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73427)

作品数:12 被引量:37H指数:3
相关作者:杨信怡游雪甫李国庆李聪然卢芸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宁夏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协和青年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结核
  • 4篇结核分枝杆菌
  • 4篇分枝杆菌
  • 4篇杆菌
  • 3篇药物
  • 2篇新药
  • 2篇药动学
  • 2篇药理
  • 2篇体外
  • 2篇球菌
  • 2篇细胞
  • 2篇细胞色素
  • 2篇耐药
  • 2篇菌药
  • 2篇抗菌
  • 2篇活性
  • 2篇活性研究
  • 2篇基因
  • 2篇CYP450
  • 1篇代谢产物

机构

  • 12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宁夏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作者

  • 12篇游雪甫
  • 12篇杨信怡
  • 7篇李国庆
  • 4篇李聪然
  • 4篇卢芸
  • 2篇卢曦
  • 2篇胡辛欣
  • 1篇乔峰
  • 1篇宋坤改
  • 1篇母立新
  • 1篇蒋建东
  • 1篇庞晶
  • 1篇王秀坤
  • 1篇黄青山
  • 1篇王昊
  • 1篇张伟新
  • 1篇陆海荣
  • 1篇任志涛
  • 1篇李雪

传媒

  • 4篇中国医药生物...
  • 2篇药学学报
  • 2篇中国感染与化...
  • 2篇药学研究
  • 1篇中国抗生素杂...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第十二届全国...

