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10JJD790010)
- 作品数:5 被引量:16H指数:2
- 相关作者:殷醒民更多>>
-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 长三角创新资源的空间错配与调整政策——基于次级和县级区域的实证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依据对长江三角洲次级和县级区域资源配置现状的实证研究发现:一是长江三角洲区域在经历高速重化工业化的同时,开始跨入了内生增长模式的门槛,人力资本的贡献日益显现;二是越来越多的次级区域工业生产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正在超越北京、上海以及省会城市,由此国家的科技资源和高等教育资源也应当流向这些区域,使产业、科技、教育资源能够融合在同一个空间,以大大提高整个国家技术创新投入的收益;三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实施创新型国家建设战略的真正落脚点是支持和推动更多的次级和县级区域建立高等教育体系,创造更多的人力资本,开展更多的技术创新活动,使更多的区域采取基于技术进步的增长战略。充足的证据表明,现在到了需要采取一个重视创新资源效率的区域增长战略的时候了。
- 殷醒民
- 长三角工业生产力空间结构的变迁:县域度量
- 2011年
- 2003-2009年间,长江三角洲工业生产力的空间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动:县级区域正在取代省会城市和多数中心城市的市区成为工业生产基地。研究表明:一是县级区域的工业部门就业增长率更高,有些县级区域增长了4倍,外来劳动力迁移扮演了主要角色;二是江苏和浙江15个次级区域中的县级区域工业产出比重达到了52%,显示了长江三角洲区域工业生产力向县级区域转移的实际趋势;三是县级区域经历了一个高速的资本积累过程,绝大多数县级区域工业资产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值,若干区域有5倍以上的增长率,预示着今后几年有更大的工业生产能力和更高的工业增长率。这些证据显示出,以县级区域为工业增长中心的区域工业生产力的空间结构已经形成。
- 殷醒民刘元森
- 关键词:长江三角洲工业生产力空间结构
-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补短板”的供需平衡效应被引量:11
- 2016年
- 基于数据与政策的交叉对比,本文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取得稳增长目标应聚焦于三个方面:一是通过劳动力市场的改革来促进劳动力自由流动和建立以劳动力质量提升进行生产要素配置的市场体系。二是在弱需求条件下把扩大总需求和创造就业作为供给侧与需求侧平衡的着力点,为顺利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有力的需求支撑条件。三是以"补短板"的看涨效应来减轻"三去一降"的看跌颓势,不计其数的"补短板",既是稳增长的投资需求和就业创造来源,又为未来更高质量的发展积蓄能量。
- 殷醒民
- 关键词:供给经济学劳动力结构需求管理
- 长三角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扩展:县域集聚经验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经过近20年的高速工业化发展,长三角区域正在从工业增长中心向技术创新中心转变,其中县级区域工业规模的迅速扩大和专利数明显上升的事实说明创新型国家的地域范围发生了一个根本性变化:越来越多的县级区域成为制造基地和创新集聚区,替代了传统的中心城市,科技创新力的空间扩展速度及范围是惊人的。其政策含义就是有更多创新产出的区域应该积累更多的科技资源,而国家科技资源流向技术创新能力上升的区域将会提高整个国家科技资源的配置效率和科技成果的经济价值,必然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速度。
- 殷醒民
- 关键词:工业化技术创新
- 制造业“双重资本深化”累积性的创新效应被引量:3
- 2015年
-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制造业结构变动出现了极其显著的"双重资本深化",即高速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和产业劳动力质量的快速上升,使得生产率经历了一个高增长。基于企业研发投入的顺周期行为,当制造业投资和利润增长率呈现减速的态势时,必然会直接减弱研发资金的投入增长率和技术进步率。实施增速换挡条件下的创新驱动战略将不得不面对制造业创新资源投入不足的事实,这就预示了创新绩效将不尽如人意的可能性在上升。而一个更加适合经济发展现状,也更加紧迫的任务是制定一个能够诱致私人投资增加的扩大总需求的政策,也就客观上强化了技术创新的需求推动力量。
- 殷醒民
- 关键词:内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