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13A003)
- 作品数:6 被引量:36H指数:4
- 相关作者:张艳娥阎树群更多>>
- 相关机构:西安财经学院陕西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更多>>
- 论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理论基础——马克思群众自治思想及其当代价值被引量:1
- 2014年
-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基本政治制度。当前学术界对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特别是对其理论基础的研究还相当薄弱,缺乏足够理论支撑是导致自治实践出现诸多问题的思想根源。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理论基础不是西方自由主义的相关理论而是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自治思想,这一思想包含着政治自治和群众主体两个维度,在自治与国家管理、自治与无产阶级政党领导、自治与社会主义民主等重大关系上具有鲜明的理论观照,蕴含着解决当前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内在矛盾和引导其良性发展的正确理论原则与丰厚思想资源。
- 张艳娥阎树群
- 关键词:基层群众自治制度马克思主义
- 国家治理新常态下统一战线工作的转型创新被引量:2
- 2015年
- 中国国家治理正步入新常态。其核心内容是治理方略由人治走向法治、治理模式由运动式治理走向制度化治理、治理格局由封闭管理走向开放治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是中国国家治理的核心机制。国家治理新常态对统一战线工作提出了新要求,要求构建治理型的统一战线工作新格局。法治化、人本化、服务化和社会化是统一战线工作转型创新的基本方向。统一战线工作在服务国家治理新常态中大有可为。
- 张艳娥
- 关键词:统一战线统一战线工作
- 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与统一战线工作创新
- 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是一个全新的政治理念。中国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是一庞大的系统工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良性发展的核心导引机制。在规制社会——国家关系、促进良性治理主体格局形成,强化...
- 张艳娥
- 关键词:统一战线
- 文献传递
- 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与统一战线工作创新被引量:5
- 2014年
- 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个全新的政治理念。中国作为一个超大的复杂型社会,其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是一个庞大而充满风险的系统工程,如何引导其良性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良性发展的核心导引机制,在规制社会与国家关系形成良性治理主体格局、强化国家整体建制能力、强化国家强制能力和汲取能力、加强国家濡化共识能力、提升国家协商包容能力等方面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价值。统一战线的理论与实践应该立足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需要积极创新转型,更好地发挥其独特作用。
- 张艳娥
- 关键词:统一战线
- 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与统一战线工作创新
- 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是一个全新的政治理念。中国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是一庞大的系统工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良性发展的核心导引机制。在规制社会——国家关系、促进良性治理主体格局形成,强化...
- 张艳娥
- 关键词:统一战线
- 中共民主革命时期制度建设的内在逻辑与现实启示被引量:4
- 2015年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我们党长期奋斗、创造和积累的重大成就。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局部执政的制度建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积累了丰富经验,留下了宝贵遗产。纵观中共民主革命时期制度建设的轨迹可以看出,民主逻辑与革命逻辑的相互交织、中国实际与外在模式的有机结合、制度继承与制度创新的辩证统一,构成了影响中共局部执政时期制度演化走向的三重逻辑。深入研究和系统总结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制度创新成果和宝贵历史经验,对于深化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史研究,科学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渊源,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 阎树群张艳娥
- 关键词:局部执政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构建治理型统战新格局——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视阈下的统战工作创新被引量:21
- 2014年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良性发展的核心导引机制。在现实政治生活中,统一战线工作仍然呈现出典型的"管制型"特点,存在着偏重政治策略、偏重求取一致性、偏重做上层工作的不足。立足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发展要求,必须推进统战工作由管制型格局向治理型格局转型。实现这种转型,需要更新统战理念,需要更新统战模式,需要升级统战机制。
- 张艳娥
- 关键词:统一战线
-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制度”分析范式的三种理论图景——从列宁、葛兰西到拉克劳、墨菲被引量:5
- 2015年
- 意识形态体系与权力制度体系是上层建筑的两大构成部分,二者间具有相互支撑、相互包容、相互转化的多重面向。对意识形态与制度互动关系的关注成为从列宁到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维度,列宁、葛兰西和拉克劳、墨菲的思想是最有代表性的三个发展阶段。列宁的"政治领导权"思想奠立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制度"分析范式的基本框架,葛兰西的"意识形态领导权"思想将其系统化,而作为后马克思主义者的拉克劳和墨菲提出的"话语领导权"理论对"意识形态—制度"的分析范式做出不少创新性发展。系统分析和梳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制度"分析范式三阶段的理论见解,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制度化"与"制度的意识形态化"建设的双向互动具有重大理论意义。
- 张艳娥
-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领导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