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09JJD840004)

作品数:16 被引量:266H指数:8
相关作者:李增元程又中宋哲袁方成项继权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师范大学中共中央编译局国务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经济管理
  • 5篇政治法律
  • 3篇社会学

主题

  • 5篇农村
  • 4篇统筹
  • 4篇城乡
  • 3篇政府
  • 3篇自治
  • 2篇一体化
  • 2篇统筹城乡
  • 2篇农村综合改革
  • 2篇乡统筹
  • 2篇交易
  • 2篇二元化
  • 2篇城乡统筹
  • 2篇城镇化
  • 2篇村民
  • 2篇村民自治
  • 1篇地方政府
  • 1篇地票
  • 1篇新农村
  • 1篇新农村建设
  • 1篇新农村建设试...

机构

  • 9篇华中师范大学
  • 2篇中共中央编译...
  • 1篇财政部财政科...
  • 1篇襄樊学院
  • 1篇重庆工商大学
  • 1篇湖北省社会科...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中南财经政法...
  • 1篇国务院
  • 1篇中共中央党校
  • 1篇重庆市委党校

作者

  • 3篇李增元
  • 2篇程又中
  • 2篇宋哲
  • 2篇袁方成
  • 1篇戴桂斌
  • 1篇刘广磊
  • 1篇陈霄
  • 1篇王敬尧
  • 1篇梅哲
  • 1篇李睿
  • 1篇张瑞
  • 1篇李华忠
  • 1篇柳红霞
  • 1篇王卫星
  • 1篇项继权
  • 1篇宋亚平
  • 1篇任泽伟

