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市科委国际合作项目(2007G05)

作品数:6 被引量:37H指数:4
相关作者:邹丽萍吕忠礼刘颖申昆玲伍云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委国际合作项目北京市中医管理局中医药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幼鼠
  • 3篇缺血
  • 3篇缺氧
  • 3篇脑损伤
  • 2篇电针
  • 2篇血性
  • 2篇皮层
  • 2篇缺血性脑损伤
  • 2篇缺氧缺血性
  • 2篇缺氧缺血性脑
  • 2篇缺氧缺血性脑...
  • 2篇脑性
  • 2篇脑性瘫
  • 2篇脑性瘫痪
  • 2篇脑性瘫痪儿童
  • 2篇痉挛
  • 2篇痉挛型
  • 2篇儿童
  • 2篇大脑
  • 1篇电针刺

机构

  • 6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作者

  • 6篇邹丽萍
  • 3篇吕忠礼
  • 3篇刘颖
  • 2篇郑华
  • 2篇韩彤立
  • 2篇伍云
  • 2篇申昆玲
  • 1篇张礼萍
  • 1篇金红芳
  • 1篇杜军保
  • 1篇白丽敏

传媒

  • 2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临床儿科杂志
  • 1篇中国小儿急救...
  • 1篇中国新生儿科...

