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70125) 作品数:11 被引量:230 H指数:8 相关作者: 刘晓青 黎毅敏 何为群 桑岭 毛璞 更多>> 相关机构: 广州医科大学 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机械通气患者肺来源性鲍曼不动杆菌导致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来自真实世界的5年观察性研究 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发生肺来源性鲍曼不动杆菌(AB)血流感染(BSI)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分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重症医学科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5年内收治的发生AB肺炎需要进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肺来源性BSI将患者分为无BSI组和BSI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人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时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II)评分、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基础疾病、是否出现粒细胞减少或缺乏、是否咳血、3个月内是否全身使用过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是否留置中心静脉导管(CVC)、是否使用胃肠外营养(PN)、诊断AB肺炎后是否联合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机械通气时间和AB耐药性,并进行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机械通气AB肺炎患者发生肺来源性BSI的独立高危因素。结果共入选612例患者,其中无BSI组561例,BSI组51例,5年内AB-BSI发生率为8.3%。两组间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SI组APACHEⅡ评分(分:20.8±9.2比17.3±5.5)和CPIS评分(分:7.1±3.9比5.6±1.6)均较无BSI组显著升高(均P〈0.05)。BSI组患者中CPIS〉6分[80.4%(41/51)比28.0%(157/56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86.3%(44/51)比46.7%(262/561)]、糖尿病[DM,25.5%(13/51)比14.8%(83/561)]的比例较无BSI组显著升高,而心力衰竭的比例(HF,5.9%(3/51)比23.5%(132/561).]则较无BSI组显著降低,出现咳血症状[27.4%(14/51)比3.4%(19/561)]、全身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19.6%(10/51)比7.8%(44/561)]及机械通气〉14d[80.4%(41/51)比48.5%(272/561)]的比例也较无BSI组显著升高(均P〈O.05);而性别、年龄、 何为群 刘晓青 黎毅敏 陈思蓓 桑岭关键词:机械通气 鲍曼不动杆菌 血流感染 肺疾病 阻塞性 临床肺部感染评分 改良的自主呼吸实验在机械通气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撤机过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观察改良自主呼吸实验(spontaneous breathing trail,SBT)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撤机过程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科从2013年1月至2014年11月需要有创机械通气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随机分为2 h SBT组(常规SBT组)和6 h SBT组(改良SBT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SBT前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通气时间、氧合指数、呼吸浅快指数(RSBI)和最大吸气负压(MIP)、SBT和撤机结局、ICU病死率和ICU停留时间。结果:共入组41例患者,常规SBT组20例,改良SBT组21例。两组间性别、年龄、SBT前APACHEⅡ评分、通气时间、氧合指数、RSBI和MIP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常规SBT组的患者SBT成功率(90.0%)显著高于改良SBT组(57.1%)(P=0.018)。通过SBT的患者中,常规SBT组患者的撤机成功率(72.2%)则显著低于改良SBT组(100.0%)(P=0.046)。两组患者的总体ICU病死率和ICU停留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改良的SBT法对老年COPD患者可以更好地预测撤机成功率,并且不增加患者的ICU病死率和ICU停留时间。 刘晓青 黎毅敏 何为群 陈思蓓 农凌波 桑岭关键词:老年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机械通气 撤机 盐酸刺激与机械牵张对人肺上皮细胞向间质转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1 2016年 【摘要】目的探讨盐酸(HCl)刺激与机械牵张诱导人肺上皮细胞向间质转分化以及对透明质酸(HA)分泌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肺上皮细胞株BEAS-2B,取对数生长期的细胞分为磷酸盐缓冲液(PBS)+静止组、HCl+静止组、PBS+牵张组、HCl+牵张组。采用FX-5000T细胞应力加载系统向两个牵张组BEAS-2B细胞持续48h施加20%振幅、频率0.33Hz、正弦波的机械牵张。