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2009-3-32)
- 作品数:21 被引量:158H指数:7
- 相关作者:魏文斌田蓓张茉莉周丹杨丽红更多>>
- 相关机构:首都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缺损与系统性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关系被引量:2
- 2014年
-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缺损(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 defect,RNFLD)可分为局限性和弥漫性两种类型.长期以来,RNFLD一直被认为是青光眼的特征性表现,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其也常见于因系统性或眼局部血流动力学异常所致的疾病以及其他中枢性神经系统异常所致的疾病中.病因不同,RNFLD的部位、表现也不尽一致,观察RNFLD的特征有可能为系统性或中枢神经系统性疾病的评估提供新的参考指标.
- 周金琼魏文斌
- 关键词:神经纤维层相干光断层成像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 相干光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临床应用前景被引量:14
- 2015年
- 相干光断层扫描(OCT)是眼科发展最迅速的检查之一,而OCT血管成像是近年来OCT发展的新兴领域,是目前唯一无创、无需造影剂的眼底血管成像技术,逐渐被应用于眼底病的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及随诊等方面,在眼科疾病的诊治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 魏文斌曾司彦
- 577 nm激光多点与单点扫描模式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非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比较被引量:34
- 2015年
- 目的 比较577 nm激光多点扫描一次完成全视网膜激光光凝(PRP)与单点多次完成PRP治疗非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的临床效果.方法 前瞻性对照研究.临床确诊为重度NPDR的29例患者46只眼纳入研究.将其随机分为多点扫描组和单点模式组,分别为12例22只眼和17例24只眼.多点扫描组采用多点扫描模式,一次完成RPR.单点模式组采用单点模式,分3~4次完成RPR.治疗前1d及治疗后1d,1、2、6、12个月检测患眼最佳矫正视力,以此评判其治疗有效率;同时观察两组患眼治疗前后30°~60°环形范围内视野平均阈值敏感度,闪光视网膜电流图(F-ERG)a、b波振幅,以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的变化情况.对比观察两种激光扫描模式PRP的治疗效果以及两组的激光能量、光斑数量,并计算激光能量密度.结果 多点扫描组和单点模式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6.4%、79.2%;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14,P>0.05).治疗后1d,多点扫描组和单点模式组30°~60°环形范围内视野平均阈值敏感度及F-ERG a、b波振幅均较治疗前1d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6、12个月,多点扫描组和单点模式组视野平均阈值敏感度及F-ERG a、b波振幅提高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点扫描组和单点模式组平均激光能量分别为(537.50±64.69)、(339.09±132.09) mW,平均光斑数分别为(1934.32±426.38)、(2061.42±375.49)点,平均能量密度分别为(0.35±0.12)、(1.95±0.86) mW·ms/μm^2.两组激光能量及能量密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斑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577 nm激光多点扫描一次完成PRP与单点多次完成PRP治疗重度NPDR的效果相当;但多点扫描模式能量密度低,激光损伤较小.
- 张茉莉田蓓魏文斌
- 复方樟柳碱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全视网膜光凝后视网膜功能损伤的修复作用被引量:40
- 2015年
- 背景 全视网膜光凝(PRP)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疗效确切,但可引起血-视网膜屏障破坏,引起黄斑水肿、视功能损害及视野缺损等并发症的发生.应用血管动力促进药物可缓解视网膜的缺血和缺氧状态,从而缓解DR患者PRP后造成的视网膜功能损伤.复方樟柳碱属于此类药物,但其对DR患者视网膜光凝后的作用尚未完全证实. 目的 观察复方樟柳碱颞侧浅层皮下注射对视网膜激光性功能损伤的治疗作用,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8月至2014年2月确诊为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者62例110眼,术眼均行PRP.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眼分为复方樟柳碱组64眼和对照组46眼.复方樟柳碱组患者于视网膜光凝后24 h开始行复方樟柳碱颞侧浅层皮下注射,每天1次,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对照组仅进行视网膜光凝,不给予其他任何干预措施.分别于视网膜光凝前1d及光凝后1d、1个月和2个月检查患眼的视力,评价患眼视力改善率;并于上述时间点分别进行30°~ 60°环形视野和闪光视网膜电图(F-ERG)检测,评价复方樟柳碱注射液对视功能的改善作用.结果 视网膜光凝后2个月,复方樟柳碱组视力改善者55眼,占85.94%,而对照组视力改善者11眼,占23.91%,2个组患眼的视力改善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425,P=0.000).视网膜光凝后1d、1个月和2个月,复方樟柳碱组患眼视野平均阈值敏感度分别为(4.15±1.42)、(3.94±1.40)和(4.81±1.41)dB,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76±1.52)、(3.53±1.55)和(3.64±1.50)d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9、1.44、1.15,均P<0.05).视网膜光凝后1d、1个月和2个月,复方樟柳碱组F-ERG a波、b波振幅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NPDR患眼行PRP后应用复方樟柳碱颞侧皮下注射可减轻激光视网膜光凝造成的
- 张茉莉田蓓魏文斌
- 关键词:激光光凝术复方樟柳碱
- 单纯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及其联合其他方法治疗3期以上Coats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4
- 2014年
- 目的 观察单纯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IVR)及其联合其他方法治疗3期以上Coats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非对照性临床研究.临床检查确诊为Coats病的19例患者19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7例,女性2例.年龄1~42岁,平均年龄(13.05±6.78)岁.年龄≤14岁的儿童患者15例;年龄≥18岁的成人患者4例.3a期13例,3b期6例.根据患者视网膜脱离范围及高度、视网膜周边异常血管活性,是否合并眼内增生等不同病变情况,分别行单纯IVR、IVR联合视网膜冷冻、IVR联合视网膜冷冻及视网膜下液引流、IVR联合玻璃体手术治疗.玻璃体腔注药后第1天、第1周及第1个月,根据患者病情变化情况重复治疗.两次治疗的间隔时间≥1个月.其中,1次治疗11例,占57.9%;2次治疗3例,占15.8%;3次治疗3例,占15.8%;4次治疗2例,占10.5%.单纯IVR治疗22次,IVR联合视网膜冷冻治疗6次,IVR联合视网膜冷冻及视网膜下液引流治疗5次,IVR联合玻璃体手术治疗1次.治疗后随访6~3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9.11±7.05)个月.观察患者视力、视网膜复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9例患者中,视力提高2例,占10.5%;视力无变化13例,占68.4%;视力下降1例,占5.3%;因年幼无法配合检查3例,占15.8%.视网膜完全复位3例,占15.8%;部分复位16例,占84.2%.随访过程中出现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玻璃体积血各1例.结论 单纯IVR及其联合其他方法均可有效治疗3期以上的Coats病.
