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3zH018)
- 作品数:20 被引量:155H指数:7
- 相关作者:郑大华刘平张弛喻春梅杨智勇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湖南师范大学湖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更多>>
- 论杨松对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的历史贡献被引量:18
- 2015年
- 1938年,杨松在中共中央马列学院开设系列讲座,阐述了"中华民族"、"民族建国"、"民族自决"等一系列重大的民族理论问题。这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党的领导干部第一次就一系列重大的民族理论问题进行理论阐述。在"中华民族"方面,他提出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是汉族和汉化民族的共同称谓,中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在"民族建国"方面,他提出建立一个"新式的独立自由幸福的中华民国",它既"与西欧法国及北美美国民主共和国有别","也非如苏联社会主义的无产阶级专政的苏维埃国家";在"民族自决"方面,他提出坚持民族自决权必须与正确地使用民族自决权结合起来,马克思列宁主义提倡民族自决权,但不主张民族分散和民族分离,民族自治是解决民族问题的一种有效形式,并在中共历史上较早提出建立"民族自治区"。这些思想对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
- 郑大华
- 关键词:民族理论中华民族民族自治
- 近代“中华民族复兴”之观念形成的历史考察被引量:27
- 2014年
-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矢志不渝的愿望和追求,但"中华民族复兴"之观念的形成则有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19世纪末,孙中山提出"振兴中华"口号,这是"中华民族复兴"之观念的最初表达;20世纪初,梁启超提出"中华民族"一词,这对"中华民族复兴"之观念的形成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五四前后,李大钊提出"中华民族之复活"思想,这是"中华民族复兴"之观念基本形成的重要标志;到了"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复兴"之观念最终形成并成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社会思潮,当时的知识界围绕中华民族能否复兴和中华民族如何复兴这两个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推动"中华民族复兴"之观念形成的根本原因是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 郑大华张弛
- 关键词: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复兴
- 中国近代“民族复兴”话语下“中华民族精神”的讨论被引量:10
- 2017年
- 中国最早以"民族精神"为题的文章,是1904年发表在留日学生创办的《江苏》杂志第7、8期上的《民族精神论》一文。但在清末民初,"民族精神"一词并没有得到广泛使用,人们更多的是受明治维新日本的影响,用"国魂"、"国粹"、"国性"、"立国精神"等来表达"民族精神"的涵义。中国知识界比较多的使用"民族精神"一词是在五四时期。1924年初,孙中山在"三民主义"的系列演讲中,提出了我们"要恢复民族的固有地位,便要首先恢复民族的精神"的思想,第一次将"民族精神"与"民族复兴"联系了起来,认识到"民族精神"对于"民族复兴"的重要意义。"九·一八"后,随着中华民族复兴思潮的兴起,知识界在讨论中华民族有无复兴的可能和如何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之问题时,就民族精神与民族复兴的关系展开了充分讨论,认为要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就必须恢复和弘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尽管他们对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认识各有不同,但都是从正面认识和肯定中华民族之民族精神的,尤其是他们有感于中华民族精神日渐颓废甚至消失,而提出了种种恢复或复兴中华民族精神的主张或措施,这些主张或措施不仅是针对他们当时所生存的时代而提出来的,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就是今天看来,其中许多观点仍然有其借鉴的历史价值,值得我们认真的思考和吸取。
- 郑大华
- 关键词:民族精神民族复兴中国知识界
- “民族复兴”话语下“抗战建国”的讨论被引量:8
- 2017年
- "七·七"事变后亡国灭种的现实危险,推动着自清末萌发、五四前后发展、九一八后形成的民族复兴思潮继续走向高涨,其表现之一,便是"民族复兴"话语下知识界围绕"民族建国"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当时人们的一个基本观点,即认为抗战与建国是一件事的两个方面,其最终目的是要将中国从一个传统的没有王朝的"王朝国家"建设成为一个近代的"民族国家",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民族复兴"话语下,知识界不仅讨论了如何将中国从一个传统的没有王朝的"王朝国家"建设成为一个近代的"民族国家",而且还讨论了未来建成的"新中国"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性质的国家的问题。这些讨论,在今天看来仍有它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 郑大华
- 关键词:民族复兴抗战建国知识界
- 论“民族复兴”话语下20世纪30年代的读书运动被引量:4
- 2017年