分别于牵张前后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Blot)检测细胞上皮标志物E-钙黏蛋白和细胞角蛋白-8(CK-8)以及间质标志物波形蛋白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蛋白表达;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HA分泌量。结果①镜下观察显示:PBS+静止组BEAS-2B细胞呈卵圆形,且细胞紧密相连,细胞间存在极性;单纯HCl刺激后细胞形态无明显变化;而单纯给予机械牵张48h后细胞由卵圆形变成长梭形,细胞间隙明显增大;给予HCl刺激和机械牵张双重打击后细胞形态改变更为显著。②WesternBlot显示:与PBS+静止组比较,单纯或联合HCl和机械牵张48h后BEAS-2B细胞E-钙黏蛋白、CK-8表达均下调,波形蛋白、α-SMA表达均上调,以HCl+牵张组表达变化更为明显[以PBS+静止组表达量(灰度值)为基数1,E-钙黏蛋白为0.16±0.08比1,CK-8为0.10±0.03比1,波形蛋白为3.35±0.38比1,α-SMA为3.10±0.45比1,均P〈0.01]。③ELISA试验显示:与PBS+静止组比较,单纯HCl刺激或机械牵张均可诱导BEAS-2B细胞分泌HA(μg/L:55.763±0.687、63.005±0.493比49.876±1.867);而HCl与机械牵张联合刺激后细胞培养上清液中HA分泌量增加更为显著(μg/L:78.220±1.085比49.876±1.867,P〈0.01)。结论HCl或机械牵张均能诱导人肺上皮细胞发生上皮向间质转分化,同时增加HA的分� 潘莹 毛璞 黄勇波 李建春 许智恒 李希 吴苏龙 施荣华 何为群 刘晓青 黎毅敏关键词:机械牵张 上皮间质转分化 透明质酸 肺纤维化 肺上皮细胞 定标间隔时间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脉搏轮廓分析法持续心排血量监测的影响 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 探讨感染性休克患者采用不同定标间隔时间对脉搏轮廓分析法持续心排血量(PCCO)监测准确性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接受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的25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每次经肺热稀释测量定标前1 min的PCCO值和该次经肺热稀释测量的心排血量(COTPTD),并除以理想体表面积,计算心排血量指数(CI),组成配对数据PCCI和CITPTD.按照定标间隔时间分为0~1h(含1h)、1~8h(含8h)、8~ 16h(含16h)、>16h组.使用线性同归、相关一致性的界限值(以bias±2SD表示)及百分误差值(2SD/CITPTD均值)对PCCI和CITPTD进行一致性分析.结果 25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共采集162组配对数据.相关分析显示,PCCI与CITPTD显著相关(r2=0.494,P<0.001),bias±2SD为-(0.06±1.41) L·min-1·m-2,百分误差值为37%;除1~8h组的百分误差值小于30%外,其余各组的百分误差值均大于30%.对162组配对数据PCCI和CITPTD的变化量(ΔPCCI和ΔCITTPTD)进行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两者显著相关(r2=0.217,P<0.001);定标间隔时间1~8h组和8~16h组ΔPCCI与ACITPTD均显著相关(r2=0.327、P< 0.001,r2=0.303、P<0.001).结论 在感染性休克患者中,随着定标间隔时间的延长,PCCO的可信度会下降,应在循环有变化或与临床表现不符时重新定标;建议经肺热稀释法的定标间隔时间不要超过8h. 徐永昊 刘晓青 何为群 徐远达 陈思蓓 桑岭 肖焕舜 麦岚关键词:心排血量 感染性休克 脓毒症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及预后价值评估 被引量:141 2015年 目的分析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因素并评估其预后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临床病例分析研究,共纳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2012年10月17日至2013年8月8日收治的脓毒症患者53例,以同期35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根据脓毒症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和脓毒性休克组;根据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将患者分为低危组(APACHEⅡ评分<10分),中危组(APACHEⅡ评分10-19分),高危组(APACHEⅡ评分≥20分)。根据患者是否出现过凝血功能障碍及凝血功能障碍至观察终点时是否得到纠正将患者分为无凝血功能障碍组、凝血功能障碍纠正组、凝血功能障碍未纠正组。入组后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体温、血压、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血乳酸及血清降钙素原(PCT)等临床资料,并进行APACHEⅡ评分。24 h内采集血液标本,运用Bio-Plex悬液芯片技术检测血浆白细胞介素(IL-6、IL-8)含量。采用二分类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脓毒症相关的预后因素,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血乳酸、PCT、IL-6和IL-8及APACHEⅡ评分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诊断价值。结果纳入的53例患者中:脓毒症组17例,8例患者出现凝血功能障碍,其中7例得以纠正,死亡5例;严重脓毒症组15例,7例患者出现凝血功能障碍,其中2例得以纠正,死亡7例;脓毒性休克组21例,18例患者出现凝血功能障碍,其中4例得以纠正,死亡18例。