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4CB117206)

作品数:16 被引量:175H指数:9
相关作者:喻德跃盖钧镒崔世友赵团结杨玛丽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农业大学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4篇大豆
  • 6篇性状
  • 5篇数量性状
  • 4篇数量性状位点
  • 4篇位点
  • 4篇QTL
  • 3篇突变体
  • 3篇突变体库
  • 3篇重组自交系
  • 3篇自交
  • 3篇自交系
  • 3篇QTL定位
  • 2篇气体交换参数
  • 2篇光合作用
  • 2篇RIL
  • 2篇RIL群体
  • 2篇EMS
  • 2篇MER
  • 2篇SOYBEA...
  • 1篇蛋白

机构

  • 13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江苏沿海地区...
  • 1篇河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13篇喻德跃
  • 4篇盖钧镒
  • 4篇崔世友
  • 2篇印志同
  • 2篇陈远东
  • 2篇孟凡凡
  • 2篇宋海娜
  • 2篇韩锁义
  • 2篇杨玛丽
  • 2篇耿雷跃
  • 2篇赵团结
  • 2篇汪潇琳
  • 1篇吴娟娟
  • 1篇张丹
  • 1篇许晓明
  • 1篇丁一琼
  • 1篇马锦花
  • 1篇孟庆长
  • 1篇邢邯
  • 1篇付三雄

传媒

  • 5篇大豆科学
  • 5篇作物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遗传
  • 1篇Journa...
  • 1篇植物生理学通...
  • 1篇核农学报
  • 1篇Agricu...

