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906011)

作品数:14 被引量:67H指数:5
相关作者:田晴李方杨波黄礼超杨林明更多>>
相关机构:东华大学浙江工商大学上海中冶技术工程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化学工程

主题

  • 4篇生物滤池
  • 4篇滤池
  • 4篇除磷
  • 3篇碳源
  • 3篇污染
  • 3篇
  • 2篇多巴
  • 2篇多巴胺
  • 2篇生物除磷
  • 2篇染整
  • 2篇染整废水
  • 2篇微生物
  • 2篇微生物群落
  • 2篇污染机理
  • 2篇磷回收
  • 2篇膜污染
  • 2篇膜污染机理
  • 2篇回收
  • 2篇废水
  • 2篇改性

机构

  • 13篇东华大学
  • 3篇浙江工商大学
  • 1篇上海中冶技术...

作者

  • 9篇田晴
  • 9篇李方
  • 5篇黄礼超
  • 5篇杨波
  • 4篇付乐乐
  • 4篇杨林明
  • 3篇张顺
  • 3篇杜春慧
  • 2篇王歌
  • 2篇朱运锋
  • 2篇王凤蕊
  • 2篇吴亮
  • 1篇谢学辉
  • 1篇陶飞飞
  • 1篇黄娜
  • 1篇王康伟
  • 1篇张成
  • 1篇李一伟
  • 1篇李东旭

传媒

  • 4篇环境工程学报
  • 2篇水处理技术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环境科学
  • 1篇东华大学学报...
  • 1篇膜科学与技术
  • 1篇广东化工
  • 1篇过程工程学报
  • 1篇Journa...