脓毒症组IL-6、IL-8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单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脓毒症分级、APACHEⅡ评分、IL-6、IL-8、血乳酸、PCT及凝血功能障碍与患 曾文美 毛璞 黄勇波 庞晓清 吴苏龙 刘晓青 黎毅敏关键词:脓毒症 预后 凝血功能障碍 白细胞介素 降钙素原 纤维支气管镜在低咳嗽峰流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拔管后的应用 被引量:17 2014年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在低咳嗽峰流速(CPEF)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拔管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单中心前瞻性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2014年5月广州医科大学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重症医学科收治的AECOPD需要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患者,在顺利通过自主呼吸试验(SBT)2 h后嘱患者用力咳嗽,测定CPEF,完成测量后拔除气管插管。根据CPEF值将患者分为≥60 L/min组(高CPEF组)和<60 L/min组(低CPEF组)。高CPEF组患者按病情需要给予纤支镜气道引流;低CPEF组每日主动给予一次纤支镜气道引流,并根据临床情况增加使用次数。如果患者拔管后48 h内不需要重新插管,则视为拔管成功。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拔管前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ICU病死率、再插管率、拔管后咳嗽能力和拔管48 h内纤支镜操作次数。结果 共入选102例AECOPD患者,其中高CPEF组58例,低CPEF组44例。与高CPEF组比较,低CPEF组患者年龄较大(岁:74.3±15.2比69.5±11.4,t=2.164,P=0.041),ICU住院时间明显延长(d:20.1±11.2比17.4±7.3,t=2.274,P=0.030),但性别分布〔男/女(例):35/9比45/13,χ^20.057,P=0.812〕、APACHEⅡ评分(分:11.9±1.9比10.3±4.2,t=1.290,P=0.200)、机械通气时间(d:14.8±10.8比13.3±9.6,t=0.677,P=0.501)、再插管率〔18.18%(8/44)比12.07%(7/58),χ^21.412,P=0.23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高CPEF组患者咳嗽能力以“强”为主(52例),而低CPEF组患者咳嗽能力以“中”(14例)、“弱”(26例)为主。低CPEF组患者拔管后48 h内纤支镜气道引流次数明显多于高CPEF组(次:4.1±1.8比1.3±0.9,t=2.626,P=0.011)。所有患者均成功撤机,无死亡。结论 低 刘晓青 黎毅敏 何为群 徐永昊 桑岭关键词:急性加重期 纤维支气管镜 机械通气 拔管 肺部真菌感染患者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监测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3 2016年 目的通过监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伏立康唑的血药浓度,探讨伏立康唑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的相关性以及在不同病区的特点。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荧光法测定伏立康唑血药浓度,观察不同病区肺部真菌感染患者在治疗期间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结果共纳入87例患者,伏立康唑血药浓度检测次数为133次,87例患者首次检测的血药浓度为(3.37±2.6)mg/L,133次检测的血药浓度为(2.98±2.28)mg/L;静脉治疗时血药浓度(3.30±2.61)mg/L,口服治疗时血药浓度为(2.31±2.02)mg/L,静脉治疗的血药浓度显著高于口服治疗的血药浓度(P=0.018);门诊患者血药浓度为(3.06±2.2)mg/L,普通病区患者血药浓度为(2.6±2.5)mg/L,ICU患者血药浓度为(3.1士2.5)mg/L,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对于同一患者而言,门诊患者药物浓度波动幅度较小,ICU患者血药浓度波动幅度较大。87例患者中,68例治疗成功(78%),19例治疗失败(22%),比较治疗成功组和失败组伏立康唑血药浓度,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血药浓度与疗效无明显相关性,但在治疗失败组中,血药浓度低于1mg/L的比例明显高于治疗成功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6.8%VS14.7%,P=0.048)。87例患者中,低钾血症发生率为32%,肝功能受损为14%,肾功能受损为3.4%,皮疹为3.4%,视觉障碍为20。其中,视觉障碍和肝功能受损发生率与血药浓度有关系(均P〈0.05)。结论伏立康唑血药浓度波动范围大,平均血药浓度为(3.37±2.6)mg/L。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无明显相关性,但血药浓度低于1mg/L,治疗失败率可能增加;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和肝功能受损与较高的血药浓度有关;建议治疗期间血药浓度维持在(1~5)mg/L。在 刘学松 何为群 陈文英 黎毅敏 刘晓青关键词:伏立康唑 药物浓度监测 药物不良反应 肺部真菌感染 无创机械通气在食管癌切除术后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中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 探讨无创机械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pressureventilation,NPPV)在食管癌切除术后急性呼吸衰竭(acuterespiratoryfailure,ARF)患者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6月至2014年6月我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食管癌切除术后发生ARF的患者,所有患者均首先行NPPV治疗,根据患者是否最终需要气管插管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将患者分为NPPV成功组(A组)和NPPV失败组(B组)。