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173064)
- 作品数:37 被引量:348H指数:12
- 相关作者:郝艳华吴群红宁宁尤佳李球杰更多>>
- 相关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市朝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行业科研专项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 应急管理新动向:社区抗逆力的测评工具比较分析被引量:15
- 2016年
- 目的了解社区抗逆力的测量工具,并对不同工具进行系统的比较分析,为我国社区抗逆力的测量和评价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比较分析法对社区抗逆力测量工具的适用范围、测量维度等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纳入6种测量工具,这些工具的测量维度有较大的差异,多涉及社区支持、经济基础、应急意识、灾难管理和资源配置等方面,测量工具关注的灾难类型和适用地区等特点也表现出差异性。结论我国的社区抗逆力可以从社区资源、经济发展水平、社会资本、信息沟通及灾难管理情况等维度进行评价,还可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加入其他评价维度,具体的条目还需在以后的研究和实践中进一步完善。
- 胡曼郝艳华宁宁吴群红康正郑彬
- 关键词:测评工具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被引量:38
- 2013年
- 目的构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方法采用文献法和专家咨询法,初拟指标体系框架;采用德尔菲法进行指标筛选,同时考虑专家定性访谈、专题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指标的综合筛选;在德尔菲法问卷结果的基础上,采用改进的Saaty's权重法进行指标权重的确定。结果 39名专家2轮咨询问卷回收率均为100%,一级指标的权威系数(Ca)为0.73,协调系数(W)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级指标权重系数分别为0.4575、0.2452、0.2973。结论通过德尔菲法结合专家定性访谈、专题小组讨论所建立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为合理的结构,评价内容较为完整和全面,具有一定的科学合理性和适用性。
- 陈海平郝艳华吴群红刘静董雪王晓东
-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德尔菲法综合评价
- 哈尔滨市居民应急准备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2
- 2015年
- 目的了解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居民应对突发事件应急准备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选取哈尔滨市年龄≥18岁符合条件的469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469名居民应急准备测评总体平均分为(3.4±0.4)分,仅13.0%的居民做好了充分应急准备,其中年龄≥60岁、接受过应急教育或培训、风险意识、应急态度、应急知识技能平均分≥4分的居民应急准备状态相对较好,比例分别为96.7%、63.5%、22.2%、20.2%、10.7%(P<0.05);而男性、年龄≥60岁、已婚、职业为机关/企事业管理者、有应急经历和接受过应急教育或培训、应急认知、应急态度、应急知识技能平均分≥4分的居民应急物品储备率相对较高,比例分别为63.2%、86.7%、70.5%、85.3%、78.2%、62.8%、35.5%、22.5%、12.7%(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哈尔滨市居民应急准备状态的影响因素为年龄(OR=2.112、3.454)、应急教育或培训(OR=2.340)、风险意识(OR=2.351)、应急态度(OR=2.216)、应急知识技能(OR=2.418);应急物品准备的影响因素为年龄(OR=2.462、9.389)、应急经历(OR=3.483)、应急态度(OR=1.681)、应急知识技能(OR=3.125)。结论哈尔滨市居民应急准备能力水平有待提高;年龄、风险意识、应急态度、应急知识与技能及是否有过应急教育或培训、应急经历是应急准备能力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需要加强应急教育及训练。
- 李球杰郝艳华吴群红焦明丽梁立波宁宁康正尤佳张文娟韩松瀚
- 关键词:突发事件应急准备影响因素
- 北京市公众突发事件教育现状及需求分析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了解北京市公众突发事件教育现状及其教育需求,为今后开展应急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北京市18岁以上居民1000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988人,应急知识平均分为(0.80±0.16)分;其中火灾相关知识掌握最好,为(0.91±0.18)分。北京市公众认为最有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是交通事故(23.3%)、火灾(26.2%)和传染病(18.3%)。过去1年接受宣传/培训的内容主要是火灾(17.8%)、地震(16.1%)和传染病(12.5%);接受的演练主要是火灾(13.6%)、地震(11.0%)和传染病(4.1%);公众的应急教育需求内容主要为地震(86.5%)、传染病(81.5%)、交通事故(81.0%)、火灾(74.6%)和防盗(67.8%)等。从突发事件信息需求分析,北京市公众较关注信息发布(66.8%)、突发事件的进展报告(62.3%)、应急指南与公众常识(59.9%)和应急现场救援(55.3%)。结论北京市公众突发事件教育现状与需求基本一致,在今后的工作中应扩大覆盖面,并适当增加社会安全等内容的普及。
- 张睿肖琴曹若湘徐晓莉
- 关键词:公众突发事件教育现状
