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3M530108)

作品数:4 被引量:2H指数:1
相关作者:于东新张丽红于广杰更多>>
相关机构:内蒙古民族大学南开大学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内蒙古自治区人才开发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文学

主题

  • 2篇元好问
  • 1篇遗山词
  • 1篇真谛
  • 1篇审美形态
  • 1篇生命形式
  • 1篇诗境
  • 1篇诗诗
  • 1篇诗性
  • 1篇诗性精神
  • 1篇诗学
  • 1篇诗学思想
  • 1篇宋词
  • 1篇文化
  • 1篇文化立场
  • 1篇文化融合
  • 1篇论诗
  • 1篇论诗诗
  • 1篇民族
  • 1篇民族文化
  • 1篇民族文化融合

机构

  • 3篇内蒙古民族大...
  • 2篇南开大学
  • 1篇内蒙古电子信...

作者

  • 4篇于东新
  • 1篇于广杰
  • 1篇张丽红

传媒

  • 1篇内蒙古大学学...
  • 1篇河北学刊
  • 1篇社会科学辑刊
  • 1篇北方民族大学...

年份

  • 3篇2014
  • 1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高古”:金代诗歌的一种审美形态
2014年
金代诗歌具有一种"高古"的审美形态,其美学特征及内涵有三,即"高古"之诗性精神是金人以魏晋风度作为诗的内在人格,追求一种与古人心灵商量沟通的自由超越和潇洒简淡,再有就是弥漫于诗坛的复古主义倾向。"高古"之生命形式的意蕴,则是在文化皈依的营构中安顿灵魂,以及对山水风物与隐逸自适生活的向往。而"高古"之诗境真谛,主要是指与天地同化、与洪荒同古的时空境界。在道教神仙思想和佛家心性修养的深刻影响下,诗人主体在与天地同化的闲适中任性逍遥,远离世俗尘嚣,获得心灵的极大自由,从而实现金诗"高古"的境界之美。
于东新于广杰
关键词:诗性精神生命形式
元好问的文化立场及词学思想被引量:2
2014年
元好问站在华夏文化守护者和传承人的立场上,在金元鼎革之际,救世活人,存文保道,积极促进了蒙元政权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变,显示出一种了不起的器识和境界。正是这种"文化大于种族"的立场,使得他的词学思想包蕴古今,兼容百家,无论是其词主"情性"的创作主体论,渊雅深厚的艺术风格论,还是"言外"与"滋味"的欣赏接受论,以及以词传史的审美功能论,都显示出元氏词论开放和圆通的多元文化特色。
于东新
关键词:元好问文化立场词学思想
古代论诗诗的体制及其流变
2014年
作为古代独特的诗学批评文体,论诗诗肇始于春秋时期的"赋诗言志"与以诗论事(人),经过汉魏六朝的酝酿,至唐代杜甫首创用完整的诗篇来论诗,其代表作为《戏为六绝句》。宋金时元好问以《论诗三十首》将杜甫开创的论诗诗推向高峰。明清以降,伴随着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成熟,出现了袁宏道、钟惺、钱谦益、王士祯、沈德潜、厉鹗、袁枚、龚自珍,以及一批女性论诗诗作者。他们各骋才情,名作迭出,使得这种特殊的诗体焕发出耀眼的光彩,尤其是论诗词、论诗曲,以及论词诗、论曲曲等形式的出现,标志着论诗诗体制上的新发展。
于东新
关键词:论诗诗诗学思想
对宋词“有偏斜度的超越”:从遗山词看金词被引量:1
2013年
作为金词之集大成,遗山词继承了宋词之言情传统,然又不为宋词所囿,其抒情豪迈苍凉,慷慨率直,情辞恳切,具有元氏自我面目。在体制上,元好问推尊"东坡体"而成金词之"正体",改造"宫体"而为新体宫词。在风格上,元氏既有本于苏、辛的"遗山壮词",又"不尽为苏氏余波"。究其成因,多民族文化融合不仅是金词发生的背景,更是其发展的动力,遗山词充分体现了金词对宋词"有偏斜度的超越"。
于东新张丽红
关键词:元好问遗山词金词民族文化融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