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资助详情>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A2010155)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A2010155)

作品数:6 被引量:14H指数:2
相关作者:江楠郭少雷齐铁伟梁丰肖亮灿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惠州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动静脉
  • 4篇动静脉畸形
  • 4篇脑动静脉
  • 4篇静脉
  • 4篇静脉畸形
  • 4篇畸形
  • 3篇手术
  • 3篇转化生长因子
  • 3篇脑动静脉畸形
  • 3篇脑组织
  • 3篇化生
  • 2篇栓塞
  • 2篇周围脑组织
  • 2篇转化生长因子...
  • 2篇显微手术
  • 2篇颅内
  • 1篇单核
  • 1篇单核苷酸
  • 1篇低灌注
  • 1篇动脉

机构

  • 6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惠州市中心人...
  • 1篇惠州市中心医...

作者

  • 6篇江楠
  • 4篇梁丰
  • 4篇齐铁伟
  • 4篇肖亮灿
  • 4篇郭少雷
  • 3篇李雪松
  • 3篇黄正松
  • 2篇曾琼
  • 1篇李坤河
  • 1篇黄文起
  • 1篇荣健

传媒

  • 2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中华显微外科...
  • 1篇新医学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年份

  • 1篇2012
  • 5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右美托咪定对脑动静脉畸形栓塞术患者拔管应激反应的影响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全身麻醉下行脑动静脉畸形栓塞术患者拔管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30例拟行全身麻醉下介入栓塞术的脑动静脉畸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D组(n=15)术中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h),P组(n=15)输注等容量生理盐水安慰剂。记录患者麻醉前、拔管即刻、拔管后1 5 min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检测血糖值及皮质醇浓度,记录麻醉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SAS镇静评分。结果与P组比较,D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镇静评分、苏醒时间与拔管时间基本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时血糖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后15 min恢复,血皮质醇的变化与血糖一致。结论右美托咪定可有效预防脑动脉瘤栓塞术患者全麻后的拔管应激反应。
江楠肖亮灿李坤河
关键词:脑动静脉畸形拔管
显微手术中亚低温对颅内破裂动脉瘤预后的影响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观察颅内破裂动脉瘤行显微手术夹闭过程中应用亚低温处理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2006年9月-2010年12月颅内破裂动脉瘤施行显微手术40例的临床资料,其中亚低温处理20例,常温处理20例。亚低温处理于麻醉诱导后开始,在打开硬脑膜前达到中心体温33℃~35%,并持续至关闭硬脑膜后复温。常温处理除了不进行亚低温治疗外其余治疗方法与亚低温相同。观察记录患者术后1周内颅内血肿、颅内水肿、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心衰、肺部感染、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周及随访3个月的GOS评分。结果术后1周内复查头颅cT:常温处理组出现术后再出血1例,脑水肿2例,症状性脑血管痉挛9例,其中肺部感染2例,平均住院时间为(26.10±11.09)d。亚低温处理组出现脑水肿1例,症状性脑血管痉挛3例,其中肺部感染2例,平均住院时间为(18.85±10.84)d。根据GOS评分:术后1周时预后良好率常温处理的为65.0%,亚低温处理的为90.0%;术后随访3个月,常温处理的预后良好率为85%,亚低温处理的为95%。结论术中33℃-35℃亚低温处理可显著改善颅内破裂动脉瘤显微手术后1周的GOS预后评分,治疗效果较好。
齐铁伟郭少雷肖亮灿江楠梁丰黄正松曾琼
关键词:亚低温颅内动脉瘤显微手术
脑动静脉畸形显微手术后周围脑组织IL-17A、TGF-β表达水平及意义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17A(IL-17A)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在脑动静脉畸形(AVM)显微手术后灶周脑组织中表达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前瞻性观察25例脑AVM患者IL-17A、TGF-β表达情况,其中12例患者血管内栓塞治疗后行显微手术切除,设为栓塞组;13例行单纯显微手术切除,设为未栓塞组。