/9)、临床前代偿期中占25.0%(1/4);瘀血阻络证在肝硬化患者中占55.0%(11/20)、重度胶原纤维沉积者中占66.6%(6/9)、轻度者占45.4%(5/11)。结论窦周隙胶原纤维沉积程度可能随肝硬化临床前代偿期、临床代偿期及失代偿期的进展而逐渐加重,窦周隙胶原纤维沉积程度与中医瘀血阻络证有一定的相关性。
- 李野平刘勇张均倡凌云彪李国焕李金菊熊倩胡萌路艳蒙
- 关键词:肝硬化胶原纤维中医证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