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SKL-ChE-08B06)

作品数:6 被引量:36H指数:5
相关作者:朱春英马友光付涛涛季喜燕王东继更多>>
相关机构:天津大学中国石油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化学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5篇微通道
  • 2篇气泡
  • 2篇流型
  • 2篇内气
  • 1篇液滴
  • 1篇十字型
  • 1篇气液
  • 1篇气液传质
  • 1篇气液传质特性
  • 1篇气液两相流
  • 1篇微流体
  • 1篇两相流
  • 1篇矩形微通道
  • 1篇空隙率
  • 1篇化工
  • 1篇环流
  • 1篇二相流
  • 1篇分层流
  • 1篇层流
  • 1篇传质

机构

  • 6篇天津大学
  • 1篇中国石油

作者

  • 6篇马友光
  • 6篇朱春英
  • 5篇付涛涛
  • 3篇季喜燕
  • 2篇王东继

传媒

  • 3篇化学工程
  • 2篇化工进展
  • 1篇高校化学工程...

年份

  • 4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微通道内气液传质特性被引量:7
2011年
研究了竖直放置Y形100μm×400μm和T形100μm×800μm两种矩形截面微通道内CO_2-蒸馏水气液两相流的质量传递行为,计算了体系的液相侧体积传质系数k_La。在T形100μm×800μm矩形截面微通道内,当蒸馏水表观速率J_L>0.03 m/s时,CO_2-蒸馏水气液两相流的液相侧体积传质系数k_La可达0.024~26.8 s^(-1),比常规尺度气-液接触设备至少提高了2个数量级。微通道中液相侧体积传质系数k_La同时受气液表观速率和气液两相流型的影响。在相同的气液两相流型下,k_La随气液表观速率的增大而增大,而对于不同的气液两相流型,液环流时k_La最大。结果表明微通道装置能显著强化传质。
付涛涛朱春英王东继季喜燕马友光
关键词:微通道传质气液两相流
十字型微通道内气泡形成的实验观察被引量:8
2011年
采用高速摄像仪对聚焦十字型微装置内分散小气泡的生成进行了研究。方形截面微通道的尺寸分别为400μm×400μm和600μm×600μm。氮气为气相,加入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odium dodecyl sulfate,SDS)(0~0.5%(wt))的水—甘油(25%(wt),50%(wt),62%(wt))溶液为液相。考察了不同的操作条件如液体流速、黏度和表面张力对气泡生成尺寸的影响。泡状区内生成的气泡尺寸随连续相流体流量和黏度的增大而减小,随表面张力的增大而增大。讨论了气泡的生成机理,提出了一个新的指数模型来描述气泡生成尺寸与局部毛细管数的关系。
付涛涛惠晓荣朱春英马友光李怀志
关键词:微通道气泡微流体
微通道内气液(液液)二相流的实验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11年
综述了微通道内气液(液液)二相流的流型特征。微通道内气液二相流常见的流型为泡状流、弹状流、环状流和翻腾流;液液二相流常见的流型为液滴流、塞状流、平行流及环状流。分析了不同操作条件对气液(液液)二相流行为的影响。介绍了微通道内气液(液液)二相流流型判别谱图,对常用的弹状流、液滴流和塞状流进行了重点介绍。指出了微通道内气液(液液)二相流的研究难点,并对该领域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付涛涛马友光朱春英
关键词:微通道流型
垂直放置矩形微通道内气液二相流流型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文章采用激光影像放大系统,对垂直放置的100μm×800μm矩形微通道内气液二相流流型进行了实验观测和研究,实验物系为乙醇-空气体系。根据实验结果绘制出流型转换图,并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实验观测到弹状流、液环-弹状流、液环流、液环-分层流、分层流和波状流,而未观察到气泡直径小于微通道内径的气泡流,其中稳定的分层流文献中尚未见报道。
马友光季喜燕付涛涛朱春英王东继
关键词:微通道流型分层流
T形微通道内气泡(液滴)生成机理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1年
综述了T形微通道内气泡(液滴)的生成机理。讨论了挤压机制、剪切机制以及挤压-剪切共同作用机制下气泡(液滴)生成控制因素,表明挤压机制发生于受限气泡(液滴)的生成,其生成尺寸主要由气液流量控制;剪切机制发生于未受限气泡(液滴)生成,主要由毛细数控制;挤压和剪切共同作用机制发生于挤压-滴状转变区内气泡(液滴)的生成,并由毛细数和流量比共同控制。同时介绍了3种不同机制的物理模型以及黏度比对气泡(液滴)生成的影响。
付涛涛马友光朱春英
关键词:气泡液滴
深宽比对微通道内气液二相流空隙率的影响被引量:3
2010年
微通道内气液二相流的空隙率对管路内热质传递具有重要影响。利用高速摄像仪对4种不同深宽比的矩形截面微通道内空气-水二相流的流型进行实时观测和记录,对二相流型图进行了分析和计算,得到了不同流型时的空隙率。4种微通道尺寸(深度×宽度)分别为100μm×200μm,100μm×400μm,100μm×800μm,100μm×2 000μm。结果表明:对于弹状流,空隙率随着微通道截面深宽比的减小而降低,当流型为液环流时,空隙率随着微通道截面深宽比的减小而增加。在实验基础上,将截面深宽比作为参数提出了一个新的空隙率预测模型,计算结果显示:模型能对矩形截面微通道内气液二相流动空隙率进行很好的预测。
马友光季喜燕朱春英
关键词:空隙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