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075008)

作品数:12 被引量:106H指数:7
相关作者:岳平张强王润元孙旭映王胜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张掖国家气候观象台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水利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 4篇农业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湍流通量
  • 3篇下垫面
  • 3篇黄土高原
  • 3篇草原
  • 2篇能量平衡
  • 2篇总体输送系数
  • 2篇河西走廊
  • 2篇干旱草原
  • 2篇感热
  • 2篇半干旱
  • 2篇半干旱草原
  • 1篇地表水
  • 1篇地下水
  • 1篇动量
  • 1篇冻土
  • 1篇沙尘
  • 1篇沙尘天气
  • 1篇生长季
  • 1篇石羊河流域
  • 1篇时段

机构

  • 11篇中国气象局兰...
  • 4篇张掖国家气候...
  • 2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兰州大学
  • 1篇兰州中心气象...
  • 1篇中国气象局

作者

  • 8篇岳平
  • 6篇张强
  • 4篇王润元
  • 3篇王胜
  • 3篇郭良才
  • 3篇孙旭映
  • 2篇郝小翠
  • 2篇赵文
  • 2篇牛生杰
  • 2篇李耀辉
  • 2篇王劲松
  • 1篇李栋梁
  • 1篇姚玉璧
  • 1篇张良
  • 1篇姚玉壁
  • 1篇阳伏林
  • 1篇杨启国
  • 1篇王若安
  • 1篇张建忠
  • 1篇史晋森