传媒

  • 8篇华中师范大学...
  • 3篇社会主义研究
  • 2篇江汉论坛
  • 1篇东南亚纵横
  • 1篇中共乐山市委...
  • 1篇城市观察

年份

  • 11篇2011
  • 5篇2010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农村社区管理体制:在变迁中重建被引量:42
2011年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村社区管理体制经历了公社制、村民自治两次大的历史变迁。当前内外力量变化推动农村社区形态及性质变迁,使社区管理体制再次处于变革的十字路口。多元主体参与是我国农村社区管理体制的基本演进方向,当前实践中的社区管理体制创新为社区管理体制的重建提供了直接的经验借鉴。在新的历史时期,需要从基本理念、组织结构、运行机制及模式四个方面入手重建农村社区管理体制,也为农村基层治理的优化注入活力。
程又中李增元
关键词:农村社区
武汉市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研究被引量:7
2010年
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当前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任务。本文通过建立指标评估,发现武汉城乡一体化水平略高于城镇化水平;城乡人口、经济、生活和文化一体化进程中,城乡经济发展的差别最为明显,融合程度最低,而城乡居民生活方面则融合程度较高,人口与文化融合度持平。而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土地的合理开发利用及农民权益保障、农村公共服务投入不足、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是当前制约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瓶颈。文章从法律制度层面、财政层面及组织体制层面分析了破解城乡一体化发展瓶颈的重要举措。
袁方成李增元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
乡村治道的组织创新:制度变迁理论的视角
2010年
进入现代化进程以来,国家降低管理乡村的交易费用的努力一直难尽人意。而这主要源于国家对乡村交易者亦即乡村的地方权威始终缺乏有效、经济的监督方式。新时期村民自治的制度创新,通过吸引村民参与并藉由信息优势发挥对地方权威良好的监督作用,使得国家管理乡村的交易费用真正可以最小化。不过,治道的制度创新仍须在组织内涵与外延两方面进一步拓展和完善。
王勇
关键词:交易费用村民自治农会
城镇化的“中国问题”及其解决之道被引量:59
2011年
稳步推进城镇化是我国"十二五"期间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促进农村及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我国城镇化的根本问题及其实质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转型问题。长期以来,我国城镇化的发展是在二元化体制的背景和格局下进行的,表现出明显的政府主导和控制的特点,当前城镇化的发展在相当程度上也依靠农民的土地贡献支持。这是一种不经济、不公平及不可持续的城镇化模式。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着力破除城乡二元化的体制,统筹城乡,走城乡一体的城镇化之路;转变方式,走资源节约型城镇化之路;因地制宜,走多样化的城镇化之路;强化管理,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创新城镇化资金筹措方式,转变单纯依靠"土地财政"支持的城镇化发展方式,切实保障农民的权益。
项继权
关键词:城镇化二元化土地财政
我国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进展与对策被引量:39
2011年
城乡二元结构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大的结构问题。缩小城乡差距,统筹城乡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总体上看,当前我国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的新阶段,工农及城乡关系正在发生历史性的变化,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农村的面貌得到明显的改善。不过,迄今为止,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依然明显滞后于城市,重城轻乡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及财政投入结构仍没有根本性改变,特别是制约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机制性障碍依然存在,工业化、市场化和城镇化过程中各种资源仍快速地向城市聚集,城乡之间的一些差距仍在继续扩大。当前必须进一步深化综合改革,着力破除城乡二元化的体制;加大农村投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稳步推进城镇化,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加强农民权益保障,切实维护农民平等的公民权。
王卫星
关键词:城乡统筹二元化城镇化一体化
城乡统筹发展试验:成都“样本”考察被引量:11
2011年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了一系列旨在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改革举措和政策措施,全国各地把推进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作为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但不可讳言的是,城乡差距扩大的趋势仍在继续发展,特别是城乡有别的管理体制、城乡分割的市场体制以及城乡不均的投入机制使城乡二元结构的矛盾依然存在。成都市作为全国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自2003年以来深入实施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的科学发展总体战略,统筹实施"三个集中",推进"六个一体化"和农村工作"四大基础工程",实现了实验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尤其是在统筹城乡发展的管理体制、市场体制和投入体制方面的创新,使之成为中国在加快缩小城乡差距、解决城乡不平衡进程中"大城市带小农村"的典型"样本",为全国统筹城乡改革发展提供了经验。当然,改革是一个过程,成都试验还有较大的深化空间。
程又中李睿
关键词:城乡统筹发展
村级选举后的治理困境与对策被引量:7
2011年
村级选举在中国已经实施了二十余年,其制度化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然而,人们普遍认为村级选举对村级治理所起的作用甚微。尽管村级选举和国家政策的重点开始转向强调"村级民主决策、管理和监督",但当选的村委会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有效的村民自治潜力,选举出来的村委会并没有在村级事务上进行有效的治理。导致乡村治理薄弱之因有制度上的缺陷,国家对村民自治定位的宏观影响以及乡镇政府的微观掌控。这些因素一直阻碍着村民自治制度化的实施和村庄治理绩效提升。村民自治在维持社会稳定以及为数亿农民提供公共产品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不能被忽略,更不能失败。必须实施新的村民自治模式,整合和区别传统村组织的职能,解决村级治理制度化建设这一关键问题。
谭青山
关键词:村级选举村级治理村民自治
农村社区自治:村治制度的继替与转型被引量:28
2011年
村民自治是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产物,而经济和社会基础则是支持其制度运作的关键性变量。经过二十多年的运行,村民自治制度实现了从"形式"到"实体"的转变,推动着农村社会的发展,也面临着若干突出的矛盾。当前,农村经济和社会结构正发生着根本性转换,农村土地流转的逐步开放、村庄经济结构、经营方式及经济组织的多元化以及各种要素资源的快速流动,不断突破着村民自治的制度框架。作为新型的农村治理形态,社区自治超越了既定村治制度中户籍、地权关系及其他方面的限制,契合了当前农村社会转型时期流动性与开放性的发展要求,代表着当前农村基层治理的总体转型方向。
袁方成李增元
关键词:社区自治流动性开放性
中国农村研究的特色与趋势--基于2001-2009年CSSCI关键词的统计分析被引量:5
2011年
通过对《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2001-2009年中国农村问题研究论文的关键词进行分布和聚类分析可以发现,当前中国农村研究呈现出明显的特点:具有非常强的时效性与现实针对性,即"政策导向式"研究味道浓重;农村经济研究与农村社会研究并重,更加突出农村社会研究;宏观、中观及微观视角并存,微观研究、分支领域研究日益突出;涉及人文社会科学的诸多学科,为交叉学科发展及学科综合发展提供了极佳的平台,更为科学解决农村问题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农村研究的现状及表现出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其可能的走向:政策导向式研究依然会是农村研究中的主导;基础理论研究需要今后的中国农村研究高度重视;经验研究的研究方法、微观的研究视角以及选取比较小的研究主题将成为今后农村研究的主要趋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必将引导新兴研究领域的出现,进而带动新兴学科的发展。
王敬尧宋哲
关键词:聚类分析关键词分析CSSCI
“互强型”国家与乡村社会的建构被引量:6
2010年
建构"互强型"国家与乡村社会是现代国家与社会关系、后发外生型现代化国家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合理选择。建构"互强型"国家与乡村社会,从国家或乡镇基层政府的角度来说,就是要转变基层政府职能,增强基层政府服务于乡村社会的公共服务能力;从乡村社会的角度来说,就是要建构起乡村社会的自主性。转变乡镇基层政府职能,增强其公共服务能力,首先应该从改革乡镇长的产生方式着手,改变其授权方式,探索推广乡镇长由乡镇人大选举产生转变为直选产生;建构乡村社会的自主性,一方面要继续加强村民自治建设,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另一方面要抓紧建设村民自治组织之外的其他社会组织,增强农村社会的自主性。
戴桂斌
关键词:乡村治理乡政村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