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002008)
- 作品数:3 被引量:74H指数:3
- 相关作者:邹才能王兆云王建伟吴小洲孙效东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二次生烃迟滞性定量评价方法及其在渤海湾盆地中的应用被引量:30
- 2003年
- 中国叠合盆地古生界烃源岩具有多次埋藏、异常受热、多次生烃和多次成藏的特点。不同成熟度、不同母质类型样品热解和高压釜模拟实验反映烃源岩的二次生烃不遵循Tissot经典的连续生烃演化模式 ,具有显著的迟滞效应 ,这种迟滞程度与烃源岩二次生烃时的原始成熟度有关 ,当Ro 等于 0 .9%左右时迟滞性最小。究其原因受化学动力学机制控制 ,二次生烃反应活化能的分布体现了一次生烃受热降解形成的中间产物在一次演化中止前未能有效释放而部分聚集在干酪根内的特性以及化学结构在冷却后的高度固化 ,导致二次增温初期中间产物的快速释放和化学结构再次活化的惰性 ,从而使得二次生烃显现出脉冲式的非连续演化过程。基于二次生烃迟滞性量版 ,结合渤海湾盆地具体地质条件 ,从生烃史和生烃阶段组合的关键要素入手 ,采用关键要素递阶优选原则 ,依次通过对显著生烃深度、生烃率等要素的递阶分析 。
- 关德师王兆云秦勇程克明
- 关键词:二次生烃迟滞性渤海湾盆地烃源岩
- 松辽盆地西斜坡稠油特征及成因被引量:35
- 2004年
- 松辽盆地西斜坡稠油特征及成因制约着油气的勘探和开发。通过稠油族组成、同位素、色谱、质谱等分析及与斜坡和拗陷内原油、油源岩对比研究,确定西斜坡原油为经长距离运移且遭生物降解、水洗氧化的稠油,以密度相对较低、粘度相对较高为特点,稠变程度为中等—严重级别。油源主要为拗陷内青山口和嫩江组湖相泥岩,烃源岩自成熟排烃以来,向西的运移聚集可明显划分出三期。
- 邹才能王兆云徐冠军吴小洲孙效东王建伟
- 关键词:稠油松辽盆地排烃油源烃源岩运移
- 陆相盆地重质油成因类型及其稠变序列——以二连盆地为例被引量:9
- 2013年
- 应用二连盆地重质油物性和地球化学分析资料,结合其他盆地重质油典型实例,系统阐述了重质油形成的主控因素。研究表明,重质油成因类型可分为原生重质油和次生重质油,前者来自有机质在热演化过程中所生成的未熟—低熟油,后者则是石油(常规油或普通重质油)进入储层聚集成藏后,由于保存条件差异,受各种稠变作用形成的高密度、高黏度重质油。重质油形成所经历的稠变作用主要包括生物降解、水洗、氧化、裂解致稠和运移-聚集分异等作用。在石油运移、聚集和保存阶段,上述多种稠变因素总是交织、叠加在一起,只有在某些特定地质环境下,单个稠变因素才表现得相对突出。多数盆地或地区重质油的形成以生物降解占主导作用,其次为氧化、水洗、裂解致稠以及运移-聚集分异等作用。基于二连盆地及其他盆地重质油黏度数据分析,归纳出重质油的稠变序列为,低成熟重质油(黏度100~500 mPa.s)、未成熟重质油(黏度500~1 000 mPa.s)、轻度生物降解重质油(黏度800~2 000 mPa.s)、中度生物降解重质油(黏度2 000~20 000 mPa.s)、重度生物降解重质油(黏度20 000~100 000 mPa.s)、超重度生物降解重质油(黏度大于100 000 mPa.s)。其中,轻度生物降解重质油为普通重质油;中度生物降解重质油达到普通重质油—特重质油;重度生物降解重质油为特重质油;超重度生物降解重质油为超重质油。
- 高日胜方杰王暾李文科杨春
- 关键词:重质油地球化学陆相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