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1YJC820006)

作品数:5 被引量:128H指数:5
相关作者:陈杭平更多>>
相关机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清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北京市支持中央在京高校共建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政治法律

主题

  • 2篇审判
  • 2篇司法
  • 2篇法院
  • 1篇行政
  • 1篇选任
  • 1篇三审终审
  • 1篇三审终审制
  • 1篇审级
  • 1篇审级制度
  • 1篇审级制度改革
  • 1篇审判管理
  • 1篇事由
  • 1篇司法独立
  • 1篇司法行政
  • 1篇诉讼
  • 1篇终审
  • 1篇重审
  • 1篇总体性
  • 1篇最高法院
  • 1篇联邦最高法院

机构

  • 4篇对外经济贸易...
  • 1篇清华大学

作者

  • 5篇陈杭平

传媒

  • 2篇当代法学
  • 1篇法制与社会发...
  • 1篇法学研究
  • 1篇华东政法大学...

年份

  • 1篇2015
  • 3篇2012
  • 1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组织视角下的民事诉讼发回重审制度被引量:19
2012年
民诉法学界和实务界有关二审程序中的发回重审存在较大争议,该制度成为本次民诉法修改的重要议题之一。为了形成共识,对这一问题从法解释论的角度进行阐释解说尤为必要。为了限制发回重审裁量权的滥用,我国司法实践中采用程序细化与加强对审判的组织管理并行的策略。不过这种"程序"与"组织"的交织并不能真正抑制裁量权滥用,反而因剥夺当事人的程序参与权而损害审判的公信力。为调整二者的相互关系,应在审判管理的组织背景下保障审判程序的自主性,恢复当事人在程序运作中的结构性位置。
陈杭平
关键词:民事诉讼发回重审审判管理
论“同案不同判”的产生与识别被引量:37
2012年
"同案不同判"即不同审判组织对同一"法律问题"作出不同裁判,造成司法不统一。这一现象具有法律形式、司法程序及组织、裁判主体等方面的形成原因。解决"同案不同判"问题,关键在于对"同案"的识别和判断。这既要以法律规则的构成要件为依据,又取材于案件的具体事实,形成判别的对象,继而进行差异性与相似性的权衡。若为"同案",则须适用同一法律规则,从而在该法律问题点上形成"同判";若为"不同案",则无须同判。
陈杭平
论中国法院的“合一制”——历史、实践和理论被引量:27
2011年
中国法院经过较长时间的历史演变,于20世纪80年代初确立了独特的"合一制"组织模式。"合一制"指的是一种审判与(司法)行政彼此交织融合、由院长全面负责的科层化的制度安排。"合一制"一度对中国持续快速的经济增长产生积极影响。但是,随着社会中心议题及正当化机制从经济增长逐渐向社会可持续、综合性发展转变,司法行政与审判融为一体的组织结构已不合时宜。将司法审判从过度的科层结构和"总体性"框架中"脱域"出来,进而促进宏观政治社会的功能分化,应作为一种发展取向。
陈杭平
关键词:总体性审判司法行政
在司法独立与司法负责之间——美国州法官考评制度之考察与评析被引量:28
2015年
美国州法官考评制度是其法官选任模式历史演变的产物。目前越来越多的州期望以此来缓和司法独立与司法负责之间的紧张关系。各州的具体制度各具特色,但无一例外均属于"过程导向"型司法评估的范畴,围绕法官在司法过程中的客观表现而展开。在法院经费保障法制化、组织结构平行化及司法与行政相区隔等所构成的制度背景下,通过充分披露法官在审判过程中的表现,既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司法的"多数主义难题",又能对法官的自我改进与完善形成必要的激励,从而既维护司法独立又增强司法负责。这对提高我国审判独立的保障,构建有效的"司法责任制"以及改革审判考核管理机制不无启示意义。
陈杭平
关键词:司法独立法官选任
比较法视野中的中国民事审级制度改革被引量:22
2012年
民事诉讼审级制度的完善一直是民事诉讼法学界关注的焦点。有鉴于民事审判领域"终审不终"、"同案不同判"现象的频繁发生,民诉法学者普遍主张将现有的两审终审制改为三审终审制。尽管关于第三审的具体制度设计存在分歧,学者们达成的基本共识是第三审实行裁量受理,审查下级法院的法律解释、适用并形成规范命题,从而解决在我们这样一个地域辽阔的“大一统”国家中的司法统一难题。这种“三审制”的构想主要受西方国家相关制度的启发,其中又以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移卷令”(writofcertiorari)制度最具影响力。
陈杭平
关键词:审级制度比较法联邦最高法院三审终审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