并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入ICU时APACHEⅡ评分、基础肺功能、手术方式、术中出血量、无创前和无创2h后的血气分析结果、使用NPPV的模式和压力支持水平、ICU停留时间和28d死亡率。结果2009年6月至2014年6月我院共有912例患者行食管癌切除术,其中76例(8.3%)发生ARF纳入本研究。A组66例(86.8%),B组10例(13.2%)。2组性别分布、年龄、APACHEU评分、FEV1%pred和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组行NPPV前氧合指数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2±35.7)mmHgVS(1694±40.2)mmHg,t=1.760,P〉0.051;但行NPPV2h后A组氧合指数显著高于B组[(246±25.4)mmHgVS(188±32.6)mmHg,t=3.210,P〈0.051。无创通气模式在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51,P〉0.05),但A组选择较高水平呼气末正压通气(8cmH2O)的比例显著高于B组(X2=-16.348,P〈0.05)。A组患者平均ICu停留时间为(4.1±2.28)d,显著少于B组[(11.35=4.32)d,t=3.210,P=0.002]。无患者死亡。结论食管癌切除术后发生ARF的患者应该首选NPPV治疗,在治疗中需要选择较高水平的呼气末正压通气,可以改善患者的氧合水平,降低患者的插管率,缩短患者的ICU停留时间。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应该密切观察患者氧合指数的变化,避免插管时机的延误。 何为群 刘晓青 农凌波 黎毅敏 桑岭关键词:无创机械通气 食管癌切除术后 急性呼吸衰竭 呼气末正压 机械牵张对人肺上皮细胞转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 研究周期性机械牵张刺激对人肺上皮细胞BEAS-2B向间质转分化的影响.方法 应用FX-5000T细胞牵张加载系统对BEAS-2B细胞以0.33 Hz频率分别施加10%或20%牵张应力24、48和72 h,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应用免疫荧光双标染色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分别检测牵张前后E-钙黏蛋白(E-cadherin)、细胞角蛋白-8(CK-8)、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波形蛋白(Vimentin)的蛋白及mRNA表达情况.结果 ①20%病理牵张48 h后,BEAS-2B细胞开始由鹅卵圆形变为长梭形,牵张72 h细胞间隙明显增宽,细胞长梭形改变更明显.10%生理牵张下细胞形态无明显改变.②免疫荧光双标染色结果显示,20%牵张72 h时CK-8蛋白表达明显下调,E-cadherin表达明显下调,α-SMA蛋白表达明显增强.③与未牵张对照组(作为1)相比,20%牵张组E-cadherin mRNA表达在牵张48 h和72 h分别下调至0.388±0.056和0.247±0.064(均P<0.05),CK-8 mRNA表达在牵张72 h下调至0.436 ±0.060 (P<0.01),α-SMA mRNA表达在牵张48 h和72 h分别上调至1.437±0.267和1.261±0.247(均P<0.05),VimentinmRNA表达在牵张48 h上调至1.679±0.172(P<0.05).10%牵张组E-cadherin mRNA表达在牵张72 h下调至0.387±0.081(P<0.05),Vimentin mRNA表达在牵张48 h上调至1.688±0.179(P<0.05);其余各指标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持续过度牵张能诱导人肺上皮细胞BEAS-2B发生上皮向间质转分化. 张容 毛璞 傅威 庞晓清 王银燕 杨淳 何为群 刘晓青 黎毅敏关键词:机械牵张 上皮间质转化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上皮细胞 机械牵张对人肺动脉内皮细胞中细胞因子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 观察机械牵张力对人肺动脉内皮细胞(HPAEC)中细胞因子及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为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ILI)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机械牵张装置Flexcell FX-5000T对HPAEC细胞以0.5 Hz频率施加10%或20%牵张应力牵张3、6、12和24 h.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以及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检测机械牵张前后白细胞介素(IL-6、IL-8)、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等细胞因子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基因和蛋白表达.结果 随牵张应力的增加,IL-8、MCP-1、ICAM-1的mRNA和蛋白表达随牵张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与对照组(作为1)相比,20%牵张组牵张24 hHPAEC细胞的IL-8 mRNA表达上调至1.58±0.10,MCP-1mRNA表达上调至2.85±0.52,ICAM-1mRNA表达上调至1.90±0.14(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20%牵张组牵张24 h HPAEC细胞的IL-8、MCP-1蛋白表达(均ng/L)显著增加(IL-8∶3401.08±439.60比1422.60±66.98,MCP-1∶1117.64±237.54比307.88±80.84,均P<0.05);ICAM-1蛋白表达上调至2.15±0.40(P<0.05);而IL-6 mRNA和蛋白水平较对照组无明显变化.结论 机械牵张可上调HPAEC细胞IL-8、MCP-1和ICAM-1的表达,这可能是机械通气致肺损伤的发病机制之一. 傅威 毛璞 张容 庞晓清 莫红缨 何为群 刘晓青 黎毅敏关键词:机械牵张 炎症因子 细胞间黏附分子-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