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371102)

作品数:16 被引量:300H指数:9
相关作者:杨柳燕肖琳蒋丽娟尹大强王勤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南京市环境保护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生物学

主题

  • 9篇微囊藻
  • 7篇铜绿微囊藻
  • 5篇代谢
  • 5篇磷代谢
  • 4篇太湖
  • 4篇附生假单胞菌
  • 4篇
  • 4篇沉积物
  • 3篇单胞菌
  • 3篇水华
  • 3篇微生物
  • 3篇假单胞菌
  • 3篇DGGE
  • 2篇太湖沉积物
  • 2篇总磷
  • 2篇聚磷
  • 2篇湖泊
  • 2篇湖沉积物
  • 2篇杆菌
  • 2篇MICROC...

机构

  • 17篇南京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南京市环境保...

作者

  • 17篇杨柳燕
  • 13篇肖琳
  • 9篇蒋丽娟
  • 4篇尹大强
  • 4篇王勤
  • 3篇詹忠
  • 3篇秦伯强
  • 3篇赵兴青
  • 3篇袁丽娜
  • 3篇于振洋
  • 3篇邹迪
  • 3篇马喆
  • 3篇宋炜
  • 2篇肖元庚
  • 2篇万玉秋
  • 2篇赵庆顺
  • 2篇陈灿
  • 1篇孔倩
  • 1篇张哲海
  • 1篇高光

传媒

  • 3篇环境科学
  • 2篇生态学报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湖泊科学
  • 1篇南京大学学报...
  • 1篇环境化学
  • 1篇河南科学
  • 1篇Journa...
  • 1篇生态与农村环...
  • 1篇中国海洋湖沼...