年份

  • 2篇2010
  • 5篇2009
  • 2篇2008
  • 7篇2007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豆苗期耐低磷性及其QTL定位被引量:12
2007年
利用来自波高和南农94-156(耐低磷种质)的重组自交系群体NJ(SP)BN(151个家系),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与耐低磷有关的性状,并进行耐低磷性状的QTL定位。初步结果表明,不施磷处理的总干重主要由单株磷吸收量决定,而与磷利用效率无关;而单株磷吸收量与根干重、根效率均极显著正相关,单株磷吸收量变异的76.2%由根效率决定。不施磷处理的根冠比(R/S)显著增加主要是茎干重无显著变化而根干重显著增加所致。在D1b+W、F、G、N和O等5个连锁群上共检测到7个QTL与耐低磷有关。分别可解释所对应性状表型变异的4.8%-17.0%,其中5个QTL的增效基因来自亲本波高,2个QTL的增效基因来自亲本南农94-156。
崔世友耿雷跃孟庆长喻德跃
关键词:大豆RIL群体数量性状位点耐低磷
Analysis of QTLs for the Trichome Density on the Upper and Downer Surface of Leaf Blade in Soybean [Glycine max (L.) Merr.]被引量:6
2009年
Trichomes (plant hairs) are present on nearly all land plants and are known to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plant protection, specifically against insect herbivory, drought, and UV radiation. The identification of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QTL) associated with trichome density should help to interpret the molecular genetic mechanism of soybean trichome density. 184 recombinant inbred lines (RILs), derived from a cross between soybean cultivars Kefeng 1 and Nannong 1138-2 were used as segregating population for evaluation of TDU (trichome density on the upper surface of leaf blade) and TDD (trichome density on the downer surface of leaf blade). A total of 15 QTL were detected on molecular linkage groups (MLG) A2, Dla, Dlb, E and H by composite interval mapping (CIM) and among all the QTL, qtuA2-1, qtuD 1 a-1, qtuD lb-2, qtuH-2 qtuE-1, qtdDlb-2, and qtdH- 2 were affirmed by multiple interval mapping (MIM). The contribution ofphenotypic variance of qtuH-2 was 31.81 and 29.4% by CIM and MIM, respectively, suggesting it might be major gene Ps loci. Only 10 pairs of main QTL interactions for TDU were detected, explained a range of 0.2-5.1% of phenotypic variations for each pair for a total of 22.8%. The QTL on MLG Dlb affecting trichome density were mapped near to Rsc-7 conditioning resistance to SMV (soybean mosaic virus). This study showed that the genetic mechanism of trichome density was the mixed major gene and polygene inheritance, and also suggested that the causal nature between trichome density and other agronomic traits.
DU Wei-junYU De-yueFU San-xiong
关键词:TDD
大豆不同生育时期叶绿素含量QTL的定位及其与产量的关联分析被引量:25
2007年
利用来自波高×南农94-156的151个RI家系检测与4个不同生育时期叶绿素含量(累积量、净增量)有关的QTL,并分析其与籽粒产量、表观生物学产量和表观收获指数的关系。结果表明,与叶绿素累积量有关的QTL位于D1a+Q、F、G、H、L和M连锁群上,每个QTL可解释表型变异的6.9%-23.4%。V6和R2期没有检测到2个年份均表达的QTL,而在R4期检测到4个在2个年份均表达的QTL(qccF.1、qccG.2、qccH.1和qccM.1),R6期仅检测到1个QTL(qccH.1)在2个年份均表达,该QTL在R4也表达。与叶绿素含量净增量有关的QTL位于B2和L连锁群上,在V6-R2时期没有检测到与叶绿素净增量有关的QTL,在B2和L连锁群上的两个QTL(qccB2-1.1和qccL.1)在R2-R4和R4-R6时期均表达,qccB2-1.1可解释表型变异的6.4%-9.8%,而qccL.1所解释表型变异达29.5%-31.3%。但这两个QTL在R2-R4和R4-R6时期表达的性质不同,且与2年均表达的籽粒产量QTL共位。这印证了生育后期叶绿素含量与籽粒产量间存在的极显著正相关。
崔世友喻德跃
关键词:大豆叶绿素含量数量性状
大豆光合气体交换参数的QTL分析被引量:11
2010年