年份

  • 2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结核分枝杆菌CYP143A1基因(Rv1785c)敲除菌株的构建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为深入了解和探索结核分枝杆菌CYP143A1基因(Rv1785c)功能,构建针对该基因的敲除菌株。方法采用噬菌体介导的基因敲除技术,设计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待敲除基因Rv1785c左、右臂,与p0004s质粒连接,构建同源重组质粒p0004s-△Rv1785c。再将p0004s-△Rv1785c质粒与phAE159质粒连接,构建phAE159-△Rv1785c噬菌粒。将获得的噬菌粒导入耻垢分枝杆菌mc^(2)155,获得整合有同源交换位点的重组噬菌体,经体外扩增收集高滴度噬菌体,转染结核分枝杆菌H37Rv,筛选阳性克隆并通过PCR法及基因测序验证敲除株构建结果。结果成功构建了包含Rv1785c上下游同源臂的等位交换质粒,并将该质粒与含有分枝杆菌温敏型噬菌体元件的穿梭质粒phAE159连接获得重组噬菌粒,最终经转染进入H37Rv。PCR及基因测序结果表明H37Rv CYP143A1基因敲除菌株构建成功。结论首次成功构建了结核分枝杆菌H37Rv CYP143A1基因敲除菌株,为后续CYP143A1基因功能研究提供了关键材料,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陈虹彤卢芸李国庆李聪然游雪甫杨信怡
关键词:结核分枝杆菌基因敲除细胞色素P450
索西沙星在小鼠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研究索西沙星在小鼠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分析索西沙星的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效应动力学(PK/PD)参数。方法使用HPLC-MS/MS法,以莫西沙星为内标,以梯度甲醇-水为流动相,测定灌胃5 mg.kg-1后小鼠血液中索西沙星的含量。以WinNonlin软件计算动力学参数。结果小鼠血液中索西沙星Cmax为1.085μg.mL-1,Tmax为10 min,T1/2为1.425 h,AUC0~24为1.101μg.mL-1.h,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副流感嗜血杆菌和化脓链球菌的Cmax/MIC50均大于8。结论索西沙星在小鼠体内的吸收、分布及代谢较快,对多种细菌具有较好的活性。
李国庆庞晶杨信怡李聪然游雪甫
关键词:药物代谢动力学
双硫仑及其代谢产物的抗感染药理活性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0年
双硫仑(disulfiram)是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酯(diethyldithiocarbamate,DDC)的二聚体,起初通过临床试验证明双硫仑通过抑制醛脱氢酶,阻碍乙醇在体内的代谢,致使饮酒者出现乙醛中毒样症状,并将这种症状表现命名为"双硫仑样反应".基于这一作用,双硫仑被用作乙醇增敏药,促使嗜酒者对乙醇产生厌恶感,从而用于戒酒治疗[1-2].当前,双硫仑作为戒酒药已被包括美国药典、日本药典、欧洲药典在内的多国药典收录.双硫仑安全性良好,口服用药量可高达500 mg/d[3].双硫仑用于临床后,其代谢产物DDC通过调节抗氧化酶活性对抗体内过多自由基而产生的抗白内障作用也被发现,并被认为是颇具潜力的抗白内障药物[4].
孙宇游雪甫杨信怡
关键词:双硫仑药动学抗感染药理活性
Plazomicin的药理学研究及临床应用进展被引量:1
2020年
Plazomicin是美国Achaogen公司开发的新一代氨基糖苷类药物,商品名Zemdri■,近期在美国经FDA批准用于肠杆菌科细菌引起,且其他药物治疗无效的尿路感染及急性肾盂肾炎成人患者的治疗。研究显示,plazomicin抗菌谱广,对多数病原菌中携带的氨基糖苷类修饰酶有良好稳定性,血浆蛋白结合率低,与人体主要肝药酶无相互作用。治疗剂量下,plazomicin对受治感染病例的临床疗效不劣于美罗培南、黏菌素。常见不良反应为轻、中度恶心、呕吐、头晕、腹泻,停药后可恢复。
陈虹彤李国庆游雪甫杨信怡
关键词:药效学药动学临床疗效
结核分枝杆菌细胞色素P450酶研究进展
结核病至今仍是一种常见传染病,目前全球约三分之一人口有结核菌感染.其中,我国和印度的结核病发病人数约占全球结核病病例的40%.近些年来,世界范围内,耐多药和泛耐药结核病发病人数不断增加.而当前临床使用的一线抗结核药物品种...
卢芸游雪甫杨信怡
关键词:结核分枝杆菌CYP450唑类抗真菌药
6-无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药理学及临床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21年
早期喹诺酮品种如萘啶酸、吡哌酸化学结构中均不含氟,但自1984年日本杏林制药株式会社开发的首个具有6-氟-7-哌嗪基结构的喹诺酮药物——诺氟沙星(norfloxacin,氟哌酸)成功上市以来,以4-喹酮为母核(结构见图1),6位碳(C-6)有氟原子(F)取代为特征的6-氟喹诺酮类抗菌药因抗菌谱广、疗效可靠、使用方便等优点,一直是新药开发的主流[1-2]。以我国为例,截至2017年,上市的17个全身用喹诺酮药物品种均为6-氟喹诺酮[3];而近30年来,美国FDA批准的喹诺酮新药品种中6-氟喹诺酮药物亦占绝对多数[4]。
陈虹彤卢芸李国庆游雪甫杨信怡
关键词:新药品种萘啶酸喹诺酮新药开发吡哌酸
重组溶葡萄球菌酶体外诱导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株生物学特征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究重组溶葡萄球菌酶体外诱导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耐药发生规律和机制。方法用3株临床分离金葡菌,体外以亚抑菌浓度重组溶葡萄球菌酶一步法诱导耐药,观察耐药株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药敏改变情况,测序分析肽聚糖甘氨酸五肽桥联的关键合成酶编码基因 femABX。并观察其中1株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和1株甲氧西林敏感金葡菌(MSSA)的生长曲线、小鼠感染毒力情况。结果金葡菌耐药发生频率为10-4~10-8水平,与原代株比较,耐药株体外生长速率和小鼠体内毒力显著降低,对β内酰胺类敏感性提高2~4000倍。测序结果显示耐药株 f emA编码基因存在突变,可致终止密码子提前。结论重组溶葡萄球菌酶体外可诱导金葡菌耐药性产生,但耐药株生长繁殖力、致病力及抵抗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能力显著降低。
卢曦任志涛李聪然胡辛欣聂彤颖黄青山陆海荣李雪李国庆蒋建东游雪甫杨信怡
关键词:金黄色葡萄球菌诱导耐药FEMAX基因
奥玛环素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20年
奥玛环素(omadacycline),别名PTK 0796,是美国Paratek制药公司开发的新型半合成四环素,由Honeyman等[1-3]通过两步法从米诺环素衍生化获得,为首个成功进入临床应用的氨甲基四环素品种。其化学结构如图1所示,分子式为C29H40N4O7,相对分子量为556.65。有别于替加环素(tigecycline)、eravacycline等甘氨酰四环素,其主要结构特点是在米诺环素结构基础上进行C9位氨甲基修饰,该修饰可帮助奥玛环素克服细菌耐药性、扩大抗菌谱、改善药代动力学特性[3]。
董璐瑶李国庆游雪甫杨信怡
关键词:替加环素米诺环素氨甲基细菌耐药性
结核分枝杆菌 CYP450 酶作为潜在药物靶标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4年
新型抗结核药物靶标的寻找与验证是抗结核新药发现的关键环节。近期研究发现,结核分枝杆菌编码表达20余种细胞色素P450酶(CYP450s)。这些CYP450s在活跃或潜伏期结核分枝杆菌(Mtb)的脂质代谢与合成、胆固醇利用、呼吸链电子传递等方面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目前6个亚型的蛋白质晶体结构已被阐明,提示其具有成为抗结核药物靶标的潜力。本文将结合最新发表的文献,主要从Mtb CYP450酶系同源性、各亚型结构与功能、与唑类等小分子抑制剂相互作用机制等角度,总结该类蛋白可靶性的依据,为进一步的抗结核药物筛选与设计提供参考。
卢芸乔峰游雪甫杨信怡
关键词:结核分枝杆菌CYP450药物靶标
抗结核药物最新进展被引量:8
2013年
结核病是病死率仅次于艾滋病的全球第二大感染性疾病。当前结核病的控制面临一系列挑战。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结核治疗方案疗程长,对敏感菌和耐药菌感染分别需6个月、20个月的持续治疗。现有抗结核一线化疗药仍为四十多年前所开发,品种有限,选择余地小。此外,多耐药结核病(MDR-TB)及广泛耐药结核病(XDR-TB)的流行,严重阻碍了结核病控制的进展。严峻的结核病防治形势急需抗结核新药的出现。近十年来,抗结核化疗新药研发在沉寂多年后取得了较明显进展。本文介绍了近年上市与处于临床及临床前研究阶段的抗结核新药。
卢曦杨信怡游雪甫
关键词:结核分枝杆菌抗结核新药化学治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