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70689)

作品数:19 被引量:132H指数:7
相关作者:王中秋张新华吴江刘珍娟吴正参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南京大学浙江省台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胰腺
  • 8篇肿瘤
  • 7篇胰腺肿瘤
  • 7篇影像
  • 7篇腺肿瘤
  • 6篇胰腺癌
  • 6篇影像学
  • 6篇腺癌
  • 4篇成像
  • 4篇磁共振
  • 3篇影像学表现
  • 3篇体层摄影
  • 3篇淋巴
  • 3篇淋巴管
  • 3篇磁共振成像
  • 2篇影像学诊断
  • 2篇乳头
  • 2篇乳头状
  • 2篇乳头状瘤
  • 2篇神经内分泌

机构

  • 18篇南京军区南京...
  • 2篇南京大学
  • 1篇浙江省台州医...
  • 1篇江苏省中西医...

作者

  • 19篇王中秋
  • 8篇张新华
  • 7篇吴江
  • 6篇刘珍娟
  • 5篇吴正参
  • 5篇朱虹
  • 4篇卢光明
  • 3篇周航波
  • 3篇童明敏
  • 2篇袁彩云
  • 2篇丁粉干
  • 2篇官兵
  • 2篇石群立
  • 2篇章如松
  • 1篇史玉振
  • 1篇李林
  • 1篇许健
  • 1篇安晓静
  • 1篇李成朗
  • 1篇周晓军

传媒

  • 6篇医学研究生学...
  • 2篇中国医学影像...
  • 2篇肿瘤学杂志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年份