光合气体交换参数是用来表示植物光合能力的常用指标。利用来自大豆品种科丰1号和南农1138-2的重组自交系群体NJRIKY(184个家系)及其分子遗传图谱,通过两年盆栽试验定位与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蒸腾速率有关的QTL。结果表明,4个参数的遗传力中等偏低,在0.48~0.60之间;两两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在0.192~0.686之间;两年共检测到15个QTL,分别位于C1、C2、D2、E、H、I和O连锁群上,LOD值在2.25~6.31之间,贡献率为4.80%~12.30%;有6个QTL在不同环境下稳定表达,它们分别是控制光合速率的qPnC1.1、控制气孔导度的qSCD2.1和qSCI.1、控制胞间CO2浓度的qCiI.1和qCiO.1,以及控制蒸腾速率的qTrO.1;检测到4个同时控制两个或两个以上参数的标记区间,它们分别是C1连锁群上控制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的sat_311~sct_191区间,E连锁群上控制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的sat_172~satt268区间,I连锁群上控制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的satt726~satt330区间,以及D2连锁群上控制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的sat_296~sat_277区间。
印志同宋海娜孟凡凡许晓明喻德跃
关键词:大豆光合作用气体交换参数RIL群体QTL分析
应用重组自交系群体定位大豆抗虫QTL被引量:6
2007年
以大豆组合科丰1号×南农1138-2衍生的重组自交系(RIL)群体为材料构建遗传连锁图谱,利用软件Cartographer V.2.5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检测定位大豆抗虫QTL。以斜纹夜蛾幼虫重为抗性指标,检测到1个与抗虫性有关的QTL,位于G20-O连锁群上,其端距离为31.91cM,加性效应估计值为0.0408,对性状变异的解释率为11.74%;以蛹重为抗性指标,检测到2个与抗虫性有关的QTL,分别位于G8-D1b+W和G17-L连锁群上,其端距离分别为14.71cM和0.01cM,加性效应估计值分别为-0.0139和0.0103,对性状变异的解释率分别为11.30%和6.36%。
付三雄王慧吴娟娟刘华盖钧镒喻德跃
关键词:大豆抗虫QTL定位
大豆“南农86-4”突变体筛选及突变体库的构建被引量:45
2007年
应用60Coγ射线和甲基磺酸乙酯(EMS)分别对"南农86-4"大豆种子进行诱变,并构建大豆突变体库。结果在M3代分别获得40份和145份叶、茎、花、种子、子叶等性状变异的材料。在两种方式诱变的M3代都获得蛋白质和油含量变化的材料,尤其在EMS诱变的M3代中获得47份蛋白质含量比对照高5个百分点以上的材料,5份蛋白质和油总含量比对照高5个百分点以上的材料。这些突变体可以作为新的种质资源,构建的突变体库也有助于大豆功能基因组研究的开展。
韩锁义张恒友杨玛丽赵团结盖钧镒喻德跃
关键词:大豆EMS突变体
大豆GmCOL8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从大豆品种‘垦农18’中克隆了一个CONSTANS-like基因,命名为GmCOL8。进化树分析表明它属于CONSTANS-like亚家族1的成员。mRNA表达分析显示,GmCOL8在短日下具有明显的生物钟节律性表达特性,其表达高峰出现在凌晨。GmCOL8主要在复叶中表达,表达高峰出现在开花时期。
马锦花张清哲陈新建傅永福
关键词:大豆生物钟节律生物信息学
EMS诱发大豆“南农94-16”突变体库的扩建及部分突变体的SSR分析被引量:16
2009年
甲基磺酸乙酯(EMS)是一种稳定、高效的诱发点突变的诱变剂。采用EMS处理大豆"南农94-16"的种子,在初步构建大豆突变体库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建了大豆突变体库,获得95份茎、叶、花、种子等性状变异的突变材料。采用200对SSR标记分别对其中高蛋白、叶黄化等9个不同性状的突变体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突变体发生了多位点的变异。构建的突变体库不但可以作为新的种质资源,而且可促进大豆功能基因组研究的开展。
陈远东喻德跃
关键词:EMS大豆突变体SSR
大豆磷效率QTL定位及互作分析被引量:12
2007年
磷效率是复杂的数量性状,有一系列基因参与其中。利用科丰1号×南农1138-2衍生的重组自交系群体NJRIKY,对影响大豆磷效率的加性和上位性QTL同时进行定位,比较在两种磷条件下的大豆磷效率QTL的表达差异。采用5个指标评估大豆的磷效率,包括:茎干重、根干重、根冠比、磷利用效率和磷吸收效率。结果表明:在高磷和低磷条件下在8个连锁群上分别检测到3个和12个加性的QTL,可解释4.0%~13.8%的表型变异;另外,在高磷和低磷条件下,分别检测到12对和7对互作的QTL,可解释3.3%~19.9%的表型变异。本研究的QTL定位结果为进一步了解大豆在不同磷条件下的磷效率遗传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耿雷跃崔士友张丹邢邯盖钧镒喻德跃
关键词:大豆磷效率重组自交系数量性状位点
MADS-box基因GmAGL15在大豆种子发育过程中的表达被引量:16
2008年
以同源序列法克隆了大豆MADS-box基因GmAGL15,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编码的氨基酸与拟南芥AGL15蛋白的同源性为61%,其中在MADS区的同源性为84.3%,K区的同源性为63.2%。半定量RT-PCR分析表明,GmAGL15在幼胚中高度表达,而没有检测到在根、茎、叶和花中的表达。荧光定量RT-PCR分析发现,GmAGL15在大豆种子发育的不同时期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其中在开花后15d的幼胚中表达量较高,而在开花后30d的幼胚中表达量最高。以上结果显示,基因GmAGL15对于大豆种子发育的调控可能有重要作用。
汪潇琳陈艳萍喻德跃
关键词:大豆种子发育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