年份

  • 4篇2008
  • 5篇2007
  • 4篇2006
  • 4篇2005
  • 1篇2004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太湖沉积物理化性质及营养盐的时空变化被引量:36
2007年
在不同季节,采集太湖梅梁湾和贡湖湾沉积物柱状样,研究沉积物Eh、pH、总氮、总磷以及有机质四季垂向部面分布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表层下(0-3cm).Eh随沉积物深度的增加迅速下降,很快进入还原状态.沉积物剖面上pH变化幅度不大,在6.4-7.8之间,冬季沉积物pH均有所降低.太湖沉积物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盐,总氮和总磷最高浓度分别为2.68和0.864 mg/g,其剖面分布特征表明,沉积物表层总氮和总磷含量远高于底层,其含量随深度增加而降低,但四季变化趋势不明显.沉积物中有机质含量在10 cm以上变化幅度较大,随着沉积物深度的增加,有机质含量明显减少,季节变化幅度不大.比较不同采样点发现,位于梅梁湾生态系统试验区内的S1位点沉积物氮磷内源负荷最大.
赵兴青杨柳燕于振洋樊启慧詹忠肖元庚尹大强秦伯强
关键词:氧化还原电位总磷总氮有机质太湖
铜绿微囊藻与附生假单胞菌静态吸磷的比较被引量:8
2004年
利用磷饥饿的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aeruginosa)和附生假单胞菌(Pseudomonassp.)进行静态吸磷的比较研究,并分析不同温度对吸磷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铜绿微囊藻和附生假单胞菌都有快速吸收外界磷的能力,铜绿微囊藻的最大吸磷速率为1.11mg/(mg穐),附生假单胞菌最大吸磷速率达到4.79mg/(mg穐).静态吸磷在1h内基本达到平衡,铜绿微囊藻最大磷含量为1.03%,附生假单胞菌最大磷含量能达到3.01%,提高温度有利于铜绿微囊藻和附生假单胞菌对外界磷的吸收.在铜绿微囊藻和附生假单胞菌竞争吸收外界磷时,附生假单胞菌的吸收速率和细胞内最大磷含量均明显高于铜绿微囊藻.
杨柳燕蒋丽娟秦伯强高光
关键词:铜绿微囊藻假单胞菌
Characterization of depth-related microbial communities in lake sediment by 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 of amplified 16S rRNA fragments被引量:6
2008年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microbial communities of different depth sediment samples was examined by a culture-independent method and compared with physicochemical parameters, those are organic matter (OM), total nitrogen (TN), total phosphorus (TP), pH and redox potential (Eh). Total genomic DNA was extracted from samples derived from different depths. After they were amplified with the GC-341 f/907r primer sets of partial bacterial 16S rRNA genes, the products were separated by 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 (DGGE). The profile of DGGE fingerprints of different depth sediment samples revealed that the community structure remained relatively stable along the entire 45 cm sediment core, however, principal-component analysis of DGGE patterns revealed that at greater sediment depths, successional shifts in community structure were evident. The principle coordinates analysis suggested that the bacterial communities along the sediment core could be separated into two groups, which were located 0-20 cm and 21-45 cm, respectively. The sequencing dominant bands demonstrated that the major phylogenetic groups identified by DGGE belonged to Bacillus, Bacterium, Brevibacillus, Exiguobacterium, γ-Proteobacterium, Acinetobacter sp. and some uncultured or unidentified bacteria.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e existence of highly diverse bacterial community in the lake sediment core.