年份

  • 1篇2015
  • 7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Enhancing Phosphorous Recovery in a Novel Biofilter System
2013年
Developing new techniques to remove and recover phosphorous simultaneously from wastewaters is very important for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phosphorous resource and prevention of eutrophication. The feasibility of phosphorus bioaccumulation in a novel continuous alternating anaerobic /aerobic biofilter and benefits of such accumulation for its further recovery as magnesium ammonia phosphate (MAP) were studied. The system was operated for seven months and employed the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photometer (AAS) method to analyze the distribution change of magnesium and calcium with phosphate in the biofilter during that period. The benefits of utilizing the biofilter system to accumulate phosphorous & magnesium and suppress calcium simultaneously to phosphorous recovery as MAP were explained with the aid of chemical equilibrium models. The improved phosphorus recovery from 42% to 82% was approved in the recovery experiments and the recovery products mainly as MAP were evidenced and characterized with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 The study provides references for designing and operating the novel alternating anaerobic /aerobic biofilter for phosphorus bioaccumulation and recovery.
孙健田晴李方王凤蕊杨波
关键词:BIOFILTER
丝状菌特性、功能及其控制与利用被引量:2
2014年
污泥膨胀问题普遍并长期存在于全球污水处理厂中,是制约活性污泥工艺发展的难题之一。尽管国内外的研究者对污泥膨胀做了大量的研究,但仍然没有找到一个可行的全面的解决办法。本文总结了新近丝状菌的鉴定和表征方面的研究成果;分析了丝状菌的特性及其功能,结合丝状菌形成的诱因,提出了预防控制丝状污泥膨胀的工程化手段与最新工艺。同时,文章结合当前国内外最新研究结果,提出了需对丝状污泥进行控制与利用相结合的新方向。
汤曼琳张顺田晴
关键词:丝状菌影响因素控制方法
补充碳源对交替式厌氧/好氧生物滤池生物蓄磷/回收磷的影响被引量:14
2015年
碳源不足是废水高效脱氮除磷、磷回收的限制因素,研究高效利用碳源同时能提高磷回收效果的的新工艺及其运行方式尤为重要。本研究采用连续式厌氧/好氧交替生物滤池(AABF)处理低碳磷比废水(COD/P=11),并研究碳源的补充方式(间歇型、连续型、连续循环型)、补充周期对生物滤池除磷、回收磷的影响;采用生物膜吸收并蓄积废水中的磷,并采用定期补充碳源方式诱导生物滤池内聚磷菌群(PAOs)充分释磷,以便形成高浓度的磷回收液,同时在PAOs胞内积累内源性碳,用于后续的生物除磷。结果表明,连续循环型碳源补充方式优于其他两种碳源补充方式,合理缩短碳源补充周期利于提高AABF的生物除磷以及磷回收效率;定期补充AABF进水碳源可增加AABF生物膜内聚羟基丁酸酯(PHB)含量、大幅提高AABF厌氧释磷浓度、提高厌氧释磷(磷回收)过程中PAOs的对碳源的利用效率。
张成秦华星王康伟黄娜田晴
关键词:碳源生物除磷生物滤池
盐类对模拟胞外聚合物(EPS)膜污染的影响被引量:4
2014年
实验旨在研究盐类对模拟胞外聚合物(EPS)溶液在超滤和微滤过程中膜污染影响,通过添加与无添加盐类的模拟溶液的比较,研究盐类对EPS膜过滤在死端过滤过程的影响。实验考察了不同模拟溶液的膜通量衰减情况和滤饼比阻,并利用Hermia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分析验证膜污染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在超滤过程中,Ca2+和Al3+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膜通量,降低滤饼比阻,延缓膜污染;在微滤过程中,两者的添加反而降低了初始通量,添加Ca2+后滤饼比阻值反而有所增大;Na+对超/微滤过程影响很小。通过Hermia模型拟合分析发现,在超滤过程中,添加盐和无添加的溶液均以滤饼堵塞机理为主,而在微滤过程中则是以中间堵塞和滤饼堵塞机理为主。
李方吴亮杨波田晴杨林明黄礼超付乐乐
