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0BYY067)

作品数:65 被引量:87H指数:5
相关作者:吴礼权谢元春冯广艺张春泉宗廷虎更多>>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中南民族大学西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3篇语言文字
  • 11篇文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3篇审美
  • 23篇列锦
  • 21篇修辞
  • 11篇辞格
  • 8篇修辞手法
  • 8篇诗歌
  • 7篇设问
  • 6篇唐诗
  • 5篇叠字
  • 5篇语里
  • 4篇修辞格
  • 4篇演进
  • 4篇语值
  • 4篇审美追求
  • 4篇唐代
  • 4篇通感
  • 4篇文本
  • 4篇文本建构
  • 4篇明清
  • 4篇结构形式

机构

  • 29篇复旦大学
  • 11篇中南民族大学
  • 8篇西南大学
  • 6篇同济大学
  • 5篇浙江传媒学院
  • 4篇华中师范大学
  • 4篇上海财经大学
  • 3篇扬州大学
  • 2篇湖北师范学院
  • 2篇上海金融学院
  • 2篇武汉大学
  • 1篇上海大学
  • 1篇上海外国语大...

作者

  • 24篇吴礼权
  • 11篇谢元春
  • 9篇冯广艺
  • 9篇张春泉
  • 5篇宗廷虎
  • 4篇雷淑娟
  • 3篇陈光磊
  • 2篇钟宇
  • 2篇于广元
  • 2篇李金苓
  • 2篇马晓红
  • 2篇张艺娇
  • 2篇何婷婷
  • 1篇罗积勇
  • 1篇朱栋
  • 1篇赵毅
  • 1篇花勇
  • 1篇李晓芸
  • 1篇吴然

