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BRK002)
- 作品数:5 被引量:108H指数:4
- 相关作者:周皓俞宪忠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济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社科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 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的队列分析被引量:9
- 2012年
- 通过分析"人口迁移与儿童发展的跟踪研究"(PSDMC)的调查数据,讨论迁移行为、社会变迁与家庭教育对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发展轨迹在儿童性质、年级和性别上存在着显著差异。研究结论认为:人口迁移行为对流动儿童心理健康具有异质性作用,且与儿童在迁入地所处的社会情境有关;社会变迁对流动儿童心理健康并未起到应有作用;家庭教育目前仍然是改善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在强调家庭教育并向流动儿童提供社会关怀与支持的同时,为流动人口制订并健全保障性社会政策、消除社会不公与歧视,才能真正改变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的不良处境。
- 周皓
- 关键词: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社会情境社会变迁家庭教育
- 劳动就业升级转型的价值指向
- 2016年
- 中国人力资本质量和劳动就业效率双重低下,既面临着长期趋强的国内充分就业压力,也缺乏深度参与全球化竞争的比较优势,在粗放型劳动就业发展陷阱中正面临着有可能陷入的"中等收入陷阱"。现代全球化创新竞争已经充分表明,人力资本、就业质量、发展偏好、知识创新、薪酬水平、经济效率、结构优化、公平竞争和劳动升级等发展变量,构成了发达国家核心竞争优势的基本元素。对中国发展转型而言,劳动就业的升级转型具有首要性。从低质量充分就业到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发展转型,已经成为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根本变革路径和强力发展引擎。只有人力资本现代化和劳动就业现代化,才能为中国发展崛起的现代化进程提供可持续和创造性的强大智力支撑。
- 俞宪忠
- 关键词:公平竞争
- 人口流动与儿童心理健康的异质性被引量:13
- 2016年
- 利用中国家庭动态调查(CFPS)2012年数据,以儿童问卷中心理健康量表的测量结果为因变量,以反事实因果推论框架为基础,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和异质性效应模型,探讨了人口流动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异质性影响作用。分析结果表明,儿童自身的流动会改善部分儿童的心理健康,但并不适用于全部儿童;越不可能流动的儿童,如果他们流动以后,其心理健康改善的幅度也越大;而父母亲的流动在某种意义上并不会影响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这些结果反映了人口流动的异质性影响作用。
- 周皓
- 关键词:留守儿童流动儿童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