  • 1篇2013
  • 4篇2011
  • 3篇2010
  • 11篇2009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胰腺癌特异性MR分子探针的构建及体外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制备基于胰腺癌生存素(Survivin)基因靶的MR分子探针,研究其对人胰腺癌细胞株BxPC-3的转染以及MRI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将Survivin反义寡核苷酸标志于壳聚糖修饰的氧化铁磁性纳米颗粒(CS@MNPs)表面。培养人胰腺癌细胞株BxPC-3,实验组细胞孵育MR靶向探针Sur-MNPs,对照组细胞孵育未经壳聚糖修饰的纳米颗粒MNPs和经壳聚糖修饰的CS@MNPs,均以25μg/ml与细胞共同孵育24h。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耦联效果,采用普鲁士蓝染色观察人胰腺癌细胞对不同纳米颗粒的摄取情况,采用MTT法测定纳米颗粒对细胞的毒性作用。将标志的细胞用1%琼脂糖1ml重悬后,使用1.5TMR进行扫描,测定T2值。结果本实验成功制备了胰腺癌的特异性靶向探针。壳聚糖修饰磁性纳米粒后,透射电镜结果显示粒径大小均匀、核心粒径核心在20nm左右;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大部分反义核苷酸已连接到纳米颗粒表面,得到磁性靶向核苷酸。细胞普鲁士蓝染色显示未转染纳米颗粒的细胞内未见蓝色铁颗粒,而经CS@MNPs和靶向探针转染的胰腺癌细胞胞质内见大量蓝色铁颗粒分布;细胞凋亡实验显示未转染纳米颗粒、经MNPs转染和转染CS@MNPs组的细胞总凋亡率分别为34.31%、67.73%、42.88%;MTT实验结果显示经MNPs、CS@MNPs转染的细胞活力分别为46.43%、63.68%;T2WI扫描结果显示水、标志MNPs的细胞、标志CS@MNPs的细胞、孵育靶向探针的细胞的T2值分别为(331.5±18.3)ms、(219.5±21.8)ms、(218.0±17.3)ms、(171.7±32.5)ms;MRI显示标记了磁性纳米颗粒的细胞能引起T2信号下降。结论本实验成功制备了靶向人胰腺癌Survivin基因的靶向探针,该探针细胞毒性小,转染率高,体外细胞转染后可被MR检查。
童明敏史玉振吴越霏王中秋
关键词:胰腺肿瘤分子探针SURVIVIN基因体外研究
P53蛋白过表达和P53基因突变与胶质母细胞瘤预后关系的Meta分析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是常见的颅内恶性肿瘤,预后不良。寻找与胶质母细胞瘤预后的相关因素对提高患者生存率有重大意义。P53异常是与肿瘤发生发展有关的重要因素。文中探讨P53蛋白过表达和P53基因突变对GBM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Meta分析对有关P53蛋白过表达和P53基因突变与GBM预后相关的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纳入的文献中研究P53蛋白过表达与GBM预后关系的文献6篇,累计病例539例,阳性率53.4%;P53基因突变与GBM预后关系的文献7篇,累计病例514例,阳性(与预后不良有关)率25.3%。P53过表达和P53突变与GBM预后的合并相对危险度(relative hazard,RH)分别为0.95和0.61,95%可信区间分别为0.85~1.08和0.51~0.73,P值分别为0.829和0.000。结论根据所纳入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提示P53蛋白过表达与GBM预后无关,而P53基因突变是GBM预后良好的生物学标志物。
丁粉干张新华官兵王中秋
关键词:P53胶质母细胞瘤预后META分析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影像学表现与鉴别诊断被引量:27
2009年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CT、MRI、18F-FDGPET/CT表现及影像学在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SPTP的影像学资料。8例均接受CT平扫及增强扫描,2例接受MRI平扫及增强扫描,1例接受PET/CT检查。结果8例CT平扫均呈体积较大的囊实性肿块,其中实性成分为主型2例,囊性成分为主型3例,囊实性相间型3例。6例包膜完整,7例外生性生长,2例见出血,1例见钙化。2例MRI平扫实性成分在T1WI呈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囊性成分呈长T1、长T2信号,包膜在T1WI和T2WI均呈低信号,MRI发现一处CT未能显示的出血灶。实性成分及包膜在CT、MR增强扫描中均呈延迟强化,但实性成分的强化程度始终低于胰实质,而包膜的强化程度在门静脉期和延迟期高于胰腺实质。1例PET/CT实性成分呈半环形、不均匀FDG代谢增高灶。结论SPTP的影像学特征为包膜完整、体积较大、可伴出血和钙化的囊实性肿块,其实性成分及包膜增强后延迟强化,且实性成分FDG代谢增高等。综合影像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
吴江王中秋朱虹朱建国袁彩云吴正参刘珍娟
关键词:实性假乳头状瘤胰腺影像学
胰腺癌和炎性胰腺肿块的各种CT征象探讨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比较胰腺癌(PC)和炎性胰腺肿块(IPM)的各种CT征象,探讨各种CT征象对该2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经手术病理、细针穿刺活检及综合手段证实的PC和IPM患者资料,85例均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检验比较各种CT征象在2种病变中的发生率,并和病理、临床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85例中,66例PC,19例IPM。PC组中,CT正确诊断58例,漏诊5例(漏诊率为7.6%),误诊3例(误诊率为4.5%)。IPM组中,CT正确诊断9例,误诊10例,误诊率为52.6%。各种CT征象中,(1)胰腺肿块合并肝脏转移、胰周腹膜后淋巴结肿大、腹腔动脉干被包绕及门静脉癌栓只出现在PC组中。(2)PC组胰腺肿块直径≥3cm、边界清、肿块内囊状低密度区、假性囊肿、胰周渗出、腹水、胰胆管轻中度扩张、重度扩张及双管征的发生率分别为90.91%(60/66)、15.15%(10/66)、54.55%(36/66)、10.61%(7/66)、4.55%(3/66)、22.73%(15/66)、24.24%(16/66)、45.45%(30/66)和27.27%(18/66),IPM组分别为94.74%(18/19)、15.79%(3/19)、52.63%(10/19)、15.79%(3/19)、15.79%(3/19)、21.05%(4/19)、31.58%(6/19)、21.05%(4/19)和5.26%(1/1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PC组胰头体部肿块合并胰腺体尾萎缩、胰腺肿块的钙化、扩张的胰管穿过胰腺肿块、胰头肿块合并体尾部肿胀、胆系结石和炎症、肾前筋膜增厚的发生率分别为48.48%(32/66)、3.03%(2/66)、1.52%(1/66)、10.61%(7/66)、6.06%(4/66)和3.03%(2/66),IPM组分别为5.26%(1/19)、47.37%(9/19)、15.79%(3/19)、84.21%(16/19)、36.84%(7/19)、21.05%(4/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