- 杨琼魏文斌刘月明杨丽红
- 马法兰在视网膜母细胞瘤治疗中的应用
- 2016年
- 马法兰(melphalan)是目前治疗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较有效的药物,主要给药方式是经眼动脉化疗和玻璃体腔注药治疗。经眼动脉化疗后70.O%的患者在2年内无不良事件发生,并且因其全身毒性小而得到广泛应用。在RB的治疗中,对出现玻璃体种植者的治疗具有挑战性。在玻璃体腔注射马法兰技术出现后,对有玻璃体种植的RB保留眼球率远远超过了既往的任何治疗手段。因此马法兰经眼动脉化疗和玻璃体腔注药治疗是治疗RB的有效手段之一。
- 刘忆南魏文斌
- 关键词:马法兰视网膜母细胞瘤玻璃体腔注射经动脉化疗
-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脉络膜厚度改变被引量:17
- 2012年
- 目的定量分析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者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改变。方法横断面研究。选择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吲哚氰绿血管造影(ICGA)、脉络膜深层成像相干光断层扫描(EDI—OCT)检查后,确诊的23例单眼CS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年龄、性别、屈光状态与CSC组相匹配的23例正常人作为对照。应用EDI—OCT技术及仪器内白带软件检测患者组和对照组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患者组患眼与对侧眼脉络膜厚度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患者组患眼和对侧眼脉络膜厚度分别与对照组比较(非正态分布),采用独立样本秩和检验,并以Bonferroni法进行校正。结果CSC患者组的患眼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为(464.434-97.15)μm,对侧眼为(399.91±124.01)μm,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53,P〈0.05)。正常对照组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为(313.09±70.67)μm,患者组的患眼和对侧眼脉络膜厚度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77,-2.085;P〈0.05)。患眼的对侧眼中ICGA高灌注眼脉络膜厚度为(506.444-75.66)μm,非高灌注眼为(331.434-97.94)Ixm,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49,P〈0.05)。结论CSC患者的患眼脉络膜厚度较对侧眼及对照组增厚,对侧眼中ICGA高灌注眼的脉络膜厚度较非高灌注眼增厚。EDI—OCT检测技术是观察脉络膜血管通透性改变的无损伤手段之一。(中华眼科杂志.2012,48:874-877)
- 杨丽红田蓓史雪辉丁宁周丹魏文斌
- 关键词: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脉络膜
- 玻璃体内注药术后眼内炎的危险因素及预防被引量:2
- 2013年
- 近年来玻璃体内药物注射的发展非常迅速,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尤其是玻璃体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制剂已成为眼科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因此更有必要认真审视其并发症,尤其是眼内炎这一玻璃体内注射最严重的并发症。研究显示玻璃体内注射抗VEGF制剂后眼内炎发生率约0.02%~0.09%。危险因素包括注射前危险因素(活动性外眼感染、按压眼睑、较粗注射针头、青光眼、糖尿病等系统性疾病),注射中危险因素(飞沫传播、无菌操作不严格)和注射后危险因素(多次注射)等。围手术期使用抗生素预防的效果尚无定论。
- 李逸丰魏文斌
- 关键词:玻璃体内注射眼内炎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先天性黄斑缺损继发视网膜脱离二例被引量:1
- 2016年
- 例1患者女,31岁。左眼闪光感伴视物变形4月余,于2015年12月来我院就诊时。患者自幼视力差;右眼1年前因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行晶状体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手术.本次就诊时硅油未取出。家族史无特殊。父母均无视力低下;
- 刘忆南魏文斌
- 眼内及眼附属器淋巴瘤的组织病理学表现被引量:2
- 2015年
- 眼内及眼附属器(眼眶、眼睑、结膜、泪腺、泪囊)淋巴瘤是一种相对少见的眼部恶性肿瘤,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发病率有逐渐增高趋势.它们多属于非何杰金淋巴瘤,其中最常见的亚型为高度恶性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和低度恶性的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多数眼内及眼附属器淋巴瘤以B细胞来源为主,免疫组化常可发现B细胞标志物(CD79a、CD20、PAX5)阳性.Ki-67染色显示肿瘤细胞生长因子含量,借以评价淋巴瘤的恶性程度.
- 刘忆南魏文斌
- 关键词:眼附属器淋巴瘤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