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C2007-17)
- 作品数:14 被引量:93H指数:6
- 相关作者:龚文峰郭红范文义孔达袁力更多>>
- 相关机构:黑龙江大学哈尔滨学院东北林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经济管理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完达山东部地区景观破碎格局情景多尺度分析
- 2009年
- 以完达山东部地区现实景观为背景,使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设置的多尺度景观格局破碎情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在景观水平上能准确地表征完达山东部地区多尺度景观逐渐破碎的过程,在类水平上表现效果不理想。斑块数量、斑块密度、对比度加权边缘密度、总边缘长度、边缘密度、景观形状指数和总边缘对比度在1000 m以下尺度能很好地表征农田斑块变化过程,阔叶林斑块的格局指标在几组尺度上表现破碎过程规律一致,基质斑块格局指标对景观破碎的多尺度响应更复杂。
- 高梅香国庆喜王化儒
- 关键词:多尺度主成分分析
- 基于GIS的东北地区经济空间结构演变与发展趋势分析被引量:7
- 2009年
- 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分析工具将城市经济发展数据与图形数据融为一体,分析东北地区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空间结构的发展演化。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东北地区的哈尔滨、沈阳经济发展快速,成为发达的经济中心,其他地区相对较弱,东北地区经济空间结构呈现出明显的中心—外围模式;1990年以来东北地区经济空间结构演变,经历了极核式、点轴式、网络式空间结构3种形式,最终形成一体化模式。
- 郭红姜春晖李晓越王丹李雁谷晓红
- 关键词:空间结构
- 松花江流域哈尔滨段土地利用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分析被引量:25
- 2009年
- 利用1996年、2005年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和野外调查数据,运用ArcGIS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并基于DEM探究松花江流域哈尔滨段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时空演变。结果表明:区域土地利用空间位置转换面积小于其数量变化,土地利用变化面积大小顺序为:林地>耕地>草地>水域>未利用地>建设用地;土地利用转化过程以耕地-林地、草地-林地和未利用地-林地为主,其中耕地-林地相互转换最为剧烈,林地、水域和建设用地具有较高的保留率,草地、未利用地和耕地具有较高的转换率;海拔300~600m、坡度大于25°的区域,以林地-耕地和草地-耕地为主,局部存在滥垦草地、毁林开荒等现象。该区域是黑龙江省重要粮食产区,此研究有助于加强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实施退耕还林、还草等农林复合经营措施,对缓解人地矛盾、实现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及维持区域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 龚文峰孔达范文义王笑峰
- 关键词:土地利用遥感
-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发展模式演变与优化——以东北地区为例被引量:3
- 2009年
-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发展模式的优化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区域经济空间结构随时间的变化处于不断的演变过程中,不同的模式导致经济空间结构的差异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模式演变受到国家宏观调控、地区经济协调、地域分工协调等机制的共同制约,东北地区经济空间发展模式的优化应以带状发展模式为主,在不同的小经济空间内部采取不同的发展模式。根据不同时期的发展模式,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有利于地区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 李雁郭红姜春晖
- 关键词:区域经济空间结构
- 松嫩平原西部沙漠化空间格局及其变化的图形信息特征分析被引量:1
- 2010年
- 基于RS和GIS技术,利用1986年、1990年和2003年松嫩平原Landsat TM遥感影像,对遥感数据进行人机交互式解译,研究土地沙漠化现状与动态变化,借助于地学信息图谱理论、空间分析和转移矩阵方法分析土地沙漠化的演变过程和时空特征。结果表明:1986-2003年松嫩平原沙漠化土地以潜在及非沙漠化、中度和轻度沙漠化土地为主,1986年、1990年和2003年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88.13%、90.06%和85.63%;1986-1990年土地沙漠化发展速度为1 810.69 km2/a,逆转速度为1 857.45 km2/a,沙漠化扩展速率降低,沙漠化程度减缓,1990-2003年沙漠化土地发展速度为688.37 km2/a,逆转速度为539.57 km2/a,沙漠化土地快速蔓延,沙漠化程度加重;1986-2003年土地沙漠化过程中存在渐变与跃变两种方式,因此要遵循土地适宜性原则,慎重开发和利用区域土地资源。