- 哈尔滨市居民突发事件应急知信行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探讨哈尔滨市居民应急知识、技能、行为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存在问题及其原因,提出相应对策建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部分哈尔滨市城市居民为调查对象,得到有效问卷468份,采用描述性分析、Logistic回归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应急逃生知识得分均值为(3.28±0.59)分,应急知识自评得分均值为(2.88±0.64)分,应急技能得分均值为(2.74±0.48)分;应急准备行为调查中,仅有12.8%的人制定应急计划,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OR=0.442,95%CI:0.217~0.901)、知识(OR=1.433,95%CI:1.254~1.638)、技能(OR=1.169,95%CI:1.055~1.295)是制定应急计划的影响因素。结论哈尔滨居民对应急知识、应急技能的掌握情况一般,且应急准备行为较差,急需对公众进行宣传教育,提升公众的应急意识,以及应急技能,加强我国公众的应急能力建设。
- 尤佳郝艳华吴群红张文娟李球杰韩松翰
- 关键词:公众应急知识
- 黑龙江社区公众应急准备现状的调查研究
- 目的:目前已有大量针对专业应急反应效果的研究,然而,关于个人或社区的公众应急准备却少有文献。本文的目的在于明确黑龙江省社区居民应急准备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形成因素。本研究的结果能够为公众的风险沟通和教育项目的有效发展提供依...
- 许伟岚郝艳华吴群红宁宁刘朝杰焦明丽高力军康正梁立波孙宏崔宇李叶
- 关键词:应急准备
- 文献传递
- 社区抗逆力:基于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视角被引量:12
- 2017年
- 近年来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全球范围频发,威胁着世界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如何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成为值得关注的话题。立足于研究社区抗逆力,明确其概念及内涵,将社区抗逆力理论应用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为进一步做好评估社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提供理论基础,并提出了提高社区抗灾能力的相关政策建议。
- 郑彬宁宁郝艳华吴群红胡曼
-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灾害管理
- 面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社区抗逆力概念模型分析
- 社区抗逆力以抗逆力理论为基础,以中观层面的组织、社区为主体对象,通过对主体的功能、所处环境背景以及相关利益主体的分析,进一步明确社区抗逆力的内涵和范畴,进而为如何评价社区抗逆力提供理论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群体性、社...
- 郑彬宁宁郝艳华吴群红胡曼
-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 文献传递
- 公众应急素养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的现状研究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 了解公众应急素养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应急素养提升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四川、广东、黑龙江三省开展问卷调查,按照调查地区性别、年龄、职业和城镇人口统计学数据确定调查样本的人口学特征进行比例抽样,共发放问卷2545份,回收有效问卷2506份.结果 公众应急素养水平总体均分为(16.07±3.78)(总分为26分),其中火灾知识得分最高(3.53±0.83),最低的是心肺复苏技能(1.94±1.11).公众最主要通过电视(85.2%)获取应急素养信息,最少使用的是杂志(12.2%).层次逻辑回归结果显示:公众基本情况、社会经济地位、人际传播和群体传播、媒介因素这4类因素能够分别解释公众应急素养的贡献率分别为7.3%、11.4%、4.9%和2.1%,其中居住地类型、文化、收入、职业、人际传播、培训、演练和搜索引擎对公众应急素养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公众应急素养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建议加强宣传力度,培养公众提高应急素养的意识;发挥新老媒体在传播应急知识中的效用;构建以社区为中心、以提升应急技能为导向的应急培训和演练体系.
- 刘泽费洁宁良文牛金玉陈超亿毕雪晶吴群红宋铁孙唯郝艳华
- 关键词:公众应急管理影响因素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的中美比较分析被引量:11
- 2013年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是各国政府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比较分析中国与美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组织机构以及应急处置过程发现,美国各部门之间的紧密合作,先进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和遍布全国的实验室网络等都可以给予我国启示,为完善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体系和更好地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参考。
- 董雪郝艳华吴群红陈海平刘静崔新明孙毅华黄克钢
-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应急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