- 20世纪30年代兴起过一场读书运动。读书运动时常有之,而20世纪30年代兴起的这场读书运动,是在"民族复兴"的话语下兴起的。发起这场读书运动的是成立于1934年的中国文化建设协会,这是一个具有浓厚官方背景的文化团体,其主要负责人陈立夫、吴铁城都是国民党的党政要员。因此,为配合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人对社会舆论的引导和控制,中国文化建设协会也积极投入到了民族复兴的宣传之中,认为要实现民族复兴,必先实现文化复兴,从事文化建设,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便是提高国民的知识和文化的水平,而读书则是提高国民知识和文化水平的重要途径。于是他们打着民族复兴的旗号,发起了读书运动。然而读书运动避开了"独立"与"民主"这"两件"对实现民族复兴最为关键的"东西",没有关注抗日救亡的时代主题,关注人民对民主和自由权利的要求,得不到广大青年尤其是充满热血的大学生们的认同和支持,最后只能草草收场而已。
- 刘平
- 关键词:民族复兴读书运动
- “九一八”后知识界对民主政治的认识和选择
- 2017年
- 长期以来,学术界在研究"九一八"后的这段历史时,研究较多的是1930年代胡适、钱端升、丁文江等人以《独立评论》为主要阵地、围绕"民主与独裁"的争论,很少全面梳理当时的知识界对民主政治的认识以及基于此种认识而对民主政治的选择。只有实行民主政治才能最大限度地动员和团结全国各界力量一致对外,以挽救民族危亡,取得抗日斗争的最后胜利;只有实行民主政治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军阀的割据,完成国家的统一,从而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只有实行民主政治才能使老百姓感觉到国家可爱,以增强他们对国家的认同感,并最终成为具有现代政治知识、现代国家观念的国民。这是"九一八"后知识界对中国民主政治的认识和选择。
- 郑大华
- 关键词:知识界民主政治抗日
- 论“抗战建国”话语下“学术建国”的讨论被引量:2
- 2020年
- 1938年3月召开的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国国民党抗战建国纲领》,第一次将抗战的意义提升到了建国的高度,即抗战的终极目的,是要实现国家重建和民族复兴。因此,《抗战建国纲领》公布后,"抗战建国"迅速成了全面抗战时期的主流话语。1938年5月22日,贺麟发表一篇题为《抗战建国与学术建国》的时事评论,在充分肯定《抗战建国纲领》之积极意义的基础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学术建国"的主张。于此前后,胡秋原、张其昀、潘梓年、潘菽、张申府、胡先骕、吕振羽、吴泽等学者也就"学术建国"的有关问题发表了自己的意见。"抗战建国"话语下"学术建国"的讨论,主要涉及(一)为何要"学术建国"?(二)怎么样"学术建国"?(三)要建一个什么样的国?这样三个相互关联的问题。尽管和清末以来的"学术救国"思潮一样,讨论参与者主要是学术圈里的人,但讨论的本身却产生了一定的政治和社会影响,推动了文化和学术事业的发展。
- 郑大华
- 五四新文化运动:“多元的文化观念”被引量:4
- 2016年
- 近代西方文化传入中国是从鸦片战争之后开始的,然而只是从新文化运动兴起开始,人们才真正在多元的文化观念下来认识中西或东西文化的,即认为东西文化"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缺一不可";对于儒家思想或文化的批判,也并非始于新文化运动,但真正从多元的文化观念出发来批判儒家思想或文化也是从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新文化运动之所以要批判孔子及其儒学,原因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儒学的独尊地位不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和文化的多元发展;新文化运动不仅主张中国文化内部"九流并美",共存竞争,反对儒学独尊,而且对西方文化内部的各家各派,持的也是兼容并包、多元共存的开放态度。
- 郑大华
- 关键词:五四新文化运动
- 民主革命时期中共的“中华民族”观念被引量:24
- 2014年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的"中华民族"观念经历过从汉族的代称到汉族与汉化民族的统称再到中国境内各民族的共同称谓的演变。从1922年7月第一次使用"中华民族"观念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前,中共所讲的"中华民族"在多数情况下指的是"汉族"。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到1938年8月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召开之前,中共讲的"中华民族"是汉族与汉化民族的统称,其代表作是杨松的《论民族》一文。1938年9月召开的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在其"中华民族"观念的演变和民族政策的形成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1939年12月毛泽东在《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一文中对中华民族的论述,则标志着中共"中华民族"观念的最终形成。中共"中华民族"观念的基本内涵是: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华民族"是中国各民族的共同称谓,"中华民族"内部各民族之间一律平等。
- 郑大华
- 关键词: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
- 近年来民族复兴思潮研究述评
- 2015年
- 长期以来学术界缺乏从思想史的角度对民族复兴思潮的研究,甚至很少提到"民族复兴思潮"一词。真正从思想史角度研究中国近代民族复兴思想或思潮始于2006年。此后,尤其是中共十八大后习近平提出"中国梦"以来,近代史学界研究中国近代民族复兴思想或思潮的成果逐渐增多。概而言之,截止2014年底,学术界对民族复兴思潮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民族复兴"之观念的形成研究,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民族复兴思潮研究,文化重建、学术研究与民族复兴研究,历史人物的民族复兴思想研究等几个方面。
- 杨智勇
- 关键词:民族复兴思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