- 郭红龚文峰袁力杜绍敏范文义
- 关键词:土地沙漠化遥感分析动态监测
- 基于DEM黑龙江省土地利用定量分析被引量:6
- 2009年
- 以黑龙江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数据,在地理信息系统ArcGIS9.1软件的支持下,分别从高程、坡度与坡向3个方面,对地形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进行叠加分析处理,研究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分布特征,揭示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与地形因子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耕地分布主要集中于低地形、平坡平地区域上,说明耕地对地形的选择性较强;园地主要分布在低海拔、缓坡区域,与当地在农业结构的调整有关;林地空间分布特征明显,主要分布于高海拔、大坡度的区域,有助于防止水土流失;草地主要分布在低海拔、平坡区域,主要受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
- 吴学伟龚文峰袁力
- 关键词:DEM土地利用地形因子
- 基于RS和GIS的嫩江下游土地沙漠化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11
- 2009年
- 以2004、2008年的MODIS数据为主要数据源,在ArcGIS 9.0、ERDAS IMAGE 9.0等软件支持下,利用FRAGSTATS软件分析土地沙漠化的景观格局变化。结果表明,研究区域沙漠化土地以轻度和中度沙漠化土地为主;各景观要素的边缘密度和斑块密度呈现一致性的减少,表明斑块形状趋向简单,景观整体破碎化程度降低,边缘效应影响减小;除水域景观外,其他景观要素的形状指数和分维数都呈现一致性的下降,表明整体景观的形状都向着简单化和稳定性方向发展,各景观要素的散布与并列指数和聚集度指数都呈现一致性的增加,反映出各要素斑块趋向大型化发展,景观整体连接度增强,破碎化程度降低,景观相互作用和空间关系增强。
- 郭红龚文峰董隽王丹范文义
- 关键词:土地沙漠化MODIS
- 土地利用及生态服务价值变化的图形信息特征分析——以松花江流域哈尔滨段为例被引量:8
- 2010年
- 以遥感影像资料为依据,运用地学信息图谱方法和Costanza的生态服务价值计算方法,在RS和GIS的支持下分析1996~2005年松花江流域哈尔滨段土地利用及其生态服务价值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土地利用转化过程以耕地-林地、草地-林地和未利用地-林地为主,其中耕地-林地相互转换最为剧烈,林地、水域和建设用地具有较高的保留率,草地、未利用地和耕地具有较高的转换率;1996~2005年研究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增加314.543×107元,大面积的耕地、草地转化为生态价值系数较高的林地和水域是其主要原因;生态环境增值区域,耕地转化为水域的贡献率最大,为27.61%,生态环境减值区域,林地转化为耕地的贡献率最大,为3.761%。
- 龚文峰袁力
- 关键词:松花江流域土地利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 基于RS和GIS的松花江流域植被覆盖动态变化研究被引量:5
- 2009年
- 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1989,1995年的Landsat TM数据和2002年Landsat ETM+三期遥感数据进行处理,反演和计算松花江流域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在此基础上,获取研究区域植被覆盖度。在ArcGIS9.2软件空间分析模块的支持下,对研究区域三期植被覆盖影像进行叠加分析,以流域尺度和栅格尺度分析植被覆盖变化的时间和空间特性,获取研究区域植被覆盖度空间格局分布特征,为该区域植被覆盖度的自动化监测提供很好的技术支持。
- 郭红龚文峰李雁孔达冯井泉
- 关键词:松花江流域植被盖度RS动态监测
- 基于土地利用松花江流域生态环境空间分异特征的研究——以哈尔滨段为例被引量:5
- 2011年
- 利用RS技术从1996和2005年Landsat TM影像数据提取区域生态环境状况评价信息,在研究土地利用变化的基础上,借助GIS空间分析和地统计分析功能,以小流域为评价单元,通过土地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模型评价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并分析其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区域以农林牧业生产为主,耕地-林地相互转换最为剧烈;林地、水域和建设用地具有较高的保留率;草地、未利用地和耕地具有较高的转换率;2005年区域土地生态环境状况总体一般,与1996年相比有变好的趋势;略微和基本变好所占比例为21.39%,基本不变的比例为78.17%,处于绝对的优势地位,略微变差占最小的比例,该结果对区域土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具有积极意义。
- 龚文峰
-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生态环境质量空间分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