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8BAD95B01)

作品数:14 被引量:212H指数:6
相关作者:安景文张鑫娄春荣董环韩晓日更多>>
相关机构: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沈阳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农业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8篇玉米
  • 6篇土壤
  • 4篇氮肥
  • 4篇氮素
  • 4篇施肥
  • 3篇不同施肥
  • 2篇有机肥
  • 2篇有机物
  • 2篇玉米产量
  • 2篇施氮
  • 2篇施氮方式
  • 2篇土壤酶
  • 2篇土壤硝态氮
  • 2篇全氮
  • 2篇棕壤
  • 2篇硝化抑制
  • 2篇硝化抑制剂
  • 2篇硝态氮
  • 2篇酶活性
  • 2篇春玉

机构

  • 8篇辽宁省农业科...
  • 4篇沈阳农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7篇安景文
  • 5篇董环
  • 5篇张鑫
  • 5篇娄春荣
  • 4篇隋世江
  • 4篇韩晓日
  • 3篇邹晓锦
  • 3篇刘慧颖
  • 3篇战秀梅
  • 3篇邹殿博
  • 2篇夏宗伟
  • 2篇徐慧
  • 2篇韩瑛祚
  • 2篇王秀娟
  • 2篇张海楼
  • 2篇兰宇
  • 2篇郭彦玲
  • 1篇吴正超
  • 1篇李亭亭
  • 1篇刘小虎

传媒

  • 3篇江苏农业科学
  • 2篇植物营养与肥...
  • 2篇玉米科学
  • 1篇土壤通报
  • 1篇河南农业科学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辽宁农业科学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农业科技与装...

