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资助详情>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5002-006)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5002-006)
- 作品数:23 被引量:389H指数:11
- 相关作者:尹伟刘春燕赵双丰张枝焕何治亮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 鄂尔多斯晚三叠世湖盆异重流沉积新发现被引量:55
- 2015年
- 水下重力流沉积作为重要的油气储层,已成为当前学术研究和油气工业共同关注的焦点。在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长7~长6油层组深湖相沉积中,发现一种不同于砂质碎屑流沉积和滑塌浊积岩的重力流成因砂岩。其沉积特征为一系列向上变粗的单元(逆粒序层)和向上变细的单元(正粒序层)成对出现;每一个粒序层组合内部的泥质含量变化(高—低—高)与粒度变化一致;上部正粒序层与下部逆粒序层之间可见层内微侵蚀界面;砂岩与灰黑色纯泥岩、深灰色粉砂质泥岩互层;粉砂质泥岩层内也表现出类似的粒度变化特征。通过岩芯观察和薄片鉴定,认为该岩石组合形成于晚三叠世深湖背景下的异重流(hyperpycnal flow)沉积。其沉积产物——hyperpycnite(异重岩?)以发育逆粒序和层内微侵蚀面而区别于其它浊积岩,逆粒序代表洪水增强期的产物,上部的正粒序层为洪水衰退期的沉积,逆粒序—正粒序的成对出现代表一次洪水异重流事件沉积旋回;层内微侵蚀面是洪峰期流速足以对同期先沉淀的逆粒序沉积层侵蚀造成的。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异重岩的发现,不仅为探索陆相湖盆环境下的异重流沉积提供了一个范例,而且对于深水砂体成因研究、储层预测和油气勘探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 杨仁超金之钧孙冬胜樊爱萍
- 关键词:异重流重力流沉积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
- 碎屑岩中的碳酸盐胶结特征——以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富县地区延长组长6砂体为例被引量:36
- 2012年
- 致密化储层是困扰和制约低孔、特低渗储层油气勘探的重要因素.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富县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6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中碳酸盐胶结作用较为发育,是影响储层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通过岩石学、地球化学等综合研究,系统地探讨了碳酸盐致密化储层的成因,首次将碳酸盐胶结作用划分为内源碳酸盐胶结和外源碳酸盐胶结两个成岩阶段与类型,指出这两种成岩作用的本质区别是碳酸盐流体的来源和成岩作用的时期不同.借助各种薄片鉴定、电子探针、微量元素及碳氧同位素等分析结果,进一步明确了内源碳酸盐胶结的流体源自岩石内部,其胶结物形成于成岩作用早期,故矿物颗粒自形程度较好,且存在后期被溶蚀现象,使储层孔隙度提高3%~8%,从而改善了储层物性;而外源碳酸盐胶结的流体源自富含有机质的泥岩中释放出的大量二氧化碳与水的结合,由于物化条件的变化,在砂体中溶蚀、扩散、运移,并充填剩余孔隙,因此,属成岩晚期产物,且多呈基底式胶结,使岩石孔隙度骤然降低,严重地破坏了储层物性,导致该区长6储层的局部致密化,影响了油气的富集.而部分形成于砂体顶部的致密层可构成碳酸盐成岩圈闭,是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带.本文在对碎屑岩中致密化储层成因机理探讨的基础上,指出了碳酸盐致密化储层的空间分布特征,明确了该区石油勘探的方向和有利区带,对碎屑岩致密化储层油气藏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指导意义.
