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1-YW-08-02)

作品数:24 被引量:348H指数:11
相关作者:朱教君闫巧玲宋立宁曾源吴炳方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农业科学
  • 4篇经济管理
  • 2篇天文地球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生物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13篇护林
  • 13篇防护林
  • 9篇三北
  • 9篇三北防护林
  • 3篇遥感
  • 3篇沙地
  • 3篇防护林工程
  • 2篇樟子松
  • 2篇植被
  • 2篇三北防护林工...
  • 2篇三北防护林体...
  • 2篇三北防护林体...
  • 2篇生态
  • 2篇土地利用
  • 2篇土地利用变化
  • 2篇气候
  • 2篇流域
  • 2篇固沙
  • 2篇河流域
  • 2篇防护林体系

机构

  • 22篇中国科学院
  • 9篇中国科学院研...
  • 7篇辽宁工程技术...
  • 3篇国家林业局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湖南环境生物...
  • 1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香港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生...

作者

  • 11篇朱教君
  • 7篇闫巧玲
  • 6篇宋立宁
  • 3篇胡志斌
  • 3篇吴炳方
  • 3篇曾源
  • 2篇龚维
  • 2篇李巍岳
  • 2篇娄雪婷
  • 2篇谢酬
  • 2篇姜凤岐
  • 2篇曾德慧
  • 2篇于占源
  • 2篇吴祥云
  • 2篇张风丽
  • 2篇万紫
  • 2篇郑晓
  • 1篇廖杰
  • 1篇郑水林
  • 1篇张浩宇

传媒

  • 18篇生态学杂志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国土资源遥感
  • 1篇资源科学
  • 1篇遥感学报

