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090412062)

作品数:6 被引量:69H指数:4
相关作者:王春汤国安杨昕董有福周毅更多>>
相关机构:滁州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测绘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4篇DEM
  • 1篇导航
  • 1篇地貌
  • 1篇地图
  • 1篇断面测量
  • 1篇信息熵
  • 1篇数字地图
  • 1篇中轴线
  • 1篇最大熵
  • 1篇黄土地貌
  • 1篇黄土高原
  • 1篇积温
  • 1篇沟沿线
  • 1篇河道
  • 1篇河流
  • 1篇DEM地形
  • 1篇GPS
  • 1篇不确定性
  • 1篇空间化

机构

  • 5篇滁州学院
  • 3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西北师范大学

作者

  • 3篇王春
  • 3篇汤国安
  • 2篇杨昕
  • 1篇戴仕宝
  • 1篇肖晨超
  • 1篇陶旸
  • 1篇孙京禄
  • 1篇祝士杰
  • 1篇周毅
  • 1篇赵军
  • 1篇顾留碗
  • 1篇闫志刚
  • 1篇江岭
  • 1篇王官勇
  • 1篇董有福
  • 1篇李飞
  • 1篇郑平建
  • 1篇郑佳佳

传媒

  • 2篇地理科学
  • 1篇测绘通报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地理空间信息
  • 1篇滁州学院学报

年份

  • 2篇2011
  • 4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DEM地形信息量计算的不确定性研究被引量:11
2010年
DEM地形信息量的准确度量是判定DEM数据应用适宜性与限制性关键。以黄土丘陵沟壑区DEM及其派生的坡度、坡向DTM为例进行实验,研究子集划分与分级数对DEM信息量估算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DEM地形信息量是实际地形信息和子集划分策略共同作用的结果,现有DEM信息量计算存在不确定性,DEM子集划分算法和分级数的选择直接影响DEM信息量的计算结果。文章借助最大熵定理的基本思路构建DEM地形信息量分级判定模型,可客观获得连续型栅格地形数据在信息量计算上最优分级,为有效估算DEM地形信息量提供科学依据。
陶旸汤国安王春祝士杰杨昕
关键词:DEM信息熵最大熵不确定性
基于高分辨率DEM的黄土地貌正负地形自动分割技术研究被引量:29
2010年
黄土地貌正负地形自动分割是构建地表空间分布式机理-过程模型的基础。在分析黄土高原地区典型地貌坡面形态及汇流过程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5m分辨率栅格DEM自动分割黄土正、负地形的技术方案。该方案首先利用坡面上下游栅格点的坡度对比识别沟沿线点,然后利用汇水模型提取沟沿线点约束的上游汇水区域,从而实现正、负地形的自动分割。在黄土塬区及丘陵沟壑区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优点是提取精度高,人工干预少,在不同地貌类型区域内有很好的应用适宜性。
周毅汤国安王春肖晨超董有福孙京禄
关键词:沟沿线DEM黄土高原
基于主干河流修正TIN构建的DEM平原区河网提取被引量:2
2011年
平原地区的河网提取一直是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的水系提取的难点。尝试利用主干河流修正不规则三角网(TIN),以提高DEM平原地区地形模拟的精度(基本方法为利用已存在的主干河流线,对其所经区域进行高程赋值,约束TIN的构建,然后进行DEM模拟),基于此进行平原区河网提取。实验表明,此种方法下,平原区提取的主干河流与实际河流有较大的吻合。
王官勇戴仕宝
关键词:DEM
驷马山河道导航和测量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010年
结合移动通信技术、GPS技术以及数字地图技术介绍开发适合于驷马山河道断面测量的PDA导航测量系统,该系统把数字地图导航技术和GPS技术集成于一体,便于根据数字地图快速查找断面位置和断面桩点,有利于数据的现场检核和数据安全。
顾留碗郑平建闫志刚
关键词:数字地图断面测量GPS
基于欧氏区域分配的面状河流中轴线提取方法研究被引量:8
2011年
提出一种基于欧氏区域分配的面状河流图斑中轴线的提取方法。对于面状河流边界线,首先利用相邻的线状支流对边界线进行分割;再采用欧氏区域分配的方法提取分割后边界线的邻近线;最后对邻近线进行裁剪得到中轴线。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所提取的中轴线连续、光滑,且与相邻的线状支流保持有拓扑关系,对于数据量大、形状复杂的面状河流达到了自动、快速有效提取中轴线的目的。
江岭杨昕汤国安
关键词:河流中轴线
中国陆地多年平均积温空间化研究被引量:21
2010年
将海拔高度等反映区域特性的因子作为变量引入GIS空间化模型是提高气象数据估算精度的重要途径。根据聚类的思想,将研究区域进行聚类分区,使分区内积温分布特征一致性趋强。然后利用统计方法寻找各分区年积温随海拔变化的规律,以获得较高精度的估算结果。论文提出的基于分区DEM修正反距离空间化方法,与常用的空间化方法如克里格法、反距离平方法相比,解决了积温空间分布复杂性的问题,并一定程度上考虑了气象站点空间分布的稀疏性、不均匀性以及受海拔和区域差异等因素对积温分布的影响,具有较高的估算精度,适合于较大范围的年积温空间化。另外,由于气象台站分布在相对较低的区域,高海拔区域积温估算精度很低,利用此方法解决了高海拔区域积温估算的精度问题。
李飞王春赵军郑佳佳
关键词:积温DEM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