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9102-007-03)
- 作品数:16 被引量:87H指数:6
- 相关作者:沈志滨尹永芹黄峰陈艳芬唐春萍更多>>
- 相关机构:广东药学院广东药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广东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东风桔止咳化痰作用及有效部位的筛选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研究东风桔乙醇提取物止咳化痰作用及探讨东风桔有效部位。方法东风桔药材经95%乙醇提取浓缩后,分成高、中、低剂量组和不同萃取部位组,采用小鼠浓氨水喷雾法、二氧化硫致小鼠咳嗽法、气管段酚红法分别进行止咳化痰的药效研究。结果在浓氨水喷雾法模型和二氧化硫致咳的模型中,东风桔乙醇提取物高、中剂量组、氯仿、正丁醇部位均能够延长氨水引咳的咳嗽潜伏期;在化痰的实验研究中,东风桔乙醇提取物高剂量组、氯仿部位及正丁醇部位的酚红浓度较高。结论乙醇提取物、氯仿部位及正丁醇部位有一定的止咳化痰作用。
- 尹永芹黄峰黄永昌沈志滨
- 关键词:止咳化痰
- 香鳞毛蕨有效部位对申克孢子丝菌酵母相的体外抗真菌作用研究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探讨香鳞毛蕨有效部位对申克孢子丝菌的体外抑菌作用,进一步明确香鳞毛蕨有效部位的抗菌谱。方法取4株申克孢子丝菌为受试菌株,培养至酵母相,分别采用琼脂扩散法测定抑菌圈直径和微量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与最低杀菌浓度(MFC)。结果香鳞毛蕨有效部位对4株申克孢子菌酵母相的抑菌圈平均直径为25.5 mm,对4株申克孢子丝菌酵母相的MIC几何均数为生药0.18 mg·mL-1,但MFC>生药20mg·mL-1。结论香鳞毛蕨有效部位对申克孢子丝菌酵母相有较强抑菌作用,但无杀菌作用。
- 万江帆沈志滨江涛唐春萍王洁
- 关键词:申克孢子丝菌香鳞毛蕨体外抗真菌作用
- 香鳞毛蕨有效部位对糠秕马拉色菌的体外抗真菌作用研究被引量:16
- 2015年
- 目的研究香鳞毛蕨Dryopteris Fragrans有效部位对糠秕马拉色菌的体外抗真菌作用,进一步明确香鳞毛蕨有效部位的抗菌谱。方法用纸片法、试管内药基法、微量液基稀释法测定香鳞毛蕨有效部位对糠秕马拉色菌2株标准株和4株临床分离菌株的抑菌圈及最低抑菌质量浓度(MIC)。结果不同质量浓度香鳞毛蕨有效部位贮备液对糠秕马拉色菌标准菌株和临床分离菌株抑菌圈的大小分别为6.7-19.6mm、6.8-17.1mm;试管内药基法测定香鳞毛蕨有效部位对糠秕马拉色菌的MIC,对标准菌株MIC为10 mg生药/m L,对临床分离株MIC为5-10 mg生药/m L;微量液体稀释法测定香鳞毛蕨有效部位对糠秕马拉色菌的MIC,对标准菌株MIC为1.56-3.13 mg生药/m L,对临床分离株MIC为3.13 mg生药/m L。结论香鳞毛蕨有效部位对糠秕马拉色菌有抑菌作用。
- 王洁唐春萍江涛沈志滨陈艳芬黄奕曦
- 关键词:香鳞毛蕨糠秕马拉色菌体外抑菌
- 了哥王的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研究了哥王Wikstroemia indica(L.)C.A.Mey.化学成分。方法运用硅胶、凝胶等多种色谱技术对了哥王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了哥王85%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部位分离并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西瑞香素(daphnoretin)、柚皮素(naringin)、3,5,7-二羟基-4'-甲氧基二氢黄酮醇(3,5,7-trihydroxy-4′-methoxy-dihydroflavonol)、对羟基苯甲酸(4-hydroxybenzoic acid)、苯甲酸(benzoic-acid)、伞形花内酯(umbdheforne)、daphnogitin、sikokianin B、芫花素(genkwanin)。结论化合物2~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尹永芹张鑫黄峰沈志滨崔红花陶曙红
- 关键词:了哥王西瑞香素柚皮素化学成分
- 东风桔对大鼠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被引量:11
- 2014年
- 目的研究东风桔乙醇提取物及其萃取部位对慢性支气管炎大鼠的治疗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以二氧化硫熏制法制备大鼠慢性支气管炎模型,东风桔乙醇提取物及其氯仿、正丁醇萃取部位分别ig给药,分析大鼠支气管肺组织病理变化,并用ELISA法测定肺组织匀浆中白细胞介素(IL)-10、IL-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结果东风桔乙醇提取物和正丁醇萃取部位可以改善慢性支气管炎大鼠的倦怠无力、进食减少和体质量不增等身体状况;使大鼠支气管黏膜炎症细胞浸润程度、黏膜上皮细胞脱落减轻,支气管腔内分泌物减少,可抑制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增生,使支气管内径增大,通气量增大,而且东风桔乙醇提取物低剂量组和正丁醇低剂量组可显著降低慢性支气管炎大鼠肺组织匀浆中升高的TNF-α水平,同时使下降的IL-10、IL-4水平升高,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东风桔乙醇提取物和正丁醇萃取部位对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效果较好,其对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作用可能与其平衡细胞因子产生有关。
- 尹永芹黄峰黄永昌陈艳芬沈志滨
- 关键词:慢性支气管炎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细胞因子