传媒

  • 4篇物理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土壤通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气象学报
  • 1篇Agricu...
  • 1篇Journa...
  • 1篇中国科学:地...
  • 1篇第八届全国优...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5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河西走廊干旱区的水资源分布及循环过程被引量:8
2011年
运用河西走廊3大内陆河流(疏勒河、黑河和石羊河)1955~2006年河流流量、冰川、地质水文和气象实测资料,系统分析了区域内水资源的分布规律及其循环转化关系等。结果表明,河西走廊水资源主要以冰雪水资源、地表水资源与地下水资源的形式存在,分布于3大相对独立的流域水系中;南部祁连山区发育大小河流共计57条,多年平均出山径流量72.4×108m3。总体而言,近56a出山径流变化比较稳定;走廊盆地主要由8个大型的构造地貌盆地组成,盆地地下水主要接受出山河水及引灌河水的入渗补给,是地表水资源的重复表现形式,多年平均地下水补给量为42.5×108m3/a;20世纪50~90年代,走廊地区地下水补给量减少了约30%,平均每10a减少近3.5×108m3。受构造地貌的制约,自南部山区至北部盆地,地下水与河水之间经过5个不同地带有规律和重复的转化过程,形成完整统一的“山区地下水一地表水一南盆地地下水一地表水一北盆地地下水”的水资源循环系统。
郭良才岳平李红英相吉葛鹏
关键词:水资源地表水地下水河西走廊
The Influences of Therm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n Aerodynamic Roughness Length over Land Surface被引量:7
2013年
It has previously been shown that aerodynamic roughness length changes significantly along with near- surface atmospheric thermodynamic state; however, at present, this phenomenon remains poorly understood, and very little research concerning this topic has been conducted. In this paper, by using the data of different underlying surfaces provided by the Experimental Co-observation and Integral Research in Semi-arid and Arid Regions over North China, aerodynamic roughness length (z0) values in stable, neutral, and unstable atmospheric stratifications are compared with one another,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z0 and atmospheric thermodynamic stability (() is analyzed. It is found that z0 shows great differences among the stable, neutral, and unstable atmospheric thermodynamic states, with the difference in z0 values between the fully thermodynamic stable condition and the neutral condition reaching 60% of the mean z0. F^trthermore, for the wind speed range in which the wind data are less sensitive to z0, the surface z0 changes more significantly with (, and is highly correlated with both the Monin-Obukhov stability (4o) and the overall Richardson number (Rib), with both of their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greater than 0.71 and 0.47 in the stable and unstable atmospheric stratification, respectively. The empirical relation fitted with the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s is quite consistent with the Zilitinkevich theoretical relation in the stable atmosphere, but the two are quite distinct and even show opposite variation tendencies in the unstable atmosphere. In application, however, verification of the empirical fitted relations by using the experimental data finds that the fitted relation is slightly more applicable than the Zilitinkevich theoretical relation in stable atmospheric stratification, but it is much more suitable than the Zilitinkevich relation in unstable atmospheric stratification.