年份

  • 2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电针可下调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幼鼠大脑皮层硫化氢含量
2011年
目的 建立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大鼠模型,研究电针干预后大鼠大脑皮层硫化氢(H2S)含量及相关酶的表达变化,探讨电针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气体生物学机制.方法 SD大鼠32只,日龄7 d,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sham)对照组,sham+电针(EA)组,HIBD对照组和HIBD+EA组,每组8只.Sham+EA组、HIBD+EA组大鼠于造模次日开始予以电针刺激百会、大椎穴,30min/d,14 d为1疗程.对照组仅固定四肢,不予针刺.疗程结束次日将大鼠处死、取材.应用敏感硫电极法测定大脑皮层H2S含量;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定位和半定量检测胱硫醚-β-合成酶(cystathionine-β-synthase,CBS)表达;应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定量分析大脑皮层组织CBS表达.结果 HIBD对照组幼鼠脑皮层H2S含量为(26.83±4.31)nmol/mg蛋白,较sham对照组[(22.78±1.54)nmol/mg蛋白]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IBD+EA组幼鼠脑皮层H2S含量为(18.08±2.71)amol/mg蛋白,sham+EA组为(18.91±2.78)amol/mg蛋白,较相应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A组大鼠脑皮层CBS表达较相应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针可下调大脑皮层H2S/CBS体系,这可能是电针发挥对脑损伤修复作用的机制之一.
刘颖邹丽萍金红芳
关键词:电针缺氧缺血性脑损伤胱硫醚-Β-合成酶
电针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幼鼠大脑皮质血流的影响被引量:15
2011年
目的通过建立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模型,并检测电针干预治疗前后大鼠局部脑血流量(rCBF)的变化,开展针刺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机制的研究。方法新生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假手术+电针组、HIBD对照组和HIBD+电针组,每组8只。HIBD组予左侧颈总动脉结扎,休息2h后置于温暖湿润的低氧环境处理2h;假手术组不予结扎动脉及低氧处理。假手术+电针组和HIBD+电针组大鼠于造模次日开始予电针百会、大椎穴,30 min.d-1,14 d为1个疗程。假手术对照组、HIBD对照组仅固定四肢,不予针刺。分别在针刺疗程的第1天、第7天、第14天对假手术+电针组、HIBD+电针组幼鼠进行皮质脑血流监测(n=4),并于疗程结束后次日(日龄22 d)进行运动功能评价。结果疗程的早、中、晚期,电针假手术组或脑损伤组大鼠均可致rCBF增强;与假手术对照组比较,HIBD对照组的运动功能(悬吊试验和斜坡试验)受损严重;HIBD+电针组大鼠的运动功能较HIBD对照组明显恢复。结论电针可促进脑损伤大鼠皮质的rCBF,有助于脑损伤和运动功能的恢复。
刘颖邹丽萍
关键词:局部脑血流量皮质幼鼠
电针刺激新生大鼠对大脑局部硫化氢含量的影响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通过检测电针干预新生大鼠后大脑皮层硫化氢(H_2S)的含量,开展针刺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机制研究。方法 SD新生大鼠16只,日龄7 d,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针刺组予以电针刺激百会、大椎穴,每日一次,14 d为一疗程;对照组仅固定四肢,不予针刺,共14 d。分别在针刺疗程的1、7 d和14 d对针刺组大鼠进行皮层脑血流检测。于第22天将大鼠处死,取双侧大脑皮层,应用敏感硫电极法测定大鼠脑皮层H_2S含量。结果针刺组大鼠脑皮层H_2S含量为(16.10±1.64)nmol/mg蛋白,对照组为(22.41±0.94)nmol/mg蛋白,针刺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在疗程不同时间点,针刺均可促进皮层脑血流量增加。结论电针刺激可降低大鼠大脑局部H_2S的生成,这可能是针刺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气体分子学机制之一。
刘颖邹丽萍杜军保
关键词:电针硫化氢皮层
视黄酸受体β在针灸提高脑损伤幼鼠运动功能中的作用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本实验以围生期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幼鼠为模型,采用电针灸干预,从神经再生的角度入手,探讨视黄酸受体β在电针灸对于脑损伤幼鼠运动功能恢复中的作用。方法:首先建立围生期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幼鼠模型,共分3组:假手术组、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组和脑损伤后针灸组。采用电针灸仪针刺百会穴和大椎穴2周,在21天对幼鼠的运动功能进行评价。通过免疫组化法和免疫印记法检测视黄酸受体β(RARβ)在大鼠脑内定量定位的表达变化。结果:①生后21天进行的神经行为学评定表明,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削弱了幼鼠的运动功能,而2周的电针灸使其运动功能得到改善(P<0.05)。②免疫组化和免疫印迹结果显示:脑损伤后RARβ表达明显降低,而电针灸后RARβ表达升高(P<0.05)。结论:2周的电针灸提高了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幼鼠的运动功能。RARβ表达的变化从新的角度解释了电针灸有益于脑损伤幼鼠康复的神经再生机制。
张礼萍邹丽萍白丽敏吕忠礼
关键词:缺血缺氧性脑损伤针灸
粗大运动功能分类系统和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高危因素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1
2009年
目的:探讨粗大运动功能分类系统(GMFCS)与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高危因素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4年2月—2007年2月于北京儿童医院神经康复中心治疗的116名痉挛型脑瘫儿童的基本信息和高危因素,应用GMFCS对粗大运动能力进行分级。使用多元逐步回归方法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16例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中孕龄<37周的早产儿70例(62.5%),<2500g的低出生体重60例(54.5%),出生窒息46例(39.7%),孕期感染27例(23.3%),双胎16例(13.8%),早产合并低出生体重为进入回归方程的变量,回归方程有意义(P<0.001)。结论:早产合并低出生体重与GMFCS相关,更倾向于发展为GMFCSⅢ。出生窒息、孕期感染和双胎与GMFCS无关。
韩彤立邹丽萍郑华伍云申昆玲吕忠礼
关键词:脑性瘫痪高危因素
粗大运动功能分类系统在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中的信度和效度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探讨粗大运动功能分类系统(GMFCS)在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中的信度和效度。方法收集2005年2月-2007年2月北京儿童医院神经康复病房收治的116例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的临床资料,其中因不同原因退组并完成部分评估33例,参与全部评估过程83例。由神经内科医师和康复训练师分别使用GMFCS对入组儿童进行分级。在康复治疗前及治疗后4、8、12、16、28周,分别使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66)评价入组儿童粗大运动能力,使用PEDI评价入组儿童日常生活能力。结果GMFCSⅠ、GMFCSⅡ、GMFCSⅢ代表不同粗大运动能力水平,具有良好的评价者间信度(Kappa=0.881)。GMFCS与GMFM-66均值呈负相关(rs=-0.742,P<0.05)。GMFCS与PEDI各组,即与功能性活动-自我照顾、功能性活动-移动、功能性活动-社会功能、看护者帮助-自我照顾、看护者帮助-移动、看护者帮助-社会功能原始分呈负相关(rs=-0.491~-0.713,P均<0.05);与功能性活动-移动相关性最高。结论GMFCS对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该评价方法简单易行,适合推广使用。
韩彤立邹丽萍郑华伍云申昆玲吕忠礼
关键词:脑性瘫痪粗大运动信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