- 狗肝菜不同相对分子质量多糖对D-GlaN致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探讨狗肝菜不同相对分子质量多糖对大鼠D-半乳糖胺(D-GlaN)致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透析的方法将狗肝菜多糖分为<6 kD,>6 kD<10 kD(6 kD~10 kD),>10 kD,以及总多糖组。D-GlaN(500 mg.kg-1)ip诱导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动物处死后测定血清中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活性,制备肝组织匀浆测定其中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含量,取肝、脾脏称重,计算脏器指数,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观察大鼠肝脏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狗肝菜总多糖和相对分子质量<6 kD给药组能显著降低大鼠血清中AST,ALT活性(P<0.01);各给药组均能降低肝匀浆MDA含量(P<0.01或P<0.05),均能有效升高肝组织匀浆中GSH-Px活性(P<0.01或P<0.05),降低肝脏指数(P<0.01或P<0.05),减轻肝脏病理损伤。结论:狗肝菜各多糖给药组均有一定保肝作用,且以相对分子质量<6 kD效果最佳。
- 赵沁元崔红花吴洁莹尹永芹沈志滨
- 关键词:狗肝菜多糖D-半乳糖胺急性肝损伤
- 香鳞毛蕨有效部位的止痒和抗过敏作用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研究香鳞毛蕨有效部位的止痒和抗过敏作用。方法采用4-氨基吡啶(4-AP)诱导小鼠舔体的瘙痒动物模型、豚鼠皮肤组胺致痒模型、组胺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模型、组胺致豚鼠离体回肠收缩模型及SchultzDale反应试验,探讨香鳞毛蕨有效部位的止痒抗过敏作用。结果香鳞毛蕨有效部位能明显降低4-AP所致的小鼠瘙痒的瘙痒时间和瘙痒次数,提高组胺所致的豚鼠致痒阈,并能抑制组胺致小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加和降低组胺所致的豚鼠离体回肠收缩,对OVA所致过敏豚鼠离体回肠平滑肌收缩也有抑制作用。结论香鳞毛蕨有效部位有一定的止痒和抗过敏作用,可能与拮抗组胺作用有关。
- 张莉莉王洁江涛沈志滨陈艳芬唐春萍
- 关键词:止痒抗过敏组胺4-氨基吡啶
- 东风桔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被引量:6
- 2012年
- 东风桔为芸香科酒饼勒属植物,主要含有挥发油、柠檬苦素类、生物碱、香豆素类、黄酮类等成分。东风桔的药用历史悠久,研究证实其有化痰、止咳、平喘的药理活性,广东、海南等地沿用本品治疗急慢性气管炎,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同时有很大的开发利用价值,应用前景良好。通过查阅国内外东风桔的相关文献,对东风桔的化学成分以及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黄峰吴洁莹赵沁元沈志滨
- 关键词:挥发油生物碱香豆素类药理活性
- 香鳞毛蕨有效部位对红色毛癣菌体外抗真菌的作用被引量:13
- 2016年
- 目的采用试管稀释法和CLSI M38-A2微量液基稀释法研究香鳞毛蕨有效部位(简称DF)对红色毛癣菌的体外抗真菌作用,并比较两种方法的一致性。方法利用两种方法测定DF对红色毛癣菌标准株(6株)和临床分离菌株(7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FC)。结果试管稀释法测定DF对13株红色毛癣菌的MIC范围为生药0.469~15.0 mg/m L;MFC范围为生药0.938~15.0 mg/m L。其中DF对标准菌株MIC范围为生药0.469~7.5 mg/m L,几何均值为2.652 mg/m L,MFC范围为生药0.938~15.0 mg/m L,几何均值为3.750 mg/m L。微量稀释法测定DF对红色毛癣菌标准菌株的MIC范围为生药0.312 5~5.0 mg/m L,几何均值为1.25 mg/m L;其MFC范围为生药1.25~20.0 mg/m L,几何均值为5.0 mg/m L。结论香鳞毛蕨有效部位对红色毛癣菌有抑菌作用和杀菌作用,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
- 黄奕曦沈志滨江涛陈艳芬刘家媛张莉莉唐春萍
- 关键词:香鳞毛蕨红色毛癣菌微量稀释法最低抑菌浓度最低杀菌浓度
- 东风桔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研究东风桔Atalantia buxifolia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硅胶、凝胶等多种色谱技术对东风桔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东风桔95%乙醇提取物的氯仿和正丁醇萃取部位分离得到了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6-二羟基-3,4,5-三甲氧基-10-甲基吖啶-9(10H)-酮(1)、9(10H)-吖啶酮(2)、1-羟基-3,4,5-三甲氧基-10-甲基吖啶-9(10H)-酮(3)、吴茱萸次碱(4)、吴茱萸碱(5)、柠檬苦素(6)、异土木香内酯(7)、5-羟基-2,2-二甲基-12-异戊烯基-2H-吡喃[3,2-b]吖啶-6(11H)-酮(8)、1,3,6-三羟基-4,5-二甲氧基-10-甲基吖啶-9(10H)-酮(9)、甜橙碱(10)、1,5-二羟基-2,4-二异戊烯基-3-甲氧基-10-吖啶-9(10H)-酮(11)、1,5-二羟基-2,4-二异戊烯基-3-甲氧基-10-甲基吖啶-9(10H)-酮(12)、伞形花内酯(13)、胡萝卜苷(14)、β-谷甾醇(15)。结论化合物1~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尹永芹黄峰沈志滨黄永昌吴洁莹赵沁园
- 关键词:吴茱萸次碱柠檬苦素异土木香内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