张强姚彤岳平张立阳曾剑
云和降水扰动对黄土高原半干旱草地辐射收支及能量分配的影响被引量:14
2013年
地表辐射收支和能量分配对陆-气系统的反馈是气候模式中最重要的物理过程之一.认识半干旱地区云和降水的扰动对辐射收支和能量分配的影响规律,是提高数值模式中评估地表辐射收支和能量平衡参数化效果的关键环节.利用兰州大学半干旱气候与环境观测站2008年的观测资料,研究了云和降水的扰动对辐射收支各分量的削弱作用及对地表能量平衡的影响规律.年平均结果表明,多云状况可以作为年平均的气候背景;云和降水对短波辐射削弱最强,大气向下长波辐射随天空云量的增加而增强,地表向上长波辐射随着云量的增加而减小,净辐射占总辐射的比率受云和降水的影响较小.季节平均结果显示,短波辐射日积分量在生长季和非生长季均随云量的增加而降低,生长季云和降水对短波辐射的削弱作用明显强于非生长季.生长季,晴天、少云和多云时向上长波辐射差异不大,阴天时向下和向上长波辐射明显减小.非生长季,地表向上长波辐射受云和降水的影响较小,日积分量变化不大,向下长波辐射随云量的增多而增强.地表反照率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冬季大,秋季小;地表反照率日变化呈不对称的"V"形分布.生长季,感热通量和土壤热通量随云量增多而减小;潜热通量在晴天、少云和多云状况下随云量增多而增大;阴天时受降水影响,净辐射的严重削弱导致了潜热通量大大降低.非生长季,少云时净辐射日积分量最大,晴天时的净辐射与多云和阴天状况接近;感热和潜热通量随云量的增多而减小,土壤热通量日平均积分值在非生长季为负.生长季,多云状况的能量闭合度最好,能量不平衡差额占净辐射的3.9%;阴天时最差,不平衡差额占净辐射的16.8%;晴天和少云状况不平衡差额约占净辐射量的7%.非生长季受积雪影响,能量不闭合差额明显大于生长季.
岳平张强赵文王劲松王润元姚玉壁王胜郝小翠阳伏林王若安
关键词:能量平衡
NOTES AND CORRESPONDENCE Surface Energy-Balance Closure in a Gully Region of the Loess Plateau at SACOL on Eastern Edge of Tibetan Plateau
Surface energy-balance closure in a typical gully region of the Loess Plateau on the eastern edge of QinghaiXi...
Ping YUEYaohui LIQiang ZHANGLiang ZHANG
文献传递
黄土高原半干旱草地地表能量通量及闭合率被引量:31
2011年
利用兰州大学半干旱气候与环境观测站(简称SACOL站)2008年的湍流、辐射、土壤温度和通量梯度观测资料,分析了地表能量通量的日变化、季节变化及能量分配特征,讨论了典型黄土高原沟壑区土壤热量储存对地表能量闭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半干旱草地全年获得的净辐射约为2.269×103 MJ/m2,感热、潜热和土壤热通量年总量分别为1.210×103 MJ/m2、1.117×103 MJ/m2和0.069×103 MJ/m2;能量平衡各分量季节变化明显,日变化呈单峰型。从各能量分量占净辐射的比例来看,黄土高原半干旱草地净辐射主要以感热形式加热大气。草原生长期的能量闭合率为86.8%,非生长期的能量闭合率为76.5%。与未考虑0—5cm深度的土壤热量储存相比,草原生长期能量闭合率提高了11.3%,非生长期能量闭合率提高了12.0%。
岳平张强杨金虎李宏宇孙旭映杨启国张建忠
关键词:黄土高原能量通量
石羊河流域冬季冻土对沙尘天气的影响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利用石羊河流域上游、中游、下游当地气象站1961~2007年的冬季气温、降水、蒸发、最大冻土深度和1962—2008年沙尘天气的常规观测资料,分析了近47a石羊河流域冬季最大冻土深度和春夏沙尘日数的空间分布以及时间变化特征,近而采用相关系数法分析了冬季各气象因子与冬季最大冻土深度和次年春夏沙尘天气之间的相关关系,以进一步探讨石羊河流域冬季最大冻土深度与次年春夏沙尘天气的关系,结果表明:空间分布上,受地理位置和海拔高度等因素影响,石羊河流域冬季最大冻土深度分布呈东南一西北走向,而沙尘日数分布呈西北一东南走向,北部荒漠低海拔地区的冻土深度小于南部山区高海拔地区,而低海拔地区的沙尘日数明显高于高海拔地区。时间分布上,石羊河流域以及流域上、中游冬季最大冻土深度和沙尘日数线性趋势一致,皆随时间递减,在下游冬季最大冻土深度和沙尘日数线性趋势相反。相关系数法分析表明,石羊河流域冬季冻土深度与次年春夏沙尘天气发生日数之间都存在正相关,究其原因可能归根于冬季热力因子和水分因子对冬季最大冻土深度和次年春夏沙尘发生日数影响的一致性,其中热力因子的作用大于水分因子。
李玲萍陈英李文莉张爱萍
关键词:石羊河流域沙尘天气气象因子
