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205002)

作品数:6 被引量:136H指数:5
相关作者:马明祝宝友吕伟涛陶善昌谭涌波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天文地球

主题

  • 5篇闪电
  • 3篇年际
  • 3篇雷电
  • 3篇雷电活动
  • 2篇云闪
  • 2篇闪电活动
  • 2篇闪电密度
  • 2篇年际变化
  • 2篇气候
  • 1篇地形
  • 1篇地形强迫
  • 1篇电参数
  • 1篇异常区
  • 1篇再分析资料
  • 1篇湿球
  • 1篇湿球温度
  • 1篇数值模拟
  • 1篇年际时间尺度
  • 1篇气候变化
  • 1篇气候分布

机构

  • 7篇中国科学技术...
  • 4篇中国气象科学...

作者

  • 7篇陶善昌
  • 7篇马明
  • 6篇吕伟涛
  • 6篇祝宝友
  • 3篇谭涌波

传媒

  • 3篇中国科学(D...
  • 1篇科学通报
  • 1篇气象学报
  • 1篇Scienc...

年份

  • 1篇2006
  • 2篇2005
  • 5篇200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卫星观测的中国及周边地区闪电密度的气候分布被引量:68
2004年
雷暴和闪电活动的气候分布是一个地区气候的基本特征之一,迄今对中国及周边地区闪电密度分布的实际情况尚缺乏详尽的了解,基于星载OTD(1995.4~2000.3)和LIS(1997.12~2003.3)共8a观测的闪电资料分析,给出了这一地区0.5°×0.5°网格点的闪电密度分布,仔细分析发现:(ⅰ)喜马拉雅山系南北两侧平均闪电密度的比值达到10倍,而中国陆地东部和西部平均闪电密度的比值为3.5倍,闪电密度平均值随海陆距离和纬度呈现规律性的变化,与年平均降水量的相应变化趋势一致,说明青藏高原和由西向东的三级阶梯状的大尺度地形以及纬度是形成这个地区雷电活动气候分布总体特征的基本因素。(ⅱ)中国陆地闪电密度分布的区域性差异是显著的,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下闪电密度高值带(中心)与中尺度地形有不同的对应关系:中国东部湿润地区高闪电密度带经常出现在南北或东北-西南走向、海拔500~1500m的中尺度山脉和丘陵地区附近,两者水平尺度和走向大体一致,而闪电低密度带则经常出现在山间盆(谷)地和平原地区;中国西部寒旱地区闪电相对密度高值区主要分布在祁连山南麓青海湖地区、天山向西的伊犁河谷以及唐古拉山与念青唐古拉山两山之间的盆地;滨海100km以内的海陆过渡带上,在一系列有山体和丘陵地形隆起及大城市等地区出现闪电密度高?
马明陶善昌祝宝友吕伟涛
关键词:卫星观测闪电密度气候分布地形强迫海陆过渡带雷电活动
全球雷电活动的异常变化与ENSO事件
在气候年际变化研究中全球和区域雷电活动对ENSO事件的响应是一个倍受关注的问题,国内外的研究表明:1997~1998年El Nio事件期间在一些地区闪电活动出现了显著的异常现象,如1997年12月~1998年2月ElNi...
陶善昌马明祝宝友吕伟涛谭涌波
关键词:年际变化
文献传递
1997/1998ElNio期间中国南部闪电活动的异常特征被引量:12
2004年
基于近8年卫星观测的全球闪电资料, 对中国东南部和中南半岛各季节闪电密度距平场进行EOF分析发现, 在这一El Ni駉事件期间, 与NINO3区海表温度正距平升高的同时, 1997年春季该地区的闪电活动就出现了显著的正异常, 并一直持续到次年春季结束, 各季度的正异常区闪电密度距平百分率依次是89%, 30%, 45%, 498%和55%, 其中冬季变化幅度最大; 正异常区在冬、春季位于中国南部及其沿海地区, 而在夏、秋季位于中南半岛南部及泰国湾. 与正常年份相比, 各季闪电密度正距平中心位置显著偏西, 特别是冬、春季同时偏北. 另外, 中国南部地区的闪电密度和对流性降水量及高CAPE日数三项距平百分比的年际变化分析表明, 正异常区和黑潮主干区这三项的距平百分比之间两两相关; 在三项中, 闪电密度的相对变化率最大, 闪电活动对El Ni駉事件的响应最灵敏. 但是, 黑潮主干海域、青藏高原和西北、华北-东北等地区的闪电活动对El Ni駉事件的响应情况更为复杂和多样化.
马明陶善昌祝宝友吕伟涛
关键词:闪电活动年际变化闪电密度
“雷电活动是气候变化指示器”问题的再分析
多年来,全球变暖现象是气候变化研究的一个热点,人们自然关心:在一个更暖的地球上雷电活动是增多还是减少?Reeve在1999年(简称Reeve99)用3年的星载OTD的闪电观测资料分析得到:1K的全球陆地1000hPa湿球...
马明陶善昌祝宝友吕伟涛谭涌波
文献传递
全球闪电活动对气温变化的响应被引量:20
2005年
在一个更暖的地球上雷电活动是增多还是减少?这是一个备受人们关注、但还不十分清楚的问题.Reeve和Toumi指出:全球陆地和北半球陆地闪电活动对1000hPa湿球温度增加有灵敏的正响应(简称Reeve99).是不是这种响应仅仅限于陆地或者仅仅对于湿球温度呢?全球(包括陆地和海洋)闪电活动对全球地面气温变化的响应情况如何?基于5年或8年星载OTD/LIS闪电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全球和区域闪电活动对温度改变的响应进行了再分析,结果表明:在年际时间尺度上,全球总闪率对全球地面气温的变化是正响应的,灵敏度为17±7%K?1;全球陆地和北半球陆地季平均的闪电频次对地面气温和湿球温度增加也有灵敏的正响应,灵敏度约为13±5%K?1,响应灵敏度比Reeve99的估计值40%K-1要低;但在南半球、热带等其他区域,季平均的闪电频次与地面温度年际变化之间无明显相关.
马明陶善昌祝宝友吕伟涛谭涌波
关键词:闪电活动气温变化NCEP再分析资料湿球温度年际时间尺度
雷暴云内闪电双层、分枝结构的数值模拟被引量:30
2006年