王中秋杨斌吴江刘珍娟吴正参刘玉秀张新华卢光明
关键词:胰腺肿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胰腺囊腺瘤的影像学诊断被引量:11
2009年
目的:胰腺囊腺瘤属于胰腺囊性病变,在临床上属于少见的胰腺肿瘤,文中探讨胰腺囊腺瘤的CT及MR 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2例胰腺囊腺瘤患者的CT及MR I(CT 9例,MR I 3例),总结其特征性表现。结果:胰腺囊腺瘤多发于中年女性,12例患者均呈单个或多发囊状改变,囊大小不等,囊内有分隔的9例,囊壁有结节的5例,囊壁点状或蛋壳状钙化3例。结论:胰腺囊腺瘤在CT及MR I检查中有一定的特异性,大多可做出诊断与鉴别诊断。
吴正参王中秋吴江王正阁刘珍娟
关键词:胰腺囊腺瘤计算机体层摄影术磁共振成像
胰腺癌淋巴管生成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09年
胰腺癌恶性程度很高,淋巴管转移是最主要的转移途径。近年来,随着淋巴管内皮细胞标记物和淋巴管生长调控因子的陆续被发现,有关胰腺癌淋巴管生成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文中就淋巴管内皮细胞标记物、淋巴管生长调控因子以及淋巴管生成与胰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作一综述,并探讨在活体水平用分子影像学方法评价胰腺癌淋巴管生成的可行性。
吴江王中秋朱虹
关键词:淋巴管胰腺肿瘤分子影像
胃贲门混合性腺-神经内分泌癌一例被引量:2
2009年
患者男,70岁。因吞咽困难2个月,进行性加重就诊,门诊行胃镜检查示“贲门癌”于2008年11月12日收入院。行全麻下贲门癌切除,食管胃弓下吻合术,手术顺利。
周张雷张新华周航波王中秋石群立
关键词:神经内分泌癌胃贲门混合性进行性加重贲门癌
上皮样胃肠道间质瘤12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11
2010年
目的探讨上皮样细胞型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的病理形态、免疫表型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2例上皮样GIST进行形态观察,免疫组化标记,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本组上皮样GIST男女之比为2∶1,平均年龄53.5岁。发生部位包括胃3例,小肠3例,肠系膜2例,网膜3例,腹膜后GIST侵犯肾脏1例。除3例活检小标本外,其余9例肿瘤均完整切除。上皮样GIST镜下形态以圆形、卵圆形或短梭形上皮样细胞为主,瘤细胞中等大小,胞质略嗜酸,细颗粒状。核圆或卵圆形,多为单核,偶见多核细胞。多数病例还可见多少不等的空泡样细胞或核偏位呈印戒样细胞。肿瘤细胞呈器官样构型(4例)、大的片块状构型(3例)、富细胞性构型(4例)及假乳头状构型(1例)。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显示绝大多数上皮样GIST表达CD117、CD34或Dog-1,而不表达CK、Syn、Melan-A等。结论上皮样GIST因其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具有上皮性肿瘤的特点而可能与之混淆,CD117和CK免疫标记可明确诊断。
朱晓静张新华周航波王中秋周晓军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上皮样CD117CD34
改良FOLFOX方案联合介入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研究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评价改良FOLFOX方案联合介入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34例进展期胃癌患者接受改良FOLFOX方案联合介入治疗,每4~5周重复1次,直到出现疾病进展、不能接受的毒性、或者患者选择终止治疗结束,平均7个疗程。不良反应按照NCI毒性标准记录,数据经SPSS15.0统计软件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所有患者都能耐受治疗,平均随访17个月,最长随访时间为32个月。CR 4例,PR 20例,NC 6例和PD 4例,RR 70.6%。中位生存期18个月,1年、2年、32个月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6.5%,33.1%,12.5%。NCI 1~2级不良反应包括:白细胞减少(31.9%),血小板减少(11.8%),贫血(11.8%),恶心,呕吐(41.2%),腹泻(29.4%),ALT升高(5.9%),脱发(64.7%),周围神经炎(11.8%),NCI 3~4级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47.1%),腹泻(11.8%)。4例出现3级ALT升高。无一例患者发生与治疗相关的患者死亡。结论改良FOLFOX方案联合介入治疗进展期胃癌疗效较高,不良反应轻,因而相当安全。
史东宏曹建民高大志许健孔伟东李成朗王中秋
关键词:进展期胃癌化学治疗改良FOLFOX方案介入治疗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影像学表现和鉴别诊断被引量:12
2009年
目的:胰腺实性-假乳状瘤是一种好发于年轻妇女少见的低度恶性肿瘤,Frantz于1959年首先报道了本病,其组织发生来源尚未确定。文中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5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果:5例患者均为年轻女性,表现为胰腺区巨大囊实性肿块,包膜大多完整,增强后强化明显,与胰腺分界清晰。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在T1WI、T2WI上呈混杂信号,肿块体积均较大,邻近结构受压移位。造影增强后肿瘤实质动脉期呈轻度强化,门静脉期呈明显强化,囊性部分增强前后均呈低密度。1例肿块内伴有条状钙化;1例伴有胰管轻度扩张;5例均未见肝内外胆管扩张。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影像表现有一定特征,结合临床特征,可与其它有类似影像学表现的胰腺肿瘤相鉴别。
王华斌李苏建王中秋卢光明
关键词:胰腺肿瘤体层摄影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