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70453)
- 作品数:16 被引量:119H指数:8
- 相关作者:汪芳裕余纳吴晓尉刘炯孙文荣更多>>
- 相关机构: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京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克罗恩病患者外周血CD3^+、CD4^+和CD8^+ T细胞变化与炎症标记物的关系被引量:4
- 2015年
- 背景:克罗恩病(CD)的发病机制与机体免疫应答异常有关,T细胞参与机体免疫应答过程。目的:研究CD患者外周血CD3+、CD4+、CD8+T细胞变化与炎症相关指标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6例CD患者(活动期14例和缓解期12例)和8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外周血CD3+、CD4+、CD8+T细胞比例,并分析与炎症相关指标(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ESR、CRP、白蛋白和血红蛋白)的相关性。结果:CD活动期CD3+、CD4+、CD8+T细胞比例均明显高于缓解期和对照组(P<0.05),但缓解期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活动期ESR和CR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红蛋白和白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CD缓解期白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CD活动期和缓解期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D3+、CD4+和CD8+T细胞比例与CRP呈正相关、与血红蛋白呈负相关(P<0.05),CD3+、CD4+T细胞比例与ESR呈正相关(P<0.05);CD3+、CD4+和CD8+T细胞比例与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和白蛋白均无关(P>0.05)。结论:CD患者CD3+、CD4+和CD8+T细胞比例随病情活动而升高,并与CRP呈正相关,与血红蛋白呈负相关。
- 袁柏思金鑫鑫路又可刘炯王少东王震凯吴琳汪芳裕
- 关键词:CROHN病生物学标记
- 三叶青总黄酮通过Wnt/β-catenin通路抑制结肠癌细胞周期及增殖被引量:14
- 2016年
- 目的三叶青总黄酮(Total Flavonoids of Tetrastigma Hemsleyanum,TFTH)对多种肿瘤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分析TFTH对结肠癌细胞周期及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索其分子机制。方法采取CCK-8试验及克隆形成试验检测不同浓度TFTH(0、1.6、3.2及6.4 mg/m L)对人结肠癌细胞HT29及SW620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并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TFTH对肿瘤细胞周期的调节作用;通过免疫印迹及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等方法证实TFTH对Wnt/β-catenin通路有效调控及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ylin D1和c-myc的表达。结果在0、1.6、3.2和6.4 mg/m L TFTH孵育后,SW620细胞在6孔板中形成的克隆数量分别为(196±25.06)、(75.33±7.64)、(19±6.08)、0个/孔,HT29细胞为(206.67±30.55)、(106±12.17)、(9.67±4.04)、0个/孔,各浓度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癌细胞S+G2/M期细胞的比例降低(P<0.05),且呈浓度依赖性。同时,TFTH干预的HT29细胞及SW620细胞内活化的β-catenin蛋白的表达随药物浓度增高而逐渐降低,将0、1.6、3.2和6.4 mg/m L TFTH作用于SW620细胞后,a-β-catenin蛋白的IOD分别为231.46±20.66、109.42±15.58、63.14±2.33、6.38±11.05;作用于HT29细胞时,其IOD分别为817.28±76.55、566.10±96.80、324.23±53.51、141.67±34.35,与0 mg/m L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一步研究发现,与0 mg/m L相比,1.6、3.2、6.4 mg/m L的TFTH干预后细胞内Cyclin D1和c-myc在mRNA及蛋白质水平的表达也显著下调(P<0.05)。结论 TFTH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能力,其作用机制与下调肿瘤细胞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活性,抑制细胞周期有关。
- 余纳张钰坪叶院宁孙文荣刘畅汪芳裕
- 关键词:结肠癌细胞周期细胞增殖
- COX-2与结直肠癌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
- 2013年
-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欧美发达国家高发的肿瘤之一,在美国CRC的病死率高居恶性肿瘤第2位[1]。在我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居民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不断改变,CRC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然而目前恶性肿瘤的治疗手段仍十分有限,
- 吴晓尉汪芳裕
-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环氧合酶-2基因
- MicroRNAs在炎症性肠病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7年
- 炎症性肠病(IBD)的发病机制至今仍未完全清楚,而mircoRNAs(miRNAs)的出现对IBD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miRNAs参与了细胞的多种生理功能,包括细胞分化、增值、信号转导和细胞凋亡等,与多种疾病的发病相关。研究发现miRNAs与肠道免疫系统、肠道黏膜屏障及肠道微生态相关,可能参与了IBD的发病过程。因此,miRNAs与IBD的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文章就miRNAs在IB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miRNAs应用于IBD的诊断及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吴智娇汪芳裕
-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MICRORNA发病机制
- 三叶青黄酮对结肠癌SW620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被引量:17
- 2016年
- [目的]观察三叶青黄酮对结肠癌SW620细胞增殖凋亡的作用并探讨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MTT法观察三叶青黄酮对SW620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检测Cle-caspase3、Cle-caspase9、Bax、Bcl-2蛋白表达改变。[结果]三叶青黄酮能显著地抑制SW620细胞增殖,并且具有剂量和时间依赖性。三叶青黄酮能显著地促进SW620细胞凋亡,并且呈剂量依赖性上调Cle-caspase3、Clecaspase9、Bax表达,下调Bcl-2表达。[结论]三叶青黄酮对人结肠癌SW620细胞具有抑制增殖和促进凋亡的作用。