传媒

  • 11篇平顶山学院学...
  • 5篇湖北师范学院...
  • 4篇湖南科技大学...
  • 4篇湖北师范大学...
  • 3篇阜阳师范学院...
  • 3篇长江学术
  • 3篇江苏师范大学...
  • 2篇北华大学学报...
  • 2篇辽东学院学报...
  • 2篇华夏文化论坛
  • 2篇语言研究集刊
  • 1篇语文知识
  • 1篇兰州学刊
  • 1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浙江社会科学
  • 1篇湖北社会科学
  • 1篇上海大学学报...
  • 1篇辽宁师范大学...
  • 1篇焦作大学学报
  • 1篇扬州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0
  • 5篇2019
  • 5篇2018
  • 14篇2017
  • 11篇2016
  • 9篇2015
  • 4篇2014
  • 4篇2013
  • 7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6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张可久与元曲列锦文本建构(下)
2017年
张可久是元代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他的散曲作品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创作非常具有特色,尤其是在建构"列锦"修辞文本方面表现更为突出。他所建构的"列锦"修辞文本在结构形式上可以分三大类十八小类。每一类"列锦"修辞文本的建构都对拓展作品意境,提升作品的审美价值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说,他的散曲作品独具魅力,是跟他擅长建构"列锦"修辞文本分不开的。
吴礼权
关键词:元曲列锦修辞文本意境审美
修辞语篇中的问句叙事——《梅雨之夕》和《封锁》中问句的语用修辞比较
2020年
典型叙事作品(语篇)中的问句,较为充分地体现了问答双方的主体间性和问句(非真值条件句)及其他类型的叙事句之间的互文性,是主体之间和文本之间交织交互的"亮点",是衔接和助推叙事展开的张力的一种"力的作用点"。施蛰存《梅雨之夕》和张爱玲《封锁》中都有一定的零标记问句。《梅雨之夕》中的零标记问句主要是分布于内心"独白"或思忖之中,《封锁》中的零标记问句则主要分布于对话中。《梅雨之夕》和《封锁》中单一标记问句差别较小。复合标记问句主要见于施蛰存《梅雨之夕》,张爱玲《封锁》较为少见。复合标记分为连续型和离散型两大类。《梅雨之夕》和《封锁》区别最大的是三句组合问。总的说来,由零标记、单一标记到复合标记再到并用标记,施蛰存《梅雨之夕》和张爱玲《封锁》中的问句形式逐步复杂,语气总体趋强,且各得其所,各具语用价值,各具风格。
张春泉
关键词:《梅雨之夕》《封锁》问句修辞语用价值
现代话剧中的设问及其语用价值
2016年
现代话剧中的设问往往具有用语简洁、表达方式多样化、意旨丰富的特点,现代话剧中的独词型、复现式、组合类、"冗余"性设问尤具特色,颇显语用价值。现代话剧中的设问虽然在话语形式上可谓不拘一格:有的是独词句,有的是复现对话中对方的语词形式;有的是设问的排比或二句组合,后者实际为条件句群;有的在形式上显得冗余。然而在语义内容上却各得其宜:或者精警有力,或者缜密连贯,语义显豁;或者语势磅礴;或者蕴藉绵延,耐人寻味。
张春泉张艺娇
关键词:现代话剧设问语用价值
宗廷虎先生中国修辞史研究述略被引量:1
2014年
修辞学史研究和修辞史研究是修辞学研究中的两个至关重要的方面,宗廷虎先生在这两个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就修辞史研究而言,在理论探索中,指明了修辞史研究的性质、对象和范围,阐明了修辞史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探明了修辞史研究的方法,阐述了辞格史研究的理论;在实践研究中,具体研究了借代、引用、避讳、回文、镶嵌、顶真这六个辞格的历史演变,进而研究了诗歌体中连珠格、顶真辞格连环体、药名嵌字格的历史演变和春秋战国时期的引用辞格,系统研究了中国集句史;在方向引领中,组织撰写《中国修辞史》和《中国辞格审美史》。这些成就,对修辞学研究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
于广元
关键词:修辞学史研究
唐代小说列锦文本创造及其审美倾向被引量:5
2016年
列锦修辞文本的创造最早见于《诗经》,在汉语修辞发展史上可谓源远流长。但是,列锦出现于小说中,则是始于唐代。就像唐人有意为小说一样,唐代小说中出现列锦也是有鲜明的刻意为之的迹象。小说包括唐代开始的传奇,都是以叙事记人为主,写景的文字相当少。因此,以名词铺排形式写景的列锦文本,也就不易见到。但是,出人意料的是在唐代小说中却出现了很多不同结构形式的列锦。这些刻意而为之的列锦文本出现于小说中,鲜明地体现了唐人小说创作的审美倾向。
吴礼权
关键词:唐代小说列锦结构形式审美倾向
柔石《二月》中书信里的问句——交往理性的“早春二月”之语符呈现被引量:1
2018年
柔石的小说《二月》内嵌有一定量的书信,颇具特色,整体上是较为典型的非均质语篇。《二月》书信里的问句具有较强的主体交互性,在某种意义上,有助于升华小说揭示交往理性的"早春二月"这个要素。《二月》书信里的问句,在语形上,有较为丰富的标记;在语义上,以非真实疑问句为主;在语气上,表现为组合问的适用;在语境上,主体间性和文本间性契合。
张春泉
关键词:交往理性语气
列锦辞格发展演进论略被引量:2
2017年
'列锦'是汉语中特有的一种修辞手法,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出现于先秦时代的《诗经》中,后来逐渐由诗歌进入到赋、词、曲乃至小说中。到了现代,甚至进入到诗歌、小说、散文的标题上。'列锦'在结构形式上自古及今有很大的发展变化,总体趋势是越来越丰富多样。不同时代的作者运用'列锦'体现了不同审美倾向。'列锦'跟文体有着密切关系,自古以来都是如此。
吴礼权
关键词:列锦修辞手法结构形式文体
回文辞格特有的审美要素与形成基础被引量:1
2017年
汉语回文修辞格一般可分为广义与狭义两种。前者称为"回环",其特点是:"词序随从内容的特点略加适当的回环往返";后者称为"回文",其特点是:"词序完全可以不拘,无论顺读、倒读都可成文"。本文研究的是狭义回文,不包括"回环"。主要探讨回文特有的审美要素:超越常规的读法与有意味的图形形式;并从哲学、美学、心理、语言等多种视角,探索其形成基础。
宗廷虎李金苓
杜甫诗歌与名词铺排
2013年
杜甫在诗歌创作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众所周知的,这与他在诗歌语言上锐意创新的努力是分不开的。杜甫虽然重视诗歌语言表达的创新,但也非常注重继承前人创造的有效表达范式,并能将其效果最大化。如对"名词铺排"手法的运用,就是如此。对"名词铺排"结构模式的创新,杜甫没有特别的贡献,但却善于在继承前人旧有模式的基础上将其运用得炉火纯青,老树发新枝,使自己的诗句绽放出绚丽的光彩。在他的诗中,"名词铺排"句不仅数量相当多,而且充满表达魅力,对提升他诗歌的审美价值助益不小。
吴礼权谢元春
关键词:杜甫诗歌修辞手法
论白居易五言诗中的对仗式比喻被引量:1
2017年
唐代诗人白居易五言诗中的对仗式比喻,形式多种多样。其比喻词可以出现在五言诗句的第一、二、三、四字的位置上,且比喻词在上句和下句交错使用,组配方式灵活多变。其语言工整,声律和谐,在描绘自然景物、刻画人物形象、抒发思想情怀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修辞功能。研究白居易五言诗中的对仗式比喻,对于深入考察汉语诗歌语言的发展和比喻形式的演进,丰富中国修辞史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
冯广艺吴然
关键词:白居易五言诗比喻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