试验了一种逃逸启动、双向随机发展的放电参数化改进方案,并进行了12.5m的高分辨率、二维雷暴云数值模拟试验,模拟再现的雷暴云内闪电特征在通道扩展范围和双层、分枝结构以及与位势阱位置的相互配合等方面与实际VHF源定位观测资料分析结果是一致的.进一步发现:(1)闪电在雷暴云内相邻的正、负电荷区边界附近触发后,负先导向正电荷区发展、正先导向负电荷区发展.存在正负两种极性的云闪,他们的极性由云中相邻正、负电荷累积区位置的上下配置决定.(2)电荷累积区的空间分布制约着闪电的空间范围.云闪几乎遍及其所传播的电荷堆,遭遇到局域性、与通道极性相同的电荷堆时,通道将转向、绕开该电荷堆.(3)电位的空间分布形态同样制约着闪电通道传播方向和几何结构:先导通道进入正或负位势阱之前沿着最大电位梯度方向传播;当先导通道穿过它们的中心之后通道更趋于电位变化缓慢的地方发展.(4)云闪通道在穿过电荷累积区中心以前,有较好的分形特征,幂指数约为1.45;而其后向低电荷浓度地区延伸时,幂指数随着半径增加而减小.(5)放电结束后通道感应生成的异极性电荷沉积在正、负先导通道经过的区域,形成新的、复杂的云内电荷空间分布,位势极值可由200下降到20MV.
谭涌波陶善昌祝宝友马明吕伟涛
关键词:云闪
用远场辐射场反演云闪放电参数被引量:4
2004年
用地面电磁场遥感闪电放电参数无论是在实际应用还是理论研究中都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基于电流传输线模式 ,提出了一种用单站远场VLF/LF辐射场反演云内放电参数的简便方法。当传输线电流从底部传播到顶部的时间只有几微秒时 ,整个传输线的VLF/LF辐射可以近似成偶极子辐射 ,即远场辐射场与电流的时间变化率和传输线长度的乘积成正比。因此 ,对远场辐射场做时间积分就能获得完整的电流矩波形 (上升沿有所加宽 ) ,而且传输线模式中的重要参数 ,电流从底部传播到顶端经历的时间 ,也可以近似地用辐射场时间积分幅度与辐射场幅度之比来估计。这一方法具有估计云闪双极性大脉冲辐射过程的放电参数的潜力。
祝宝友陶善昌马明吕伟涛
关键词:闪电放电
Response of global lightning activity to air temperature variation被引量:13
2005年
It is an issue of great attention but yet not very clear whether lightning activities increase or decrease on a warmer world. Reeve et al. presented that lightning activities in global land and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land have posi- tive response to the increase of wet bulb temperature at 1000hPa. Is this positive response restricted only to wet bulb temperature or in land? What is the response of global light- ning activities (in both land and ocean) to the global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variation like?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5-year or 8-year OTD/LIS satellite-based lightning detecting data and the NCEP reanalysis data, makes a reanalysis of the response of the global and regional lightning activities to temperature variations. The results show that on the inter- annual time scale the global total flash rate has positive re- sponse to the variation in global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with the sensitivity of 17±7% K?1. Also, the seasonal mean flash rate of continents all over the world and that of conti- nents 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have sensitive positive response to increase of global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and wet bulb temperature, with the sensitivity of about 13±5% K?1, a bit lower than estimation of 40% K?1 in Reeve et al. However, the Southern Hemisphere and other areas like the tropics show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MA MingTAO ShanchangZHU BaoyouLUE WeitaoTAN Yongbo
关键词:IAS温度变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