6例对照组脑组织为来源于外伤及脑出血内减压术后的正常脑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和RT-PCR技术,检测AVM灶周脑组织IL-17A、TGF-β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栓塞组及未栓塞组灶周脑组织的IL-17A蛋白及其mRNA表达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未栓塞组比较,栓塞组IL-17A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栓塞组与未栓塞组TGF-β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与未栓塞组比较,栓塞组TGF-β蛋白升高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GB移mRNA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17A表达升高参与了AVM血管扩张及再通的临床病理过程,而TGF-β表达升高具有抑制栓塞后炎症反应的作用。
江楠郭少雷李雪松梁丰黄正松齐铁伟曾琼
关键词:脑动静脉畸形白细胞介素-17A转化生长因子-Β显微外科手术
大鼠慢性脑低灌注模型再灌注脑组织HIF-1α、VEGF表达的意义
2011年
目的观察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大鼠慢性脑低灌注后再灌注脑组织中表达的意义。方法 SPF级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两组,假手术组(S组)和再灌注组(R组),每组12只。建立大鼠慢性脑缺血模型,6周后恢复血流灌注,于再灌注前即刻(R_0)、再灌注1 h(R_1)、24 h(R_2)及72 h(R_3)行激光多普勒血流探测仪(LDPI),检测脑皮层血流灌注量;其后采用qRT-PCR法,检测HIF-1α-mRNA、VEGF-mRNA在脑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大鼠慢性脑缺血再灌注后1 h,实验侧脑皮层血流灌注量较对侧下降(73.12±26.75)%,再灌注后24 h脑皮层血流灌注量有所恢复,72 h仍未达到基线水平;与S组比较,各组大鼠再灌注后的不同时点HIF-1α-mRNA、VEGF-mRNA均表达增高(P<0.05)。结论 HIF-1α、VEGF在大鼠慢性脑低灌注再灌注后表达上调,参与大鼠脑血管增殖及活性增强的病理过程,改善脑血流动力学。
江楠肖亮灿荣健
关键词:再灌注缺氧诱导因子-1Α
转化生长因子β1及其受体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对脑动静脉畸形患者脑出血风险的影响
2012年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其受体(TGFβR2)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对脑动静脉畸形患者脑出血风险的影响。方法脑动静脉畸形患者53例,性别不限,年龄18—64岁,中国南方广东籍,汉族,彼此无血缘关系,根据是否合并脑出血,分为未出血组(n=23)和出血组(n=30)。采集静脉血样,抗凝,提取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测定TGFβ1基因CT多态性位点rs1800469(位于上游509bp处)及TGFβR2基因AG多态性位点rs3087465(位于上游875bp处)的类型及频率,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基因类型和频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与未出血组比较,出血组TGFβR2基因的G基因频率升高(P〈0.05),TGFβ1即,基因的类型及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TGFβR2基因的G基因是脑动静脉畸形患者脑出血的危险因素(P〈0.01),相对危险度为3.312(95%可信区间1.476~7.624)。结论脑动静脉畸形患者脑出血的风险与TGFβR2的G基因有关,而TGFβ1单核苷酸多态性对脑动静脉畸形患者脑出血风险无影响。
江楠李雪松肖亮灿黄文起齐铁伟郭少雷梁丰黄正松
关键词:转化生长因子Β1单核苷酸颅内动静脉畸形脑出血
Onyx栓塞联合显微手术对脑动静脉畸形的疗效及周围脑组织TGF-β的表达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观察Onyx栓塞联合显微手术治疗脑动静脉畸形(BAVM)后的效果及病灶周围脑组织中TGF-β表达水平。方法:选取25例BAVM病灶周围有5 mm厚度的脑组织手术标本,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治疗方式,分为Onyx栓塞治疗后行显微手术切除组(栓塞组,12例)和单纯手术切除组(单纯手术组,13例),应用透射电镜观察灶周脑组织的病理特征,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脑组织中TGF-β基因表达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行CT、MRI检查,病灶全切除率100%,均未发现明显再出血及水肿征象。术后随访3个月以上两组m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手术组BAVM畸形团灶周组织可见小血管扩张、神经细胞坏死和血脑屏障结构破坏等改变。Onyx栓塞组可见灶周组织明显水肿及炎性细胞浸润。与单纯手术组比较,栓塞组灶周脑组织的TGF-β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针对不同患者合理选择Onyx栓塞联合显微手术或单纯手术治疗BAVM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术前行Onyx栓塞可引起TGF-β表达增高,其具体作用和机制仍需要进一步探讨。
江楠李雪松齐铁伟郭少雷梁丰
关键词:脑动静脉畸形ONYX胶转化生长因子-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