年份

  • 2篇2013
  • 7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施肥模式对玉米产量及土壤硝态氮的影响被引量:18
2012年
研究了大田条件下习惯施肥、施缓控释肥、优化施肥和秸秆还田4种不同施肥模式对玉米产量及土壤硝态氮的影响。结果表明,一次性施入缓控释肥的玉米产量比习惯施肥增产2.67%。氮肥用量与收获后土壤剖面硝态氮累积量呈正相关,施氮量越多,土壤硝态氮在100cm土层范围内的累积量也越大。0~100cm土壤剖面硝态氮的累积量,不同处理表现为:缓控释肥<优化施肥<秸秆还田<习惯施肥;与习惯施肥相比,缓控释肥、优化施肥、秸秆还田处理0~100cm土层中硝态氮积累量分别下降了48.0%、46.5%、40.7%,从而降低了农田地下水硝态氮污染的风险。综合玉米产量、硝态氮积累量,认为在施氮192kg/hm2条件下,施用缓释肥料既可保证产量又能降低浅层地下水硝态氮污染的风险。
张鑫安景文邹晓锦隋世江
关键词:玉米氮肥土壤硝态氮籽粒产量缓控释肥
施用不同有机物料对棕壤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21
2013年
为研究施用不同有机物料对棕壤酶活性的影响,在昌图棕壤试验地上设6个处理,测定不同培肥方式下土壤酶活性,并研究了土壤酶与土壤肥力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秸秆还田和施用厩肥均能显著提高土壤酶活性和纤维素分解强度。在提高脲酶、转化酶活性方面施用厩肥效果好于秸秆还田,全量施用优于半量施用;在提高酸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方面秸秆还田效果好于施用厩肥。各处理中,秸秆还田配施厩肥对提高脲酶活性效果最好,对提高其他各类酶活性效果一般。除过氧化氢酶外,其他各类酶活性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2)各种土壤酶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脲酶与转化酶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0.913**);转化酶与磷酸酶呈极显著负相关(r=-0.643**);磷酸酶与过氧化氢酶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0.639**)。土壤酶与其他肥力因子之间也具有一定的相关关系。土壤脲酶与纤维素分解强度、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水量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906**、0.821**、0.911**、0.917**、0.888**、0.867**);土壤转化酶与纤维素分解强度、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水量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958**、0.857**、0.855**、0.842**、0.820**、0.831**);土壤酸性磷酸酶与含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r=-0.666**),与土壤容重呈显著负相关(r=-0.560*);土壤过氧化氢酶与土壤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r=-0.765**)。
兰宇韩晓日战秀梅刘小虎吴正超邹殿博
关键词:厩肥秸秆还田土壤酶
不同氮肥条件对水稻田面水不同形态氮素动态变化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被引量:5
2013年
研究不同氮肥用量和不同施肥比例对水稻田面水不同形态氮素动态变化、水稻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田田面水总氮含量在施肥后第1天达到最大,然后迅速下降;铵态氮含量在施肥后第2天至第4天达到峰值,1周后大幅度下降;随着施肥量的增加,氮肥表观利用率和农学利用率先升高后降低。在中氮施肥(N210)水平下,水稻产量最高,不同施肥比例间差异不显著;采用氮肥后移(基肥∶分蘖肥∶穗肥=3∶3∶4)的施肥方式能显著降低水稻田面水中总氮和铵态氮的含量。说明氮施肥水平在保证产量的前提下能有效地减少氮素流失,降低水环境的污染负荷。
张鑫安景文邹晓锦隋世江
关键词:氮肥田面水氮素利用率氮素形态水稻产量
不同施肥处理对春玉米氮素累积特性的影响被引量:5
2010年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氮、磷、钾肥用量对春玉米氮素的累积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氮磷钾肥用量下春玉米氮素累积规律符合指数方程Y=ae-b/t。在N、P2O5、K2O用量分别为240,225,240kg·hm-2条件下(N2、P2、K2处理),春玉米的产量达到13725.5kg·hm-2,氮素累积总量达到3.504g·plant-1,均极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氮素最大吸收速率最大,达到54.0mg·d-1.plant-1,且其出现时间较早;各处理中,以N2、P2、K2处理的氮素转运量最大,为1.477g·plant-1,而且转运的氮素营养占籽粒养分的比例最高,为73.04%。因此适宜的肥料用量不仅能有效地促进氮素的吸收、累积,而且能够提高氮素在籽粒中的分配比例,从而有利于高产的形成。
战秀梅邹殿博韩晓日刘宁程飞