关键词:胞外聚合物盐类膜污染机理
气提式循环流MBR处理染整废水实验研究及膜污染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采用新型的气提式循环流MBR处理染整废水。分析测定进出水水质、膜流量、膜阻力等参数,研究回流比、污泥含量、曝气强度、不同膜组件条件下处理效率以及膜污染状况。结果表明,气提式循环流MBR对印染废水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中空纤维膜和平板膜对COD去除效果分别平均高达96.0%、94.9%,而2者色度平均去除率均高达78.0%,中空纤维膜比平板膜对有机物具有更好的截留效果。高回流比可减缓膜污染,且平板膜效果更明显。2种膜组件的膜污染速率均随污泥含量增加而提高并且2者呈现良好线性关系,而中空纤维膜污染速率的提高更为明显。高曝气强度对减缓2种膜污染有显著效果。
朱运锋李方杜春慧黄礼超杨林明
关键词:MBR染整废水回流比曝气强度
聚醚砜超滤膜接枝聚乙烯醇-氨基酸共聚物的亲水改性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基于聚合多巴胺的附着性及易与氨基(—NH2)等基团形成共价键的特性,本实验将聚合多巴胺作为对聚醚砜(PES)超滤膜进行表面改性的接枝中间物,将聚乙烯醇(PVA)-氨基酸共聚物接枝至PES膜表面,从而提高PES超滤膜的亲水性能.实验通过PVA与氨基酸的酯化反应形成PVA-氨基酸共聚物,将带有—NH2的共聚物与PES超滤膜表面的聚合多巴胺涂覆层形成共价键,从而将亲水的PVA-氨基酸共聚物接枝到疏水的超滤膜表面.实验利用通量的变化、红外光谱(FTIR)分析、表面接触角、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等手段来表征膜特征参数的变化,同时也考察了改性膜对油水乳化液的分离效率和抗污染能力.试验结果表明,经过PVA-氨基酸共聚物接枝改性的膜表面的亲水性有一定的提高,原膜接触角为91°,涂覆和接枝改性后的膜表面接触角分别为71°和53°,油水乳化液的分离实验显示,改性后的膜通量和清洗恢复率均有明显提高.
黄礼超李方杜春慧杨林明田晴杨波
磷回收对厌氧/好氧交替式生物滤池蓄磷/除磷的影响被引量:13
2014年
为能提高生物除磷系统的除磷/回收磷效率,研究采用厌氧/好氧交替式生物滤池(AABF)处理低碳磷比废水,观察利用周期性扩增进水碳源进行磷回收时,生物滤池除磷效率及生物膜内微生物特性的变化.通过分析生物滤池除磷效率变化,生物膜多聚物染色、扫描电镜(SEM)观察以及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分析生物滤池系统实施周期性磷回收对生物膜内微生物菌群形态与组成的影响.结果发现,生物滤池在先后经历3次生物蓄磷-磷回收(PB-PR)的运行操作过程中,生物滤池除磷效率分别由磷回收前的60.3%、82.9%、86.6%提高到磷回收后的87.2%、91.2%、93.5%;生物滤池生物膜内优势菌群形态逐渐由大球菌演变为小球菌、杆菌与丝状菌;经过连续3个周期的PB-PR操作,生物滤池底部生物膜中聚磷菌所占比例由43%提高至70%;聚磷菌群在生物膜内混合菌群中的比例随着上流式生物滤池高度的增加而不断提高.结果表明,采用周期性的碳源扩增与回收磷的操作,可以提高生物滤池除磷效率;引起生物滤池生物膜内微生物菌群形态与组成发生变化,促进聚磷菌成为优势菌群.
张顺田晴汤曼琳李方
关键词:生物滤池磷回收微生物群落FISH
低浓度苯胺类化合物纳滤分离机理的浓差极化S-K模型验证被引量:2
2014年
采用结合浓差极化理论的Spiegler-Kedem(S-K)模型进行苯胺类化合物纳滤过程中的溶质反射系数(σ)和溶质渗透系数(Ps)的计算,研究操作压力、溶质相对分子质量以及正辛醇/水分配系数对苯胺类化合物反射系数的影响;另外通过空间位阻模型计算出3种纳滤膜的孔径,并与实验测定值比较,研究纳滤分离过程中的分离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操作压力和溶质相对分子质量与溶质反射系数具有相关性,纳滤过程中筛分作用为其主要的分离机理.
黄礼超李方付乐乐杨波田晴
关键词:苯胺类化合物纳滤浓差极化
聚乙烯醇(PVA)对模拟胞外聚合物(EPS)在错流超滤中膜污染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研究了在模拟胞外聚合物(EPS)溶液中添加聚乙烯醇(PVA)对错流超滤膜过滤过程的影响.对有无添加PVA的模拟EPS溶液分别用错流平板膜进行超滤实验,用Hermia修正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分析验证膜污染机理.结果表明,无论是否添加PVA,模拟溶液的通量时间实验数据对滤饼堵塞模型的拟合度都最高,为0.8910.994;添加PVA的模拟EPS溶液形成的吸附阻力和膜污染阻力均比无添加的溶液高约0.5倍,滤饼比阻比无添加的溶液高约4倍,分别为2.291014和9.571014m1;模拟EPS溶液添加PVA后,通量对操作压力的敏感度增加,对膜面流速的敏感度却降低.
王歌李方吴亮付乐乐
关键词:PVA
共存杂质对磷酸铵镁结晶法回收磷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7
2011年
研究用磷酸铵镁(MAP)结晶法去除、回收废水中的磷,分析含磷废水中各类共存杂质对MAP法去除、回收磷的影响。结果表明,废水中无机钙离子的存在可提高磷的去除率,而大分子有机物杂质的存在会使磷的去除率显著降低,小分子有机物对磷的去除基本无影响。在反应体系中引入外来晶种烟煤、石英砂和铁屑可显著提高低浓度含磷废水磷的去除效率,其中烟煤作为晶种的效果最明显。
陶飞飞田晴李方杨波
关键词:磷回收磷酸铵镁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