黄土高原中部秋季干湿的年际和年代际环流异常特征及与海温的多尺度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黄土高原地区作为气候敏感区和生态脆弱区地表干湿状况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十分明显.但以往主要是针对夏季进行分析,而对黄土高原秋季干湿变化规律及大气环流机理的认识非常有限.本文基于中国589站最近50 a(1961—2010年)月降水和气温月平均资料、NCEP/NCAR提供的再分析资料以及NOAA提供的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资料,运用带通/低通滤波、小波分析、EOF/REOF和回归分析等方法,在对中国秋季干湿时空演化分类的基础上,通过研究秋季黄土高原中部干湿演变周期、大气环流特征及与海温的多尺度相关关系,以揭示影响黄土高原中部秋季干湿变化的物理机理,并确定影响该区域干湿状况的前兆信号.小波功率谱分析表明,黄土高原中部秋季干湿指数存在准4 a和准8 a的周期,1970—1990年准8 a尺度周期振荡尤为明显.年际(周期8 a)尺度上偏湿年的大气环流特征是,欧亚大陆中高纬呈"双阻型",200 hPa西风急流显著北移,日本海-鄂霍茨克海受反气旋控制,其底部的偏东水汽输送带将水汽输入研究区.年代际(周期>8 a)尺度上偏湿年的大气环流特征是,东亚大陆为一致的低值系统;200 hPa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减弱北移,研究区主要水汽来源由经孟加拉湾在中南半岛转向的南风水汽输送及中纬度的西风水汽输送组成.整个序列上,Nino3区SST指数(Nino3I)超前5个月与秋季干湿指数已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孟加拉湾—中国南海SST指数(BayI)则超前3个月与干湿指数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年际尺度上,秋季Nino3I,BayI均与秋季干湿指数存在显著相关(准4 a,4—6 a),而年代际尺度上,只有BayI与秋季干湿指数存在显著相关性(准10 a).黄土高原中部秋季干湿的年际和年代际周期的确定、大气环流异常特征的认识及与海温的多尺度相关关系的建立,不仅揭示了影响该区域干湿变化的物理机理,也�
刘晓云王劲松李栋梁岳平李耀辉姚玉璧
关键词:海表温度小波分析
半干旱草原下垫面动量和感热总体输送系数参数化关系研究被引量:9
2013年
本文利用锡林郭勒草原2008年春季近地层涡旋相关系统和铁塔的风、温平均梯度观测资料,分析了总体输送系数随梯度Richardson数的变化特征,建立了动量总体输送系数随大气稳定度、近地层风速以及感热总体输送系数随大气稳定度和近地层气温的关系.中性条件下,半干旱草原植被下垫面动量总体输送系数与近地层大气动力状态之间存在明显的相互作用,总体输送系数与近地面层风速之间满足二次曲线拟合关系;风速较小时,大气动力特征对地表粗糙度长度的改变不是很明显,动量总体输送系数随气流增强而增大;而当风速较大时,强风速会使植被高度发生改变,动量总体输送系数随气流增强而减小.另外,感热总体输送系数与近地层气温之间也存在二次曲线关系.动量总体输送系数与近地层风速之间的关系、感热总体输送系数与近地层气温之间关系的建立为总体输送系数参数化提供了重要途径,同时该方案避免了对动力学粗糙度长度和热力学粗糙度长度的求解.
岳平张强李耀辉王润元王胜孙旭映
关键词:总体输送系数参数化湍流通量
黄土高原半干旱草地生长季干湿时段环境因子对陆面水、热交换的影响被引量:12
2015年
利用黄土高原陆面过程观测试验研究(LOPEX)资料,分析了榆中半干旱草地生长季主要干湿时段陆面水、热过程的差异及环境因子的影响特征.研究发现,干湿时段陆面温、湿特征变化差异明显,干旱时段日平均归一化温度垂直分布结构整体"前倾",湿润时段则呈"后倾"状;干旱时段,20 cm以上浅层土壤是温度的活跃层,干湿时段土壤中热量的传递速率明显不同.干旱时段H/Rn和LE/Rn与5 cm土壤温度之间满足线性关系;湿润时段H/Rn和LE/Rn与5 cm土壤温度为非线性关系,日尺度上陆面水、热交换趋势发生转变的临界土壤温度为16℃.干旱时段H/Rn和LE/Rn与土壤含水量之间满足线性规律;湿润时段H/Rn和LE/Rn与5 cm土壤含水量之间呈非线性变化,0.21 m3 m?3是日尺度上陆面水、热交换趋势发生转变的临界点.干旱时段,饱和水汽压差小于0.7 k Pa时,H/Rn随饱和水汽压差的增大而增大,LE/Rn随饱和水汽压差的增大而减小,而当饱和水汽压差大于0.7 k Pa时,H/Rn和LE/Rn均趋于常数;湿润时段,H/Rn随饱和水汽压差的增大而增大,LE/Rn随饱和水汽压差的增大而减小.上述特征直接体现了陆面环境因子的差异在水、热交换过程中的作用,也间接反映了云降水过程对陆面水、热交换过程的影响.
岳平张强赵文王润元张良王文玉史晋森郝小翠
关键词:黄土高原环境因子
草原下垫面湍流动量和感热相似性函数及总体输送系数的特征被引量:4
2012年
地表动量和热量输送对全球气候和大气环流变化具有重要影响,Monin-ObukhoV(M-O)相似性函数是计算近地层动量和热量通量的重要手段,获得准确的总体输送系数是提高大气模式模拟能力的关键环节.本文利用锡林郭勒草原2008年春季近地层湍流通量观测资料,对M-O相似性函数进行了修订,拟合出了经验公式,并建立了10 m高度水平风速与动量总体输送系数和感热总体输送系数的关系.研究发现,修订的M-O相似性函数计算的湍流通量与涡旋相关法测量值相比,动量通量低估了10.8%,感热通量高估了6.5%Businger-Dyer通量廓线关系计算的湍流通量与涡旋相关法测量值相比,动量通量低估了37.0%,感热通量高估了16.1%.近地层大气层结不稳定时,动量总体输送系数与10 m高度水平风速满足关系C_D=0.009u^(-0.322),感热总体输送系数与10 m高度水平风速满足C_H=0.184U^(-1.978);近地层大气层结稳定时,总体输送系数与10 m高度水平风速符合对数规律,并随风速增大趋于中性或近中性.修订的M-O相似性函数可显著提高平均梯度观测资料计算草原下垫面湍流通量的准确性;总体输送系数与10 m高度水平风关系的建立.为描述草原下垫面湍流输送特征提供了可靠的参数化方案.
岳平张强牛生杰王润元孙旭映王胜
关键词:湍流通量总体输送系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