- 吴晓尉杨妙芳余纳叶院宁汪芳裕
- 关键词:结肠癌增殖凋亡
- 利福昔明在消化道疾病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8
- 2018年
- 利福昔明(Rifaximin)是利福霉素的半合成衍生物,其抗菌谱广,对革兰氏阳性、革兰氏阴性需氧菌和厌氧菌均具有抗菌活性。利福昔明口服不易吸收,局部作用于肠道,因此不良反应轻,安全性好。近年来研究表明,利福昔明可以用于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旅行者腹泻、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憩室病、炎症性肠病、肝性脑病等消化道疾病。本文就近年来利福昔明在消化道疾病中的应用进展作一概述。
- 叶院宁毛华汪芳裕
- 关键词:利福昔明旅行者腹泻肝性脑病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憩室病
- 粪便新喋呤及钙卫蛋白对炎症性肠病活动性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7
- 2016年
- 目的粪便生物标志物目前已成为评价和监测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活动性的一项重要工具。文中探讨粪便新喋呤(fecal neopterin,FNP)及钙卫蛋白(fecal calprotectin,FCP)对IBD活动性的诊断价值,并与作为炎症标志物的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进行比较。方法研究共纳入2014年5月至2015年2月间于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消化内科住院并行结肠镜检查的IBD患者151例,其中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患者84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67例。所有IBD患者在结肠镜检查前留取2g以上新鲜粪便标本和2m L新鲜血液,通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FNP与FCP浓度,同时检测血清CRP浓度。CD疾病活动性评价采用CD活动指数(Crohn's disease activity index,CDAI),UC疾病活动性评价采用改良的Mayo评分。比较各标志物与IBD活动性评分的相关性,各标志物诊断IBD活动性的最佳临界值,以及敏感性、特异性,并绘制操作者受试曲线。同时纳入50例结肠镜检查正常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并于结肠镜检查前留取2g以上的新鲜粪便标本。结果 IBD患者FNP和FCP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活动期IBD患者FNP、FCP浓度均显著高于缓解期患者(P<0.001)。FNP、FCP与CD患者CDAI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5和0.59(P<0.001),与UC患者改良的Mayo评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4和0.77(P<0.001)。血清CRP与CD和UC患者疾病活动性评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9和0.60(P<0.001)。FNP和FCP诊断CD活动性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5和0.80,诊断UC活动性的AUC分别为0.85和0.90,血清CRP诊断CD和UC疾病活动性的AUC分别为0.65和0.74,FNP与FCP联合诊断CD和UC疾病活动性的AUC分别为0.85和0.92。结论 FNP是一种可靠评价IBD活动性的非侵入性生物标志物,具有与FCP相似的IBD活动性评价准确性,临床上可以通过联合检测FNP和FCP来实时评价IBD患者的疾病活动状态。
- 叶院宁余纳孙文荣张钰坪陆恒吴晓辰王少东汪芳裕
- 关键词:粪便钙卫蛋白炎症性肠病
- 预测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需手术治疗的临床指标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预测重度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ditis,UC)患者对静脉激素治疗的反应及需手术治疗的临床指征。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度UC 62例,根据患者最终是否接受结肠切除手术分为手术组(24例)和非手术组(38例)。收集患者入院第1天和激素治疗第3天的临床资料,利用单因素回归分析法,找出重度UC需手术治疗的危险因素,并比较4种预测指数(Oxford指数、Swedish指数、Edinburgh指数、Seo指数)的准确性。结果 (1)手术组与非手术组激素治疗第3天的大便次数、C-反应蛋白(CRP)、白蛋白、粪便钙卫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肠外营养、抗生素及中药灌肠3项治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Oxford指数敏感度65.5%,特异度91.4%;Swedish指数敏感度58.6%,特异度85.7%;Edinburgh指数敏感度41.4%,特异度94.3%;Seo指数敏感度34.5%,特异度94.7%。Oxford指数与Swedish指数预测手术的准确性相当(k=0.874,P=0.000),且明显优于Edinburgh指数和Seo指数(P=0.032,0.028)。结论上述7项预测因子及2项指数均可作为重度UC患者激素治疗无效和转换手术的预测手段。
- 魏娟金鑫鑫金鑫鑫刘炯袁柏思王少东刘炯
- 关键词:重度溃疡性结肠炎结肠切除术激素治疗
- 粪便钙卫蛋白检测在炎症性肠病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2
- 2015年
- 炎症性肠病的诊断和监测主要依赖于临床表现、内镜和组织病理学及影像学检查。研究证实粪便炎症标志物可以作为内镜下诊断疾病活动性的一种替代指标。粪便钙卫蛋白是一种钙和锌结合的蛋白质,是肠道炎性细胞的直接产物,是临床上诊断和监测炎症性肠病的一种准确且非侵入性的生物标志物。文中旨在对粪便钙卫蛋白在炎症性肠病的诊断、活动性评价、临床监测及结局预测等方面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 叶院宁汪芳裕
- 关键词:粪便钙卫蛋白炎症性肠病
-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中长期疗效分析被引量:6
- 2016年
- 背景: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EA)新的内镜微创技术,临床研究证实其用于治疗EA安全、有效,短期疗效肯定,但关于POEM治疗EA中长期疗效的报道尚少。目的:探讨POEM治疗EA的中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2013年12月于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消化内科接受POEM治疗并定期随访的41例EA患者,观察其临床症状Eckardt评分、食管最大直径和下食管括约肌压力(LESP)变化以及术中、术后并发症和复发情况。结果:41例EA患者均成功完成POEM,手术时间35~125min,平均(69.5±20.6)min,平均住院时间为3.5d。术后随访19~36个月,平均26.3个月。与术前相比,术后随访期间患者Eckardt评分、食管最大直径、LESP均显著降低(P〈0.05)。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14.6%(6/41),手术有效率为95.1%(39/41),复发率为2.4%(1/41)。结论:POEM治疗EA具有较好的中长期疗效和安全性,复发率低,有望成为EA的首选治疗方法。其远期疗效和并发症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 叶院宁陆恒孙文荣余纳张钰萍汪芳裕
- 关键词:食管失弛症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