ZHAO XingqingYANG LiuyanYU ZhenyangPENG NaiyingXIAO LinYIN DaqiangQIN Boqiang
关键词:SEDIMENT
聚磷激酶的克隆和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研究
<正>许多微生物都具有过量积累磷的潜力,利用微生物这个特性进行生物除磷具有运行成本低,二次污染少的优点。但是大部分菌株如大肠杆菌的过量积累磷的能力很低,或者需要厌氧和好氧交替的环境条件才能有效积磷,因此,采用基因工程技术...
杨柳燕赵庆顺王勤肖琳蒋丽娟尹大强
文献传递
太湖沉积物中解磷细菌分布及其与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关系被引量:30
2007年
分析了太湖沉积物中解磷细菌的丰度,测定了不同季节、不同采样点、不同取样深度沉积物中碱性磷酸酶的活性,探讨了解磷细菌分布与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解磷菌在表层沉积物中普遍存在,随着深度的增加,数量逐渐减少.解磷菌的种类秋季最多,冬季最少,但解磷能力较强的菌大部分出现在夏季.碱性磷酸酶活性范围为0.001~0.006mmol·(g·min)^-1,酶活性呈现较为明显的季节变动,不同采样点间酶活性差异较大,随深度的增加,碱性磷酸酶活性逐渐降低.各采样点碱性磷酸酶在0~12 cm活性较高且变化较大,12 cm以下深度酶活性较低,基本稳定在0.001 mmol·(g·min)^-1左右.沉积物中碱性磷酸酶活性与解磷菌数量有一定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50~0.85.
宋炜袁丽娜肖琳詹忠杨柳燕蒋丽娟
关键词:沉积物磷释放碱性磷酸酶
附生假单胞菌存在下不同光照时间对铜绿微囊藻生长与磷代谢的影响被引量:3
2006年
通过设置8/16、12/12、16/8不同光暗比,分析了附生细菌存在下不同光照时间对铜绿微囊藻(M icrocystis aeruginosa)生长及其与附生假单胞菌(Pseudom onassp.)磷代谢之间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时间越长,铜绿微囊藻生长越快,16 h光照下的比增长速率为8 h光照下的1.6倍。铜绿微囊藻的快速生长促进了附生细菌中磷的释放;藻细胞增殖越快,附生细菌释放的磷越多。铜绿微囊藻对数生长期末,8、12、16 h光照下附生细菌磷含量分别降至对数生长初期的87.8%、78.6%和64.9%。铜绿微囊藻对附生细菌磷释放的促进作用是由藻细胞生长对磷的消耗再吸收导致的。
袁丽娜宋炜肖琳王勤杨柳燕蒋丽娟
关键词:铜绿微囊藻附生假单胞菌光照时间
附生细菌在微囊藻(Microcystis)藻华颗粒上的定殖和生长被引量:2
2007年
通过测定微囊藻模拟藻华颗粒和微囊藻水华藻华颗粒表面附生菌数量的变化,分析微囊藻(Microcystis)与附生假单胞菌(Pseudomonas)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结果表明,在死亡藻体的模拟藻华颗粒表面附生菌数量迅速增加,而活藻藻华颗粒表面附生菌数量增长缓慢,在培养后期藻体大量死亡,附生细菌的数量不断增加,最后超过死亡藻体的模拟藻华颗粒的附生细菌数量。附生细菌在天然微囊藻藻华上定殖和生长也呈现类似的趋势,由于附生菌同藻华中微囊藻之间存在竞争,附生菌的存在促进藻体团聚,抑制附生细菌的定殖,但是在微囊藻的衰亡期产生的大量营养物质有利于附生细菌的生长,水体中附生细菌的数量不断增加,同时天然藻华上附生细菌的数量也大量增加,有利于其生长和定殖。
马喆王勤肖琳蒋丽娟杨柳燕
关键词:定殖微囊藻假单胞菌
微生物对太湖沉积物总磷分布影响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利用柱状采泥器采集太湖沉积物,在室内通过辐照灭菌研究微生物对柱状沉积物总磷分布的影响.沉积物混匀装柱后经辐照、添加可溶性淀粉等处理后放置一段时间,分析结果表明:辐照柱状沉积物的pH值比未辐照的柱状沉积物pH值高,说明沉积物中的微生物活动会影响沉积物的pH值;4个柱状沉积物氧化还原电位值的变化十分相似,7~30 cm的沉积物均处于较强的还原状态,在沉积环境下微生物活性对氧化还原电位的影响较小,决定氧化还原状态的主要因素可能是沉积物的压实作用;4个混匀柱状沉积物经处理放置一段时间后均在表层出现磷的聚集,而4~10 cm的总磷含量却低于平均值,这种变化表明在柱状沉积物表层出现了磷素的迁移.
詹忠杨柳燕宋炜肖元庚林必桂
关键词:微生物沉积物辐照太湖
附生假单胞菌信号分子对铜绿微囊藻磷代谢的影响被引量:8
2005年
通过在不同的磷浓度和细胞浓度的铜绿微囊藻培养液中添加附生假单胞菌信号分子 ,研究了附生假单胞菌信号分子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及磷代谢的影响 .结果表明 ,与对照相比 ,附生假单胞菌信号分子能抑制高浓度铜绿微囊藻的生长 ,促使低浓度铜绿微囊藻衰亡 ,并可以促进在衰亡期藻细胞内磷的积累 .附生假单胞菌的信号分子可以在附生假单胞菌 -铜绿微囊藻种间起作用 。
肖琳杨柳燕蒋丽娟邹迪图雅
关键词:铜绿微囊藻磷代谢湖泊水华现象水污染
不同氮磷比对铜绿微囊藻及附生假单胞菌磷代谢的影响被引量:24
2005年
以铜绿微囊藻及其附生假单胞菌X菌株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氮磷比对铜绿微囊藻和假单胞菌之间磷代谢的影响.结果发现,无论有无附生菌存在,铜绿微囊藻在氮磷比为16∶1时,生长情况最好,此时微囊藻能迅速有效地吸收水中的磷,而且附生菌的存在能促进藻的生长.而在氮磷比为4∶1时,藻的生长情况最差,在实验后期,藻细胞死亡分解后把一些含磷化合物释放到了水中,附生菌的存在能够加速藻细胞的衰亡和藻体内磷的释放.
邹迪肖琳杨柳燕马喆万玉秋
关键词:铜绿微囊藻附生假单胞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