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3YJCZH103)
- 作品数:8 被引量:204H指数:6
- 相关作者:刘建国刘宇张文忠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联合大学中国科学院东北财经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更多>>
- 游客感知:国内外文献的回顾及展望被引量:52
- 2017年
- 通过对国内外游客感知方面的研究进行系统梳理,从游客自身以及旅游目的地两个维度,分析了影响游客感知的主要因素。现有文献普遍关注游客感知的现状这一表象上,缺少对改善游客感知效应的实际应用方面的研究。现有研究对于游客感知的影响机理研究尤显不足;对不同类型旅游景区游客感知差异的规律性特征研究十分薄弱;从研究方法和数据上看,现有评价的方法和数据较为单一,缺乏连续性的数据资料,缺少不同类型旅游景区游客感知差异的动态演进规律性特征的比较研究。从目前该领域研究的不足出发,需要以学科交叉为途径,推动跨学科的集成研究。研究游客感知的相关理论问题,解析游客感知的影响因素及其机理,探讨不同类型旅游景区游客感知的动态演变规律等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 刘建国黄杏灵晋孟雨
- 关键词:游客感知
- 中国经济效率的省域空间格局及其提升研究被引量:3
- 2013年
- 文章选取资本存量、劳动力、土地、外商投资、邮政电信业务量作为投入变量,选取地区生产总值作为产出变量,分析了2009年中国经济效率的静态空间格局。发现纯技术效率要好于技术效率。在规模报酬不变状态下的技术效率(TEcrs)方面,DEA有效的省份只有16个;在规模报酬变动状态下的纯技术效率(TEvrs)方面,DEA有效的省份有18个;从规模效率(SE)上看,DEA有效的省份也是18个。从中国内陆31个省份的平均技术效率、平均规模效率和规模报酬的情况上看,全国层面和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层面存在差异。文章对各个省份资本、劳动力、土地、外商投资、信息化等存在投入冗余及产出不足的情形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可以为各省政府部门提供参考。
- 刘建国
- 关键词:经济效率省域
- 2006—2013年杭州城市旅游全要素生产率格局及影响因素被引量:56
- 2015年
- 从全要素生产率的视角探讨2006—2013年杭州旅游发展绩效及其空间格局的变化特征。研究发现,此间杭州市旅游全要素生产率总体上呈现波动且上升的趋势,上升了10.8%,上升的原因在于,这8年间杭州旅游的历年平均技术效率、技术变化和规模效率变化在大部分年份均显著改善;此间杭州旅游纯技术效率是下降的,但呈现向好发展的势头,下降的原因在于投入要素在使用上的效率未能实现优化。从空间格局上看,杭州旅游效率呈现了空间差异的特征,但是区域差异不大。进一步对杭州市旅游经济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剖析,发现产业结构、基础设施、对外开放程度、经济发展水平和服务业发展规模等因素对旅游经济效率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文章最后讨论了研究结果赋予的政策涵义。
- 刘建国刘宇
- 关键词:杭州旅游绩效全要素生产率
- 北京市区域协调发展的综合测度被引量:2
- 2016年
- 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测算了2011—2013年北京市16区县人口、经济、资源与环境子系统的综合发展指数,并运用协调度模型,深入分析了此间北京市各系统区域协调发展水平。发现:不同的年份,北京市16区县的人口、经济、资源与环境的系统协调发展存在空间差异,且差异显著;在相同的年份,各个区域的系统协调发展也呈现出波动状态;这表明北京市各个区县人口、经济、资源与环境的发展存在不协调问题;进一步运用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发现北京市系统协调水平存在空间依赖性。
- 刘建国
- 区域经济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及其机制研究被引量:25
- 2014年
- 自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以来,国内外学者从理论和实证层面对区域经济效率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文章讨论了区域经济效率的内涵、深入分析了区域经济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构建了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及其实证分析模型,并深入分析了各个影响因素的影响机制。运用理论和实证分析模型,对我国不同空间尺度区域经济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的演变规律进行深入研究,探索经济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素的区域差异对于指导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践是未来的方向。
- 刘建国
- 关键词:经济效率影响因素
- 中国区域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溢出关联效应研究被引量:47
- 2014年
- 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对1990-2011年中国全要素生产率进行研究,发现:此间中国省域全要素生产率在大部分年份呈现了空间自相关性,表明这22a间中国省域全要素生产率并不是完全的随机状态,受其它区域的影响。进一步运用空间计量经济模型从空间维度探究了区域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经济的集聚水平越高,全要素生产率会得到显著改善;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与效率的提升有着显著地积极作用,并表现一定程度的溢出;政府干预和产业结构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为负,说明政府部门要减少对经济的干预;同时表明了中国的产业结构可能存在不合理的地方;信息化水平、基础设施水平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为正,但基础设施水平在统计学意义上并不显著;民营化所占比重的提升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改进是显著的,因为私有化致使企业的权力下放有助于提高技术效率;经济开放水平显著提升了中国的区域全要素生产率;中国部分省份土地投入规模过大而出现规模不经济的问题。从全要素生产率在各个地区间溢出的证据出发,各个地方政府在统筹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仅需要考虑本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打破目前行政区经济的界限,实现跨区域的协调与合作,实现共赢,最终实现所有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 刘建国张文忠
- 关键词:全要素生产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