关键词:春玉米氮素累积
微生物菌剂对大豆产量和根瘤数的影响被引量:3
2010年
研究了不同菌剂及菌剂的不同施入方式对大豆产量和根瘤数的影响。以大豆铁丰29为供试材料,采用菌剂拌种和菌剂叶面喷施两种方式,调查了开花期各处理大豆根瘤数和成熟期各处理大豆产量。结果表明,菌剂处理既提高大豆产量又增加大豆根瘤数,菌剂1拌种比菌剂1叶面喷施增产,不同施入方式对于增加根瘤制数没有明显差异。总体上看,在提高大豆产量及增加大豆根瘤数方面,菌剂1都好于菌剂2。
隋世江安景文娄春荣董环
关键词:微生物菌剂高产大豆根瘤数
硝化抑制剂DCD、DMPP对褐土氮总矿化速率和硝化速率的影响被引量:22
2012年
采用15N库稀释-原位培养法研究了硝化抑制剂DCD、DMPP对华北盐碱性褐土氮总矿化速率和硝化速率的影响.试验在山西省运城市种植玉米的盐碱性土壤上进行,设单施尿素、尿素+DCD、尿素+DMPP3个处理.结果表明:施肥后2周,DCD、DMPP分别使氮总矿化速率和氮总硝化速率减少了25.5%、7.3%和60.3%、59.1%,DCD对氮总矿化速率的影响显著高于DMPP,两者对氮总硝化速率的影响无显著差异;而在施肥后7周,不同硝化抑制剂对氮总硝化速率的影响存在差异.施肥后2周,3个处理的土壤氮总矿化速率和硝化速率分别是施肥前的7.2~10.0倍和5.5~21.5倍;NH4+和NO3-消耗速率分别是施肥前的9.1~12.2倍和5.1~8.4倍,这是由氮肥对土壤的激发效应所致.硝化抑制剂使氮肥更多地以NH4+形式保持在土壤中,减少了NO3-的积累.土壤氮总矿化速率和总硝化速率受硝化抑制剂的抑制是N2O减排的主要原因.
章燕徐慧夏宗伟郭彦玲
关键词:褐土硝化抑制剂
长期不同施肥棕壤玉米地酶活性的时空变化被引量:14
2011年
为揭示长期不同施肥对棕壤玉米地酶活性时空变化的影响,利用31年长期肥料定位试验研究了玉米生育期内3种主要土壤酶活性的时空变化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棕壤上各种酶活性随玉米生育期推进而有规律地变化。土壤脲酶、转化酶活性高峰出现在玉米拔节期,酸性磷酸酶活性高峰出现在玉米大喇叭口期;玉米收获后,土壤转化酶、脲酶均高于播前或与播前相当,而酸性磷酸酶活性则低于播前。在同样化肥水平上增施有机肥能增加脲酶、转化酶活性,而降低酸性磷酸酶活性;3种酶活性的空间分布均遵循随土层深度加深而不断减小的规律,长期培肥对深层土壤酶活性亦有影响。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土壤脲酶与转化酶呈极显著正相关(r=0.636**);脲酶、转化酶与土壤有机碳、pH、含水量、碱解氮、速效磷基本呈极显著正相关;酸性磷酸酶与各因子无显著相关关系。土壤酶与土壤肥力因素关系密切,可作为衡量土壤肥力的敏感指标。
兰宇韩晓日杨劲峰王月房大伟李娜
关键词:棕壤长期施肥土壤酶活性
硝化抑制剂对不同旱地农田土壤N_2O排放的影响被引量:23
2012年
通过室内培养法,研究了硝化抑制剂双氰胺(DCD)和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DMPP)对施加尿素的沈阳草甸棕壤、运城褐土、美国明尼苏达州粉砂壤土的N2O排放、氮素转化速率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抑制剂DCD和DMPP对草甸棕壤的N2O减排率为54.1%~75.9%,但对速效氮含量影响不显著,约24%的硝化潜势被DCD所抑制,而在高含水量下DMPP却对硝化潜势无抑制作用;在褐土中,DMPP抑制效果显著,其在两种含水量下的N2O减排率为85.5%和66.7%、对硝化作用潜势抑制率为97.2%和96.4%,但DCD只在低含水量下有少许抑制效果(24.6%~57.5%),而在高含水量下则失效;DMPP对粉砂壤土在两种含水量下的N2O减排率为42.9%和53.1%,而DCD在高含水量下未能减排N2O;在草甸棕壤和褐土中,施氮肥有效促进氨氧化细菌(AOB)的生长繁殖,DCD与DMPP使AOB amoA数量减少了4.1%~63.5%,有显著抑制作用,而对氨氧化古菌(AOA)和反硝化菌则影响不大;与AOB相比,AOA在数量上占优势,但AOB amoA基因丰度与硝化潜势显著正相关,表明AOB在硝化过程中起了更重要的作用。
白雪夏宗伟郭彦玲张颖徐慧王振宇
关键词:旱地土壤硝化抑制剂氨氧化细菌氨氧化古菌
不同施氮方式对壤质草甸土土壤pH值及全氮磷钾含量的影响被引量:3
2012年
试验测定越冬前后耕层土壤的pH值、全氮、全磷和全钾的变化,分析氮素优化减量、秸秆还田和缓控释尿素的应用对耕层土壤pH值和全氮磷钾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季节性冻融和冬季雨雪作用能够提高耕层土壤的pH值,降低耕层土壤的氮素含量,由于玉米根系分泌钾和微生物矿化的双重作用,耕层土壤全钾含量有明显增加;秸秆还田能够提高氮磷钾的有效性和流动性,改善土壤供肥能力,促进玉米吸收养分;缓控释尿素能够持续降低耕层土壤的pH值,促进磷素的吸收。
董环刘慧颖韩瑛祚安景文娄春荣
关键词:全氮全磷全钾
不同玉米品种对氮素吸收与积累动态的比较研究
2011年
以东北农区代表性的3个密植型玉米品种6606、新春18、先玉335与3个平展型玉米品种丹玉69、农大84、辽单28为材料,研究不同玉米品种对氮素吸收利用、产量构成及土壤硝态氮积累的规律。结果表明:密植型玉米产量高于平展型玉米,其中新春18的产量为最高,达到11 177.4 kg/hm2,比平展型玉米高出23.3%~29.3%。密植型玉米在保证产量的前提下对氮肥累积量较大,氮收获指数较高,新春18收获期土壤硝态氮含量与平展型玉米相比下降了26.9%~48.7%。这表明密植型玉米较平展型玉米更有利于对土壤氮素吸收、降低土壤氮素残留对地下水的污染风险。
安景文邹晓锦张鑫隋世江
关键词:玉米平展型土壤硝态氮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