年份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16篇2009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青海玉树地震差分干涉雷达同震形变测量被引量:9
2010年
2010-04-14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后,作者利用震前和震后获取的日本ALOS卫星PALSAR遥感数据,开展了差分干涉雷达(D-InSAR)地震同震形变测量与分析。结果表明:玉树地震引起较大范围地表变形,地震变形沿玉树—甘孜断裂带向南东东方向扩展,在N33.7°,E96.81°附近达到最大形变量,D-InSAR监测到雷达视向上的最大形变量为35cm。地表形变特征对于评价玉树地震破坏程度、推断断层性质、研究地震形变和地震孕育特征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邵芸谢酬岳中琦万紫王世昂卞小林宫华泽张风丽
关键词:玉树地震差分干涉同震形变
基于多元遥感影像的三北地区片状防护林面积估算被引量:10
2013年
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是我国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其数量与空间分布格局影响着整个三北地区的生态环境.为科学、客观、完整地评价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30年来(1978—2008)片状防护林的数量与空间分布格局,本文采用多元遥感影像对三北地区片状林面积估算方法进行了研究.首先,利用TM影像(分辨率30m)监测2008年三北地区片状防护林面积;再基于随机取样原理,建立不同降水气候区的高分辨率影像(SPOT5,分辨率2.5m)与TM影像在片状防护林面积监测的校正关系;最后利用前两部分结果估算出2008年三北地区片状防护林面积.结果表明:截至2008年,三北地区片状防护林(乔木林郁闭度>0.3,灌木林覆盖度>40%,精确度约85%)总面积328360.03km2.其中,东北区116244.55km2,华北区42981.32km2,黄土高原区76767.05km2,蒙新区92367.11km2.按照防护林树种统计,针叶林62614.74km2,阔叶林121628.51km2,针阔混交林22144.09km2,灌丛121972.69km2.
郑晓朱教君
关键词:防护林LANDSATTMSPOT5
多时相全极化SAR数据融合方法与土地覆盖分类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结合多时相和全极化SAR数据在地表覆盖分类中的优势,通过融合多时相全极化SAR数据,降低雷达图像上斑点噪声的影响,开展土地覆盖分类研究。以贵州扎佐林场大约12 km×17 km的区域为研究区,使用6个不同时期的RADARSAT-2全极化数据进行地表覆盖分类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物的后向散射机制有很大区别,且对应的后向散射系数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也各不相同;该方法能有效区分人工建筑、森林、农田和水体等地物,斑点噪声得到有效抑制,图像质量,特别是视觉效果大为改善。
谢酬万紫徐茂松夏忠胜张风丽
关键词:土地覆盖分类
不同降水条件下科尔沁沙地南缘疏林草地樟子松针叶δ^(13)C和叶性状特征被引量:17
2012年
通过比较不同自然降水年份(极端干旱和极端湿润)19年生疏林草地樟子松的针叶δ13C、比叶面积和干物质含量,结合土壤含水量和地下水埋深,探讨了极端降水对樟子松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年份(2009)樟子松林土壤含水量显著低于湿润年份(2010),但樟子松当年生针叶的δ13C在两年间没有显著差异,且两年相同月份间亦无显著差异;干旱年份当年生针叶的比叶面积显著低于湿润年份,而不同年份间干物质含量的差异不显著.在两种极端降水条件下,樟子松的水分利用效率没有明显变化,主要通过改变当年生针叶的比叶面积来适应降水量的变化.对于地下水埋深高于3.0m的疏林草地樟子松人工林生态系统,极端干旱不会严重影响樟子松的存活和生长.
宋立宁朱教君李明财闫涛张金鑫
关键词:沙地樟子松比叶面积干物质含量
基于RS和GIS的科尔沁沙地南缘章古台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力被引量:9
2011年
利用遥感影像,借助于GIS技术以及数理统计方法,对章古台地区近20年间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88-2009年间,章古台地区土地利用构成以耕地和林地为主;土地利用类型变化以林地、耕地和建设用地面积的增加和草地、水域及未利用土地面积的减少为特征,其中,草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土地的年变化率大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由1988年的235.34增至2009年的251.65;土地类型间的转化以草地、未利用土地向林地、耕地转化和耕地与林地间转化为主,占总转化面积的95.58%。章古台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受人口、政策和自然因素的综合影响,虽然自然因素是决定土地利用变化的重要因素,但在20年的时间尺度上,人口增长和政策引导则是加剧这种变化的主导因素。
郑水林吴祥云闫巧玲宋立宁朱教君
关键词:动态度土地利用程度转移矩阵驱动力
三北防护林呼唤生态文明被引量:6
2009年
以文献资料为基础,通过简要的生态风险分析和比较,对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三北工程)、土地荒漠化态势以及三北工程在荒漠化防治战略中的地位作出如下基本估计:1)三北工程建设成绩巨大,其生态、社会与经济效益有待进一步科学准确评估;2)以"三滥"(滥垦、滥伐/滥樵、滥牧)为代表的不合理土地利用依然是三北地区荒漠化形势严峻的主要动因;3)三北工程以其对退化系统结构与功能的恢复和对脆弱系统抗干扰力的增加而成为防治荒漠化战略中有效的治理措施,由于不具有消减人为干扰发生的作用而不能代替积极的防御对策。三北地区的生态安全依赖于"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荒漠化防治方针的认真执行。从生态文明理念中找到了一条可以从源头遏制荒漠化的有效途径,借鉴"生态省"的建设思路,提出了建设"生态三北"的基本框架,包括生态经济体系、生态环境体系、生态道德体系和生态法制体系等4大体系建设。
姜凤岐于占源曾德慧朱教君
关键词:生态文明荒漠化生态风险分析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被引量:19
2009年
在总结三北防护林工程(三北工程)30年建设成就和经验的基础上,立足国内外相关领域发展趋势,全面分析了三北工程在应对气候变化、增加农民收入、拉动内需等方面显现的机遇,剖析了立地条件、发展动力、投资水平和改革创新等带来的严峻挑战,总结提出了三北工程未来发展应坚持以建设完备的区域性防护林体系为目标,以防沙治沙、保持水土为主要任务,以服务新农村建设、发展特色产业、推进林权改革为重点的发展思路和具体措施。
刘冰龚维宫文宁宋立宁
关键词:三北防护林体系
森林地上生物量遥感估测研究进展被引量:31
2011年
森林生物量是衡量生态系统生产力的重要指标,也是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重要基础,其估测方法可以分为传统地面实测法、遥感监测法和综合模型法。随着生物量估测从样地研究发展到区域应用,空间尺度的增大导致宏观资料和参数的获取存在很多困难。在深入分析目前应用遥感技术估算森林生物量的方法及原理基础上,系统评述了统计模型、物理模型、基于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模型的估算方法以及综合模型法的优缺点,分析了各种方法在不同森林植被及遥感数据源下的适用性及不确定性,探讨了此领域的研究方向。
娄雪婷曾源吴炳方
关键词:遥感
陕西省长武县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评价被引量:26
2009年
通过对1988年9月15日的TM遥感影像、2000年5月19日的ETM遥感影像和2006年7月7日的ETM遥感影像解译,获取了长武县的土地利用图,根据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求算出长武县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果表明:30年来,长武县的耕地面积随着"退耕还林"工程的推进有显著下降,林地面积则随着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的实施显著增加,未利用土地、水域和草地面积变化不大;长武县总体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在逐年递增,从1988年的5.67×108元上升到2006年的5.72×108元,生态系统总体向健康方向发展。
边亮胡志斌宋伟东
关键词:遥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基于RS与GIS的乔木层物种多样性分布格局——以辽东山区水源涵养林为例被引量:5
2009年
根据ETM^+遥感影像与实地考察数据,通过建立乔木层物种多样性反演模型及模型地面验证等方法,对辽东山区水源涵养林乔木层物种多样性分布格局及其在不同海拔高度和坡向上的分布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湿度(TC3)和绿度(TC2)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相关性较高,3个植被指数-9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的回归模型可靠(R^2=0.637,P〈0.01)。地面验证结果表明,模型能解释乔木层物种多样性的69.38%;乔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主要集中在1.0-2.2,并符合“中间海拔高度膨胀”理论;坡向对乔木层物种多样性分布的影响体现在东北坡出现高物种多样性的可能性最大,验证了由于坡向导致的水热差异,从而影响物种多样性的结论。
张彩虹李巍岳胡志斌朱教君闫巧玲
关键词:物种多样性影像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