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8BKS035)
- 作品数:12 被引量:87H指数:5
- 相关作者:吕明方小教李岩黄小妹更多>>
- 相关机构:合肥师范学院山东大学安徽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 制度、意识形态与主体建构——对法治“本土资源论”的一种补充
- 2008年
- 法治"本土资源论"的论证逻辑存在着固有的缺陷,这种缺陷使其对于中国法治建设的实践意义大为降低。必须从马克思意识形态与主体建构的关系理论出发,对法治"本土资源论"进行补充,为中国法治发展的理想图景寻找判准。
- 吕明
- 关键词:意识形态本土资源法治
- 法律如何维稳——基于社会冲突理论的考察与分析被引量:13
- 2011年
- 社会冲突理论为当下中国的法律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的实践提供了智识资源。在社会冲突理论看来,法律所能化解的社会冲突是有限的,同时,一定限度内的社会冲突有利于法律自身的完善,法律化解社会冲突的关键在于法律疏导机制与法治国家的建立。根据上述观点,中国当下维稳实践必须强调法律对维稳权力本身的制约,提升维稳机制的合法性;同时,法律维稳要为社会矛盾留下自我化解的空间,要注重发挥法的意识形态功能。从最终意义而言",法律如何维稳"这一命题的回答与实践是当下中国法律完善与发展的一个契机。
- 吕明
- 关键词:社会冲突理论维稳法律
- 政策是什么——对我国法理学研究“去政策化”现象的反思被引量:11
- 2010年
- 改革开放以来,政策主要被看成法律实践的阻碍因素和影响法学"学科自主"的消极因素,这样的认识促成了制定法意义上的中国主流法治话语的形成。另一方面,在完成了对政策的批判任务后,中国的法理学试图将政策驱逐出其研究领域,"制定法"、"习惯"、"判例"成为中国法理学的研究重心,此即法理学研究中的"去政策化"。法理学研究的"去政策化"会带来诸多消极后果,法理学研究必须与制定法意义上的主流法治话语保持距离,惟此,法理学才能得到真正发展,而消除法理学研究"去政策化"的基本前提在于恢复"政策"的学术概念身份。
- 吕明
- 关键词:话语制定法法治
- “民生”的话语分析:基于历史比较被引量:1
- 2008年
- 通过分析和比较发现,由于存在现代法律话语和纯粹政治话语两种话语体系的差异,导致1956-1957年的中国与当下的中国对民生的性质、民生的主体及民生问题的解决方法都有着不同的认识,而这些不同认识将影响民生实践本身。
- 吕明方小教
- 关键词:民生
- “民间法立场”生成路径辨异——兼评“民间法范式”被引量:3
- 2010年
- 在当下中国法学研究中,新自由主义语境下的进化论理性主义和立基于非理性主义的文化相对主义都形成了"民间法立场",然而此"民间法立场"非彼"民间法立场"。由于分属于不同的哲学阵营,二者在法治、法律发展、法律方法三个方面都有着不同的回答。在民间法研究过程中不应忽视"民间法立场"生成路径的差异,急于寻求统一的"民间法范式"。
- 吕明
- 关键词:民间法进化论理性主义文化相对主义范式
- 司法民主的空间:必要性、可能性及限度被引量:5
- 2013年
- 基于基本政治制度安排与提升司法权威的双重诉求,司法民主构成了当下中国司法改革的必然选择。法律论证理论为司法民主前提下的司法安排进行了可能性论证,这一论证在总体上抛弃了古典的、将司法看作法律精英操纵下的封闭活动的认识,并试图构建一种开放的、发生于司法活动过程中的多方协商与沟通机制。司法民主亦有其存在限度,由于"法治"的预设性,任何司法民主实践都必须以法律文本的有效性为前提,为了实现这一要求,中国未来的司法民主实践必须抛弃"舍法求法"的浪漫主义诉求,进一步探索由简单经验思维向法律思维转化的机制,将司法民主参与各方对法律文本之尊重义务具体化、责任化。
- 吕明李岩
- 关键词:司法民主司法改革
- 民生制度工程是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着力点被引量:3
- 2009年
- 民生问题是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切入点,制度建设是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落脚点,因之,民生制度工程成为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着力点。当前,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就是要着力推进民生方面的制度建设,包括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建立城乡发展一体化制度、健全劳动就业制度、完善保障救助制度和改进社会管理制度等。与此同时,还要注意协调制度建设中的各种关系、克服制度的路径依赖、努力树立制度权威、建立健全制度的运行机制,力求将民生制度工程的建设成果加以落实。
- 方小教
- 关键词:民生工程人民内部矛盾
- 刚性维权与动态维稳——“权利本位说”在维稳时代所遭遇的挑战被引量:12
- 2011年
- 上世纪90年代,在"对抗正义观"的笼罩和驱动下,作为中国法学研究的主流理论,"权利本位说"实际促成了法律实践中的刚性维权机制。然而,刚性维权机制无法有效面对"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要求。本世纪以来,建立在"动态维稳"话语之上的法律实践逐渐替代刚性维权机制,"调解"的复兴与"能动司法"的提出展现了这一趋势。在社会现实面前,"权利本位说"必须进行重构。
- 吕明
- 在普法与守法之间——基于意识形态“社会黏合”功能的意义探究被引量:14
- 2012年
- "普法"对于"守法"的功能意义是由"知法—守法"与"知法—维权—守法"两个命题共同支撑的。然而,这样两个命题并没有在"普法"与"守法"之间建立真正意义的联系。只有将普法看作一种特定的、实现意识形态"社会黏合"功能的方式方法,"守法"才能真正实现。未来的普法重心既不是法的"暴力性"也不是法的"功利性",普法应以论证法律的"合法性"为基础,在普法者与普通民众之间建立起有效的"良性互动"机制。
- 吕明
- 关键词:普法知法守法意识形态
- 高校学报在非时政类报刊转企改制中面临的困境与对策探讨被引量:4
- 2013年
- 当前高校学报改革面临着三对矛盾:高校学报的办刊宗旨与其功能定位存在矛盾;学报现行办刊体制与市场化运营不相容;学报传统办刊模式与现代办刊理念存在距离。在中共中央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以及非时政类报刊转企改制的大背景下,高校学报改革可以借鉴国企改革的经验,对其功能定位、现行办刊体制、传统办刊模式进行调整,以实现学报期刊自主办刊、专业化办刊等目的。
- 黄小妹
- 关键词:转企改制文化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