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黑龙江省留学归国人员基金(LC07C33)

作品数:3 被引量:7H指数:1
相关作者:郭长虹丛雯雯徐国辉于洪涛陈静更多>>
相关机构:哈尔滨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黑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黑龙江省留学归国人员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小麦
  • 2篇杀配子染色体
  • 2篇配子
  • 2篇染色体
  • 1篇代换系
  • 1篇野生
  • 1篇野生植物
  • 1篇易位
  • 1篇异代换系
  • 1篇杂交
  • 1篇杂交后代
  • 1篇植物
  • 1篇偃麦草
  • 1篇细胞学
  • 1篇细胞学鉴定
  • 1篇小麦-黑麦
  • 1篇小麦近缘野生...
  • 1篇霉病
  • 1篇近缘
  • 1篇抗源

机构

  • 3篇哈尔滨师范大...

作者

  • 3篇郭长虹
  • 1篇陈静
  • 1篇丛雯雯
  • 1篇于洪涛
  • 1篇徐国辉

传媒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分子植物育种

年份

  • 2篇2010
  • 1篇2009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杀配子染色体在小麦-黑麦异代换系中的作用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为研究杀配子染色体在小麦-黑麦异代换系遗传背景下的作用,利用小麦-黑麦异代换系H-13(1R/1D),H-24(5R/5A),H-33(6R/6A)与中国春-杀配子染色体二体异附加系CS-DA2C(来自山羊草Ae.cylindrica),CS-DA3C(来自山羊草Ae.triuncialis)配置杂交组合,对杂交当代结实率和F1自交结实率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杀配子染色体3C对H-13和H-24都是致死的,即有着完全的杀配子作用,,但对H-33的杀配子作用则是不完全的,有着接近正常的结实率,说明不同的小麦-黑麦异代换系遗传背景对杀配子作用有很大影响,可能在品系H-33中存在对2C染色体杀配子作用的抑制基因。在以品系H-33为母本时,2个杀配子附加系F1的自交结实率差异显著,说明在相同的小麦-黑麦异代换系遗传背景下,染色体2C与3C的杀配子作用是不同的,在这2个杀配子染色体上可能带有不同的杀配子基因。这些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创制小麦-黑麦易位系奠定了基础。
于洪涛郭长虹
关键词:杀配子染色体小麦黑麦异代换系
3E附加系与2C附加系杂交后代的细胞学鉴定被引量:1
2010年
为了创造小麦-长穗偃麦草染色体易位系,将‘中国春’-长穗偃麦草3E二体附加系与‘中国春’-柱穗山羊草2C二体附加系进行了正反交、F1代自交和回交,利用细胞遗传学等方法对杂种后代进行了鉴定。以‘中国春’-长穗偃麦草3E二体附加系为母本的杂交组合,其杂交当代结实率平均为37.3%,而以‘中国春’-杀配子染色体2C二体附加系为母本的杂交组合,其平均结实率为28.19%,二者差异显著(P<0.05)。杂种F1代自交结实率平均为31.45%,用"中国春"-长穗偃麦草3E二体附加系为父本的F1代回交结实率为38.82%,二者差异显著(P<0.05)。在杂交后代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观察到了染色体畸变现象,说明杀配子染色体2C在配子的形成过程中起作用。这些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创制小麦-长穗偃麦草3E染色体易位系奠定了基础。
陈静徐国辉郭长虹
关键词:小麦长穗偃麦草杀配子染色体附加系
小麦近缘野生植物的赤霉病抗源筛选及其利用被引量:5
2010年
赤霉病是禾谷镰刀菌等真菌侵染所造成的生育后期的气候型病害。世界各产麦区均有此病害发生,在气候潮湿、温暖多雨的地区尤为严重。培育抗病品种是解决赤霉病危害的根本途径。在披碱草、偃麦草、山羊草和鹅冠草等小麦近缘种属植物中已经鉴定出赤霉病抗性基因。携带赤霉病抗性基因的外源染色体可以通过附加、代换和易位导入小麦。本文综述了小麦近缘野生植物的赤霉病抗源,以及利用这些抗源进行小麦赤霉病抗性育种的研究进展。
丛雯雯郭长虹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易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