- 刘春燕郑和荣胡宗全尹伟李松
- 关键词:延长组
- 三江盆地西大林子凹陷古近系烃源岩生烃条件评价被引量:3
- 2012年
- 对三江盆地前进坳陷西大林子凹陷古近系烃源岩进行了系统的评价,并与依舒地堑古近系烃源岩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西大林子凹陷古近系泥岩发育,其中宝泉岭组泥岩最为发育;泥岩的有机质丰度从宝泉岭组二段—宝泉岭组一段—达连河组逐渐增大,有机质类型也有逐渐变好的趋势,但有机质热演化程度普遍较低,处于未成熟—低成熟热演化阶段;达连河组和宝泉岭组一段下部的泥质岩是西大林子凹陷的有效烃源岩。西大林子凹陷应具有一定的勘探前景。
- 李中元马立元陶冶孙宜朴
- 关键词:有机地球化学特征烃源岩古近系三江盆地
- 致密砂岩气藏储量计算方法探讨——以容积法计算SX区块储量为例被引量:18
- 2014年
-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属致密砂岩气藏,其低孔低渗、强非均质性的特点决定了其常规储量计算方法的难度,而致密砂岩气藏储量计算方法的探讨对于气藏的合理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以SX区块为例,探讨了利用容积法进行储量计算的过程和应注意的问题,并形成一套完整的计算体系。容积法的具体计算方法和步骤如下:1综合测井及解释数据、地震、岩心等资料,分别运用分布函数曲线法、经验统计法、测试法、拟合公式等方法求取了盒8段、山1段的孔渗、含气饱和度下限值;2利用钻井与试气数据,参考地震预测成果,结合砂体展布划定含气区域;3在确定物性下限的基础上,结合"四性"标准划分有效储层,求取有效厚度;4利用气层中温和中压,求取对比温压,得到偏差因子并最终求取气藏储量。研究区储集层的物性和含气区域等因子受沉积和成岩作用的影响,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发育良好的有效砂体展布,河道砂体在沉积过程中可反复迁移,多期叠置,厚度大,分布面积广。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抑制了孔隙发育,降低储层物性,溶蚀作用、压裂作用极大地改善了储层孔渗,对储层油气储集和运移影响较大。
- 刘占良崔明明樊爱萍路中奇
- 关键词:苏里格气田致密砂岩储量计算物性下限有效储层
- 鄂尔多斯盆地彬长区块延长组生储盖组合与油气富集特征被引量:9
- 2016年
- 通过地球化学分析及岩心观察、测井、录井与试油等资料,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彬长区块延长组生储盖组合及油气富集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以长7油层组底部张家滩页岩为主力烃源岩,以长8—长6油层组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及重力流砂体为储层,以长9—长4+5油层组间隔发育的半深湖—深湖相暗色泥岩及页岩为盖层,构成了4套生储盖组合:长7生-长9_1储-长9上部盖(Ⅰ)、长7生-长8_1储-长7盖(Ⅱ)、长7生-长7_2储-长7上部盖(Ⅲ)和长7生-长6_3储-长6_(1+2)—长4+5盖(Ⅵ)。根据源-储配置关系及生储盖层叠置样式将生储盖组合划分为连续型(Ⅱ和Ⅲ)和间断型(Ⅰ和Ⅵ)共2类4套,其中连续型生储盖组合油气富集主要受控于张家滩页岩与有利储层展布和断层-裂缝系统发育程度;间断型生储盖组合油气富集主要受控于油源断裂、源-储距离和有利储层展布。连续型生储盖组合油气充注与保存条件均较好,比间断型生储盖组合油气富集程度更高。
- 陈贺贺朱筱敏陈纯芳尹伟
- 关键词:生储盖组合延长组鄂尔多斯盆地
- 中国中西部大型盆地差异演化与碎屑岩油气响应被引量:4
- 2016年
- 以碎屑岩油气成藏体系为核心,将中西部大型盆地(四川、鄂尔多斯、准噶尔和塔里木)置于统一时空体系,分析晚古生代以来原型及其更迭对成藏体系形成、分布的控制与油气响应,明确勘探方向。研究认为,构造体制转换期的原型沉降结构差异约束了主力烃源岩及源内、内源近源成藏体系的形成与分布,原型更迭产生的构造形变决定了内源远源、外源与混源成藏体系的时空展布。不同成藏体系的油气行为受中、新生代陆内体制原型的叠加改造控制,表现为:1转换期前渊叠加产生的差异性构造沉降控制了内源近源成藏体系大面积岩性油气藏的形成和近隆起/斜坡相对富集;2燕山晚期以来的掀斜隆升改造致使早期近源油气藏发生调整与贫化;3燕山期以来的断裂改造控制了近源成藏体系油气局部富集高产与内源远源、外源成藏体系油气藏的形成。中部盆地碎屑岩油气勘探主攻方向为燕山期隆起斜坡区内源近源、源内成藏体系,西部盆地优先选择活动隆起压扭性断裂发育区的内源远源、外源成藏体系。
