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7AA092001-2)
- 作品数:4 被引量:20H指数:3
- 相关作者:曹文熙王桂芬胡水波林俊芳周雯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热带东印度洋6°N断面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DOM)光谱吸收特性被引量:4
- 2013年
- 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olored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CDOM)光谱吸收特性是构建生物光学模型及水色遥感反演算法的重要基础。在2011年4月1日至5月中旬的东印度洋综合科学考察实验研究航次中,采集了6°N断面9个站位的CDOM样品并进行了测量;通过分析吸收系数aCDOM、光谱斜率值S、CDOM分子量相对大小的指示参数M值等参量,探讨了该断面处CDOM浓度与组成成分的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发现,aCDOM(355)的变化范围为0.131—0.524m?1,平均值为0.272m?1;aCDOM(375)的变化范围为0.081—0.453m?1,平均值为0.242m-1,该范围小于近岸水体,高于东南太平洋海水,与南海北部18°N断面相近。叶绿素a浓度与CDOM吸收系数及光谱斜率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CDOM光谱斜率的变化范围较大,其中S300—500nm的变化范围为0.008—0.019nm?1,平均值为0.012nm?1。S300—350nm与M值之间表现出正相关关系,吸收系数与光谱斜率及M值呈现出很好的负相关关系。结合该断面CTD资料发现,在30—90m水层高盐水团的影响下,M值在高盐区的平均值大于其右侧相同深度的结果,aCDOM(355)在高盐区的平均值小于其右侧相同深度的结果;在垂直方向上,受高盐水团影响区域M值没有表现出明显规律,而在其右侧则随着深度的增加M值逐渐减小,aCDOM(355)逐渐增加。
- 胡水波曹文熙林俊芳杨跃忠王桂芬周雯
- 南海海域MODIS-Aqua叶绿素浓度产品的精度对比和区域性算法修正被引量:8
- 2014年
- 利用2004~2012年在南海获得的9个航次的实测Chl-a数据,采用NASA标准业务化算法OC3和针对低Chl-a水体所发展的最新算法OCI反演获得了相应的MODIS-Aqua Chl-a产品.通过建立实测与遥感产品的时空匹配数据对,开展了Chl-a产品的适用性评估,并对比分析了上述两种算法的性能.在此基础上,利用南海实测遥感反射率(Rrs(λ))和MODIS-AquaRrs(λ)产品以及相应实测Chl-a的匹配数据集,分别对算法OC3和OCI进行了区域性修正.结果显示:基于算法OC3和OCI反演所得的MODIS-Aqua Chl-a产品值均高估了实测值,平均绝对误差(APD)的精度分别为56.30%和42.58%,且算法OCI可明显改善低Chl-a水体(<0.25 mg· m^-3)的反演精度;采用南海MODIS-AquaRrs(λ)产品与实测Chl-a匹配数据集(N=82)修正后的区域性算法NOC3和NOCI的精度均有不同程度提高,APD精度分别为37.85%和36.74%;采用现场实测Rrs(λ)与Chl-a匹配数据集(N=123)进行区域性修正后的算法INOC3和INOCI的APD精度分别为36.61%和37.79%,上述两种方案精度较为接近.因此,对于南海海域而言,算法的区域性修正对于改善MODIS-Aqua Chl-a产品精度非常重要.
- 赵文静曹文熙王桂芬胡水波林俊芳许占堂
- 关键词:叶绿素浓度光学遥感
- 浮游植物的吸收-衰减特性及其与粒径间的关系被引量:7
- 2012年
- 室内测量了十六种浮游植物的吸收-衰减光谱,及其粒径分布和叶绿素a浓度。研究结果表明,粒径和单位细胞叶绿素浓度是影响浮游植物吸收和衰减系数量值的两个重要因素;粒径是决定衰减光谱形状的重要因子之一,粒径与衰减光谱斜率之间存在非单调的变化关系;粒径不是影响浮游植物吸收光谱的蓝-红波段比和光谱斜率的决定性因子,但是,藻细胞密度与粒径平方的乘积是决定吸收光谱斜率的关键量。适用于均匀球体颗粒的Mie散射理论能对粒径与浮游植物吸收光谱和衰减光谱间的相关关系进行阐释,该文研究的藻类其非均匀球体结构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粒径与吸收—衰减光谱间存在的内在规律。
- 周雯孙兆华曹文熙王桂芬
- 关键词:浮游植物吸收光谱粒径
- 强壮前沟藻Amphidinium carterae Hulburt生消过程中水体总吸收特性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基于2011年7月藻类培养实验期间的实测数据研究了强壮前沟藻Amphidinium carterae Hulburt生消过程中水体的总吸收特性。结果表明,强壮前沟藻本次培养周期共21天,前15天为生长期,之后进入消亡期;整个生消过程中水体吸收光谱变化明显,未见440nm波段浮游藻类蓝光吸收峰,但675nm波段红光吸收峰突出,消亡期总吸收系数的日变化明显大于生长期,总吸收系数与叶绿素浓度的时间序列变化趋势一致;总吸收系数的波段关系良好,但不同生长时期相同波段的拟合曲线存在显著差别,消亡期的拟合曲线普遍高于生长期,且整体看来随波长增加,两曲线逐渐接近,到667、678nm波段时几乎重合;特征波段(440、675nm)的总吸收系数与叶绿素浓度存在较好的乘幂函数关系,拟合曲线与藻种的生长阶段有关,决定系数均在0.98以上。
- 王林赵冬至杨建洪姜玲玲刘永健
- 关键词:生消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