- 方成名黄泽光
- 关键词:成藏体系盆地原型
- 鄂尔多斯盆地镇泾区块长8储层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研究被引量:7
- 2015年
- 鄂尔多斯盆地镇泾区块延长组为典型的低孔低渗型致密储层,具有粒径中等到细,分选中等到好,磨圆度较差,成分成熟度低的特点。通过岩心观测、薄片鉴定等手段,结合测井、录井资料分析,对研究区的储层岩石学特征、孔隙类型以及成岩作用类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储层是主要经历了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及破裂作用等成岩作用,其中对储层孔隙演化改善最为重要的是溶蚀作用。根据成岩序列分析,认为该区目前处于中成岩A期。另外通过镜下描述,对长8段主要孔隙类型做出总结,最主要的储集空间为粒间溶孔。孔隙度演化研究表明:早起压实作用使原生粒间孔隙度下降约16%左右;随着埋深加大,泥质胶结以及绿泥石膜的相互作用,孔隙度继续缓慢下降5%左右;随后通过溶蚀作用对孔隙度的改善,使次生孔隙度增加5%~7%;之后孔隙度持续下降,伴随着裂缝作用等的轻微改善,最终形成在7%~13%之间。
- 徐梦龙何治亮刘春燕刘焕涛尹伟
- 关键词:成岩作用成岩序列孔隙类型孔隙演化
-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奥陶系天然气成藏条件分析被引量:4
- 2012年
- 对鄂南奥陶系风化壳天然气成藏的烃源条件、储集层形成机理和圈闭特征的研究认为,早奥陶世,黄陵古隆起分割秦岭坳拉槽与华北海,并在古隆起北侧形成蒸发台地斜坡云坪相膏云岩沉积。加里东运动期,黄陵古隆起随同鄂尔多斯盆地整体抬升,其北坡不同层位膏云岩、含膏白云岩差异溶蚀形成各类孔隙型储集层,并以探井钻遇的蜂窝状膏溶细晶白云岩、针孔状膏溶白云岩和膏溶角砾白云岩为代表广泛分布。海西—印支期,黄陵古隆起处于有利于接受秦岭坳拉槽运移流体的部位,目前已在其南北两翼发现较多的含沥青古油藏显示。古油藏中的石油在晚侏罗—早白垩世高古地温热演化阶段转化成天然气,可为富县斜坡提供充足的天然气源。米脂坳陷致密岩性带为风化壳天然气聚集提供了区域圈闭条件,从而使富县—甘泉地区成为天然气勘探的有利场所。
- 刘春燕宗敏许化政李松胡宗全尹伟
-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
- 不同低毒性替代试剂抽提对芳烃地球化学特征的影响研究
- 2013年
- 三氯甲烷是岩石可溶有机质抽提常用的溶剂,但由于其较强的毒性,有必要寻找低毒高效的替代溶剂。比较了6种抽提方法的利弊,并且结合前期的饱和烃地球化学特征影响的成果,探讨了6种抽提方法对芳烃地球化学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6种方法得到的芳烃化合物的分布及相关参数基本接近,仅B方法的化合物的抽提存在明显差异,不同于其余方法;而E方法的抽提效果更佳,甲基萘化合物的分布相对高一些,更有利于参数的计算,而其余的菲、三芴及四环与五环芳烃化合物的分布及参数接近。结合饱和烃的分布总体认为,E方法更有利于抽提,并且更加环保低毒,而高含量甲醇与丙酮及三氯甲基毒性大一些,对人体有害,从而选择V(二氯甲烷)∶V(甲醇)=98∶2为更可靠的抽提试剂。
- 朱雷秦黎明朱丹马军裴琴琴陈伟粱
- 关键词:低毒性抽提可溶有机质
- 鄂尔多斯镇泾地区延长组成藏体系与油气富集模式被引量:24
- 2015年
- 在典型油藏解剖基础上,根据油气成藏体系概念和划分原则,结合烃源岩、源储组合样式、油藏特征、成藏机制等,将镇泾地区延长组划分为近源—接触式成藏体系和近源—跨越式成藏体系2类。前者油藏类型以岩性油藏为主,源储紧邻,为直接接触,具有"近源成藏"特征,运移距离短,运移动力主要为源储压力差,输导体系为砂岩(微裂缝),隐性输导,油气富集主控因素为优质烃源岩、有利砂体和裂缝,油气富集模式可概括为"近源—接触式‘源、相、缝’控";后者油藏类型以构造—岩性为主,源储为跨越式接触关系,具有"远源成藏"特征,运移距离较长,运移主要动力为源储压力差和浮力,输导体系以断裂—砂体为主,油气富集主控因素为通源断裂、有利砂体和裂缝,富集模式可概括为"近源—跨越式‘断、相、缝’控"。
- 肖承钰尹伟张颖徐士林杨渔刘振峰
- 关键词:成藏体系延长组鄂尔多斯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